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一則溫暖的微信|興義市泥凼鎮梨樹中心學校張洪榕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工作的地方,在興義市泥凼鎮的一個村小。12月的泥凼已是寒風刺骨,然而一則微信卻使我溫暖許久。

以下是微信內容:

張老師,天氣冷了,你沒有課的時候來我家坐坐。過幾天我準備殺年豬了,到時候你一定要來,我們家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你的幫助啊。我兒子現在在學校讀書不僅不要錢,一年還得到1250元的補助,而我們的醫療保險政府有補貼,養老保險政府代繳,這一樁樁、一件件事無不讓我們這個家庭充滿了歡聲笑語,所以我們一家內心無比謝謝張老師的幫助,謝謝國家的好政策啊!

給我發這則微信的是我的幫扶對象劉永國,家住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劉家灣組,因他的年紀比我大,我便叫他劉哥。6年前,我以幫扶責任人的身份走進劉哥一家,從此,便與這個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還記得第一次去劉哥家的情景,破破爛爛的幾間瓦房立在泥濘小道旁,走進屋裡一看,黑壓壓的一片,一口鍋,一個火爐,幾棵白菜便組成了一個簡單的廚房。

後來,通過政府的惠民政策加上劉哥一家的勤勞努力,每一次走訪,我都欣喜的看到這個家庭越來越好的改變。6年的時間,劉哥家門前泥濘的小道已經成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劉哥家幾間破爛的瓦房已被漂亮的平房所取代。利用特惠貸惠民政策的幫扶,劉哥家還搞起了養殖種植的發展,現在,他們一家的生活正紅紅火火的進行著。真正達到了吃穿不愁、住房安全有保障、飲水安全有保障、教育有保障、醫療有保障的標準。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眨眼,我從事教師行業17年,從事扶貧工作也有6年。收到這則溫暖的微信,回頭看看走過的這些路,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從一個只會意氣用事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心懷學生、心懷貧困戶、心懷國家的扶貧幹部;我深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所以,在扶貧的徵程上,我願一如既往以踏石有痕之力,用青春熱血奮鬥在田間地頭,只為看到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人物小傳】張洪榕,男,興義市泥凼鎮梨樹中心學校教師。

