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裂縫裡的陽光丨望謨縣大觀鎮伏開村村民韋加利

2021-01-08 天眼新聞

我叫韋加利,今年21歲,原住在望謨縣大觀鎮的一個小山村,現居住再望謨縣蟠桃街道平郎社區,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從我上小學時,在我的記憶中,家裡就過得比較困難,生活拮据,眼看住房快要坍塌了,由於家中沒有什麼積蓄,百般無奈之下,父母就只得四處借錢暫修了兩間小屋來遮風避雨。

當時爺爺奶奶年老體弱,喪失了勞動力;母親負責在家照顧一家老小以及料理家事,無法出去掙錢,我和弟弟都在上學,一家子所有的經濟來源便只能靠父親一人撐著。

韋加利兼職

屋漏偏逢連陰雨,初三那年,母親每天與病魔作鬥爭,終於在我高一那年發作,母親撒手人寰,手術期間花了不少的錢,我家在債務的深坑裡越陷越深,這時候我和弟弟都還在讀書,家裡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

本以為這樣的噩耗有所收斂,誰曾想,在我升高三的時候,傳來驚人惡耗,父親出了車禍搶救無效離我們而去,使得我們這個之前就遭遇了不幸且拮据的家庭,猶如天塌一般,不幸和貧困就好像烏雲一樣籠罩著我家。

韋加利

正當我和弟弟對未來充滿迷茫時,黨和政府實施扶貧攻堅政策,這讓我家迎來了希望的曙光,駐村工作隊幫我們申請了低保、項目分紅、教育資助及民政救助等,主動幫助我們解決生活所需,享受到了一系列的優待政策,這些優待政策減輕了我在大學期間的經濟負擔,我們的學業也得以順利進行。

2018年,村裡動員搬遷,在政府領導和駐村工作隊的大力幫助下,我們搬遷到瞭望謨縣蟠桃街道平郎社區。

現在弟弟在浙江寧波務工,我在安順實習,年人均收入超1.5萬元,因為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和駐村工作隊的大力幫扶,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日子也一天過得比一天好,步上了小康之路的大道。

