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龍書記的扶貧故事,打工人還有什麼難的

2021-01-10 影視時尚君

如果說,今年最熱的詞,「打工人」肯定位居其中。其實,網友用打工人自嘲背後,還有一種自己不自知的畏難情緒。工作中的困難那麼可怕嗎?生活中的難題有那麼難解決嗎?

或許,我們能從即將於2021年1月1號19點30在湖南衛視播出的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中,獲得些許新的感觸。該劇是將一票難求的歌舞演出劇目——《大地頌歌》進行4K高清攝製版,搬上電視螢屏,據悉,該劇目此前在湖南公演六場,場場滿座,演出門票在網上「秒光」,一票難求。

劇中故事來源於真實事件和人物。劇中谷智鑫飾演的龍書記,原型是湖南省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貧隊長龍秀林;何炅飾演的王老師,取材於祁東縣官家嘴鎮啟航學校的支教老師王育霖。

也就說,他們在劇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情況,都是真實發生的。《大地頌歌》在湖南首演時,許多來自十八洞村的村民觀看了演出。他們說,《大地頌歌》寫的就是他們真實的生活,看到演出中的許多細節,不少人想起村子的過去和今天,流下了眼淚。

為什麼流淚呢?我想那是心酸的眼淚,更是幸福的眼淚吧。因為此前十八洞村真的是又窮又不發達又落後的,如今則是脫貧致富奔小康。

而在這篳路藍縷的脫貧路中,龍書記功不可沒。他一呆就是七年,按照龍書記的說法,「來的時候我是一頭的黑髮,7年以後我全是白頭髮。」 在十八洞村,他經歷了一個從被質疑和誤解,到被接納、信任和敬重的過程。且不說各種具體事務上的困難,扶貧政策在推行過程中,甚至還有不理解,被偏排,如田二毛為代表的村民一開始不相信扶貧工作隊,編了順口溜編排隊員們。真實的十八洞村牆上,就有順口溜。

此前公演時,劇中石大姐對龍書記所說:「一晃7年了,你和扶貧隊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委屈啊,你把命都差點交到這裡了!我們全村老老少少都記在心裡啦。」

龍書記來了後,解決了群眾沒飯吃、沒技能的問題,解決了留守兒童上學難的問題,甚至還解決了脫貧後單身漢的「脫單」問題,解決群眾易地搬遷難的問題。

谷智鑫透露的一個細節,或許可以讓我們管窺扶貧之難,他說,在《大地頌歌》劇中,龍書記在村裡推廣種獼猴桃,最終帶領著村民們發家致富。「但現實生活中,獼猴桃要三年才掛果,那三年裡,這些扶貧幹部每天都要面對村民的質疑,真是太難了。」

這才是「史上最難打工人」,但是龍書記一點也沒有抱怨,讓自稱「社畜」叫苦連天的所謂「打工人」們有些汗顏。

谷智鑫卻有自己的看法,「打工人這個詞,我覺得任何一個苦,都不會說沒有出處,不管是打工人還是怎麼樣,大家吃得苦是一樣的。有的人是為了更多的人,有的人很接地氣,大家吃得苦沒有什麼區別。我覺得這個不能放在兩個層面對比,我吃了苦是為了更多的人,作為普通老百姓可能沒有機會去帶別人致富,我能不給別人增加負擔,也是可以的。這是我對打工人的理解。」

扶貧工作者迎難而上的精神讓他敬佩,他還說,扶貧幹部身上有股韌勁,用湖南話講就是吃得苦、霸得蠻,遇到阻礙就攻克,「過去都知道扶貧幹部比較苦、比較累,但當進一步了解他們後,我才發現他們身上的韌勁,不是常人可以想像的。」

飾演王婷的演員萬茜也表示:「我深深地敬佩這些默默為脫貧攻堅作出貢獻甚至犧牲生命的人,他們的事跡應該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理解、記住。」

