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明軍,今年43歲,家住興義市敬南鎮白河村。
2013年以前,我們一家秉承祖輩勤勞簡樸、艱苦樸素的品格,守著農民的本分,堅守著大山、仰望著大山、依靠著大山,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收入雖然少,但日子也還勉強過得去。2013年的一場變故讓我的家走入困境,家中辛辛苦苦餵養的8頭豬生病陸續死亡,一家人的經濟來源被阻斷,父親患有高血壓,母親得了腦梗塞,光醫藥費就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了一大筆錢,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我遞交了申請,通過一系列程序評定,我被評為貧困戶。
也是在那個時候,王健作為幫扶人走進了我的家,他了解了我家的貧困原因和家庭人口結構,幫助我出主意、找路子。在政府的幫扶政策下,在他的幫扶引導下,我和妻子靠著架設鋼管架的手藝務工,走上致富路。
我的父母在家搞點種植和養殖,順便打理家務,照顧好讀書的孫子,讓我跟妻子出門打工,安心賺錢。農忙時,我跟妻子就回到家幫助老人家種植莊稼。農閒時,我就帶著妻子到工地幫別人架設鋼管架,2個人每天能得到400元左右的收入。
通過幾年的努力,把我們夫妻務工收入、家裡老人搞種養殖的收入、國家扶貧資金的入股分紅等一算,達到了4萬多元,人均純收入達6500元,甚至還清了欠款,還剩一點積蓄,2016年我們順利脫了貧。
考慮到一家6口人擠在矮小的瓦房裡,甚至還有些漏雨,我想要將老房子翻修一下,但我苦於沒有那麼多錢。王健了解到我的情況後,積極協助我申請到了危房改造項目,獲得35000元的危改資金,我家的瓦房被改造成了磚混平房,一家人住進翻修的新房子,比以前真的好得太多了。
王明軍家衛生整潔的庭院
這幾年,我們夫妻二人從未間斷過外出務工。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住得也好,醫保政策也好,看病也不用愁了。生活條件改善了。還有王健熱心地幫助我們。
在他耐心的幫助下,我們一家人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轉變,也逐步有了好的生活習慣,現在家中的衛生,我們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東西擺放整整齊齊的。
我們家能順利脫貧,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得益於幫扶責任人長時間的幫助與引導。
困難的日子已過去 ,我的生活好了,我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幫扶他人。今年8月,我花了2萬多元買了一套餐具、帳篷,為左鄰右舍的辦事提供服務。
今後的路還很長,我定會一如既往地努力用我的雙手去賺更多的財富。
興義市提供
編輯 錢星星
劉義
編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