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得閒飲茶」這句廣式問候家喻戶曉的程度,可見飲茶在老廣心中的分量。飲茶文化可以說是廣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西南地區有麻將社交,廣州人便有飲茶社交。
而說到點心的製作,廣州敢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廣州人愛喝茶,更會喝茶,這並不是指單純的喝茶,而是品嘗點心製作的工藝。
「嗱,呢度既蝦餃就至新鮮啦!」
看起來千篇一律的點心種類,老廣就是能吃出其中的不同。廣東人吃東西,最講究一個「鮮」字,你用冰鮮的、現成的加熱出來,廣東人一吃就知道。「不新鮮」,是廣東人對食物判的「死刑」。
「飲咩茶?」是在茶樓坐下後聽到的第一句話。鐵觀音、普洱是固定選項,其他品種還有紅茶、菊花、香片、壽眉等等,高級茶樓甚至有茶類菜單給你選。當然了,茶位費也從5塊到60塊一位不等。
現在老廣對飲茶的要求早已脫離了「一盅兩件」。隨著90年代港系茶樓的進入,高級茶樓越來越普遍,喝一餐茶的人均消費,也從30塊跨越到150塊。
生活在老城區的我,半徑一公裡範圍內竟然有10家茶樓,於是「去邊飲茶」就成了我們的日常糾結。
這次收集了5家不同種類的茶樓:有外地遊客耳熟能詳的老字號,有米其林一星的港系茶樓,還有最市井、最廉價的街坊茶樓。
利苑是90年代香港餐飲品牌打入廣州市場的成功案例之一。在廣州有米其林評價後就一直在榜上。在這裡,老廣第一次見識到11點才開門的茶樓,也第一次遇到春節年初四才開市的港式作風。宜安廣場的利苑是廣州的第一家店,也可以說是我從小吃到大的酒樓了。跟從前相比,現在的分量更少更精緻,價格當然也水漲船高,但值得表揚的是,出品始終如一。利苑的成功讓一系列的模仿者拔地而起,從菜單到環境甚至連營業時間都照搬,其中不少都以這個模式成功營業至今。但是,一家餐廳最難被模仿的,就是味道了。我的最愛是這裡的鮑汁鳳爪,雖然賣78元/碟的高價,但去晚了就沒有了,於是我們每次訂位都要先預留一份。不敢說利苑是鮑汁鳳爪的始創者,後來越來越多的茶樓也加入了這道菜,當然都比利苑便宜的多,但就是沒有人能做出一樣的味道和口感來。濃厚的鮑汁不像現成的瓶裝鮑汁的味道,鳳爪熬至皮稍稍有點爛,連骨頭都熬入了味。吃起來滿滿的膠原蛋白,趁熱一個接著一個,連底下的花生也不能放過。蘿蔔牛雜作為廣州極具特色的街頭小吃代表,早已打入茶樓成為點心種類之一。利苑的銀蘿金錢肚則是選用了牛肚的部位,用特有的醬汁燜得絲絲入味,嚼起來毫不費勁。不用擔心在茶樓點小籠包是不地道的做法,有的地方甚至比鼎泰豐還好吃,利苑就是其中之一。小籠包的皮、湯、餡都恰到好處,先從側面咬一小口嘗嘗湯汁,是鮮甜的肉汁味;再一口把皮和餡吃掉,皮薄而滑,肉餡細嫩,在口中咀嚼融為一體,此處應有中華小當家的5毛錢特效。點心中除了蒸點外,炸點也有極具代表性的食物。例如這道懷舊感十足的蜂巢荔芋盒。蜂巢荔芋盒的普遍問題,一是外皮炸得過火太硬太油,二是芋頭多餡少太幹難以下咽。利苑的蜂巢荔芋盒外皮恰到好處的鬆散,芋頭和餡料的比例也剛剛好,不會吃一個就膩到不行。餡料裡能吃到混在肉碎中蝦幹的香味。瑤柱蝦米煎腸粉也是我的懷舊必點之一。看似平平無奇、只包裹著小小蝦米的腸粉,經過一番香煎,滑溜的腸粉變得香脆十足,一口咬下去外酥裡嫩,加上滿滿的蝦米香味,喜歡香口食物的人一定難以拒絕。這天不算茶位費和服務費的消費是253,總共應該超過300了,人均150左右。營業時間:周一至五 11:30-15:00 17:30-22:00 周六、日 11:00-15:00 17:30-22:00荔灣亭位於老牌五星級酒店花園酒店的二樓,也是我從小吃到大的餐廳。當然,以前人們對這裡的認知只是街坊餐廳,而不是什麼五星級酒店的茶樓。二十幾年來,這裡的裝修基本上都沒怎麼變過,完好的保留了以前小時候最愛坐的小船、木板凳和天花板上的假荔枝。船的造型模仿了從前荔灣湖上的小艇,外地的朋友可以來感受一下。還有一面蠔殼牆,也是典型的漁村文化特色。外地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以前的茶樓沒有點心紙和菜單,只有一張按大中小點劃分的格子紙,點菜只要拿著這張紙,自己去選想吃的點心,服務員就會在紙上戳個小圓印當作記錄。而另一種更地道的方式,就是推車仔。推車的下面是正在加熱的水,上面是冒著蒸汽的堆得高高的蒸籠。車前面會掛上點心的名字,看到想吃的就把推車的服務員招呼過來。荔灣亭經歷了多年的變遷,曾讓我幾度放棄,如今已不是我喝茶的首選。其中原因之一是貴,二是味道的改變。但有一樣東西的味道從未變過,就是這裡的粥。粥類也是點心中的代表之一,看似簡單的一碗粥要熬好可是門學問。這裡的粥熬得綿密順滑又入味,我的最愛從艇仔粥到及第粥,最近卻獨愛枸杞葉豬肝粥。只要腸胃不適想吃粥,我就會徑直跑到荔灣亭來。廣州人喝茶往往會點上一份主食,粉面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菜品。我愛廣式炸醬麵的原因,其實是因為那碗附送的湯。這碗湯其實是給你拌麵吃的,但我就愛直接喝。相比起鹼水面,粗面的鹼水味淡得多,也好嚼得多。這裡的炸醬有點辣辣的,一口面一口湯,搭配起來讓人慾罷不能。蠔油鮮竹卷是我媽的最愛,去哪裡都要點一份。薄薄的腐皮裡面裹的是切成絲的素餡,外面淋上蠔油,有種傳統齋菜的味道。這個小白兔糕明顯是為了顏值而點的。水晶外皮加上蛋黃餡,吃起來有點像小時候的水晶餅,甜甜糯糯的。荔灣亭的消費跟利苑差不多,因為茶位費和服務費較高,人均超過150元。廣州酒家這個是不是廣州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字,至今已創立了84年,多少廣州人在這裡從小吃到老。合理的價格和穩定的出品是客源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