記得童年那首歌

2021-02-21 甜心牛皮菜

我出生的地方是個小場鎮,和同時期中國絕大多數小鎮一樣,鎮上居民除去基本的衣食住行,娛樂生活基本上直接等於夏天歇涼,打牌;冬天向火,打牌;紅白喜事大家一起敲鑼打鼓,再,打牌。老革命些呢,習慣在街上擺張長凳,有幾個老夥計或者小細娃湊上來,就開始講槐書,牛鬼蛇神,前唐後晉,講得那叫一個唾沫橫飛,天花亂墜,像宗宗件件都親歷過。我們小孩子呢,也和其他地方的小孩子一樣,娛樂活動全看鎮上有些啥,我們還好,是個古鎮,總會找到些老房子老院子,或者老國營單位,去淘弄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比如電影院的天花板,地質隊的玻璃丸,糧站的糧票。改革開放後,80、90年代,鎮上的青年便也跟著時代風潮,都往深圳跑,我們那地方處在319國道線由四川進湖南的要道,南下相對比較方便,到鎮上汽車站坐班車到懷化,再轉一趟火車就到了。對他們來說,不到深圳舞一趟簡直是白活。

出去打工的人每次回來,都會捎帶上時下南方流行的風氣和物件。比如吃吧,本地方餐桌上開始出現苦瓜炒蛋、絲瓜炒蛋這類本地人想不到也看不懂的操作;穿吧,人人一條喇叭褲,或者健美褲,或者一身黑西裝,火箭皮鞋,還戴個帽子,要不就是各自工廠的廠服,什麼「日美達」、「旭日」之類;住和行,當時還遠遠沒那條件去模仿和追隨;用呢?全中國都是用人民幣。硬幣,我們稱為銀角子,家裡又不收。不過好辦,錢雖是一樣的錢,但有些東西老家真還不好買,貴不說,種類也少得可憐,比如,錄音機,VCD,我們稱為碟子。

我們生產隊叫八一一隊,隊上我父母年齡上下十歲的人幾乎都往深圳跑過,每到過年這撥人回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無異於盼望過年本身。從臘月二十開始,周圍大人小孩兒每天都會往這些人家裡跑,那時不是每家都有電視、影碟機,每次人一聚攏,主人家就拿出從深圳帶回來的碟子,多數是歌碟,一盤一盤放給我們看,邊聽邊給我們解說,這是某某某,這又是某某某,往往這個時候,這家的二毛——那時候家家都弟兄姐妹多,兩個起,三個也是常事,14、5歲,因為近水樓臺的緣故,早已先我們一步獲得「內參」,對於碟子上的歌稱得上爛熟於胸,看我們聽得如痴如醉,他按捺不住內心的自豪,索性拿出所有存貨指著封面一個一個對我們說,這首我會唱,這首我也會唱,說罷嗓音一揚「蒙著耳朵,哪裡哪天不再聽到在呼吼的人,oh 歐 oh 歐 oh」,動情處還會放大招,一手捂襠,一手往後抻,腳尖踮起,「呀,嘿,嘿」,接著又一臉不容辯說地給我們講,這是傑克遜,美國的,世界舞王,養了個軍隊;那個人叫黃家駒,他們有個組合叫「比揚得」。

