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2021-01-11 天眼新聞

「王書記我家糧食直補存摺還沒補回來,我知道你調走了,我又不認識鎮裡面的人,還是請你幫忙問一下?」

「好的,我問鎮農業服務中心辦理情況後給你回話。」   「王書記,我在鎮上開了個裝飾裝潢店,是三級殘疾,縣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請你幫忙問一下?」

「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

「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這是我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日常交流,雖然我已調離原單位,但我們之間沒有生疏,像親戚一樣熱情,像朋友一樣坦誠。能被他們記住,能被他們信任,能被他們想起,我能為他們服務,也是一位結對幫扶幹部的職責所在。

縣委巡察辦王明榮走訪貧困戶

我叫王明榮,2020年5月從普定縣馬官鎮紀委調縣委巡察組工作,任普定縣委巡察組派駐貓洞鄉中巖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7年,我以馬官鎮屯院村包片領導和結對幫扶幹部的身份正式加入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也將成為我人生中難以忘懷的經歷。  2017年,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我負責屯院村的脫貧攻堅工作,經常和村裡的村幹部、駐村幹部們加班加點的工作,自己在督促本村結對幫扶幹部到幫扶貧困戶家走訪的同時,自己也按上級要求定期到包保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

縣委巡察辦王明榮走訪貧困戶

每次到貧困戶家走訪都安排好充裕的時間,用最接地氣的話語與他們拉家常,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他們宣傳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知識,耐心地聽他們傾述家裡的情況。有時我也參與討論他們家裡的家務事,甚至幫助處理家庭中一些不和諧的事,不管大事小事都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時間長了我們就成為朋友,現在不管他們家裡遇到什麼事首先會打電話問我,把我當成自己人。

