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23 澎湃新聞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

簡介:劉金海,中國十七冶下屬的安徽達成建築安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7年起擔任安徽省滁州市蔣集鎮秦集村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在三年扶貧路上,他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拼命幹,帶領貧困群眾走出一條既解近憂又謀長遠的產業扶貧路子,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萬元,幫助秦集村實現整體脫貧出列。他腳步不停,為秦集村百姓致富增收嘔心瀝血,直至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劉金海榮獲「安徽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安徽好人」,他所帶領的扶貧工作隊連續三年被滁州市委組織部評為優秀扶貧工作隊。

2017年4月,中國十七冶下屬的安徽達成建築安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金海被選派至定遠縣蔣集鎮秦集村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安徽省定遠縣蔣集鎮秦集村,轄35個村民組,1022戶人家,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成了劉金海心中的第一大事。

劉金海調研村產業發展

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後如何開展工作,千頭萬緒該從哪頭抓起?「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支部」,劉金海琢磨著,做好秦集村的工作關鍵是人、核心是幹部隊伍的戰鬥力,這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他從村兩委班子建設抓起,努力促進貧困村黨組織與企業黨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村企聯建」活動,和黨員幹部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發揮「主心骨」的帶頭作用。他常常帶領村幹部進村組、入農戶、奔走于田間地頭,貧困群眾的大事小情都一一建檔立卡,列入幫扶清單。凡是要推進的扶貧工作,他就馬不停蹄往前趕,擼起袖子加油幹。利用十七冶向村委會捐獻的17臺電腦,工作隊教會了全體村幹部網上辦公。「脫貧攻堅是場持久戰、硬戰,只要全村黨員幹部和群眾緊密聯繫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找準路子,咱村脫貧出列就指日可待。」說起來蔣集的初衷,劉金海語氣中透露著堅定。三年來,扶貧工作隊打造成一支組織能力強、服務力強,帶領全村百姓奔小康的團隊。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在中國十七冶的200多萬元資金幫扶下,劉金海及其團隊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的集體經濟發展,秦集村新建了三座共計8000平方米的溫氏養豬場、23個佔地22畝的果蔬大棚和一座光伏發電站,儘可能增加貧困群眾就業機會。在多次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引進一家大型包裝企業,並積極爭取到十七冶180萬元資金建設了一座扶貧車間。工廠開到了家門口,吸納了周邊村民260多人就業,其中貧困群眾70多人。投產以來,產銷兩旺,日產6萬隻包裝箱,全鎮村集體經濟收益每年增加51萬元,為全鎮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夯實了基礎。劉金海積極爭取公司的支持,依託十七冶建築企業優勢,成立定遠秦集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對100多位貧困村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一系列實打實的有效舉措,使得村集體產業從無到有,集體經濟成倍增長,經濟收入抗風險能力也逐步提高。

劉金海積極幫助銷售貧困戶被疫情耽誤滯銷的鴨子

2017年的6月,當地貧困戶種植的165畝土豆出現大量滯銷。「如果土豆賣不出,只會讓這個深度貧困村雪上加霜。」劉金海急農戶之所急,想到企業後勤以及餐飲日常消耗大量的土豆,便多方聯繫當地的企業和中國十七冶,匯聚社會愛心,購買貧困群眾農特產品。劉金海以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支持對象,在中國十七冶的愛心接力下,幫助79戶貧困戶銷售24萬斤土豆,為農戶順利解除豐收的憂愁。秦集村街道滿是歡欣鼓舞,一輛重型卡車停放在街道上,興高採烈的群眾將自家所產土豆滿載而來,手握土豆銷售款的孫大爺,滿懷激動的對劉隊長說:「本來愁著賣不出去,現在可好了,劉書記幫了我們的大忙。」2020年4月,劉金海再次架起連心橋,以消費扶貧的方式採購因新冠疫情滯銷的3000隻鴨子,運往十七冶各項目經理部工地食堂,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給貧困養殖戶帶來的不利影響。他在貧困村戰疫情穩民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迅速行動,受到聯合國國際農發基金駐華代表馬泰奧署名文章關注,被雅虎財經、道瓊旗下的市場觀察等162家海外英文媒體廣泛轉載。

