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感動丨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駐村幹部楊明政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楊明政,2019年8月,來到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指揮部任駐村幹部、網格員以及包保責任人。

我來到昂武鎮昂武村的第一件事是走訪群眾、認識群眾,學習與群眾打交道,掌握最真實的情況,聽取群眾的寶貴意見,為後面確定扶貧方向奠定好基礎。

了解下來,我首先做的就是幫助農戶整治環境衛生,對亂堆亂搭現象進行整理。其次,我掌握當地的習俗和風土人情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詳細收入、人口基本信息情況。駐村首先就要把村裡當成自己家,我有空就到農戶家中坐坐、聊聊天,看一看他們平時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生活當中遇見什麼困難,自己能否盡力幫其解決。

印象最深的是昂武村朗常組的黃安興戶。黃安興家裡兩人殘疾,眼瞎看不見,無勞動能力,一人智力有點問題,全靠黃德獎在廣東東莞務工來維持家庭生活,家庭環境衛生髒亂差。通過我和村指揮部申請得到了楊云云和黃世炮兩位同志幫助,對黃安興家來個大掃除,買電線重新安裝,對地面、牆面重新整理,通過這次的大掃除後,黃安興本人也變得更加勤奮。

想起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對於我們駐村工作人員來說是最難忘記經歷,是我們收穫最大的日子。想起群眾忙碌的身影,村裡的各項基礎設施有了,農戶達到不愁吃、不愁穿、住房也不用擔心下雨天房頂會不會漏雨,現在看見老人們和藹可親的笑容,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脫貧攻堅讓我感動。村裡面年長的群眾把我當成了他們的兒子、年輕的把我當成他們的兄弟,大家都叫我小楊或小胖子,群眾家裡面辦喜事大事的,都會給我們食堂送一兩桌飯菜,逢年過節時,我們的辦公室總有很多群眾給我拿來很多的粑粑和煮好的湯圓。

