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戰貧歲月裡的那些事丨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駐村幹部羅林楊

2021-01-13 天眼新聞

我叫羅林楊,2019年5月29日,我來到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開展駐村工作。

肩負著幫助關寨村村民們早日實現「脫貧奔小康」的重任,我頓感任重而道遠,壓力有些大。

駐村工作的第一天,我就跟著第一書記和村幹部,第一次以駐村幹部的身份下組開村民群眾會。當時,我連誰是誰都還沒弄清楚,就跟著坐在群眾中間宣傳八步茶土地流轉工作,遇上不理解政策的村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只能在一旁聽著同事講解。

為了不讓自己顯得那麼透明、多餘,開會回來,我就連夜把村裡的基本情況和相關的政策資料都背了背。第二天,我便跟著村支書、主任等一行人下組開展工作,試著在同事旁邊補充政策解讀。有時候解讀的表達不夠準確,我便留下電話,回到活動室後再打電話給村民再次補充。

走訪中我發現,因曬裡組大淌自然寨沒有集中用水的水池,各家都還是自拉水管接水入戶,雨季時水資源尚且足夠,可一到旱季就常有缺水的情況發生。

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積極主動地跟單位的主要領導匯報,爭取到四萬元扶貧資金,為大淌寨修建集中用水水池,一舉解決了10餘戶人家的用水問題,同時達到了關寨村100%的飲水安全保障。

隨著駐村工作的開展,我從之前的記不清群眾和解讀不清楚政策,一步步轉變為對大淌寨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甚至大淌寨和曬裡組的農戶家的親戚關係都一清二楚,做到和群眾們打成一片,實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成效。

一次組裡的座談會上,農戶們集體反映,某村民家地處從小曬裡水源地途經大曬裡要處,其所接的水源是大曬裡的水池,時常為了自家方便把大曬裡的水閘關閉,將水源用於自家灌溉、餵養牲口等。一來二去,其他村民積壓了不少怨氣。

在了解到具體情況後,我便和兩位同事商量,向村級指揮部申請購買水管,將幾戶人家的水從小曬裡直接接過來,讓大曬裡不再非正常停水。經指揮長同意後,羅林楊同任光雲帶領這幾家從小曬裡接拉水管,一天便完工。此後,大曬裡飲水保障徹底得到了解決。