因為劉金海和扶貧工作隊的到來,秦集村變了樣。村高莊的一座危橋,年久失修,影響到全村1500多名村民出行。烈日炎炎,劉金海了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跑蔣集鎮、跑定遠縣、省交通廳,多方奔走,終於爭取到120萬元項目資金用於修建扶貧橋。危橋改造項目,被列為定遠縣2020年的十大扶貧工程之一。落實好危橋改造項目後,劉金海又開始了補充完善村主幹道太陽能路燈設施的計劃,共新建LED路燈28盞,全長2公裡,新建了秦集村黨群活動中心,幫助解決了村裡23戶分散居養的五保戶家自來水、廣播電視戶戶通等問題,實實在在為百姓辦實事謀福利,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工作隊還邀請了來自十七冶醫院的醫務工作者給100多位村民免費贈送藥品,開展健康義診和健康講座。每年春節前夕,為貧困戶送上慰問金;開學季來臨前,為貧困學生購買書包等學習用品。村容村貌改善了,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村裡的歡聲笑語也越來越多了。

「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貧困戶做點小事實事,是我最大的心願。」劉金海心裡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帶領扶貧工作隊一心撲在村裡的工作上,為村民們做了太多好事,為村振新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80歲的馮玉英老人,因為老伴和兒子都相繼去世,孫子和孫媳都有智力缺陷,是村裡最困難的貧困戶,老人的冷暖安危,劉金海都放在心上,每次看望老人,劉金海都會給帶幾個自己燒的菜。逢年過節,更是自掏腰包為老人送上新衣服,「月看望」他一做就堅持了三年。

2019年秦集村順利脫貧摘帽,實現了「村出列」。脫貧攻堅之年,儘管秦集村已經出列,但是劉金海思想上沒有絲毫放鬆,繼續做好每一項扶貧工作,鞏固脫貧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劉金海同志榮獲「安徽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榮譽稱號。在滁州市委組織部對定遠縣70個選派扶貧工作隊的進行考核中,秦集村扶貧工作隊連續三年被評優秀扶貧工作隊。

劉金海在村級道路檢查過往車輛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劉金海是蔣集鎮第一個到村報到指導防控工作的駐村扶貧幹部,研究制定防控措施,確保沒有一例疑似病例出現。在疫情防控期間,劉金海帶領扶貧工作隊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化信息手段,動態跟蹤核查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等情況,了解貧困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及時給予解決。

7月的一大早,他來到村委會找到村文書朱金龍。村裡最近引進了一個大項目,需要流轉1950畝土地,群眾利益如何才能得到充分保障,作為第一書記,他反覆思量。凡是關乎全村利益的事情,他和村兩委成員一刻都不敢耽擱。劉金海從朱金龍那裡拿走了土地流轉的相關材料,並囑咐朱金龍到高莊看看那條扶貧橋修得如何。那是一座危橋,劉金海多方爭取到100萬元項目資金後才動工修這座扶貧橋。他還叮囑朱金龍,近期降雨量大,到了那兒一定要多拍幾張照片發給他看看,說罷,便驅車趕往定遠縣城辦一件村裡的事。下午返程,回到村委會,劉金海和村委會委員季業純商討幫助扶貧戶協調危改資金的事。隨後,兩人一同來到村綜治專幹孫德清家中,繼續商討土地流轉事宜。

看望貧困戶封玉英老人送去新棉衣和日用品

劉金海一整天都沒好好吃飯,順手拿起桌上一條黃瓜,一掰兩截,與孫德清一起邊吃邊聊。19時10分,談興正濃,劉金海覺得很不舒服,渾身直冒冷汗,吃力地對孫德清說:「我頭不對勁,暈得厲害。」村醫趕到時,劉金海已經昏迷,緊急送往合肥。安醫四附院急診科醫生告知:「患者腦幹大面積出血,隨時有生命危險!」「劉書記這麼一個大好人,比我兒子對我都好。」聽說劉金海病危,80歲的封玉英老人緊緊拉著扶貧專幹的手,雙腿顫抖著,眼淚直流。

三年如一日,劉金海始終飽含一片赤誠之心,以堅強的黨性、創新的思維、務實的作風詮釋著對黨、對事業的摯愛和對群眾的一片真情。寒來暑往,他為了扶貧事業嘔心瀝血,忘我工作,卻不幸累倒在扶貧路上,他的扶貧事跡被《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文明網》《安徽日報》等中央省市媒體紛紛聚焦報導,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2020年 230期·439篇