這就算我的音樂啟蒙了。

上小學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模仿歌星唱歌,看電視也開始刻意去記歌詞。我們縣電視臺每晚要放三集錄像片,我們稱為正片子,幾乎全是港臺劇,這些電視劇的主題曲便成了我學習的第一個對象,同學們課間午後擺龍門陣也多是討論電視劇情,以顯得自己昨晚是看了正片子的。三年級過後,大家就慢慢開始在筆記本上抄寫歌詞,那時的曲風出奇一致——沒得選呀。《天蠶再變》在播的時候,所有男同學,見面第一句「獨自在山坡」,另一個要是接不出「高處未算高」,簡直沒辦法融入集體生活。《東遊記》流行的時候,要是哪位同學,不管男女,唱不出「劃一葉扁舟,誰願與我共逍遊,天若有情天亦老 」,那是要被大家開公判會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任賢齊版《笑傲江湖》的片頭曲《死不了》,因其歌詞太涼快、太直白、太帶勁兒,曾長期霸佔我們的上學放學路。早上出門去學堂的路上,一路狂嚎「冰天雪地我把冰水全往頭上澆,快~」,半路遇到同學,不需要打招呼,大家一起「狂風吹,大海嘯,真心的人死不了」,衝,是衝向學校。

冰水往頭上澆了一段時間後,《金蠶絲雨》又來了,這片子看到後頭我們才曉得和《天蠶再變》是一樣的,是我們大陸翻拍的。那時吳京尚未究極進化,還沒變戰狼,但功夫小子的名頭是打響了,女同學們都喜歡他,要命的是這部劇裡有個反派叫傅玉書,長得叫一個面如冠玉,因為這兩大緣故,班上的女同學難得一次比我們更熱衷唱它的主題曲。就我曉得的班上女同學就有十幾個在筆記本上抄了「把記憶揉碎,再投入酒杯,今夜最後一次為你而醉」。我們男孩子哪甘示弱,正好95版的《射鵰英雄傳》也播了,女同學在那邊「把記憶揉碎投入酒杯」,我們男孩子就在這邊「射鵰射獅射虎」,這樣你來我往,分庭抗禮,最後的結果是班主任實在是被投射煩了,我們幾個同學被喊上講臺唱了個飽。

有天下午,在我外婆家吃完飯,正哼著歌下河洗澡,路過薛家的時候,田薛正好在曬衣服,她聽我在唱歌,一下轉過頭,「龍龍,你還曉得周杰倫兒嗦,還《愛在西元前》」,她比我大5、6歲,算來我要叫她一聲表姑,我那時10歲上下,也不曉得在哪裡學的那句「我把你的愛寫在西元前」,就順口說了句是在街上租碟子那個劉老漢那裡聽到的——劉老漢60幾了,從沒見他在店裡放過歌。我這表姑繼續說,你去聽下她的《簡單愛》,還有《龍捲風》,超級好聽。我那時比較頑皮,她邊說我邊回,要的要的,我先去把颱風聽了再聽龍捲風,說完就跑下河了。

那段時間我觀念裡開始產生「流行音樂」這樣的概念,「專輯」這樣的說法也開始知道了。風潮慢慢起來,一下子就給了我們很多的選擇,選擇一多,路線鬥爭就來了。整個我們小娃娃,我想大孩子些也是一樣,大致分為「家駒派」、「F4派」、「阿杜派」、「霆鋒派」,還有「周杰倫派」。「家駒派」的大本營是15歲以上的男孩子,與我們關係不大;「F4派」,一句「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一招鮮,吃遍天,不管在任何場合,這句一出,自然就能找到同志;「阿杜派」,異軍突起的代表,在青少年中有大批擁躉。我鄰居李詩念,和我差不多大,也就11歲吧,我只要在街陽上唱「是你讓我看透生命這東西」,他在家聽到了包準兒跑到我面前來,接下面的「四個字,堅持到底,oh哦」。我倆一起玩,鑽到農馬車、拖拉機肚子裡面,他也絕對會來句「我應該在車底,不應該在車裡,看到你們有多甜蜜」,為這事兒他沒少吃機油,經常蹭個大花貓出來。至於「霆鋒派」,那是相當吃香,那時候謝霆鋒剛出道,穿著有個性,人長得帥,又愛扮酷,引得我們一眾小男孩心嚮往之,說來慚愧,我算得上是他的鐵桿,誰還沒個愛耍酷扮帥的時候哩!「周杰倫派」,當時我們不以為然,覺得他們成天就是雙截棍甩來甩去,要不就是「印第安老斑鳩,腿短毛不多」、「伊賀流忍者的想法,我在家數著倒筆畫」,這都啥玩意兒?正兒八經唱的時候聽都聽不懂。後來的發展證明了,人哪,不能太早下定論,原來我們都是弟弟。

