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面施肥也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這在生產中需要注意。
1、對於葡萄來說,不同的品種其葉片的角質化水平不一樣,葉面吸收營養的速率也會不同,這個需要在生產中予以注意;
2、葉片所處的生長環境,尤其是曝光程度不一樣,葉表皮角質層的厚度也不一樣,處於高密度種植水平下或持續陰天下的葉片,見光少角質層就比較薄,葉面噴肥吸收的就快一些(但對溶液濃度更敏感,容易產生肥害)。
老葉片的角質層後期吸收活性也差,就沒有新生葉片對礦質的吸收速率更高;
3、葡萄對某種礦物質營養的需求水平也會影響葉面施肥的效果,比如缺磷植株葉片對磷的吸收速率是根部供磷良好植株葉片對磷吸收的兩倍;
4、光照對葉面吸收營養有明顯地影響。實驗發現,有光照的時候,葉片對鉀的吸收速率明顯高於黑暗環境下,可能是因為鉀在通過細胞膜的時候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這個能量來自於光合作用中的光合磷酸化過程。
但強光會造成噴施在葉面上的溶液水分迅速蒸發掉把溶質「晾」在葉面上,進而抑制葉片對營養的吸收;
5、和根吸收營養相似,營養液的濃度與葉片的吸收呈線性關係,也就是在一定範圍內,隨著濃度的增加吸收速率也跟著增加。磷、硼的吸收是這樣,氮的吸收也是如此。比如,尿素溶液的噴施濃度可以達到10%。
了解到以上葉片吸收營養的基本原理以後,生產中就可以這樣葉面噴施肥料了。
1、在葡萄最需要葉面補充營養的時候噴施。比如,早春萌芽到坐果前根系吸收能力差,葡萄植株卻需要充足的鋅、硼、氮、鉀等礦物質元素的支持。在萌芽期噴鋅、在開花期噴硼、在新梢有葉片以後噴含氮和鉀的葉面肥。在坐果以後和果實轉色期,葡萄對鈣和硼的需求大,要反覆噴幾遍鈣肥和硼肥;
在果實快速生長期間,新梢也在進行著花芽分化,需要氮來滿足葉片的生長,磷來滿足花芽細胞分裂與分化,鉀促進光合作用及其碳水化合物輸送到果實中,此期 噴幾遍含有氮、磷和鉀的葉面肥較合適;
2、在白天有光但非強光的時候噴施。春季在晴天中午以後的時候,盛夏在下午日落之前噴施(要注意藥液在日落前能夠在葉面上形成均勻的液膜但不會沉積在某一個位置上造成肥害);
3、在營養液中添加適量的助劑,比如有機矽、植物油或蔗糖等,可以促使溶液中的溶質,也就是礦質營養能夠均勻的分布在葉面上。
比如,噴施尿素溶液後往往會出現葉尖枯乾現象,研究證明這不一定就是因為尿素溶液過高或尿素中的脲酶把尿素分子水解以後造成的肥害,而是因為尿素分子在葉尖上積累更多的緣故,在尿素溶液中兌上適量的蔗糖就可以減輕這種現象;
4、研究發現當溶液的PH值偏酸性的時候,營養液的吸收效果會更好,對葉片的傷害也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