韋加利

脫貧攻堅是那裂縫裡一縷陽光,讓我感受到了溫暖,看到了希望。「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我要努力,奮發圖強,立志成才,如果有機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成為扶貧幹部中的一員,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故事」脫貧必須抓產業和就業|望謨縣大觀鎮團結村駐村幹部黎崇嶺
    時間回溯到2018年10月12日,我的駐村故事就此展開。初到望謨縣大觀鎮團結村時,這裡於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工作關係我與這片土地打過多次交道,陌生的是我對脫貧攻堅工作還比較茫然,不知從何下手。黎崇嶺(左一)為村民送去衣物我叫黎崇嶺,是望謨聯社派駐大觀鎮團結村駐村幹部。
  • ...接出致富金果果丨省農科院熱作所選派望謨縣大觀鎮掛職副鎮長康...
    我叫康專苗,是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員。2018年,我被單位選派到望謨縣大觀鎮掛職副鎮長。接到掛職任務後,我心裡很擔憂,不知道該怎麼告訴已懷有身孕的妻子,得知我要到望謨縣掛職兩年,「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 「我的脫貧故事」奮鬥才能脫貧丨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農信壯
    我叫農信壯,是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以前因為家裡貧困,成了貧困戶。有脫貧攻堅政策的幫扶,但我卻覺得並不開心,想要踏踏實實穩紮穩打用勤勞脫貧致富,讓一貧如洗的狀況成為歷史。自從全村因龍灘電站建設集體搬遷上來後,鎮政府就連續三年統一給每家每戶種上芒果樹苗,在屬熱帶、亞熱帶氣候下生長的芒果每公斤的批發價可賣到5元,我成了其中一名果農。種植芒果成為我脫貧的第一步。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幸福來敲門丨望謨縣蔗香鎮新寨村村民韋妙
    我叫韋妙,是望謨縣蔗香鎮新寨村村民,也是一名大學生。2017年底,我這個四口之家因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搬遷到義龍新區大龍潭安置區。小時候,我們一家人住在爸爸結婚時建成的木瓦房,木瓦房由13根圓柱支撐起來,是農村最普通最常見的構造,房子裡長期被柴火燻烤成黃黑色、黑紫色,每次進屋都是黑黢黢的,瓦下聽風聽雨是常有的事,而我家也在這樣的條件下成了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住新居 夢酣甜丨望謨縣樂旺鎮樂旺村村民岑繼良
    早晨醒來看到床頭灑滿了陽光,妻小還沉睡在甜美的夢中,靜靜地聽著窗外的鳥聲。起身,推開窗,向窗外看去,一棟棟嶄新的樓房聳立在馬路邊,乾淨的街道、晨練的老人……想想如果沒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也許現在的我,依然住在一所低矮破舊的老屋裡,母親正在火塘邊生火做飯,炊煙從老屋後嫋嫋升騰……我叫岑繼良,是望謨縣樂旺鎮樂旺村村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有我 不負韶華丨望謨縣大觀鎮裡穴村網格員蘭...
    大學畢業後,我選擇來到離家千裡的望謨,紮根麻山腹地。  今年3月,我被組織安排下沉到大觀鎮裡穴村擔任網格員,誓要在這最貧瘠的土地上綻放出最絢爛的青春之花。  雖然來時滿腔熱血,但很快遇到了挫折。  為了打消老叔的顧慮,我幾次上門與他談心,一方面講明汛期雨水有衝毀老房的風險,另一方面提供本地就業信息,幫助其小兒子解決就業問題,還照顧他家油豆腐的生意。  在我的努力下,他感受到我做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他們,最終同意拆除老土坯房,並且老兩口也住進了小兒子的平房中。
  • 「我的脫貧故事」致富路上「牛」起來丨望謨縣樂元鎮董萬村村民...
    我是一名黨員,家住在望謨縣樂元鎮董萬村。我因為左眼視力模糊,平常生產生活不是很方便。兒子在讀大專,女兒在董萬村讀小學。自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為了不辜負黨和政府大好政策,也為了一家人能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生活,我思前想後,決定發展養殖業。2016年,在一次和親戚聊天中我了解到近幾年牛肉市場行情越來越好,養黃牛挺賺錢。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時擺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便是資金問題。
  • 「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搬遷幸福來丨望謨縣蔗香鎮平亮村村民黃梅
    到了家門口,門上還貼著對聯,這個七月半我要在這裡度過了。屋裡整齊的擺放著家具,電飯鍋、電磁爐、鍋碗瓢盆樣樣有,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擔心生火燒飯,弄得灰頭土臉;房間裡的床墊讓人睡得很安心,再也不用雨夜躲在屋簷角落;家裡的白熾燈與潔白的牆面相輝映,原來這個世界可以白到沒有一絲雜質。
  • 「我的脫貧故事」巖石裡的花會開丨望謨縣蔗香鎮望南村村民韋文興
    我叫韋文興,家住望謨縣蔗香鎮望南村巧送組,現任望南村黨支部書記。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奇怪,村黨支部書記怎麼是貧困戶呢?難道是優親厚友、還是全村太窮困都是貧困戶?我,算是「特殊」的貧困戶吧!沒錢,我含著淚帶妻子回家用草藥來控制病情,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韋文興到興義市結對幫扶村交流學習2016年4月,駐村幹部和村幹部到巧送組召開群眾會,我將貧困申請書交給駐村幹部,經過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鎮政府入戶調查核實後,同意將我納入貧困系統,成為精準戶,享受國家生活最低保障補助、醫療教育等優待政策,生活才逐步改善。
  • 「我的脫貧故事」蓉中學子創業路丨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三組村民王...