作者 張洪榕

編輯彭芝莉劉義

編審陳俎宇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背著兒子去扶貧丨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教師康朝美
    這是村裡面的人見到我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我是興義市泥凼鎮坡尾小學的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還是一位年輕媽媽。  我幫扶的是泥凼鎮梨樹村槽上組的錢明啟一家,這是我生完孩子後結對幫扶的第二戶。一開始我並不知道梨樹村有多遠,只知道梨樹是離興義最近的村。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情抓扶貧丨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第一...
    我是許莉,2018年8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任第一書記,永安社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社區,這裡既有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市民,也有當地拆遷安置的群眾。用心觀察了幾天發現,她經常把鞋子穿反,還經常端著一盆洗過的衣物往小區外跑,一會又回來了;一到飯點就端著一碗飯到社區的院子裡轉悠……經過走訪,我了解到,她是從興義市則戎鎮花郎村搬遷過來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龍仁秀,家裡還有兩個兒子。
  • 「我的扶貧故事」看著貧困戶的日子好起來,我很自豪!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呂家偉,是一名小學教師,2018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調動到興義市烏沙鎮革裡村革裡學校任教,作為共產黨員的我自然而然加入到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我包保的一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現住在興義市灑金安置區24棟3單元,家中有4口人,戶主王志宇和妻子肖支連均在市區打零工,兒子王明濤在市灑金小學讀四年級,女兒王明瑤在市五中讀高中二年級。
  • 「我的扶貧故事」與貧困戶建立起深厚情誼丨興義市烏沙鎮中心幼兒...
    我叫唐前進,是興義市烏沙鎮中心幼兒園的老師,我和磨舍村興寨組胡金一家人的緣分是從2016年9月份開始的。第一次去胡金老家第一次的走訪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家房子十分破爛,家裡孩子比較多,有三個。大女兒上二年級,幼兒園是在我們在這裡畢業的;二女兒正在我們幼兒園上小班;小兒子即將上幼兒園。就是因為這層特殊的關係,我找到了和胡金一家人的共同話題,在此後的走訪中漸漸打開心扉,後來我的搭檔換了幾批,而我就成了包保胡金家的「頂梁柱」。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我得知此情況後立即驅車趕往他家,做王書麗的思想工作,我告訴她我讀書時的親身經歷,家庭貧寒,但是深信讀書改變命運,在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終於取得了成功,讓父母過上了好日子。我希望她也能夠繼續讀書,努力深造,將來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並讓她不要擔心學費的事,現在學校有各種教育資助和補貼,我也會幫其想辦法。
  • ...故事」用實際行動來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丨興義市烏沙鎮...
    我叫溫彬,是興義市烏沙鎮小學的一名教師。我們學校在興義市市委市政府、烏沙鎮扶貧辦的正確領導下,轟轟烈烈地展開扶貧行動,我有幸成為了烏沙鎮幫扶責任人中的一員。還記得剛拿到幫扶貧困戶名單時,我連忙認真地對貧困戶的有關基本情況進行了查看:戶主王廷瓊,家住烏沙鎮納姑村二組,家裡有個在校學生叫劉玉蘭。看到這個信息,我立馬通過學校老師詢問,知道劉玉蘭同學在我校讀二年級。從班主任那裡得到了戶主的電話,以後聯繫起來就更方便了。2016年6月,我和學校的眾多同事一樣,拿著資料袋,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初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詞彙是大學的時候,在大學生資助政策裡看到過,但並未了解,只是偶爾聽同學說起。再次聽到便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之一。我叫張倩,我所幫扶的對象是一位五十中旬的老漢,名叫呂天友,家住魯布格鎮新土界村太陽平組。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李姐」脫貧奔幸福丨興義市烏沙鎮幫扶教師...
    我叫聶大裕,是興義市烏沙鎮中心校的一名教師。2016年9月,我跟趙維雲老師成為興義市烏沙鎮大興寨村羊寨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學琴戶的幫戶責任人。李學琴的丈夫前兩年因病去世,兩個女兒均已出嫁。現家中只有她和兒子兩人,兒子在貴州省財經大學就讀大三。
  • 「我的扶貧故事」無悔扶貧路 光輝歲月情丨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駐...
    2019年7月,跟隨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我來到了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開展駐村工作。  由於之前對於扶貧工作一竅不通,於是我帶著一顆忐忑的心,進駐到未團村民委。之後便吃在村、住在村。根據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網格分工管理,我負責未團村未團六組網格,這是未團村最遠組,距離村委會大約12公裡,全村全部都是少數民族(苗族),害怕、膽怯的念頭不斷湧上心頭。  咬著牙堅持了一年多,經過不斷走訪,從不認識路,不知道哪家是哪家,哪家住在哪裡,我不認識農戶,農戶不認識我,到現在的輕車熟路,我的名字在未團村家喻戶曉,總是能聽到農戶一聲樸實而響亮的問候;「小張,你又來了。」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讓我們成為朋友丨興義市清水河鎮補打村幫扶...
    我是高首睿,兩年的扶貧時光轉瞬即逝,回想剛開始去餘順波家時,大家都很拘謹,到現在每次去他家時,他都會像迎接老朋友一樣熱情招呼我去喝茶。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心裡的真誠和感謝,也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高首睿在幫扶走訪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後,我立即走訪了幫扶的興義市清水河鎮補打村白石巖組的餘順波戶,詳細了解他家的基本情況,掌握扶貧第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毛草灣的「金鳳孃」丨興義市豬場坪鎮毛草灣村...
    我叫何金鳳,是興義市水務局馬嶺片區水務站的一名職工。2019年7月,我被組織選派到豬場坪鎮毛草灣駐村,任陶家灣組、李子灣組的網格員,結對幫扶陳志友、彭憲國等4戶。毛草灣村位於豬場坪鎮政府西面,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距興義市政府所在地55公裡,屬一類貧困村。
  • ...故事」我陪老公去扶貧,「他對這裡一往情深」|興義市敬南鎮布雄...
    我的老公要去邊遠、偏僻的貧困山區扶貧,那是2017年的事情。  他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教育局的一名幹部,名叫田明。那年春節剛過,他就被單位通知去參加局裡的會議,會議要求,他們教育局要派一名中層幹部到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  在會場上,當我老公得知會議的精神後,就表示,讓我去吧。  說實話,當時我的老公有點矛盾的,一是手裡的工作丟不開,二是我在年前剛懷孕,需要人照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一時 收穫一生|興義市威舍鎮阿依村駐村第一...
    我叫劉飛,是貴州省黔西南州委機要保密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2020年3月9日單位選派我到興義市威舍鎮阿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此時,我的小女兒剛好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家中正是用人之際,可脫貧攻堅戰「軍令」如山,我只好將女兒送到鄉下交給古稀之年的老母親照顧,懷揣著希望和忐忑不安的愧疚之心奔赴阿依村這片陌生的戰場。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周青蘭:陪老公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
    陪老公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扶貧路興義市敬南鎮布雄小學老師 周青蘭老公田明是興義市教育局的一名幹部。2017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沒有過,田明告別了我和他年邁的父母,一個人驅車就去了與廣西一湖之隔的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
  • 「我的扶貧故事」激發內生動力 促進自主脫貧丨興義市烏沙鎮普梯村...
    我叫車勝宏,自2016年以來,我和單位同事孫龍香與烏沙鎮普梯村猴子箐組劉文軍戶結為脫貧幫扶對子。為紮實推進該戶增收脫貧,我們多次走訪,與幫扶對象共同商量,結合其家庭實際擬定幫扶措施,幫助該戶脫貧。劉文軍和母親共同生活,家中有土地1.8畝左右。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後的幸福生活丨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工作...
    我有一位朋友叫汪海,他是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人,在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有時候周末,或是節假日,我去滄江看望我的朋友,他就會叫我去走訪新寨村際山林組的貧困戶任樹友。在這三年當中,滄江鄉的書記、鄉長以及和扶貧工作有關的各部門負責人、工作人員基本上每一個人都到過任樹友家,就是幫扶單位黔西南廣播電視臺的臺長呂天華也至少不下於十次到他家,為他家出主意,想辦法,希望他家早日脫貧,奔向小康。  我朋友在那裡駐村扶貧,他和村裡面的同志去他家的次數就更多了。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文志華:當好人民的勤務員||彭洪啟...
    當好人民的勤務員興義市灑金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辦事處主任 文志華2017年3月,我到興義市灑金新市民居住區負責抓好新市民工作。在扶貧的道路上,我時刻這樣提醒自己,同新市民一起拼搏奮進,讓新市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