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農信壯,是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
以前因為家裡貧困,成了貧困戶。有脫貧攻堅政策的幫扶,但我卻覺得並不開心,想要踏踏實實穩紮穩打用勤勞脫貧致富,讓一貧如洗的狀況成為歷史。
自從全村因龍灘電站建設集體搬遷上來後,鎮政府就連續三年統一給每家每戶種上芒果樹苗,在屬熱帶、亞熱帶氣候下生長的芒果每公斤的批發價可賣到5元,我成了其中一名果農。
種植芒果成為我脫貧的第一步。
農信壯與指揮部成員入戶核實低保提標
5月,公路邊矮化過的芒果林枝頭上已經掛起了青色的果子,我每天期盼著天氣再熱一點,把果子染出誘人的金黃色。地裡種了臺芒和貴妃芒兩個品種,每天進芒果地查看已成為我的習慣,經過悉心打理,一畝地能種40多棵果樹,一棵果樹能掛75—100公斤果子,未來產量還會上升,按這樣算下來,每年的收入有好幾萬。
從河邊搬到山腰,從來沒有種過芒果的我和其他村民一樣,剛開始備受病蟲害、修枝剪果等各種技術問題困擾,總盼著能有個人來幫幫我。
後來鎮政府來了劉清國科技副鎮長,他的到來把我這個新手果農的疑惑一一解開,走進地裡針對具體問題展開講解,現場「說法」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因此我掌握到不少種熱帶水果的種植管護技巧。
不出兩年,我從熱帶水果種植「小白」成了村裡的芒果大戶,我種植的芒果面積達50畝,品質高、賣相好,都能賣上好價錢,年產值達4萬元。
農信壯與指揮部成員慰問困難群眾
靠著種植芒果我摘掉了貧困的標籤,在父老鄉親的支持下當上了村委副主任,深感責任重大。
為了讓和我一樣的貧困家庭早日脫貧奔小康,我就帶動周邊更多的貧困戶種植芒果,上門實地指導芒果種植、管護技術。
在我的影響下村裡芒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貧困戶每年的芒果產值戶均8000元左右。
「只要勤快,哪裡會沒有飯吃?」即使搬了家,失去了河邊那些肥沃的農田,鎮裡和村裡的幹部們在山上給我們找到了新出路。
我希望身邊和我一樣的人都積極行動起來,樹立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榮辱觀,苦幹實幹,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