這樣的「路線鬥爭」一直持續到小學畢業,其間SHE、孫燕姿、蔡依林都火起來了,在我們小孩子的隊伍裡,大家也開始慢慢握手言和,求同存異。剛進初一的時候,男女同學想方設法都要叫家長買個複讀機,理由都是學英語——學個啥英語,多數男同學把複讀機騙到手,一直到學期完26個英文字母都還不能在拼寫本上寫正確。洋氣一點的同學就買隨身聽,體積只有複讀機的一半,別在腰間,下課之後往教學樓前一站,一直轉過來轉過去,或者選中午食堂開飯的時候戴著耳機一臉驕傲地走過,相當出風頭。有了複讀機,接下來就開始各顯神通了。磁帶五元一盤,校園裡最火的是周杰倫、林俊傑、潘瑋柏、蔡依林、孫燕姿、SHE,一周生活費30到50塊,好多同學寧願少吃一天飯,磁帶也要買一盤。在這樣財務完全不自由的情況下要想花最少的錢聽最多的歌,那就只能資源共享,你聽我的周杰倫,我聽你的林俊傑,這都好說。但有一點沒得商量,買磁帶配的歌詞單那是萬萬沒有談判的餘地的,每個人都把那視為心頭肉。

人上了初中,情愫也漸漸生出來。十二歲的小孩子,不懂得怎樣表達,就只能寄託於周圍的一切,有時一句歌詞不亞於一個知己——可知己是什麼呢?誰知道啊。大家慢慢地,開始變得有些奇怪,有的多愁善感,有的憤世嫉俗,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比方說,中午吃過飯,張亮亮買了5顆椰子糖,走到教室,給了胡菁菁2顆,沒給田娜娜,田娜娜心裡歡喜張亮亮,頓時會想入非非,如墮冰窖,原來在你心裡我及不上胡菁菁,接著整個中午都循環聽蔡依林的《檸檬草的味道》「我們都沒錯,只是不適合」——別小看循環這事兒,那可是要聽一次倒回去一次,讓磁帶回到那首歌的位置,必須得一邊按倒退一邊暫停才能精準倒回片頭。那時流行交筆友,你來我往的信裡,總是要帶上一兩句歌詞,你給我談到了你周末要回去,外婆過生日,我這邊回覆你就會帶上「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塊,比你想得還簡單」;你和我講到你又和誰鬧彆扭了,覺得心裡說不出的孤獨,往往信裡也會寫上「只剩下鋼琴陪我彈了一天,睡著的大提琴,安靜的舊舊的」;你有感於自己身世的坎坷,來信裡便會是「孩子們眼中的希望是什麼形狀,是否醒來有麵包當早餐,再喝完濃湯」;你考試考砸了,還被其他同學排斥,心裡很苦,憋屈,那麼回信裡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就會給你帶來信心和勇氣。一句句歌詞,串聯起一整群少年少女的心,大家心照不宣,你不懂我,我不懂你,都沒關係,蔡依林懂,林俊傑懂,更重要的是,周杰倫懂。

 

