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林楊,2019年5月29日,我來到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開展駐村工作。
肩負著幫助關寨村村民們早日實現「脫貧奔小康」的重任,我頓感任重而道遠,壓力有些大。
駐村工作的第一天,我就跟著第一書記和村幹部,第一次以駐村幹部的身份下組開村民群眾會。當時,我連誰是誰都還沒弄清楚,就跟著坐在群眾中間宣傳八步茶土地流轉工作,遇上不理解政策的村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只能在一旁聽著同事講解。
為了不讓自己顯得那麼透明、多餘,開會回來,我就連夜把村裡的基本情況和相關的政策資料都背了背。第二天,我便跟著村支書、主任等一行人下組開展工作,試著在同事旁邊補充政策解讀。有時候解讀的表達不夠準確,我便留下電話,回到活動室後再打電話給村民再次補充。
走訪中我發現,因曬裡組大淌自然寨沒有集中用水的水池,各家都還是自拉水管接水入戶,雨季時水資源尚且足夠,可一到旱季就常有缺水的情況發生。
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積極主動地跟單位的主要領導匯報,爭取到四萬元扶貧資金,為大淌寨修建集中用水水池,一舉解決了10餘戶人家的用水問題,同時達到了關寨村100%的飲水安全保障。
隨著駐村工作的開展,我從之前的記不清群眾和解讀不清楚政策,一步步轉變為對大淌寨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甚至大淌寨和曬裡組的農戶家的親戚關係都一清二楚,做到和群眾們打成一片,實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成效。
一次組裡的座談會上,農戶們集體反映,某村民家地處從小曬裡水源地途經大曬裡要處,其所接的水源是大曬裡的水池,時常為了自家方便把大曬裡的水閘關閉,將水源用於自家灌溉、餵養牲口等。一來二去,其他村民積壓了不少怨氣。
在了解到具體情況後,我便和兩位同事商量,向村級指揮部申請購買水管,將幾戶人家的水從小曬裡直接接過來,讓大曬裡不再非正常停水。經指揮長同意後,羅林楊同任光雲帶領這幾家從小曬裡接拉水管,一天便完工。此後,大曬裡飲水保障徹底得到了解決。
作為網格員和包保責任人,我選擇吃住在村,未能時常陪伴家人,村裡少數人也時常開起我的玩笑,「這小夥是要脫貧完了才結婚喲,再不結婚老婆不答應了。」
但我想的是,得先讓大家脫貧後才能脫自己的「貧」。
【人物小傳】
羅林楊,男,2019年5月29日起至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網格員和包保責任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