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陳亮:舍小家為大家無怨無悔

2020-12-22 金臺資訊

陳亮。

我叫陳亮,是甕安第六中學的一名教師,2018年1月12日來到中坪鎮水耳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幹群一家親

唐松是我包保的建檔立卡戶,他家庭條件困難,由於沒有住房,全家4人一直在浙江寧波北侖居住,兩個大人務工,兩個孩子在私立學校讀書,租房和孩子的學習費用難以承擔,想回老家來但又沒有房子居住,他多次電話聯繫我希望得到幫助,我在電話裡告訴他,這是我責無旁貸的事,我一定想方設法給他解決。

我找到了唐松的弟弟唐光富,與他進行商量,希望他能讓出兩間房給唐松居住,唐光富答應了。住的問題解決了,孩子上學的事該怎麼辦呢?然後我又來到中坪小學進行對接聯繫,學校承諾只要孩子回來就能正常上學,另外我還為兩個孩子申請到了教育資助。現在,唐松的兩個孩子均正常讀書且成績優異。同時,我為唐松家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在政府審批後,他一家2019年7月正式入住甕安縣雍陽街道映山紅社區安置點。

現在,唐松在浙江務工,妻子李紹群在家照顧兩個孩子讀書,一家人生活美滿幸福。

陳亮。

唐文棟是我包保的另一戶建檔立卡戶,他因患精神病常年四處醫治,已經花費完家中所有的積蓄,已經無力支撐。迫於經濟壓力和病情發展情況的綜合考慮後,我勸他回家保守治療。不幸的是,唐文棟的兒子唐光合及兒媳龔生豔又是一級聾啞,家中還有一個不足周歲的小孩。就只有老伴劉德會一人屬於正常人,但劉德會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了解情況後,我不僅經常去他家走訪,還為他家送去米、油、衣服等等。在「三改」的時候,我每天都去他老人家那裡查看房屋的改造情況和改造進度。結合他家的實際情況,按照脫貧攻堅工作的相關政策規定,我為唐文棟一家三口人申請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解決了醫療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難,同時在思想上疏導,生活上引導他們,唐文棟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轉,現在已經能簡單語言正常化,生活基本能自理。每次劉德會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小陳啊,你是我們家一輩子的恩人!」。

陳亮。

群眾的事無小事,要辦實事,就得有耐心,多與群眾溝通交流。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只要認真去做了,不僅能改變一個人,也能改變一個家庭。我所負責的39戶農戶現已經全部脫貧。

舍小家為大家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和弟弟陳柏吉同時在水耳村駐村。期間,母親一直受心肌梗塞病痛的折磨,她一直打電話希望我和弟弟一起回去看看她。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這是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我們白天走訪,晚上還要召開工作推進會。當天開完會已經凌晨1點,我與弟弟又接到了母親的電話,雖然心急如焚,但我和弟弟計劃當夜加班完成第二天的工作後星期天一早再去探望母親。可第二天就在我們辦完請假手續出發的路上,卻發生了一件讓我永遠傷痛的事,母親在我和弟弟加班的當夜就病逝在家中。第二天一早,在我與弟弟回去之前請表妹先去看看母親情況卻發現她已經在家中的沙發上與世長辭,身體已經僵硬冰冷,也不知道具體病逝的時間。我對不起我母親,未能在她需要我們哥弟的時候陪伴她一天,未能在她臥病在床的時候給她端上一杯熱水,未能在她疼痛難忍的時候給她遞上一片藥……這是我永遠抹不去的傷痛。

為了不耽誤脫貧攻堅工作,含淚辦完母親喪事後的第二天,我與弟弟又立即忍痛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之中。因為我知道,脫貧攻堅工作是國之大計,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這是我必然的選擇。(文/圖 陳亮)

