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很高興能夠在這兒與你相遇。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由青年演員萬茜主演的電影——《你好,瘋子》
一開始,我以為這部電影要講的是個關於現實環境壓抑下自我人格淡漠麻木的故事;
一開始,我以為安希是所有人的救贖,保持理智清醒,因為她的沉默疏離;
一開始,我以為主治醫生就是為了殺死七個鮮明個性而存在的劊子手。
一個多小時的重識和反思後,
除了第三條勉強有些沾邊,最開始的兩處認知,都可以用「並非如此」答之。
我開始不明白,
到底什麼才是解救,
到底什麼才算得上正常?
安希正常嗎?
從小難捱孤獨在空白的畫紙上創造出從虛無走進現實生活中六個性格側重不同但一直陪伴自己成長的朋友,無論後來和諧也好,爭執也罷,終是她的內心渴求;
再看安希分裂出來的他們,
有會給自己過生日就像家人一樣的溫柔醫生;
有和其他人嚴肅古板不同的親切老師;
有視角獨特時刻保持清醒理智的記者;
有為了籤到合同出賣自己的漂亮女公關;
有外表暴躁蠻橫內心自卑膽怯的計程車司機;
有為了保護朋友而永遠指責其他人的護短律師。
試問,以上哪一種不是或多或少存在現實中人格的映射;
主治醫生正常嗎?
超群外表看似偉大成功,實則只為瓦解其餘六人在安希心裡的所有建地,然後獨據一方自稱為王,精心設計背後說到底,也就是前面六人各自性格掩藏下的自私人格,在新一階段的擴大化。
對於他,一開始的儈子手形象倒還算奠定得清晰,多少自私到極端的人不是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無利於自己的人或事在自己的精心設計下一步步走向消亡呢?
存在於人性深處的究竟應該是是萬千紛爭還是總和歸一?
能夠救出安希的不是那六聲槍響,不是新一階段安希內心分裂出的主治醫生,不是那輛大巴車,不是那聲電話鈴……甚至,甚至都有可能沒辦法是安希自己。
前幾天我還念叨到每個人的救贖者只能是自己,不是再不在生活中相信任何人,而是更加相信自己的潛意識和那個暗指的方向。
可是今天我的這個說法毫不留情地被推翻了。
倘若,倘若潛意識裡的那個方向就是錯的,倘若根本就不存在前提,不存在潛意識,不存在自己可以依賴和信任的本我力量,那麼每個人的救贖又能是誰?
是周圍那些大聲告訴你說他們所具備正確潛意識和自我能量的人嗎?
可是哪來的定義告訴我說,這就一定是正確的,就一定是標準呢?
忽略本我的安希和忽略他人的人格映射,哪一種才是正常?
換種說法,定義為人格分裂的患者和分裂出來的人格世界哪一種才是清醒的呢?
你看,我也不自覺地把「人格分裂」這種存在後面自然而然地加上了「患者」二字,在我所認可的世界,在我所接受的認知裡面,是從哪來的標準一直在我心底生根發芽,而我,又是存在於哪一種複雜到我不願重新審視、重新定義的關係網之中呢?
《你好,瘋子》的故事遠遠沒有說完,不單單是安希世界裡一重映射的重識崩塌和接受,二重映射的鋪墊開端和默許……
也是我們每個人,每個自我所必須要面對的一種無止境自省,一種滾燙目光無數次精準灼傷我們每寸肌膚的洗禮和自察……
這是一件我們一生都做不完的大事,因為每次和心靈對話,都是不同的我,不同的心,不同的事由,不同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