2021年1月1號19點30,鎖定湖南衛視,讓我們一起在龍書記身上汲取力量。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一位直播帶貨的「黃桃」書記,用生命扶貧的故事看哭了所有人
    第一位直播帶貨的「黃桃」書記,用生命扶貧的故事看哭了所有人2020-11當縣委書記黃詩燕開始發言時,在座的人發現了一些異樣:黃書記的聲音失去往日的洪亮,說話顯得有氣無力!「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壓倒一切。扶貧工作等不得!」
  • 湖北竹山:「娃娃書記」扶貧記
    2017年2月,25歲的陳海英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秦古鎮澗池村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由於年紀輕,他被同事們稱為「娃娃書記」。澗池村中有條澗池大河,每逢雨季、冬季,過河就成了村民們的難題,陳海英為此申請建橋資金和技術援助。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李峻:一片丹心亦興村
    同為媒體人,見面三分親,更何況同行的還有他江源區廣播電視臺的兩名同志。本打算從「前葫蘆到錢葫蘆」的發展脈絡,只要「挖菜裝筐」就OK了,可隨著採訪的進行才發現之前的想法太異想天開了。頂著盛夏的驕陽,我們跟隨李書記、曹書記(村支部書記)來到了玉黃蘑平菇種植基地。
  • 來看岫雲村書記李君的扶貧故事
    在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節目以「下鄉採風+舞臺劇演繹」的創新形式,將扶貧榜樣的故事以藝術的手法呈現在觀眾眼前。節目講述了扶貧工作者們紮根鄉土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奮鬥青春,傳遞著青年扶貧榜樣的不朽精神。「青春演繹者」俞灝明和劉芸一起走進了岫雲村,探尋一位85後扶貧人物「李書記」駐村十二年,首創「以購代捐」扶貧模式,反哺家鄉的青春扶貧故事。播放器加載失敗: 未檢測到Flash Player,請到安裝誰是「李書記」?
  • 在紅色土地上凝聚扶貧合力——呂梁市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紀實
    圖為興縣蔚汾鎮南通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翠葉帶著女兒劉璐萱走訪貧困戶。記者 劉亮亮 攝晉綏邊區革命歷史從小聽到大,《呂梁英雄傳》的故事從小講到大……紅色是呂梁老區的底色,在紅色文化的耳濡目染下,紅色基因已經成為呂梁人民的「標籤」。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範恩慧:讓桃源村變成「世外桃源」
    山青水秀的桃源村宛如「世外桃源」「現在你看村子挺美了,幾年前可不是這樣,多虧了扶貧工作隊,多虧了範書記。」來到村民張鳳山家,老兩口正在院子裡乘涼,說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68歲的張鳳山和老伴深有感觸,「以前村裡都是土道,坑窪不平,晚上更是漆黑一片,都不敢出門,範書記來了以後,路修好了,也安了路燈,我們這個窮山村有了新氣象。」張鳳山說的範書記,就是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範恩慧,他2016年1月從延邊州民委下派到桃源村扶貧,幾年來歷盡艱辛,讓曾經貧困落後的桃源村變了新模樣。
  • 北投扶貧故事④ | 沿海高速分公司4任駐村第一書記接續奮鬥的那些事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13年以來,在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的領導下,沿海高速分公司先後派出蘇和家、龍集輝、陳敬強和黃宗等4名扶貧第一書記深入扶貧聯繫點開展工作。2014年龍集輝接過了蘇和家扶貧第一書記的接力棒,繼續開展百豪村的扶貧工作。龍集輝從貴州的一個貧困縣走出來,他清醒地認識到:精準扶貧的第一步就是要準確掌握數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解決主要矛盾。駐村後,龍集輝第一時間進村入戶了解情況,並全身心投入到精準識別貧困戶的工作中。
  • 【扶貧故事】渭南經開區東風村第一書記夏一凡:扶貧不是冰冷數字...
    「趁這幾天天氣好,大家加快時間,要趕在雨前將紅薯苗子種下去……」5月14日,渭南經開區龍背街道辦東風村駐村第一書記夏一凡一邊和村民在地裡栽植紅薯苗,一邊叮囑村民加快進度。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系列短視頻 第一集《領:脫貧一線女書記》(03:2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變為現實。在《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系列短視頻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平凡的「小人物」,有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助力脫貧的實踐者龔熙源,有數十年難涼熱血、巾幗不讓鬚眉的奮鬥者胡巧琴,有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紮根雲南大山行醫十餘年的德國醫生夏愛克。中聯部新聞辦工作人員表示,一個個動人故事中,主人公不僅僅代表自己,他們更是漫漫脫貧路上的縮影,也是各貧困村縣美麗蝶變的生動寫照。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記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一筐臭雞蛋背後的故事「俺為劉書記一顆一顆攢了三個多月的雞蛋變臭了……」6月21日,當記者剛一見到長春市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村民黃沿江的母親時,她便向記者一臉遺憾地說道。她所說的劉書記,就是駐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 脫貧攻堅路上的「筒靴書記」:追憶高石村扶貧第一書記夏強
