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一頭扎進扶貧路丨興義市雄武鄉雄武...

2020-12-27 天眼新聞

2019年7月周末的一個雨夜,局領導打來電話:「紹倫,有個事要和你商量一下,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要求,準備派你去雄武村做第一書記,做脫貧攻堅工作。」

我該怎麼辦?要是去,家裡3位生病的老人該怎麼辦?我80多歲的嶽母患擴心病下住在醫院;年近80歲的老父親患胃食管反流病,正準備住院手術;我的母親右腳骨頭壞死也需要住院手術。我雖有兄弟姊姝,但孝奉父母,每個人都各自有份啊!

但要是不去,那可是黨和國家領導都最牽掛、最揪心的事。我之進退,實為狼狽,更何況是「詔書切竣」呢!最終,我還是來到了雄武村,轉眼間,已經快一年半了……

貧困戶段志林,本來有一幸福讓人羨慕的家庭,有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全家六口人生活得十分美滿。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04年1月的一天,段志林開車幫人搞運輸,由於道路塌方翻車,他雙腿重殘,永遠也站不起來了。妻子徐仕梅除了要照顧他,一邊還要掙錢來支付醫療費、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陽光普照,段志林戶被雄武村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各級部門和幫扶人員的幫扶下,全家生活開始好起來。

段志林與妻子徐仕梅在頂效農貿市場糧油店

2016年7月,段志林從農村商業銀行借5萬元政府貼息的貸款,購了一輛三輪車,又在頂效馬別農貿市場開了「段記糧油店」,每天駕著特製的三輪車拉人送貨。每天出車時,妻子徐仕梅都小心翼翼地將段志林抱上車,回來時又小心翼翼將他抱下車。

2019年,段志林戶擺脫了貧困。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中,他們沒放棄對孩子的培養,現如今,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已成家,兒子段隨華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三年級,小女兒就讀於四川文藝學院二年級。看著子女或是有了歸宿,或是學有所成,夫婦倆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多年來,楊朝友戶一直居住在雄武鄉雄武村山後頭組。妻子舒澤會是啞巴,沒有勞動能力,不能與人正常交流,家裡經濟條件較差。

2000年,雄武鄉人民政府補助資金,將楊朝友戶家的舊房改造翻建為120平方米的平房。但由於家裡經濟條件較差,加之建房時借了一些外債,楊朝友家建的新房一直沒有錢裝修,常年跑風。特別在冬天,北風凌冽,日子實在難熬。

如何才能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呢?2016年3月,楊朝友將兒子楊文龍的讀書事宜安排好後,便帶著沒有勞動能力的妻子進城務工。至今,夫妻倆已在城裡務工4年之久了。

張紹倫到楊朝友租的房子走訪

現在,在興義的建築工地不分白天黑夜地務雜工,月收入有4000多元。這份收入雖然不怎麼高,但已經能滿足全家基本生活的需要了。

2019年,雄武鄉人民政府花了1萬多元為其安裝好了門窗。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再也不用受寒風之苦。楊朝友本人也憑著農村人吃苦耐勞的勁頭,在城裡只要有活幹、有錢進,再苦也不覺累,逐漸在城裡站穩了腳跟。

楊朝友的妻子舒澤會,雖然沒有勞動能力,但是家裡和庭院的環境衛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每次去他家都有一種讓人舒心的感覺。

2019年,楊朝友戶主動申請脫貧,還經常對鄉、村幹部說:「感恩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幹部這幾年的艱辛付出!」