作為網格員和包保責任人,我選擇吃住在村,未能時常陪伴家人,村裡少數人也時常開起我的玩笑,「這小夥是要脫貧完了才結婚喲,再不結婚老婆不答應了。」

但我想的是,得先讓大家脫貧後才能脫自己的「貧」。

【人物小傳】

羅林楊,男,2019年5月29日起至望謨縣郊納鎮關寨村開展駐村工作,擔任網格員和包保責任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轉輾駐村十餘載|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陳文學
    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來,十多年駐村扶貧,有心酸、有淚水,也有歡樂,過程雖艱辛,但也彌足珍貴。2007年,我就開始了駐村之旅,第一站來到望謨縣麻山鎮,緊接著轉到郊納、復興等鎮。2015年,我又從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陳文學:扶貧,轉輾駐村十三載|羅...
    2007年,我開始駐村扶貧,第一站就是望謨縣的麻山,緊接著輾轉望謨的郊納鎮和復興鎮等地多年,2015年,又從望謨縣的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的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駐村扶貧期間,我就一個想法:幫助貧困鄉親早日脫貧,儘早過上好日子。
  • ...故事」脫貧必須抓產業和就業|望謨縣大觀鎮團結村駐村幹部黎崇嶺
    時間回溯到2018年10月12日,我的駐村故事就此展開。初到望謨縣大觀鎮團結村時,這裡於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工作關係我與這片土地打過多次交道,陌生的是我對脫貧攻堅工作還比較茫然,不知從何下手。黎崇嶺(左一)為村民送去衣物我叫黎崇嶺,是望謨聯社派駐大觀鎮團結村駐村幹部。
  • ...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感動丨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駐村幹部楊明政
    我叫楊明政,2019年8月,來到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指揮部任駐村幹部、網格員以及包保責任人。我來到昂武鎮昂武村的第一件事是走訪群眾、認識群眾,學習與群眾打交道,掌握最真實的情況,聽取群眾的寶貴意見,為後面確定扶貧方向奠定好基礎。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幸福來敲門丨望謨縣蔗香鎮新寨村村民韋妙
    我叫韋妙,是望謨縣蔗香鎮新寨村村民,也是一名大學生。2017年底,我這個四口之家因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搬遷到義龍新區大龍潭安置區。小時候,我們一家人住在爸爸結婚時建成的木瓦房,木瓦房由13根圓柱支撐起來,是農村最普通最常見的構造,房子裡長期被柴火燻烤成黃黑色、黑紫色,每次進屋都是黑黢黢的,瓦下聽風聽雨是常有的事,而我家也在這樣的條件下成了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巖石裡的花會開丨望謨縣蔗香鎮望南村村民韋文興
    我叫韋文興,家住望謨縣蔗香鎮望南村巧送組,現任望南村黨支部書記。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奇怪,村黨支部書記怎麼是貧困戶呢?難道是優親厚友、還是全村太窮困都是貧困戶?我,算是「特殊」的貧困戶吧!韋文興到興義市結對幫扶村交流學習2016年4月,駐村幹部和村幹部到巧送組召開群眾會,我將貧困申請書交給駐村幹部,經過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鎮政府入戶調查核實後,同意將我納入貧困系統,成為精準戶,享受國家生活最低保障補助、醫療教育等優待政策,生活才逐步改善。
  • 齊抗疫 共戰貧——微電影鏡頭裡的「中國故事」
    新華社昆明11月7日電題:齊抗疫 共戰貧——微電影鏡頭裡的「中國故事」新華社記者嚴勇、何春好11月6日晚,以「亞洲風·中國夢·臨滄情」為主題的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在享有「恆春之都」美譽的雲南省臨滄市開幕,共收到來自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餘部微電影作品,為歷年來最多。
  • 「我的脫貧故事」裂縫裡的陽光丨望謨縣大觀鎮伏開村村民韋加利
    我叫韋加利,今年21歲,原住在望謨縣大觀鎮的一個小山村,現居住再望謨縣蟠桃街道平郎社區,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幸福生活。從我上小學時,在我的記憶中,家裡就過得比較困難,生活拮据,眼看住房快要坍塌了,由於家中沒有什麼積蓄,百般無奈之下,父母就只得四處借錢暫修了兩間小屋來遮風避雨。
  • ...的扶貧故事」攜手村民謀發展丨赫章縣古基鎮長衝村駐村幹部吉永斌
    我叫吉永斌,是赫章縣古基鎮長衝村駐村幹部。2018年3月,我到古基鎮長衝村擔任第一書記,2020年8月,根據組織調整安排,我成為古基鎮長衝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作為一名黨員駐村幹部,在近三年來的駐村工作中,我始終堅持吃住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戰「疫」鬥貧 無問西東丨鎮遠縣都坪鎮新寨村駐村...
    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累計下戶640餘次,與村民交流2000餘次,行程22000公裡,步行2200公裡,帶領全部駐村幹部及時和群眾溝通交流,了解群眾的想法並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按時完成上級要求的各項扶貧材料保質保量收集、整理、更新等工作。
  • 身邊的力量丨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的駐村幹部
    身邊的力量丨梁湘傑:輕傷不下火線的駐村幹部 2020-02-20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真情扶真貧丨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駐村幹部左俊
    我叫左俊,是畢節市赫章縣輔處鄉茶花村的駐村幹部。2018年4月,經縣委組織部門統一培訓,我來到了輔處鄉的深度貧困村茶花村。當看到搬遷戶順利前往縣城裡的集中安置點時,我的心裡甚是欣慰。飲水安全對於農村發展極為重要。陳溝、巖口兩個組的飲水問題最為棘手,最開始村民不相信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外鄉人,在我的積極協調下,參加群眾會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開始齊心協力一起尋找水源。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投入了50萬的飲水工程項目順利落地。
  • 「我的脫貧故事」致富路上「牛」起來丨望謨縣樂元鎮董萬村村民...
    我是一名黨員,家住在望謨縣樂元鎮董萬村。我因為左眼視力模糊,平常生產生活不是很方便。兒子在讀大專,女兒在董萬村讀小學。恰在這個時候,駐村幹部到我家宣傳「特惠貸」政策,說是最多可以貸5萬元,國家貼息,這讓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說幹就幹,我第一時間通過「特惠貸」貸了款,加上我兒子王仕松退伍的安置費,先後購買了10頭黃牛。
  • 「我的扶貧故事」孩子,你努力的樣子真好看丨觀山湖區貴陽市第一...
    2019年7月,我積極響應區政府號召,被觀山湖區委組織部選派到望謨縣郊納鎮開展扶貧幫扶工作。在眾人眼裡,作為「90後」獨生女的我去這麼遠的地方,經常會問我住的好不好、吃的習慣?而且作為嚴重過敏性體質的我,平常被蚊蟲叮咬都要大半個月才能好,這讓父母尤其擔心,但我真沒覺得有多難。
  • 向貧而戰,不勝不還!
    向貧而戰,不勝不還!他們的壯舉無不閃耀著勇毅、真情和夢想之光向貧而戰,不勝不還文雪松四川理塘漢戈村駐村第一書記「甜野男孩」丁真火了他也紅了照片中,他手捧特產,滿頭白髮誰曾想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丨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幹部...
    2017年11月17日,單位領導打電話給我,讓我到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一段時間。我只說了一句:「我堅決服從上級安排。」當時我來駐村,花月村基礎條件較差,是普安縣44個貧困村之一。貧困基數大,產業單一,大部分群眾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再加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不可能覆蓋所有農戶,致使花月村村民矛盾糾紛普遍。
  • 陽光總在風雨後,希望常伴我左右丨修文縣六桶鎮關寨村辜祥國
    我叫辜祥國,住在修文縣六桶鎮關寨村,我左手四級殘疾,都是一個人生活,家裡收支基本靠低保維持。2013年,我家被村裡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雖然手落下殘疾,但我是個勤快人。2019年,政府出資要在關寨村建集中供水網,水從九莊鎮自來水廠引過來,看著自來水管裝到我家,水錶水龍頭裝到門口,打開水龍頭譁譁的水往下流,就像希望一樣不斷的往外湧。  這一年,鎮裡幫扶幹部還幫我硬化了家裡的入戶路,並補助了5600元讓我養了一頭牛兩頭豬,參加產業分紅一年又可以分到近500元。水有了,路通了,生產生活的動力就足了。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摔」出來的鄉親情誼丨望謨縣大觀鎮裡來村駐村...
    胡云輝入戶走訪2018年初,我來到裡來村擔任駐村幹部,心裡壓力十分大。裡來村雖然人口不多,但一半都是貧困戶,貧困程度深,資源稟賦差,我擔心自己工作做不好。我向秦漢富農胡蜂養殖公司申請,引進胡蜂產業落戶裡來組,王順福成為了裡來組第一個嘗到養蜂甜頭的人。  就這樣,我一家一家地解決他們的煩心事。  這次從醫院檢查回到村來,鄉親們都很驚喜,圍著我,你一句我一句說個不停,「好幾天沒見你了,還真想你,腿好沒有呀,腿都沒有好就來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