    ……突發疾病,46歲的扶貧幹部倒下瞭然而說起夏強的突然離去,他的工作搭檔,裴興鎮高石村扶貧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郭敘偉仍然是感慨萬千。「為了迎接市級和國家脫貧攻堅考核驗收,也為了切切實實解決村民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夏書記帶著我們,已經連續三周堅守崗位。」
  • 扶貧記,「阿清書記」的一天
    央廣網定南7月31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詹繼成 黃妍芸)「阿清書記,你們村的曾運森想申請統建房,他家情況如何呀?」「阿清書記,我家的扶貧產業什麼時候來驗收?」……「阿清書記」名叫餘冬清,今年45歲,是定南縣委辦公室駐天花村的第一書記,這個稱呼是由村民喊起來的,沒成想這一喊就是6年。
  • 巾幗扶貧故事 | 昭交集團彝良分公司馮莉:村民心中的「小馮書記」!
    巾幗扶貧故事 | 昭交集團彝良分公司馮莉:村民心中的「小馮書記」!脫貧攻堅偉大工程戰場上,她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戰士,她們的感人故事,奏響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新時代強音!昭交集團彝良分公司馮莉的扶貧故事昭交集團彝良分公司馮莉的扶貧故事
  • 張凱麗谷智鑫演繹真實扶貧故事
    日前該劇舉行看片會,總導演周雄及劇中演員谷智鑫、張凱麗、劉迦、廖佳琳等接受記者採訪,揭秘電視版《大地頌歌》幕後故事。 《大地頌歌》備受好評,一個重要因素是在於真實的力量,劇中所有故事和人物都有真實的原型。在和媒體視頻連線採訪中,張凱麗、谷智鑫、劉迦、廖佳琳幾位主演談起《大地頌歌》,依舊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 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甜城法院故事|當好「第一書記」,服務基層百姓!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2021-01-05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頭開花》聚焦扶貧10大難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了將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呈現給觀眾,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日前在東方衛視黃金檔開播。該劇在創作上「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以小人物反映大時代」,「以小故事反映大道理」,通過《青山不負人》《古村情》《七月的火把》《信任》《怒放的山花》《雲寨大灌籃》等10個故事分別講述了「脫貧不易脫身難」、「誰是真貧辨別難」、「愚昧意識根除難」等十大脫貧難題,展現了一線扶貧幹部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紀實性。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範國輝:「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範國輝2016年4月,範國輝被原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現合併為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派往扶貧一線,成為白城市洮北區洮河鎮新發村的第一書記。從不惑之年步入五十知天命的人生階段,他在扶貧之路上完成了人生轉折,也帶領新發村完成了脫胎換骨的歷史轉折。「前面就是我們村了!」順著範國輝手指的方向看去,「美麗鄉村示範村」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平整的水泥路延伸開去,路兩邊綠樹成行,彩磚鋪地。「你想像不到我剛來時這裡是什麼樣兒!」
  • 《青春在大地》楊玏化身扶貧書記上演「一個都不能少」
    將青年扶貧榜樣的故事以舞臺劇形式呈現,今晚(周日)19:30,湖南衛視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強繼續講述榜樣故事。「青春演繹者」楊玏、李浩菲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通過鄉村採風了解本期扶貧人物「劉書記」不僅帶領鄉親們致富,而且立志控輟保學,讓浩坤村的孩子每一個都回到課堂、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
  • 登高望遠 扶貧路上砥礪前行——記浪溪村扶貧第一書記張國俠
    他是土生土長的浪溪人,熟悉浪溪,了解浪溪,平時辦事認真、細緻,深得公司信任,因而被委派到浪溪村任扶貧第一書記。擔任第一書記後,他把電力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當好支撐地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電力先行官」。新建農灌站 引來「幸福水」彭澤縣浪溪村是浪溪鎮重點扶貧村,也是國網彭澤縣供電公司掛點扶貧的對象村,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