在這場沒有硝煙戰役中,我只是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中普通的一員,我的扶貧故事也沒有跌宕起伏的精彩,也沒有讓包保的農戶發家致富的能力,但我希望能為他們生活提供一點方便,能讓人與人的溝通多一些溫度,相識一場也是緣,能為他們服務也是我的職責所在!  【人物小傳】   王明榮,普定縣委巡察組派駐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梅世桂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譜好脫貧音符 奏響致富樂章丨普定縣貓洞鄉黨委...
    熊巍和群眾交流中我叫熊巍,大家都親切地叫我「熊大」,2017年1月,接到組織的一紙調令,我來到了貓洞鄉擔任黨委書記。初到貓洞鄉,我了解到這裡是一個少數民族鄉,基礎設施薄弱,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較低,全鄉共轄15個行政村,其中3個深度貧困村,9個貧困村,3個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口中的「楊大喇叭」丨普定縣貓洞鄉團結村第...
    貓洞鄉團結村是我的家鄉,同時,我曾經在貓洞中學任教並擔任過14年中學校長。在團結村,我認識的人不超過30%,但是知道我的名字的人可能超過90%。  2017年7月,組織選派我到普定縣貓洞鄉團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精準扶貧 暖民之心丨普定縣玉秀街道新和村第一...
    2017年7月,我被派駐到玉秀街道新和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扶貧之旅。  第一次走進貧困戶楊光德家,看到破舊的老房,硬泥的地面,骯髒而單薄的衣服,這一幕窘迫的生活讓我的心猛地一顫。經過多方奔走,我為楊光德申請危房改造補助資金35000元,為老楊建造了新居。在產業扶貧方面,我們根據老楊的實際情況,鼓勵他種了兩畝花生和大豆,讓他得到國家扶貧補助。  經過一年的努力,老楊的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在2019年的人均收入核算中,人均收入已完全高於國家規定的脫貧標準。
  • 「我的扶貧故事」奉獻不言苦 追求無止境丨普定縣馬官鎮天興村第一...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深入調研,摸準村情,確立扶貧工作思路。為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惠民幫扶政策導向,我積極深入全村23個村民組、兩個自然村寨,走組串戶,認真開展走訪活動,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及發展訴求。
  • 「我的扶貧故事」有一種幫扶叫作用心用力用情丨普定縣工商業聯合...
    轉眼間,我來到普定縣工商聯擔任黨組書記一職已五年有餘,脫貧攻堅工作也做了五年有餘,從一開始包保的馬場鎮那亥村也換到了如今的波那村。回憶過往,有感動,也有欣慰。2016年3月12日,我來到波那村進行摸底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要讓群眾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丨普定縣馬場鎮落...
    2018年4月,普定縣馬場鎮落龍村三組袁樹龍家庭成了我的結對幫扶戶。  第一次走進貧困戶老袁家中,看到破舊的土屋、潮溼的地面、單薄的衣服,如此窘迫的生活,我心裡猛地一顫。熊光麗入戶走訪一家三口居住在危房中。村支兩委經過申報後,將他家列為建檔立卡戶,並及時讓他享受醫保、養老保險等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貧困戶的不解之緣丨普定縣玉秀街道紅新社區...
    「叮鈴鈴……」聽到手機鈴聲響,我放下手中的筷子,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機,顯示的是駱同志家的電話號碼,這個點給我打電話應該是有什麼事情。我連忙接通電話說:「小駱,有什麼事情嗎?」我儘量放緩語氣問道。「楊哥你快來,我家的豬跑了。」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一書記的第二故鄉——記國家稅務總局張家界市稅務局駐坼巖村第...
    從一名普通稅幹到縣局「一把手」再到市局第一稽查局局長,40多年的工作經歷,王志勝這輩子與稅務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5年,王志勝有了新的崗位——慈利縣象市鎮坼巖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 站好駐村扶貧這班崗 從海拔700多米到1000多米,往山上驅車,路漸窄漸陡,仲冬時節,到處白霧蒙蒙。當我們走進王志勝的結對幫扶戶李協武家中,一進家門,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貧窮,只見窗明几淨,屋外柴火堆得整整齊齊,從田間趕回的李協武見到我們滿是笑容。 李協武的笑容,是他30多年終於苦盡甘來的幸福寫照。
  • 「我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丨普定縣猴場鄉猛...
    我叫李迪,是普定縣猴場鄉猛舟村的村民,家庭情況比較特殊,外公、外婆、老爹、老媽都是靠我來養。2013年底,我弟弟李澤被查出患有腦瘤。醫生明確地告訴我們,弟弟治癒的機會渺茫。猴場鄉黨委書記陳雲兵實地了解李迪產業發展情況於是我把我的想法和猛舟村駐村工作組、村委的說了,想請他們幫助協調點土地。但我沒想到我這一說,猴場鄉的黨委書記陳雲兵還親自來了。
  • 致公黨中央駐重慶市酉陽縣何家巖村第一書記黃鵬飛:用腳步丈量山...