其實我們關心關注群眾的同時,群眾也是一樣在關心關注著我們。

【人物小傳】

楊明政,2019年8月到望謨縣昂武鎮昂武村指揮部任駐村幹部、網格員以及包保責任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我們家的「扶貧叔叔」丨望謨縣昂武鎮渡邑村村民...
    我叫劉開板,家住望謨縣昂武鎮渡邑村。我還在讀初中的時候,家裡發生了不幸的事情。父母為了掙錢供我們上學,常年在外地打工,突然有一天,聽身邊親戚說我的父親患了重病,要回家治療。劉開板幹活回來就在我們一家人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扶貧攻堅政策給我家吹進了希望的春風,迎來了曙光,我們家也因此有了一位「扶貧叔叔」。他待我們如親人,經常上門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困難,每次來我家,總是噓寒問暖,還不忘關心我的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轉輾駐村十餘載|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陳文學
    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來,十多年駐村扶貧,有心酸、有淚水,也有歡樂,過程雖艱辛,但也彌足珍貴。2007年,我就開始了駐村之旅,第一站來到望謨縣麻山鎮,緊接著轉到郊納、復興等鎮。2015年,我又從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陳文學:扶貧,轉輾駐村十三載|羅...
    扶貧,轉輾駐村十三載黔西南州人民醫院 陳文學我叫陳文學,在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工作,回憶起駐村十餘載的經歷,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硬仗中來,過程雖艱辛,有心酸和淚,但也彌足珍貴。2007年,我開始駐村扶貧,第一站就是望謨縣的麻山,緊接著輾轉望謨的郊納鎮和復興鎮等地多年,2015年,又從望謨縣的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的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駐村扶貧期間,我就一個想法:幫助貧困鄉親早日脫貧,儘早過上好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盛開的三朵花丨都勻市歸蘭鄉翁奇村駐村...
    接到脫貧攻堅任務成為歸蘭鄉翁奇村駐村幹部時,我才27歲,還有些青澀。3年的基層實踐中,我和所有一線扶貧幹部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拼搏的汗水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三朵花。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了一朵名叫實踐的花。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貧困戶的那些事兒丨黃平縣重安鎮黃猴村駐村...
    一年的工作,從皎沙村的網格員,到黃猴村的駐村幹部、同步小康隊員,讓我漸漸融入了基層,也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之中。我了解這一情況後,與村「兩委」、駐村幹部對接,成功為其爭取到2019年的危房改造項目。2019年年底潘老馬家的新房修好了,為了改善他家的居住條件,我與縣殘聯、鎮民政辦協調以及利用村內專項資金,為他更換了床、衣櫃等生活用品,當我將這些生活物資帶去他家時,說不了話的他,含著眼淚一個勁兒的握著我的手,那是我認識他以來第一次見他流淚,那一刻我覺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文軍扶貧」:扶貧路上歌聲嘹亮——記貴州日報駐村幹部熊江睿
    「天眼腳下是我家鄉,黃昏時刻家如畫,古老的殘牆舊瓦,訴說著布依人的遠久神話······」熊江睿與群眾交談了解群眾願望《天眼人家》是一首描寫克度鎮落良村的歌曲,在6月25日,一經推出,就一夜之間爆紅網絡,很難想像的是,這首歌曲的作詞卻是出自一名紮根基層、在平塘縣克度鎮落良村駐村兩年的扶貧幹部熊江睿之手。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踏踏實實幹實事|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幹部餘桂蘭
    2018年9月底,我帶上簡單的背包行囊出發了,來到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剛到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時,由於多年都是在縣城從事教育工作,對基層工作一點經驗也沒有的我一籌莫展,不曉得如何開展農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第一天到鎮上報到,就馬不停蹄地跟著駐村工作隊的同事來到逢亭鎮新光村,成為了逢亭鎮新光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  扶貧先扶志,用理論知識叩開思想之門李秀婷(左一)入戶與群眾談心、宣傳扶貧政策新光村距離鎮中心7公裡,是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閃耀扶貧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幹部劉行
    我叫劉行,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鐘山供電局派駐六盤水市水城縣青林鄉海發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9月,在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發起總攻之際,我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極高的海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未知駐村前路,我是迷茫的,也是嚮往的,更向自己立下過誓言——「未來,這裡就是我踐行青春夢想的舞臺。」有人對我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從基層幹起,才能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名90後駐村幹部,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從埋頭專業計量技術領域,到奮戰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工作上的轉變曾令我迷茫不已,但同時也令我成長不少。
  • 大東山下,扶貧花開——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之路
    其實,埋怨指責的又何止是自己的父母,聽到從小沒吃過苦的我要到鄉下去駐村扶貧,姐姐妹妹、叔叔姑姑都輪番上陣,極力勸我不要去駐村,堂哥更是在電話那頭罵道:你是瘋了嗎?好好呆在城裡朝九晚五坐辦公室,風不吹、雨不淋不好嗎,偏偏要下鄉扶貧去受罪?人家躲還來不及,你卻主動申請?你太年輕了,這麼衝動,世界上可沒有後悔藥咯!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五味」扶貧路丨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駐村...
    我叫陸朝軒,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堯並村的駐村幹部。食物按其「味」可分為酸、甜、苦、辣、鹹五類,而人生有味亦當如此。工作中的陸朝軒我參加工作近十年,感觸最多的還是自2017年以來參與的扶貧工作,其中有熬夜加班晚歸的苦楚,有鬥志昂揚進取的熱情,有遇到群眾不解的心酸,有翻山越嶺入戶的艱難,更有收穫勞動成果時的甘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木棉花開丨從江縣下江鎮下江村駐村幹部...
    而脫貧攻堅指揮所僅有正式工作人員2名,我還兼顧鎮團委日常工作,負責聯繫下江居委和協助鎮黨政辦相關工作開展,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與攻堅壓力,我不畏懼,不抱怨,越是艱險越向前,撲下身子、沉下心,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打成一片。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餘慶縣構皮灘鎮齊...
    在全體扶貧幹部、社會力量和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老百姓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當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我的心裡也由衷高興,也感謝這麼多年來我身後的扶貧人。在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2018年我剛從部隊到地方工作,憑著自己剛回來的一腔熱血和在部隊那種韌勁,投入到扶貧工作這個大群體,第一站就被分到我縣最邊緣的獅山村,我始終牢記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做任何事都要對得起群眾的信任,記憶最深刻的是由於工作勞累,最後暈倒在路邊。後來因為工作原因主動向組織申請到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一生 餘光不盡丨原普定縣化處鎮化處村駐村第...
    已在扶貧站工作一年多的我帶著意氣風發來到這裡,想著大幹一番。或許是要在此處駐村工作了吧,興奮得整夜沒睡,不斷構思著發展的藍圖。第一次到化處村是因為一個老人,那是18年春節前的一次走訪。看到一個身材消瘦的老人獨自坐在院壩裡看著遠處,眼裡滿是對什麼東西的期許。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從群眾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答案,真心能換真情!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2018年3月,將學校的工作交接好後,我就主動請纓毅然來到了理化鄉果木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為了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不做「無頭蒼蠅」,一到村裡,我就先與村幹部們一起了解了村裡現存的具體問題,從民族宗教、貧困戶分布、產業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後,我就開始走家串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同事總說我是起得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