相關焦點

  •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對全村235戶972人的貧困人口進行全覆蓋走訪,對他們情況做到心中有底;制定好脫貧方案,做好貧困戶的動態調整,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把扶貧政策用好,把好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我知道,駐村工作要從小事做起,每年的農忙時節都會和群眾一起活躍在田間地頭,出點力,幫點忙。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真情澆灌脫貧花|六枝特區關寨鎮...
    通過走訪、座談和分析研判,建立了問題臺帳,明確工作抓手,充分落實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產業和民政兜底等扶貧政策,向上級爭取資金,完善基礎設施「短板」,做出產業示範,鞏固了脫貧成果。我通過逐戶排查,確保所有符合教育、醫療、養老和殘疾等惠農政策的農戶都能兌現。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義無反顧戰貧困︱榕江縣場壩社區...
    同時,我動員他修繕了位於縣城場壩街中路的舊房子用於出租,每年獲得租金2400元。在今年8月份,黃更新因左腳腫痛住院,我每天忙完工作之後,就自己開車接送他母親去醫院幫忙照料,購買飯菜和水果到醫院看望,真正用心用情做好結對幫扶,幫助他們解決一個一個實際的小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家」走向「大家」|織金縣三塘鎮少仲村第一...
    我叫彭珊,2016年研究生畢業,放棄了留在貴陽的工作機會,選擇回到基層,考入織金縣地稅局工作。我愛人在國稅,後來國地稅合併,我們從同學變成了同事。參與到扶貧工作後,我被選派至三塘鎮少仲村任第一書記。由於原第一書記退休,新婚燕爾的我「臨危受命」。從此,我成了家人的牽掛,也成了少仲村村民幫助留守婦女兒童12戶、化解矛盾糾紛20餘起、協調幫扶資金30餘萬元的「小彭書記」。從「小家」走向了「大家」。
  • 舍小家為大家!從此,他鄉是故鄉
    脫貧攻堅》是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關鍵階段由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特別推出的系列短視頻,為所有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人們加油鼓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每集圍繞一個主題,講述生動感人的人物故事,由主持人海霞傾情講述,夾敘夾議,娓娓道來,升華主題,直戳人心。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扶貧工作之路|長順縣安樂村攻堅隊隊員張蘭英
    我叫張蘭英,在脫貧攻堅處在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關鍵時刻主動請纓,奔赴到安樂村脫貧攻堅隊裡去。  2019年的3月,第一次接觸村級工作的我,努力學習各種文件、政策知識來填充大腦,做到脫貧攻堅政策「一口清」,戶情民況家家戶戶情況瞭然於胸。
  • 為大家歲月靜好 他們舍小家負重前行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字「九江發布」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或收藏本頁精彩內容【公眾號】微信名稱:九江發布 微信ID:jjfb2014小編按「若要歲月靜好,必先負重前行」。
  • 陳亮:我想努力讓更多的人過上 看得到希望的好日子
    陳亮是一名從英國留學歸國的碩士,子承父業,放棄了大城市裡的優越條件,於2014年來到融水發展。事業從小做大做強,陳亮不僅逐漸適應了融水的市場,學會了如何在新的營商環境中讓企業立足,也更懂得飲水思源,在不斷發展壯大產業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牢記政協委員使命擔當,為融水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來到融水7年,每一年都在進步,這幾年的進步尤其大。
  • 「一線戰「疫」黨旗飄揚」全永昭:舍小家為大家抗擊疫情在一線
    在大難面前,他舍小家為大家,踐行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展現出了黨員、白衣戰士的風採。他就是武陵源區軍地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全永昭。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險我也得上。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7時許,大家都還沉慶在春節的歡樂氛圍中,滴鈴鈴、滴鈴鈴.......一聲急促的電話鈴音打破了沉寂的拂曉。街道辦事處打來電話,告知京武鉑爾曼酒店有三口之家湖北籍客人,其妻子咽喉疼痛並發燒,需要立即派醫護人員去上門醫學觀察和診治。接到電話後,全永昭顧不得多想,在只有非常簡單的防護措施下,只身前往進行診治。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一頭扎進扶貧路丨興義市雄武鄉雄武...