就這樣一首一首將時下流行的歌聽了個遍,我也最終倒向了新陣營。我差不多能唱完所有周杰倫的歌,記歌詞比記歷史考點還準。人小嘛,總是情緒反覆,上節課還在「我右拳打開了天,化身為龍」,興致高亢,下節課立馬轉身,淺吟低唱那「斷了的弦,再彈一遍」。每周天上夜自習之前,我們會組織一群男同學女同學在國道上騎自行車玩,有時是往上騎到八仙洞歇涼,有時是往下騎到猴子山的吊橋上排排坐,一群同學,你騎你的「安琪兒」,我騎我的「馬路王」,嘴裡唱著大家都會唱的歌,「雨下整夜,我的愛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葉,像我的思念厚厚一疊」、「我想帶你騎單車,我想和你看棒球,像這樣的生活,我愛你你愛我」——愛從話裡說不出口,從歌裡出來就不會尷尬。我那時最喜歡的是《止戰之殤》、《最後的戰役》這些歌,用我現在的表達就是唱出了一些人類共同的情感,十幾年前也隱約有些莫名的觸動,但是說不出來,只是感覺除了似懂非懂的愛情之外,心裡某處柔軟的地方開始舒張然後又收緊,那過程很享受。我經常聽《止戰之殤》發呆,腦海裡全在神思要是我是歌裡的小孩子,那該多可憐,但這可憐又給人以一種靜默肅穆的悲哀,甚至這悲哀進化成一種壯麗的美,我不忍去打破,當然,這些話我也是現在才說得出。

05年之後,我轉了學,中間有一段真空期,沒有歌聽。等到在另外一個地方再讀初一時,周杰倫又出了新專輯。我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從我同學手裡接過MP3,他給我戴上耳機,放《夜曲》這首歌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怎樣的。那之前我印象中聽歌最高級的工具是隨身聽,而現在一顆拇指大小的機器就可以裝幾十首歌,同時,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聽的歌?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呀。當天晚上,我就去網吧打了個通宵,登錄tt12345還是qq163這樣的網站,我忘了,總之是聽了一整夜的《夜曲》。第二天一早從網吧出來到教室,愣是在早自習上默寫出了它的歌詞,並著手行使我作為班幹部的小權利,號召下午上夜自習前那十分鐘就不要唱什麼「hi hi,come on baby ,寂寞round me,我要新感覺」、「狐狸嘴高高昂起頭,莘莘學子爭上遊」了,大家一起學《夜曲》,學到會為止。

整個初中階段,周杰倫陸續出了《霍元甲》、《依然範特西》、《不能說的秘密》這些專輯,我能記起的就這些了。初二之後,我就少有聽歌了,不過他那些流傳度很廣的歌,我依然會專門找來學。這樣一直到高中畢業,整整五年,我都沒再刻意去聽過他的歌,嚴格說來,都沒再刻意去聽過歌,只是偶爾在同學的手機裡,MP3、MP4裡聽一下。後來喜歡上了張國榮,慢慢開始把他的歌翻出來聽。中途偶爾聽到一些周杰倫的歌,也會駐足凝耳。從聚在VCD前到拿起耳機到放下耳機,再到打開手機上的音樂APP,十幾年就這樣過去了,就像在昨天一樣。

大一的時候,有次和幾個同學一起去K歌,那時大家剛認識不久,也算有志趣相投的地方,聊也聊得來。我們大概七個人,內中有個女孩子,叫任思靖,我想她爸媽應該是很喜歡郭靖,長得胖嘟嘟的,性格很爽朗,偶爾呆萌起來,又有女孩子的矜持和嬌弱。我記不得我唱的什麼了,不出意外是張國榮的《當年情》、《倩女幽魂》之類。輪到她拿起話筒,背靠在沙發上,雙腿環抱胸前,我坐她側邊的沙發,從我的角度看過去,是她胖嘟嘟的臉,我滿以為她會唱女孩子經常唱的那些歌。前奏響起,是《最後的戰役》,當時燈光是歌廳效果,不算明亮,忽明忽暗,其他幾個人各做各的事,她靜靜地唱著,我靜靜看著她,看她嘴一張一翕,看她額前耳畔幾縷髮絲若隱若現地飄著,光落在她臉上,也落進了我的眼裡,那一刻,坐在側邊的她的這個新朋友,心裡對她溫柔了何止三千遍。

 

