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周末的一個雨夜,局領導打來電話:「紹倫,有個事要和你商量一下,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要求,準備派你去雄武村做第一書記,做脫貧攻堅工作。」
我該怎麼辦?要是去,家裡3位生病的老人該怎麼辦?我80多歲的嶽母患擴心病下住在醫院;年近80歲的老父親患胃食管反流病,正準備住院手術;我的母親右腳骨頭壞死也需要住院手術。我雖有兄弟姊姝,但孝奉父母,每個人都各自有份啊!
但要是不去,那可是黨和國家領導都最牽掛、最揪心的事。我之進退,實為狼狽,更何況是「詔書切竣」呢!最終,我還是來到了雄武村,轉眼間,已經快一年半了……
貧困戶段志林,本來有一幸福讓人羨慕的家庭,有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全家六口人生活得十分美滿。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04年1月的一天,段志林開車幫人搞運輸,由於道路塌方翻車,他雙腿重殘,永遠也站不起來了。妻子徐仕梅除了要照顧他,一邊還要掙錢來支付醫療費、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陽光普照,段志林戶被雄武村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各級部門和幫扶人員的幫扶下,全家生活開始好起來。
段志林與妻子徐仕梅在頂效農貿市場糧油店
2016年7月,段志林從農村商業銀行借5萬元政府貼息的貸款,購了一輛三輪車,又在頂效馬別農貿市場開了「段記糧油店」,每天駕著特製的三輪車拉人送貨。每天出車時,妻子徐仕梅都小心翼翼地將段志林抱上車,回來時又小心翼翼將他抱下車。
2019年,段志林戶擺脫了貧困。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中,他們沒放棄對孩子的培養,現如今,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已成家,兒子段隨華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三年級,小女兒就讀於四川文藝學院二年級。看著子女或是有了歸宿,或是學有所成,夫婦倆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多年來,楊朝友戶一直居住在雄武鄉雄武村山後頭組。妻子舒澤會是啞巴,沒有勞動能力,不能與人正常交流,家裡經濟條件較差。
2000年,雄武鄉人民政府補助資金,將楊朝友戶家的舊房改造翻建為120平方米的平房。但由於家裡經濟條件較差,加之建房時借了一些外債,楊朝友家建的新房一直沒有錢裝修,常年跑風。特別在冬天,北風凌冽,日子實在難熬。
如何才能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呢?2016年3月,楊朝友將兒子楊文龍的讀書事宜安排好後,便帶著沒有勞動能力的妻子進城務工。至今,夫妻倆已在城裡務工4年之久了。
張紹倫到楊朝友租的房子走訪
現在,在興義的建築工地不分白天黑夜地務雜工,月收入有4000多元。這份收入雖然不怎麼高,但已經能滿足全家基本生活的需要了。
2019年,雄武鄉人民政府花了1萬多元為其安裝好了門窗。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再也不用受寒風之苦。楊朝友本人也憑著農村人吃苦耐勞的勁頭,在城裡只要有活幹、有錢進,再苦也不覺累,逐漸在城裡站穩了腳跟。
楊朝友的妻子舒澤會,雖然沒有勞動能力,但是家裡和庭院的環境衛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每次去他家都有一種讓人舒心的感覺。
2019年,楊朝友戶主動申請脫貧,還經常對鄉、村幹部說:「感恩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幹部這幾年的艱辛付出!」
【人物小傳】
張紹倫,196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興義市審計局三級主任科員,2019年起到興義市雄武鄉雄武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至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