內容來源/中國十七冶

在這裡

「美好中冶」 第1234期·3649篇與您相遇

做冶金建設國家隊

基本建設主力軍

新興產業領跑者

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故事」扶貧——我一直在路上丨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第一書記蒲實
    「感謝你咯,我們的書記同志,要不是你,不知道我們多久才能順利打上電話。」黃水衝組長彭國雲感嘆著說。我叫蒲實,2019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從貴州省人民防空辦公室派駐到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擔任第一書記。蒲實組織全村文化活動一次黨員大會散會的時候,黃水衝小組長與我說,「書記同志,我們小組打電話非常困難,沒有網絡信號,你從省城來,辦法多,幫我們小組想想辦法吧。」了解到該小組處在與黔南州的交界處,信號覆蓋歸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涉及50戶207人的生活保障問題不容小視。作為新到的幹部,對當地的環境非常陌生,該怎麼辦?
  •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為290萬第一書記「塑像」
    《扶貧路上》劇照 吳濤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開幕劇目,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次登上國家大劇院,10月17日至18日連演兩場。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的奮鬥與榮光。《扶貧路上》劇照 吳濤 攝編劇兼導演田沁鑫說,「我希望讓觀眾看到黃文秀的平凡。平凡的瑣事、平凡的工作記錄本身就能讓人感動,而黃文秀的平凡一直在持續的溫度中。
  • 「第一書記」黃文秀在扶貧路上殉職,導演田沁鑫以歌劇再現平凡中的...
    10月24日、10月25日,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上海大劇院獻演,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30歲的她在扶貧路上因山洪殉職。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選擇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登高望遠 扶貧路上砥礪前行——記浪溪村扶貧第一書記張國俠
    他是土生土長的浪溪人,熟悉浪溪,了解浪溪,平時辦事認真、細緻,深得公司信任,因而被委派到浪溪村任扶貧第一書記。擔任第一書記後,他把電力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當好支撐地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電力先行官」。新建農灌站 引來「幸福水」彭澤縣浪溪村是浪溪鎮重點扶貧村,也是國網彭澤縣供電公司掛點扶貧的對象村,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
  • 倒在「扶貧路上」的北師大年輕女碩士,故事被田沁鑫搬上了歌劇舞臺
    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演出作品,10月24日、10月25日,以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創作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亮相上海大劇院。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記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一筐臭雞蛋背後的故事「俺為劉書記一顆一顆攢了三個多月的雞蛋變臭了……」6月21日,當記者剛一見到長春市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村民黃沿江的母親時,她便向記者一臉遺憾地說道。她所說的劉書記,就是駐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 「講述」一位「第一書記」的三十而立: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
    READING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2016、2017這兩年,我承載著各級組織重託、脫貧攻堅重任,從蘇南投身蘇北,從城市紮根農村,擔任江蘇省委駐灌南縣幫扶工作隊黨委委員、張店鎮小圈村「第一書記」,全力做好省定經濟薄弱村掛鈎幫扶工作。
  • 脫貧攻堅路上的「筒靴書記」:追憶高石村扶貧第一書記夏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2時51分訊(通訊員 代莉)12月20日凌晨,重慶市墊江扶貧群裡突然驚聞一個噩耗:「裴興鎮高石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夏強同志,於2020年12月20日凌晨因心臟驟停,與世長辭,年僅46歲。」消息傳來,群裡瞬間就炸開了鍋,大家都表示難以置信。
  • ...扶貧故事」服務群眾永遠在路上丨水城縣米籮鎮俄戛村第一書記陳榮
    我叫陳榮,2018年3月任六盤水市水城縣米籮鎮俄戛村駐村第一書記。出生於農民家庭的我面對基層工作,並沒有任何畏懼。當地群眾寄予我信任,我必須以實幹回報。  「工作實不實,關鍵看組織」。   作為帶頭人,我決心全力抓好俄戛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暨「三改三化」、易地扶貧搬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民生項目。目前,村居環境整治方面,俄戛村完成改廚1100戶,改廁690戶,庭院硬化2.6萬平方米,串戶路硬化4.8萬平方米,完成農民活動小廣場建設2個,完成排水溝建設4628平方米,修建垃圾池6個。