童年無忌,少年無畏不知,青年卻無虞不得。個人的生活無由地被裹挾進他人的目光裡,人便漸漸地為他人而生存而活。或許舊日的回憶能喚醒屬於每個人的那片精神樂土,並為了捍衛這樂土而選擇去奮鬥、去犧牲。時也命也,你來我去,吹散在風中的,是細細訴說著的前塵舊事。窗外下著雨,雨中三五少年不憚地奔跑嬉鬧著,起身開了瓶酒,向著他們,也向著風中那些已然飄過和正搏鬥著的精靈們,敬你們,敬你們那「蒼翠精緻」的靈魂。

          

相關焦點

  • 那首歌的幸福,你們還記得嗎?
    在外婆離開的那一年冬天我寫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叫《摯愛》,珍藏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給我今生最最摯愛的你們!記憶中的第一首歌叫《讓我們蕩起雙槳》,很認真的學可是還是唱不好的一首歌,歌裡的一切都很美好,是那時候的我所嚮往的一切的美與和平!記載著童年所有的故事,那是個幼稚且有有著天馬行空想法的年紀!
  • 重溫20首經典童年歌曲:總有一首歌,讓你回到童年
    重溫20首經典童年歌曲:總有一首歌,讓你回到童年 2020-06-02 0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記得那首歌,忘不了那張臉……
    照這樣說,童安格的歌應該算是我對臺灣流行音樂的啟蒙。而這種「啟蒙」,似乎也冥冥之中預示了我後來的「寶麗金情結」。正因如此,童安格的許多名曲並非是自己首唱,而是最先寫給其他歌手演繹的,除了前文提到寫給劉文正的《耶利亞女郎》,還有姜育恆首唱的《一世情緣》、王芷蕾首唱的《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裘海正首唱的《其實你不懂我的心》……1991年的《一世情緣》專輯就是童安格的一次「資源回收作品集
  • 貓貓音樂推薦,李翊君《雨蝶》,記憶中的那首歌喚醒你的童年記憶
    作為98年發行的歌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了,不僅僅因為它是還珠格格的主題曲,這首歌確實也很好聽,首先歌詞就很美,小時候瘋狂的追還珠格格,到現在還看到這部劇的都是把這首歌聽完才換臺的。那是的紫薇和小燕子真的就是女神姐別的,這首《雨蝶》,傷感中帶著美感畢竟是瓊瑤啊,大師級別的人物,只能膜拜。
  • 90後童年時代很火的歌,你記得的都有哪些?我記得很多很多
    本人是一名九零後的小夥子,今年已經大學了,說吧,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老了,突然間愛聽那些非常老的歌,尤其是童年時代的那些歌,我總會追尋著記憶,找到那些歌名,然後把它們下載來聽。我覺得那個時候的音樂挺好聽的,雖然男生也很柔情,女生也很柔情。
  • 童年回憶殺,這20首經典兒歌代代相傳,你還記得幾首?
    童年是美好的,是記憶中最絢爛的色彩,是記憶中最動聽的聲音。下面來盤點一下我們耳熟能詳的兒歌,用歌聲來回憶美好的童年時光,這些兒歌你還記得幾首?(排名不分先後)1、讓我們蕩起雙槳《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喬羽先生作詞,劉熾先生作曲,劉惠芳演唱的歌曲。該曲是1955年拍攝的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
  • 《記得少年那首歌》燃情歲月 柳明明敢愛敢出頭
    《那首歌》柳明明飾演「小炮兒」薛北寧  搜狐娛樂訊 由馮小剛監製、王朔藝術指導、葉京導演的年代青春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即將於4月29日青春檔登陸大銀幕。  柳明明釋放天性 戀愛極具挑逗性  《記得少年那首歌》是一部講述父輩青春歲月的電影,在那個物質資源非常貧乏的年代,人們骨子裡的精神卻是豐滿富饒的。他們嚮往自由、渴望愛情,在高漲的荷爾蒙的驅使下恣意的釋放著自己的青春。柳明明在影片中飾演的薛北寧,就是那個年代的先鋒者。當兵回家探親時就敢帶著女朋友對弟弟吹噓:「這個是你嫂子。」
