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整個故事都是建立在一個充滿幻想(沒有現實邏輯)的戀愛多拉馬上面的。但是這部劇有的時候會用一些戲劇性的手法來牽引故事線,編劇水準還是很厲害的。
第一集是兩個半小時的特別篇。背景是道明寺去美國一年,杉菜還留在英德讀書,f4都離開了學校。一開始的場景是杉菜在紐約的街口,然後是一系列被搶包追趕到小巷裡被小混混圍攻的標配情節(說實話這種異國他鄉的相遇十有八九都是這樣發展的)杉菜被包圍在小混混之間,絕望之下喊出了道明寺的名字。鏡頭轉向後面,一雙腳踩住了被小混混丟掉的籃球上,然後是一雙尖頭皮鞋的特寫。鏡頭一轉轉到一個月之前,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描述了杉菜在道明寺離開之後的生活,解釋了杉菜來美國的契機——一直聯繫不到道明寺,又莫名奇妙被貼了紅字條,花澤類建議她當面去問道明寺,杉菜本來以沒錢想拒絕,結果家人中了紐約三日遊的獎。解釋完景之後,又回到了杉菜被小混混圍攻的場景,想著道明寺總算要出來了吧,鏡頭慢慢左移,露出了花澤類的臉。他一邊微笑著,一邊用漫不經心的聲音喊著:「maki—no」。劇情之前一直鋪墊著道明寺的出場,本來覺得消失一年的道明寺突然出現英雄救美會不會太巧了一點。花澤類的出現讓劇情合理了很多,也為他增加了不少好感度——原來他一直在關注著杉菜的行蹤,才能恰好在杉菜遇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又讓觀眾期待產生落差,出現戲劇反轉。
然後花澤類和杉菜開始聊天,這是劇情裡比較舒緩的一段。花澤類問杉菜要不要一起去見道明寺,杉菜拒絕了,裝作滿不在意地說自己只是來旅遊的。話題陷入尷尬,花澤類轉移話題問杉菜要不要吃熱狗。杉菜感覺愧疚,主動提出自己去買熱狗,在一邊發呆一邊往熱狗店走的時候,杉菜一抬頭,突然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背影。猝不及防,男主角就這樣登場了。
這部劇裡面有很多這樣的反轉,比較常見的是,在前面鋪墊一些事件的線索,在觀眾順著線索去猜測劇情的時候突然反轉。有的時候會用一些鏡頭的交叉造成這種效果。比如,杉菜在夜晚忍不住撥打了花澤類的電話,花澤類的聲音響起之後,又慌亂地掛斷了。鏡頭轉到花澤類那裡,他看了一眼電話,立刻從沙發上下來準備出門。轉到杉菜的家裡,杉菜家的門鈴突然響起,她一邊害怕一邊打開門,然後是花澤類在路上開車的鏡頭。這樣的敘述很明顯傳遞了一個信息:花澤類在接到杉菜的電話後,立刻趕到了她家裡。然後鏡頭切入,站在門口的是道明寺的管家西門。
還有情人節的那一段情節。道明寺決定好好面對自己和杉菜的感情,對花澤類下了戰帖。花澤類說讓杉菜決定,情人節的時候她會送誰禮物。然後是花澤類一個人在房間孤獨地拉著小提琴的場景,又插入了道明寺的說明:「我收到了杉菜的信息,你呢?」「我沒有。」然後轉到橋上面,道明寺等待著的杉菜終於來了,道明寺一臉興奮地讓她拿出禮物。結果杉菜退回了道明寺給他的項鍊。
花樣男子二的整個劇情基調就是虐虐虐曲折坎坷。但是編劇把這個狗血的愛情故事說得合情合理了很多,裡面有好多情節發展都可以作為設置劇本爆發點的模本來看。還是很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