  • 工行「90」後駐村第一書記程東:扶貧路上寫芳華
    他是政策的宣講員,走村入戶聊家常、聽民意,讓村民充分了解扶貧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實惠。 他是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找貸款引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他是工商銀行信陽淮濱支行「90」後駐村第一書記程東。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李峻:一片丹心亦興村
    頂著盛夏的驕陽,我們跟隨李書記、曹書記(村支部書記)來到了玉黃蘑平菇種植基地。這是村裡今年新上的合作項目。由於採訪當時處於種植流程的中期,沒有見到10萬袋的壯觀場面,但通過曹書記的介紹,感覺此項目前景廣闊,一定能成為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範國輝:「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車子行駛在前往村莊的路上,範國輝這樣說道。5年來,他拉項目、找資金,把這條通往新發村的路跑了無數遍。範國輝2016年4月,範國輝被原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現合併為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派往扶貧一線,成為白城市洮北區洮河鎮新發村的第一書記。
  • 扶貧路上的實幹家 江西金山鎮山明村第一書記李慎飛
    乾淨平整的馬路,依山而建的村級綜合文化服務活動中心,蓊鬱蔥蘢的果園,熱鬧非凡的休閒廣場,即將新建的幼兒園……看到村裡近幾年的蝶變,村民們無不對第一書記李慎飛交口稱讚。山明村曾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條件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113人。
  • 微電影丨扶貧路上的《一芽三葉》
    原標題:微電影丨扶貧路上的《一芽三葉》10月17日第七個「國家扶貧日」臨滄市檢察院脫貧攻堅主題微電影《一芽三葉》正式「上線」《一芽三葉》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充分展現邊疆「直過民族」貧困地區的脫貧成果,記錄扶貧工作者投身一線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偉大跨越,由雲南省臨滄市檢察院出品、中共臨滄市委組織部、中共臨滄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脫貧攻堅微電影《一芽三葉》於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當天在臨滄市電視臺正式上映。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範恩慧:讓桃源村變成「世外桃源」
    山青水秀的桃源村宛如「世外桃源」「現在你看村子挺美了,幾年前可不是這樣,多虧了扶貧工作隊,多虧了範書記。」來到村民張鳳山家,老兩口正在院子裡乘涼,說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68歲的張鳳山和老伴深有感觸,「以前村裡都是土道,坑窪不平,晚上更是漆黑一片,都不敢出門,範書記來了以後,路修好了,也安了路燈,我們這個窮山村有了新氣象。」張鳳山說的範書記,就是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範恩慧,他2016年1月從延邊州民委下派到桃源村扶貧,幾年來歷盡艱辛,讓曾經貧困落後的桃源村變了新模樣。
  • 在紅色土地上凝聚扶貧合力——呂梁市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紀實
    圖為興縣蔚汾鎮南通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翠葉帶著女兒劉璐萱走訪貧困戶。記者 劉亮亮 攝晉綏邊區革命歷史從小聽到大,《呂梁英雄傳》的故事從小講到大……紅色是呂梁老區的底色,在紅色文化的耳濡目染下,紅色基因已經成為呂梁人民的「標籤」。
  • 看了龍書記的扶貧故事,打工人還有什麼難的
    劇中故事來源於真實事件和人物。劇中谷智鑫飾演的龍書記,原型是湖南省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貧隊長龍秀林;何炅飾演的王老師,取材於祁東縣官家嘴鎮啟航學校的支教老師王育霖。也就說,他們在劇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情況,都是真實發生的。《大地頌歌》在湖南首演時,許多來自十八洞村的村民觀看了演出。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縣委巡察辦王明榮走訪貧困戶我叫王明榮,2020年5月從普定縣馬官鎮紀委調縣委巡察組工作,任普定縣委巡察組派駐貓洞鄉中巖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7年,我以馬官鎮屯院村包片領導和結對幫扶幹部的身份正式加入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也將成為我人生中難以忘懷的經歷。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出生在邊遠農村的我,仰望過狹長的天空,薅過草,砍過柴,掌過犁,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洗禮。所以對於參與扶貧工作這項神聖的使命,情有獨鍾。雖然下儒村離縣城只有幾十裡路程,但在我的第一印象和感覺裡,這一方沃土與世隔絕,仿佛到了綠色天堂、世外桃源,十分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