    我該怎麼辦?要是去,家裡3位生病的老人該怎麼辦?我80多歲的嶽母患擴心病下住在醫院;年近80歲的老父親患胃食管反流病,正準備住院手術;我的母親右腳骨頭壞死也需要住院手術。我雖有兄弟姊姝,但孝奉父母,每個人都各自有份啊!但要是不去,那可是黨和國家領導都最牽掛、最揪心的事。我之進退,實為狼狽,更何況是「詔書切竣」呢!
  • 「我的扶貧故事」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
    親愛的勳兒:   抬頭看看,現在時間又到了凌晨一點,媽媽剛剛才忙完手中的扶貧工作,現在的你應該早已進入夢鄉了吧!夢裡見到媽媽了嗎?你感冒咳嗽好些了嗎?在家聽外婆的話嗎?在幼兒園聽老師話嗎?這段時間有沒有調皮........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同駐村 扶貧並肩行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
    我叫胡中友,1988年1月生,重慶南川區人。2010年7月從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後,先是入職貴州水礦集團,2013年3月考入六枝特區電視轉播臺。 胡中友、羅穎夫妻在接受採訪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後,我心無旁騖、撲下身子、以村為家,用實際行動讓村寨改變面貌。這也慢慢影響了我妻羅穎。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周青蘭:陪老公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
    老公扶貧去了,他到村裡後要到每個周五的晚上才能回家來,有時候他工作忙,周末也不回來。老公一天在村裡到底幹了些什麼,我想一探究竟。那年暑假的一個周末,老公回來一天後又要走了,我告訴他,我也要去。我軟磨硬泡,老公答應了我。就這樣,我懷著孕挺著個大肚子和老公 一起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扶貧路。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要學會和自己「較勁」丨荔波縣朝陽鎮八...
    2018年6月受組織安排,我接手了朝陽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起初我認為這項工作應該很容易開展,那麼好的房子怎麼會沒有人願意住呢?可真正著手過後才發現不是我想像的那麼容易。這時從一個角落站起一個男子,可進門時我卻沒有發現他。「你好,我是朝陽鎮的工作人員,我叫覃皓,請問這時覃崇梅家嗎?我今天來是想和你聊聊天,了解家裡的一些情況。」「沒空,我現在很忙。」第一次走訪就吃了閉門羹,可我並沒有因此氣餒,緊接著我從周邊的群眾及村兩委了解他的家庭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孩子明白了我工作的意義丨冊亨縣高洛街道坪秧村...
    我叫李興雲,是冊亨縣實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也是冊亨縣高洛街道坪秧村的幫扶幹部。2018年,根據上級的工作安排,我來到坪秧村當了包保幹部,包了3戶貧困戶。當時,我的母親身體不好,孩子又還小,家裡充斥著無休止的抱怨聲。  「你已經有好久沒有送我去上學了。」
  • 「我的扶貧故事」只有「大家」好,我們的「小家」才會好丨威寧自治...
    我叫金朝方,是威寧自治縣金鬥鎮人社中心的工作員,2019年7月,我被選派到金鬥鎮高田社區駐村,成為駐村工作組的一員,開始了我的扶貧生活。通過走訪調查,我了解到高田社區轄區範圍廣、貧困人口多、致貧原因複雜,難以精準施策,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如何讓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便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為儘快適應新工作,我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計劃,白天入戶走訪熟悉村情,晚上加班加點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及知識,為脫貧工作打下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怯弱女生變身「扶貧小能手」|納雍縣昆寨鄉宋家溝...
    時光荏苒,我已在宋家溝村待了4年多,從扶貧特崗到村支部書記,從怯弱的小女生到」扶貧小能手」、宋家溝的「百事通」,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我叫陳疊,2016年5月到納雍縣昆寨鄉宋家溝村擔任扶貧特崗,開始我的扶貧工作。
  • 睡報 遨舍衛蘭軒:「遨」遊香港
    —這是西柚記Show的第16篇「睡報」—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疫」 家是「遠方」丨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
    我叫吳華康,是貴州省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的駐村幹部,截至現在已駐村兩年。吳華康與群眾一同開展老舊房整治工作細儀村位於雷洞瑤族水族鄉西北部,與廣西接壤,從鄉裡到村,騎車需要1個小時左右。細儀村海拔高,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是省級深度貧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