  • 《記得少年那首歌》將映 柳明明燃放父輩青春
    柳明明帥氣寫真顯陽光  搜狐娛樂訊 由馮小剛監製、王朔任藝術指導、葉京導演的年代青春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將於4月29日全國公映。  柳明明恣意自由 青春刺激而純粹  年代青春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已進入上映倒計時階段,不同以往的青春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以獨具年代色彩的方式記述了父輩的青春和愛情,他們的青春沒有那麼多的燈紅酒綠,卻純粹而真實。
  • 那些年聽過的周杰倫的歌,你記得幾首?
    熟悉的旋律響起的那一瞬間,複雜的思緒接踵而來。記得第一次聽到「夜曲」的時候,是在朋友新買的MT裡,那時候他還跟我炫耀了很久,只是他炫耀的不是這首歌,而是他的MT多麼牛逼,花了他多少多少錢,讓他在女朋友面前多麼多麼得瑟等等,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
  • 劉昊霖《兒時》這首歌,90後童年的回憶,你還記得多少?
    這首歌讓我們回到童年。來自劉昊霖 《兒時》曾赤腳追過晚霞,就以為見過了最美的風景!曾收集一顆顆玻璃珠,就以為擁有了全天下。小小的我們不知何謂偉大。自己,做自己小小的王。《兒時》這首歌的詞曲完成於2014年,枯魚肆成立之初。曲調源於劉昊霖一段四小節的即興哼唱。兒時這首歌主要表達的是懷念,歌詞中「大白兔、二十寸彩電、磁帶」等一系列具有年代屬性的物件,代表了80、90後一眾人的童年。兒時的斑駁回憶在淺吟清誦中娓娓道來,重新闡述每個人的童年回憶,帶領著觀眾們一同回望那些年曾經被我們所忽略過的珍貴過往。
  • 兒時的這首歌,你是否還記得
    我和著她的聲音,和她一起大聲的哼唱,起初小傢伙有點意外,隨即開心起來,眼睛亮晶晶的望著我,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原本散步時隨意的牽著的手此時緊緊的抓著我,因為這首歌,因為共同的旋律,因為我的應和,這種共鳴使我們之間更顯得親密了。一曲唱罷,小傢伙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疑問,「媽媽,你怎麼會唱我們的歌?」
  • 還記得那首《海角七號》嗎?每次聽到這首歌都忍不住回想起以前
    還記得十年前那部讓人感動的電影《海角七號》?不,應該是11年前了,因為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那一年在電影播放後有一首和電影同名的歌曲你還記得嗎?曾經的我因為喜歡這首歌,把QQ網名改為「海角七號」,近日聽著這首歌,突然想起了初中用mp3單曲循環的日子,原來時間這麼快,然後我竟會覺得有點悵然……為什麼呢?或許是因為自己還是沒能活成自己曾經渴望的那個自己吧!
  • 周杰倫出道20年,誰還記得他出道的第一首歌?
    那麼,還有人記得周董20年前出道時的第一首歌是什麼嗎?20年的時間畢竟有點久遠了,小編在網上也是找了好久,關於周董第一首歌這個問題,也是眾說紛紜。不過關於他出道後第一張專輯,倒是明確得很。2000年的11月,20出頭的周杰倫憑藉個人專輯《Jay》成功出道,獲得臺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獎項,其中的主打歌還獲得過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金獎。那麼我們便來說一說,這首張專輯中的主打歌《星晴》。
  • 記憶深處的歌——童年的歌