    我叫王金銀,是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三組村民。今年10月,我新修建存欄60頭豬的豬圈已建好,按照現在的豬肉行情,養殖60頭肥豬,今年預計能有15萬元純收入。今年7月下旬,我被村委會推薦參加由國家扶貧辦在福建泉州海洋學院舉辦的村幹部和致富能手培訓班,也稱「蓉中班」。
  • ...故事」戰貧歲月裡的那些事丨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駐村幹部羅林楊
    我叫羅林楊,2019年5月29日,我來到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開展駐村工作。肩負著幫助關寨村村民們早日實現「脫貧奔小康」的重任,我頓感任重而道遠,壓力有些大。駐村工作的第一天,我就跟著第一書記和村幹部,第一次以駐村幹部的身份下組開村民群眾會。
  • 「我的脫貧故事」家鄉變化之好 我們都看在眼裡樂在心裡丨望謨縣新...
    我叫盧漢春,今年46歲,是望謨縣新屯街道交角村裡怪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家有4口人,有一位年邁的母親,兒子在浙江寧波打工,有一個女兒在望謨民中讀高二。2020年,通過申請、幫扶幹部入戶算帳、村裡民主評議等,我們家光榮脫貧了。雖然脫了貧,我還是要好好幹下去,努力把房子再建一層,給我兒子把媳婦迎進門。貧不害羞,羞的是貧而無志。孩子是我的動力,供孩子上學,把日子過好是我的目標。
  • 「我的脫貧故事」生活在向著幸福前進|望謨縣王母街道平繞村村民...
    我叫岑習鈞,是望謨縣王母街道平繞村向陽組的村民。原本我有一個完整的家,清貧歲月裡有年邁母親和兩個孩子的歡聲笑語點綴著,日子也算過得幸福。但妻子撒手人寰後,讓原本清貧的日子增添了許多苦澀,母親整天憂心忡忡,孩子年幼,曾一度讓我瀕臨崩潰的邊緣。
  • 「我的脫貧故事」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丨望謨縣油邁鄉打寒村...
    我叫楊通華,是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打寒村樂饒組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三口靠著耕種一畝三分地維持生活,收入經常入不敷出,苦於沒有發展門路。就在我最絕望的時候,人生迎來了轉機。黨和國家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偉大號召,2014年,村裡進行貧困人口動態調整,經過「五查五看」、「三評四定」、「兩公示一公告」,我家評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我也清晰地記住了這幾個詞,還有那些經常來家裡填表問情況的扶貧幹部,從他們的態度中,我能感覺得到,這個扶貧很不一樣。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得到了很多扶貧政策的幫扶。
  • 「我的脫貧故事」下一站,幸福丨望謨縣大觀鎮拉洋村村民羅萬標
    2013年,我被查出患有腦腫囊,那時候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為了治病,我到廣西百色住院,前前後後花費了好幾萬。那時自己不僅幹不了活,還需要家人的照顧,只有幾歲的小兒子在鎮裡讀書,也需要家人照顧。  那時,家中房子破敗不堪,四處透風,每到雨季就擔心得睡不著覺,特別是下大雨時屋內漏雨,房間、廚房裡擺得到處都是盆盆桶桶。家裡雨水滴答,孩子又在床頭吵鬧,自己身上疼痛不已,我感覺生活就像一個無底的漩渦,使勁把我們家往下扯。
  • 「我的扶貧故事」河頭上村成為我的第二個家丨望謨縣打易鎮河頭上...
    2018年6月,我離開年近七十歲的母親和懷有身孕的妻子,將家裡的大小事務交付清楚,帶著簡單的行李和對家人的牽掛,趕赴到望謨縣打易鎮河頭上村擔任第一書記。自打那時起,河頭上村便成為了我的第二個家。我叫向澤,是望謨縣信訪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以來,我第二次以第一書記的身份到村參與脫貧攻堅,我深知此次入村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來村之前,我初步了解了該村的一些基本情況,對幫助河頭上村打贏這場攻堅戰信心十足。
  • 「我的扶貧故事」「摔」出來的鄉親情誼丨望謨縣大觀鎮裡來村駐村...
    知道檢查結果後,我自己內心非常糾結,要不要回去呢?左膝關節脛骨骨折,醫生說不好好休息以後可能會留下後遺症,但脫貧攻堅進入最後攻堅期,自己的網格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幾戶群眾的困難也還沒解決,心裡實在是放不下。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陳文學:扶貧,轉輾駐村十三載|羅...
    扶貧,轉輾駐村十三載黔西南州人民醫院 陳文學我叫陳文學,在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工作,回憶起駐村十餘載的經歷,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硬仗中來,過程雖艱辛,有心酸和淚,但也彌足珍貴。2007年,我開始駐村扶貧,第一站就是望謨縣的麻山,緊接著輾轉望謨的郊納鎮和復興鎮等地多年,2015年,又從望謨縣的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的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駐村扶貧期間,我就一個想法:幫助貧困鄉親早日脫貧,儘早過上好日子。
  • ...脫貧故事」生活在向著幸福前進|望謨縣王母街道平繞村村民 岑習鈞
    我叫岑習鈞,是望謨縣王母街道平繞村向陽組的村民。原本我有一個完整的家,清貧歲月裡有年邁母親和兩個孩子的歡聲笑語點綴著,日子也算過得幸福。但妻子撒手人寰後,讓原本清貧的日子增添了許多苦澀,母親整天憂心忡忡,孩子年幼,曾一度讓我瀕臨崩潰的邊緣。
  • 脫貧路上「芒」脫貧——望謨縣10萬畝芒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最後...
    王周敏一家開始種植芒果的故事要從2011年開始說起,2011年,貴州省農科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專家動員油邁鄉平卜村村民拿出13畝土地實驗種植芒果樹,但由於芒果是引進的外來水果,村民們沒有種植經驗,所以根本沒人進行嘗試。後來在鎮、村幹部的在三勸說下,部分村民願意加入進來,王周敏就是其中一戶。「當時想的是先拿出兩畝地試驗哈,萬一成功了呢?」回憶起當時加入的場景,王周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