    2020年2月22日,酉陽縣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日,本刊記者專訪致公黨中央扶貧幹部、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黃鵬飛。不到兩年時間,他和何家巖村村民朝夕相處,多幹事、幹實事,帶領村民一起脫貧奔小康。「黃書記走路兇的很」,「黃書記是個勤快人」,「黃書記吃得苦」……村民說,看黃書記走路的樣子,自己都有了精氣神兒。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事 記心間丨息烽縣養龍司鎮江土村駐村第一...
    我是龔光順,在2018年3月被貴陽銀行黨委派駐貴州貴陽市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2019年3月按市委組織部安排,調整到息烽縣養龍司鎮江土村駐村幫扶,擔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織金縣阿弓鎮聯合村第一書記...
    我叫曾慶義,是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員。2018年8月14日,在縣委、縣政府決戰脫貧攻堅大會上,我被組織派任阿弓鎮聯合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共產黨員的我,在那一刻便在心中堅定了要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的信念。
  • 魯湖情,桃花緣——桃花村第一書記的幫扶之路
    魯班鎮位於四川省三臺魯班湖畔,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後,魯班派出所民警劉輝被縣局安排到對口幫扶的魯班鎮桃花村擔任第一書記。2019年底,桃花村整村摘帽脫貧。最近,桃花村百果飄香,桃李滿園。劉輝雙手捧著香甜可口的脆桃,樂呵呵地說,「一年了,總算有了點兒成就感,也算沒有辜負領導和村民的信任!
  • ...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的經歷是我人生的財富丨普定縣猴場鄉沙子...
    2013年2月,帶著組織的信任,我來到普定縣猴場鄉沙子坡村駐村。從縣城出發,行駛了50餘公裡,終於到達這片陌生的土地。初到這無任何集體經濟收入的貧瘠山村,如何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我陷入了思考。為了儘快了解村情,駐村後,我步行十餘公裡,走遍全村11個自然寨,走訪了退休老幹部李少方,縣人大代表魯桂蘭,老黨員李先開、等人群中。在走訪中,他們和我談了很多好的發展思路,也擺談了很多村裡的故事,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結合實際,我以聯繫群眾交朋友為工作開始,以強化自己、很抓幫扶為重點,以為民辦實事、排憂解難為工作的落腳點,逐步展開了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以心換心 收穫親情丨修文縣六廣鎮沙坡村幫扶幹部...
    我是你家新包保的幹部,想跟你了解一下家裡的情況……」「嘟嘟嘟……」還沒有等我把話說完電話卻斷了,我還以為是信號不好,再次打給他時,他就直接不接了。  就這樣,我的第一次幫扶工作吃了閉門羹,這是我沒預想到的,讓我感受到扶貧工作的前路艱辛。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滿意就是我最開心的事丨興仁市委政法委幫扶...
    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我想這真是特別的一天,對所有貴州扶貧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張沙沙(右一)在貧困群眾家我叫張沙沙,興仁市委政法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2018年1月17日,我正式成為一名扶貧幹部,跟我的同事一起到波陽鎮大田角村開展貧困戶幫扶工作,由此開始了我長達3年的扶貧之旅。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鄉村我有一種天然的親切和熟悉感。在那時的我看來,大田角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沒什麼特別的。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家變了樣 環境整潔心舒暢丨普定縣黃桶街道...
    「好,我隨時看到的,麻煩你了,陳孃。」掛了電話,我沒了睡意,不停地想著解決辦法。韋永雄是我的幫扶對象,住鬥篷村野鴨組,四十多歲,人老實,妻子痴呆,有兩個女兒,一個讀初中,一個讀幼兒園,一家人就靠他打零工維持生計。韋永雄家的困難,村領導曾多次給我介紹過,但第一次去他家,情況還是出乎我的意料。
  • 「我的扶貧故事」我給村裡開了個公眾號丨天柱縣渡馬鎮共和村第一...
    我與共和村的緣分,要從2018年的那次遇見說起。我叫羅信海,那年,天柱縣啟動駐村幫扶工作,我被派駐到天柱縣渡馬鎮深度貧困村共和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初來乍到,我在走村入寨,遍訪農戶,宣傳黨的政策的過程中,發現群眾意見普遍較大,特別是許多長期在外務工人員,一回到家裡就要補助,爭當貧困戶想要低保。這讓我意識到扶貧先扶志和做好國家政策宣傳的重要性,於是我在全鎮率先註冊開通了村級微信公眾號「走向共和」,及時發布更新群眾關注度較高的惠民政策、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山區為百姓 真情幫扶拔窮根丨黎平縣龍額鎮岑...
    我叫張德財,是黎平縣龍額鎮岑梧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的一員。2018年2月,開始著手幫扶岑梧村,駐村幫扶初期,心裡也是一片茫然。為了儘快熟悉扶貧業務,準確把握岑梧村的扶貧狀況。我先從扶貧資料整理做起,並仔細的向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等了解問題和困難,共同商討做幫扶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