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五好家庭」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海濤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母沒有什麼文化,但從小他們就告訴我,要擁黨愛國,國家有難的時候,寧願犧牲小家,也要為國家、為大家服務。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我18歲入伍,20歲入黨,當兵17年,其間參加過1998年抗洪,無論何時,我一直牢記父母的教誨。」1月6日,剛剛榮獲全國「五好家庭」的主人公、河南省沈丘縣白集鎮田營村黨支部書記王國輝對記者說。
庚子年春,疫情突發,武漢告急。大年三十早上,他從河南沈丘出發,帶著5噸愛心蔬菜,星夜馳援武漢。2月24日、3月1日,王國輝又分別運送30噸、130噸「愛心蔬菜」,開啟了第二次、第三次逆行。
王國輝妻子王蘭雲是武漢市一家幼兒園的醫師,大家都說她愛崗敬業、認真負責。幼兒園一個孩子生病,孩子父母出差不在家,王蘭雲陪孩子輸液、給孩子餵飯,悉心照顧整整陪護一夜,當孩子的父母掏出1000元現金酬謝時,被王蘭雲婉言謝絕。
疫情期間,王蘭雲在全力支持丈夫王國輝「逆行」的同時,通過網絡為500名幼兒進行心理疏導,宣傳防疫知識,消除幼兒和家長的恐懼心理。
「危難之際,為國家分憂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疫情防控正緊要的時刻,王蘭雲左腳不慎受傷,但她強忍傷痛,依舊堅持為門衛、安保等幼兒園工作人員送口罩和洗手液,為了保證幼兒園各個角落消殺徹底,先後自費購買消毒液110公斤。同時,她還積極通過網絡宣傳防疫知識560次,心理疏導8600人次,接受諮詢643次,幼兒園500多名師生無一感染。
受到王國輝的言傳身教,兒子王鵬宇打小就是學校師生公認的有擔當的好孩子,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疫情期間,在全力支持爸爸王國輝「逆行」的同時,王鵬宇主動幫助媽媽接聽電話並記錄,和媽媽一道為居住區噴灑消毒液。
王國輝作為一個來自基層的農村黨支部書記,深感肩上的責任和重擔。在去北京參加表彰會時,他也不忘思考如何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目前,他已經有了初步計劃:那就是以棚菜種植為基礎,發展壯大高效集約農業種植1200畝,吸納全村80%的農戶參與種植,走「種植基地+黨支部+農戶」種植模式,為鄉村振興作出新貢獻。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10日 02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