【人物小傳】

張紹倫,196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興義市審計局三級主任科員,2019年起到興義市雄武鄉雄武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至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丫路組的王斯華戶則是全村最為貧困的貧困戶之一,他家共有3口人,其母親年近九旬,妻子在生育女兒王書麗半年後離家出走,至今音訊全無。三代人相依為命十多年,導致王斯華不能外出務工,只能守著幾畝貧瘠的土地艱難度日。
  • ...書寫我與中心村的緣分丨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第一書記吳時宇
    我的扶貧故事要從2017年3月的一天說起,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要求,我成為了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當我接到通知時,竟不知所措,為接下來是否能勝任這一工作擔憂,懷著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雄武鄉,就此和中心村結下了緣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初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詞彙是大學的時候,在大學生資助政策裡看到過,但並未了解,只是偶爾聽同學說起。再次聽到便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之一。我叫張倩,我所幫扶的對象是一位五十中旬的老漢,名叫呂天友,家住魯布格鎮新土界村太陽平組。
  •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對全村235戶972人的貧困人口進行全覆蓋走訪,對他們情況做到心中有底;制定好脫貧方案,做好貧困戶的動態調整,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把扶貧政策用好,把好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我知道,駐村工作要從小事做起,每年的農忙時節都會和群眾一起活躍在田間地頭,出點力,幫點忙。
  • 「我的扶貧故事」無悔扶貧路 光輝歲月情丨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駐...
    2019年7月,跟隨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我來到了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開展駐村工作。  由於之前對於扶貧工作一竅不通,於是我帶著一顆忐忑的心,進駐到未團村民委。之後便吃在村、住在村。根據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網格分工管理,我負責未團村未團六組網格,這是未團村最遠組,距離村委會大約12公裡,全村全部都是少數民族(苗族),害怕、膽怯的念頭不斷湧上心頭。  咬著牙堅持了一年多,經過不斷走訪,從不認識路,不知道哪家是哪家,哪家住在哪裡,我不認識農戶,農戶不認識我,到現在的輕車熟路,我的名字在未團村家喻戶曉,總是能聽到農戶一聲樸實而響亮的問候;「小張,你又來了。」
  • 「我的扶貧故事」背著兒子去扶貧丨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教師康朝美
    這是村裡面的人見到我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我是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的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還是一位年輕媽媽。  我幫扶的是泥凼鎮梨樹村槽上組的錢明啟一家,這是我生完孩子後結對幫扶的第二戶。一開始我並不知道梨樹村有多遠,只知道梨樹是離興義最近的村。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情抓扶貧丨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第一...
    我是許莉,2018年8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任第一書記,永安社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社區,這裡既有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市民,也有當地拆遷安置的群眾。用心觀察了幾天發現,她經常把鞋子穿反,還經常端著一盆洗過的衣物往小區外跑,一會又回來了;一到飯點就端著一碗飯到社區的院子裡轉悠……經過走訪,我了解到,她是從興義市則戎鎮花郎村搬遷過來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龍仁秀,家裡還有兩個兒子。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周青蘭:陪老公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
    陪老公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扶貧路興義市敬南鎮布雄小學老師 周青蘭老公田明是興義市教育局的一名幹部。2017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沒有過,田明告別了我和他年邁的父母,一個人驅車就去了與廣西一湖之隔的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
  • ...故事」我陪老公去扶貧,「他對這裡一往情深」|興義市敬南鎮布雄...
