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映日期:2015年1月4日
> 地點:全國各大影院
一句話推薦:已為中國粉絲備好彩蛋。
因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布景充滿了古典英倫氣質,非常華美,為了達到最佳觀感,他們在製作時的經費一度超出預算。這部大電影早在去年1月就已經拍攝完畢,後期的特效製作又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因為要準確還原一百多年前真實的倫敦環境,還是需要依靠大量手繪特技支持。如此長的製作周期足以凸顯BBC對《神探夏洛克》這部大電影的用心,從劇本到後期,都在努力呈現一個前三季中前所未有的《福爾摩斯》原著中的世界,相信一定不會讓粉絲們失望。
眾所周知,這部特別篇講的是福爾摩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和華生(馬丁·弗瑞曼飾)回到原著的維多利亞時代,調查一宗神秘的新娘謀殺案。因此,你們的缺有了新髮型。
(比一比誰的臉更長)
你們的潮爺也有了新造型。
(適當的鬍子可以顯得下巴更尖)
聽說康伯巴奇本人是很喜歡這個新髮型的,因為他並不喜歡自己的捲髮,反而覺得直發比較帥。是的,直男的審美就是這樣妙不可言。
與之相比,著名的時尚潮男弗瑞曼則非常反對這個小鬍子,並覺得自己看起來像野人魯賓遜。
(路易斯·布努埃爾1954年版《魯濱遜漂流記》)
不同於電視劇版每一集都在原著中有跡可循,《神探夏洛克》大電影並不是完完全全地改編自某一個案子。但其靈感據說來自於《馬斯格雷夫典禮》,一個以氣氛陰森而著稱的早期小案件,被收錄在《福爾摩斯回憶錄》中,它發生在年輕的偵探二十五歲時。所以,更多的還是看編劇的腦洞吧。
影片背景設立在1895年,1895年發生了許多重要的事情,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宣布發現X射線、胡適和蔣介石的父親都過世了、天津大學成立、日本暗殺了朝鮮反日的明成皇后……但這都和我們的電影沒有什麼關係。
那麼為什麼會選擇這一年呢?因為在《黑彼得》一案中,華生寫道:「我從來沒有看見過我的朋友福爾摩斯像在一八九五年那樣精神振奮,身體健壯。」早期的骨灰福爾摩斯迷 Vincent Starrett據此寫了一首詩,叫做《221B》,這首詩在1942年首次出版,其中的最後一句就是」And it is always eighteen ninety-five.」
因此,這是一個非常黑暗的年代,非常地壓抑、封閉、黑暗、壓抑、封閉、黑暗、壓抑……所以,在這部電影中,福爾摩斯必須叫華生「Dr.Watson」,華生也必須叫福爾摩斯「Holmes」,which means 整整九十分鐘,你們都不能聽到一個性感的低音炮念「John」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欲求不滿不要找我,都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錯。
同樣,十九世紀嚴重的性別歧視殘忍地奪走了茉莉的戲份,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不會看到可愛的女法醫茉莉。
(可能是為了懲罰她在第三季騙走純情小處男夏洛克的熒幕初吻)
酷炫叼的華生太太也不再是女殺手,只能非常陰暗地坐在家裡和哈德森太太一起背後說福爾摩斯壞話。
(你也有今天)
最後,福爾摩斯也不會是一個反社會青年了,他的言行舉止會更像一個紳士。但是,讓人不由疑惑,你們缺會演一個怎樣的紳士呢。
是這樣嗎?
(《贖罪》)
還是這樣?
(《弗蘭肯斯坦》)
說到紳士,我就想到了比利·懷德1970年執導的《福爾摩斯秘史》。說來也怪,這部電影卡司極佳,卻鮮少有人關注,雖然確實案子不怎麼樣,但是細節非常考究,可以看出《神探夏洛克》對其有諸多借鑑,編劇馬克·加蒂斯(同時也是劇中麥考夫·福爾摩斯的扮演者)自己也承認這部電影給了他們極大靈感。
例如說,電影中也有一位絕頂聰明的女士,獲得了福爾摩斯的尊重,或者說是更深刻的感情。在影片最後,福爾摩斯也非常傷感地為她拉起了小提琴。
影片中的麥考夫由克里斯多福·李飾演,就是著名的吸血鬼專業戶,《指環王》中的大反派薩魯曼,一個活得比電影更抓馬的、謎一樣的男人。總之,他也是個瘦子(原著中麥考夫是個大胖子),而且喜歡和夏洛克鬥嘴,還賄賂過華生。
以及非常經典的、暗示自己和華生有著不可告人的、柴可夫斯基式的關係。
但我想,借鑑最多的一點,可能就是對男主角的塑造吧。畢竟,你們也從上圖中注意到了,這位男主角,也是這麼醜帥醜帥的,但是看完電影,卻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
所以,後來《神夏》的編劇也選擇了非常有人格魅力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我相信他一定能演好一個紳士。
由於維多利亞時代是古典而華麗的,編劇史蒂文·莫法特自稱劇組也是力求完美,在製作時的經費一度超出預算,而且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完成後期特效,以還原一百多年前的霧都倫敦。
這短短的一句話裡就包括了兩個重要槽點。
首先,我們知道《神夏》劇組一向都是不太會處理預算的,比如說,為了省錢,男一號康伯巴奇的父母和前女友、男二號弗瑞曼的太太、編劇加蒂斯的老公、包括他自己都被拉過來拍戲了。然而,他們辛辛苦苦省下來的片酬幹了什麼呢,可能就給麥哥買了把Fox Umbrella吧。
因此,他們會超出預算,並不要怪時代。
其次,「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完成後期特效「,這是他們無情拖稿,活生生把聖誕特輯拖成了新年特輯的理由嗎?我們堅決抵制這種行為,凡事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此外,由於涉及到暴力、自殺、毒品的內容,這部電影被BBFC(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判定為「15」級,即適合15歲及以上的人觀看。據說,由於內容接近於「鬼故事」,還是有點嚇人的。
有《猩紅山峰》嚇人嗎?