    當時我只知道是當兵的歌,那時候農村裡誰去當兵了,絕對就是姑娘們眼中的白馬王子。找到這樣的對象,對她們來說應該是最幸福的事了。多少年過去了,當我網上看到歌手的紅樓夢的時候,心中那種感覺,怎麼說呢,那輪十五的月亮,照得我的心發涼。另外一首,就是《冬天一把火》了,蘇北農村,那時候應該還沒有電視,對費翔的了解,應該就是火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這把火了。
  • 曾經溫暖過你一個午後的那首歌
    相信屏幕前的你一定也曾單曲循環過某一首歌,伴隨著那歌聲,內心洶湧著。曾經,在房東的貓的一首《美好事物》的陪伴下,度過了一個溫暖的午後。但是,這種「抑」能量終究不能帶來正面的影響,而那首歌,那首溫暖你一整個午後的歌,能驅散內心的迷惘,帶給你前進的力量。其實,也不僅僅是歌曲擁有這樣的力量,或許是一杯奶茶,或許是一串手鍊,或許是一段文字,都能將你帶入記憶的長廊裡。在那裡存放著你最珍貴的東西,有帶給你溫暖的人,有寶貴的片段,有你堅守的理想。
  • 一首經典老歌,時常在耳邊傳頌,你還記得曾經的那首歌嗎?
    一首歌能讓我們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 。一首經典老歌,有時就像一杯紅酒般醇厚,歷久彌香。一首好聽的歌曲即使跨越幾十年,再聽時依然能給我們帶來最純真的回憶。這世間,有種幸福大約就是,仍有歲月可回首。你是否還記得那些曾經陪伴你成長的歌曲?
  • 許嵩的這首歌,讓你找回童年的感覺!
    關於兒童節,要說和許嵩有聯繫的,大概就是這首《亂亂唱》了。《亂亂唱》發行於2006年,也是許嵩很是早期的一首歌曲了,當時的許嵩也僅僅20歲。20歲的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想必也是感慨良多,所以寫了這麼一首歌。這首歌前奏為小孩子的笑聲,充滿了童真和童趣。歌詞也是回歸到童年,「有熟悉的棉花糖味道,裝滿卡通的書包,下課玩鬧上課睡覺老師講啥不知道。
  • 《種太陽》這首歌還記得嗎?長大後再聽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種太陽》這首歌大家還記得嗎?兒歌其實也很適合大人。長大後再聽兒歌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小編木婉,兒歌對於我來說是陪我長大的良師益友,在失眠,煩躁,壓力大,失落的時候我都會選擇聽幾首。輕快的音樂不僅僅讓我精神放鬆愉悅,有的還會鼓勵我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
  • 遇見這首歌|那女孩對我說
    陝西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新浪微博:DJ文景 喜馬拉雅FM:DJ文景 羅大佑在1980年進入滾石後,一開始並沒有成為歌手,而是負責幕後製作,滾石公司發的第一張專輯也不是《之乎者也》,而是張艾嘉的《童年這張專輯在1981年出版,由羅大佑負責製作,這也是他第一次當製作人,專輯裡有6首歌是他的作品,最著名的一首,大概就是這張專輯的同名歌曲《童年》。《偏偏喜歡你》由鄭國江作詞陳百強作曲,陳百強演唱,收錄於1983年發行的專輯《偏偏喜歡你》。
  • 《那首歌》自燃 「小炮兒」柳明明瘋狂示愛
    柳明明飾演薛北寧  搜狐娛樂訊 由馮小剛監製、王朔藝術指導、葉京導演的年代青春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定檔於4月29日青春檔上映。柳明明在影片中飾演薛北寧,是一個幹部大院中的「孩子王」。  柳明明荷爾蒙暴漲 父輩的愛情最感人  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是馮小剛、王朔、葉京三位知名老炮兒全力組合打造的年代青春電影,記錄了「老炮兒」們青春激情的熱血時光。柳明明在影片中飾演的薛北寧在那個年代是一個性格有些叛逆的青年,他摩登新潮,是那個年代的潮流前線的代表,是大院孩子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