    那年春節剛過,他就被單位通知去參加局裡的會議,會議要求,他們教育局要派一名中層幹部到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  在會場上,當我老公得知會議的精神後,就表示,讓我去吧。  說實話,當時我的老公有點矛盾的,一是手裡的工作丟不開,二是我在年前剛懷孕,需要人照顧。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一則溫暖的微信|興義市泥凼鎮梨樹中心學校張洪榕
    我工作的地方,在興義市泥凼鎮的一個村小。12月的泥凼已是寒風刺骨,然而一則微信卻使我溫暖許久。以下是微信內容:張老師,天氣冷了,你沒有課的時候來我家坐坐。過幾天我準備殺年豬了,到時候你一定要來,我們家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你的幫助啊。我兒子現在在學校讀書不僅不要錢,一年還得到1250元的補助,而我們的醫療保險政府有補貼,養老保險政府代繳,這一樁樁、一件件事無不讓我們這個家庭充滿了歡聲笑語,所以我們一家內心無比謝謝張老師的幫助,謝謝國家的好政策啊!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後的幸福生活丨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工作...
    我有一位朋友叫汪海,他是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人,在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有時候周末,或是節假日,我去滄江看望我的朋友,他就會叫我去走訪新寨村際山林組的貧困戶任樹友。在這三年當中,滄江鄉的書記、鄉長以及和扶貧工作有關的各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基本上每一個人都到過任樹友家,就是幫扶單位黔西南廣播電視臺的臺長呂天華也至少不下於十次到他家,為他家出主意,想辦法,希望他家早日脫貧,奔向小康。  我朋友在那裡駐村扶貧,他和村裡面的同志去他家的次數就更多了。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真情澆灌脫貧花|六枝特區關寨鎮...
    在眾多扶貧「工具」中,低保政策是吹糠見米的,我們紮實掌握第一手資料,認真研判,嚴格按低保申報程序開展工作,讓困難群眾得到保障,深得群眾好評。   當我為爭取「補短板」資金一籌莫展的時候,特區政府召開了「8·3」會議,提出「大戰一百天,攻下基本面」的總要求。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李姐」脫貧奔幸福丨興義市烏沙鎮幫扶教師...
    我叫聶大裕,是興義市烏沙鎮中心校的一名教師。2016年9月,我跟趙維雲老師成為興義市烏沙鎮大興寨村羊寨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學琴戶的幫戶責任人。李學琴的丈夫前兩年因病去世,兩個女兒均已出嫁。現家中只有她和兒子兩人,兒子在貴州省財經大學就讀大三。
  • 「我的扶貧故事」看著貧困戶的日子好起來,我很自豪!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呂家偉,是一名小學教師,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調動到興義市烏沙鎮革裡村革裡學校任教,作為共產黨員的我自然而然加入到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我包保的一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現住在興義市灑金安置區24棟3單元,家中有4口人,戶主王志宇和妻子肖支連均在市區打零工,兒子王明濤在市灑金小學讀四年級,女兒王明瑤在市五中讀高中二年級。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讓我們成為朋友丨興義市清水河鎮補打村幫扶...
    這是每次到餘順波家走訪時,都會有的熱情招呼。我是高首睿,兩年的扶貧時光轉瞬即逝,回想剛開始去餘順波家時,大家都很拘謹,到現在每次去他家時,他都會像迎接老朋友一樣熱情招呼我去喝茶。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心裡的真誠和感謝,也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
  • 「我的扶貧故事」外來媳婦能「當家」,真情初心守護「它」︱三穗縣...
    白天,我跑縣裡、進鎮上,找相關部門,軟磨硬泡申請項目資金;晚上,我一頭扎進農戶家,話家常、查民情,宣傳黨的扶貧好政策,留意觀察青年人的動向和發展意願。  2011年以來,我們發展了黨員10名,其中青年黨員佔支部總人數的37%,村級活力得到激發。
  • 「我的扶貧故事」與貧困戶建立起深厚情誼丨興義市烏沙鎮中心幼兒...
    我叫唐前進,是興義市烏沙鎮中心幼兒園的老師,我和磨舍村興寨組胡金一家人的緣分是從2016年9月份開始的。記得第一次去他家,我和共同包保責任人田老師一同前往,當時工作剛滿一年,還脫離不了大學生的稚嫩與羞澀,業務上也不夠成熟,和農戶溝通便成了我的一大困難,看著老教師和農戶交談甚洽,「家裡有幾口人,靠什麼謀生,家裡有幾畝地,今年收成怎麼樣……」一個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聊家常中順帶一提,便能迅速了解農戶家的基本情況。「實在是厲害,我什麼時候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啊!」我心想著。
  • 「我的扶貧故事」陳亮:舍小家為大家無怨無悔
    幹群一家親唐松是我包保的建檔立卡戶,他家庭條件困難,由於沒有住房,全家4人一直在浙江寧波北侖居住,兩個大人務工,兩個孩子在私立學校讀書,租房和孩子的學習費用難以承擔,想回老家來但又沒有房子居住,他多次電話聯繫我希望得到幫助,我在電話裡告訴他,這是我責無旁貸的事,我一定想方設法給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