好怕怕呢。
不過,我相信也不會太嚇人,畢竟這部電影還是要在國內上映的。這也就意味著,電影是沒有鬼的。這部影片選擇的檔期也非常好,據說大概一月初就會上吧
今年夏天《模仿遊戲》上映時,也曾經遭遇《捉妖記》《煎餅俠》等熱門國片的夾擊,雖然排片並不理想,但卻憑藉超高的上座率一次次實現了票房逆襲。
迷妹的力量是無窮的。
親媽粉也注意了,這是你們開年來的第一個機會,買下一張愛心電影票,就能為康伯巴奇老師續一根頭髮。不要脫髮,不要髮際線,為馬老師攢錢買生髮劑!!
聖誕特輯一向是英劇的傳統,一般來說,聖誕特輯也都會比較溫暖,畢竟是過節嘛。但偶爾也會放個大招,比如著名的《唐頓莊園》。
《神探夏洛克》大電影和常規劇集一樣是90分鐘,只不過影院版會多出20分鐘獨家花絮。從預告片來看,只是中規中矩地講了個略有些靈異的案子,並且繼續強化了夏洛克的高嶺之花形象,並沒有整什麼賣腐的么蛾子。
這是非常好的。
事實上,第三季廣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有些過分渲染福華二人之間的感情,反而弱化了推理部分。然而,出於對原著的尊重和」政治正確「,編劇們還是搬出了瑪麗這個角色,並且挖空心思對她做了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
可是,正如瑪麗不可能同時取悅夏洛克與華生,這部電視劇本身也不可能討好所有的觀眾。於是,就像瑪麗的多重身份一樣,第三季空前華麗的畫面、極其繁複的線索,對一切」炫技「的尺度把握,都顯得有些尷尬起來。
其實,對於《神探夏洛克》這個系列,我們期待的到底是什麼呢?
當然不僅僅是推理。
由柯南道爾創造的福爾摩斯系列,本身就更多地是一部文學作品,畢竟在他那個年代,也不存在什麼諾克斯的推理十誡。而《神夏》橫空出世,正如原著一樣,其優勢也是在於劇情的環環相扣、細節的考究、以及這一切一切所鋪墊出來的獨特的個人魅力。
那些讓我們最為津津樂道的情節,好像更多都是情緒的反轉。
史上讓人最心悅誠服的一對異性戀(S2E01《貝爾戈維亞醜聞)
即使被劇透依然能騙一斤眼淚的告別(S2E03《萊辛巴赫瀑布》)
七宗罪式的一槍(S3E03《最後誓言》)
甚至,更多的可能是在於《神夏》如此盡心盡力地打造出一個世界,它是如此地逼真,仿佛我們熟知每一個人物的每一個喜好,仿佛推開家門,我們也能踏入貝克街221B溫暖的世界。
華生的博客和夏洛克的網站(S1E03《致命遊戲》)
夏洛克的睡袍和無聊時拿來解悶的牆紙(S1E02《盲目的銀行家》)
麥考夫的牙疼(S1E03《致命遊戲》)
單身之夜(S3E02《三人徵兆》)
事實上,劇組還特意開設了花生的博客和夏洛克的推理網站。
(http://www.johnwatsonblog.co.uk)
(http://www.thescienceofdeduction.co.uk/casefiles)
在這些網站上,你可以找到華生和福爾摩斯的嘴炮、醫生吩咐偵探買菜的甜蜜同居瑣事、莫裡亞蒂假扮福爾摩斯的粉絲不懷好意的留言,還有華生的姐姐、大學同學、哈德森太太等人輪番上場。
這些不經意的細節,就像是珍珠一樣點綴著故事的主線,它們並不會喧賓奪主,但卻可以不斷重溫,好像每一次按下暫停鍵,都能更多一點地挖掘出這座海底的冰山。
藝術歸根結底是一種私人的體驗,或許每個人一生的某個特定的時間段,都會遇到一部獨一無二的作品。
而對我來說,這大概就是《神探夏洛克》。它幾乎貫穿了我的整個高中生涯,我曾經在每個課本的封面都寫上 I am sherlocked , 在書桌上不斷地刻下劇中的經典臺詞,也無比嚮往福華二人那樣真誠的感情。
I don’t have friends, just got one. (S2E02《巴斯克維爾獵犬》)
I was so alone, and I owe you so much. (S2E03《萊辛巴赫瀑布》)
填滿整面牆的海報,同款雨傘、抱枕、馬克杯,不斷循環的BGM,還有第二季過後的線下舉牌活動,都只是一種熱情而盲目的追逐,極力地想讓自己融入夏洛克的世界,或是極力地想要把夏洛克留在我的世界。
這兩年青春片盛行,所有人都在懷舊,而我的青春,大概就是《神探夏洛克》吧。早在幾年前,就曾經有粉絲自費包場,邀請大家到電影院看劇。畢竟這個系列一向製作精良,放到大銀幕上也並不會遜色。
To the very best of times.(S3E03《最後誓言》)
而今天,她們的夢想,我們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