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公要去邊遠、偏僻的貧困山區扶貧,那是2017年的事情。 他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教育局的一名幹部,名叫田明。那年春節剛過,他就被單位通知去參加局裡的會議,會議要求,他們教育局要派一名中層幹部到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 在會場上,當我老公得知會議的精神後,就表示,讓我去吧。 說實話,當時我的老公有點矛盾的,一是手裡的工作丟不開,二是我在年前剛懷孕,需要人照顧。 老公在局裡開完會後回到家裡,他愧疚地對我說:「老婆,對不起,有一件事情沒有和你商量,就作了決定。」 「什麼事?」我問。 「局裡要派我到我們單位幫扶的坪堡村駐村扶貧。要去一年或兩年。」他說。 「什麼?」我感到一絲驚訝,隨即,眼淚便控制不住從眼角流了下來。 我說:「田明,我懷孕有一兩個月了,你這個時候要走,我需要你在我身邊陪著我啊……」 「對不起,老婆,這是組織的決定,我必須要去。」老公低著頭。 沉默,幾乎是空氣靜止地沉默。 「那你去了,你手裡的工作怎麼辦?」 好長一段時間的沉默,我打破了夜晚的寂靜。 「老婆,你同意了啊。謝謝你,謝謝你!」老公幾乎是要跳了起來。 「不同意又怎麼辦?這是組織的決定,工作的需要,我支持你!只是辛苦了你,那裡邊遠,農村條件差,你要自己照顧好自己。」 這時,輪到我老公流淚了,他為我的理解、支持和關心而感動。 那晚,老公又去找我那已經年逾七旬的公公和婆婆,他們談了很多。我的公公對田明說,我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是黨培養了你,才有了今天。組織派你到農村去,你就去,在那裡,要多為那裡的村民做好事,辦實事。 2017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沒有過,田明告別了我和他年邁的父母,一個人驅車去了與廣西一湖之隔的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 老公扶貧去了,他到村裡後要到每個周五的晚上才能回家來,有時候他工作忙,周末也不回來。 老公一天在村裡到底幹了些什麼,我是想一探究竟。 那年署假的一個周末,老公回來一天後又要走了,我告訴他,我也要去,去他扶貧的地方。 老公說,你去幹什麼?那裡邊遠,路又不好。 我軟磨硬泡,老公答應了我。 那天才早上六點,老公就喊我起床,走。 我們從興義出發,一直往南,過敬南,到攏岸,經泥凼,上九裡十三彎,從倉更往左,驅車經過布依古寨平岸、板舍,抵達滄江。從滄江又往左,行程24公裡,終於到達了我老公扶貧的地方,滄江鄉坪堡村。 從興義到坪堡,雖然道路彎多路窄,但是一路的鳥鳴,一路的青山綠水。河流、古榕樹,悠悠的布依情歌,無論風景、風情都是十分的美。 我老公告訴我說,倉更、滄江一年四季的風景都很美。特別春天,倉更河和落榮河交匯的滄江河,滿溝滿壩的攀枝花盛開,像火一樣的紅,淋漓盡致的熱烈。 老公扶貧的地方是坪堡村,地處興義的南面,村民們在萬峰湖北面的山坡上依山而居。 我和老公來到坪堡村,我原以為到了以後要休息一會,但是老公沒有半刻的停留,拉著我就去進村入戶走訪貧困戶。 我們走訪的兩戶貧困戶,一戶叫周小麗,一戶叫張永固。那時周小麗還小,才讀三年級。張永固更小,才讀一年級。 我們走訪了周小麗家,又走訪了張永固家,我被他們兩個孩子家的生活狀況震驚了。 周小麗和張永固,他們都才十二三歲,母親離家出走了,父親去世了。周小麗與74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張永固則寄住在叔叔家,與叔叔家一家人一起生活。特別是周小麗,由於她的奶奶年歲高,眼睛不好,看東西模糊,奶孫倆生活十分艱難。 在周小麗家,周小麗沒有床睡覺,就用板凳和椅子拼著,拼出一個睡覺的地方來,一睡就是五年。 後來我老公通過與有關單位協調,給她拉來了一張床,一些社會愛心人士還給他捐款、捐獻書藉和衣服被褥,才讓她有了一個能睡覺的地方。 那天我們來到周小麗家,看到她家的生活狀態,我心裡就特別的難受,特別的痛,揪心的痛! 在我老公幫扶的坪堡村,我們在走訪中看到的場景,有的讓人心痛,有的讓人憤怒。 這個村裡有8戶人家,每戶都只有一個人,而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50歲上下的年紀,都沒有娶妻生子,也就是當地人們所說的「光棍漢」! 這8個「光棍漢」,身強力壯,但是他們「有田不耕」,也不外出打工掙錢,天天喝灑,天天喝個酩酊大醉,醉了就睡,沒有吃的了,就跑到村裡來鬧,要國家救濟,要「低保貧困戶」指標。就這樣,50多歲了,他們媳婦也沒娶上,也沒有哪一家姑娘願意嫁給他們。 在坪堡村,我老公和村裡的幹部們要讓111戶貧困戶脫貧,要讓他們過上美好的生活。 他們首先從扶志抓起,從扶智抓起,同時抓產業發展,抓庭院經濟建設。 之後的日子,我基本上一有空就來,懷孕時來,生下寶寶後也來。在此同時,待大寶田紹楓放署假、寒假,也要把他帶著來。與其說是我老公在扶貧,其實是我們一家四口都在扶貧。只要是放寒假和暑假,我們一家四口,都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在老公的影響和帶領下,我們一起去走訪貧困戶,去了解貧困戶的生活狀態,去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
在我老公和我們的幫助下,我們幫助村裡的貧困學生張航、鄧正秀爭取到了社會捐款,有的5000元,有的8000元,都讓他們走進了大學校的校門。 在老公的影響和精神感召下,在我自己的本職工作中,我也一改上完課就回家的工作狀態。 在工作中,我開始更加關心我自己的學生。
我工作的地方在興義市敬南鎮的布雄小學。這裡也是貧困鄉鎮,我教的學生中,有很多也是貧困戶的孩子。 為了更多地幫助他們,我除了力所能及幫助他們買一些書包、本子、鉛筆等學習用品外,還加入了「魚鷹愛心團隊」,為我的學生們爭取到了500冊的愛心圖書。 一轉眼,我的老公也在坪堡村駐村扶貧三年零八個月的時間。這三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我也經常來到這裡和老公一起早出晚歸。在這三年多的時間,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坪堡村早已變了模樣。 在坪堡村,我看到,公路已修到了每家每戶,家家戶戶都建起了平房,有的人家還建起了小洋房…… 坪堡村脫貧了,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了,我老公仍然一直戰鬥在第一線。 他在坪堡工作了將近四年時間,他在這裡付出了艱辛,有心血,有汗水,和這裡的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的老公為什麼對這裡一往情深,因為他深愛著這一片土地。」作者 周青蘭
編輯 肖慧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