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有一種幫扶叫作用心用力用情丨普定縣工商業聯合...

2020-12-28 天眼新聞

轉眼間,我來到普定縣工商聯擔任黨組書記一職已五年有餘,脫貧攻堅工作也做了五年有餘,從一開始包保的馬場鎮那亥村也換到了如今的波那村。回憶過往,有感動,也有欣慰。

2016年3月12日,我來到波那村進行摸底走訪。炙熱的陽光灑在地面,樹木落在地上陰影斑駁,知了在繁葉間低聲鳴唱。一絲風也沒有,整個波那村仿佛陷入了沉睡。

每次在走訪貧困戶時,我心中總有忐忑和不安,仿佛壓著千斤重擔,擔心的並不是扶貧任務能否達標,而是我是不是能真正幫助到他們。

劉俊在波那村宣講脫貧攻堅政策

作為一名包村單位的黨組書記,我決心收拾好心情,總結好之前的駐村經驗,用實際行動向大家表明決心。

波那村有14個自然村寨16個村民組,有戶籍人口1011戶3585人。耕地面積3923畝,退耕還林面積1400畝。全村共有建檔立卡戶303戶1291人,屬一類貧困村,主要致貧原因有因殘、因病、產業基礎設施薄弱等。由于波那村的情況比較特殊,是原毛慄村、波那村合併組成,因兩村的歷史原因,導致發展難以形成合力、工作難以推進。

通過一系列的努力,2016年以來,波那村實施通組公路11條13公裡,完成了所有村民組的水泥路硬化;完成連戶路、庭院硬化4.5萬餘平方米,實現了波那村庭院、連戶路高標準全面覆蓋;解決了簸箕田農戶的安全飲水問題。

劉俊在波那村走訪貧困戶

此外,我們還爭取到了財政路燈安裝項目90盞、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1萬餘元,落實民宗路燈安裝項目40盞,覆蓋了毛慄組主幹道;完成了危房改造戶共計93戶,成立公司+農戶養殖場一個,流轉1000餘畝土地,韭黃種植400畝;成立波那村韭黃種植專業合作社,解決村80%貧困農戶就業;肉兔養殖項目共計投入資金38萬元,建設面積680平方米,養殖商品兔5000隻。

截止2019年10月,累計銷售肉兔4.7萬斤,銷售收入43萬元,通過「10+2」養殖項目利益連接精準扶貧戶83戶。在原有退耕還林項目的基礎上,利用波那村良好的低熱河谷環境,採取種植梭篩桃+套種韭黃的方式,在螺絲塘組至老寨、魚梁小橋實施280畝坡地的梭篩桃種植,該項目於2017年開始實施,2018年已經掛果,利益聯結85戶,農戶除了獲得土地租金,退耕還林補助外,還通過管理務工,銷售梭篩桃獲得工資與分紅。

劉俊引導普定興旺集團到波那村進行貧困戶慰問

作為一名包村幹部,我知道脫貧攻堅工作不是從幾組數據就能說明了的,要使群眾真正擺脫貧困,必須讓他們理解政策。於是工作之餘,我到群眾家中去幫助他們處理鄰裡糾紛,宣傳強農惠農政策,使他們知道要創建文明村寨、美麗鄉村,不單是靠村委、村支部、幫扶工作組幾個人就能幹得好的,而是要靠全體村民,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實現。

【人物小傳】

劉俊,普定縣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書記,普定縣馬場鎮波那村包村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要讓群眾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丨普定縣馬場鎮落...
    2018年4月,普定縣馬場鎮落龍村三組袁樹龍家庭成了我的結對幫扶戶。  第一次走進貧困戶老袁家中,看到破舊的土屋、潮溼的地面、單薄的衣服,如此窘迫的生活,我心裡猛地一顫。  了解清楚情況後,作為幫扶人,我和村幹部立即從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情況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為其制定了幫扶措施。生活方面,讓老袁家兒子每月從貧困救助經費裡等收入裡拿出錢,及時為二老購買糧油和一些換季衣服。在產業扶貧方面,我們根據老袁家的實際情況,鼓勵他家種玉米,自己家房前屋後餵雞。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王書記我家糧食直補存摺還沒補回來,我知道你調走了,我又不認識鎮裡面的人,還是請你幫忙問一下?」「好的,我問鎮農業服務中心辦理情況後給你回話。」   「王書記,我在鎮上開了個裝飾裝潢店,是三級殘疾,縣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請你幫忙問一下?」
  • 「我的扶貧故事」精準扶貧 暖民之心丨普定縣玉秀街道新和村第一...
    2017年7月,我被派駐到玉秀街道新和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扶貧之旅。  第一次走進貧困戶楊光德家,看到破舊的老房,硬泥的地面,骯髒而單薄的衣服,這一幕窘迫的生活讓我的心猛地一顫。經過多方奔走,我為楊光德申請危房改造補助資金35000元,為老楊建造了新居。在產業扶貧方面,我們根據老楊的實際情況,鼓勵他種了兩畝花生和大豆,讓他得到國家扶貧補助。  經過一年的努力,老楊的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在2019年的人均收入核算中,人均收入已完全高於國家規定的脫貧標準。
  • 「我的扶貧故事」奉獻不言苦 追求無止境丨普定縣馬官鎮天興村第一...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深入調研,摸準村情,確立扶貧工作思路。為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惠民幫扶政策導向,我積極深入全村23個村民組、兩個自然村寨,走組串戶,認真開展走訪活動,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及發展訴求。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點燃幫扶路上的熱情「火」|都勻市沙包...
    我是唐顯江,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茶園村的一名幫扶責任人。自2015年接到沙包堡扶貧站通知的那天,我輕裝簡行正式踏上脫貧攻堅之路,承擔茶園村四戶建檔立卡戶的幫扶責任。幫扶伊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我的扶貧之路並非總是順利,其中充滿坎坷也充滿了幸福,苦在工作推進時遇到的許多次不理解、不信任,甜在幫助貧困戶實際解決困難後,他們幸福感謝的笑容。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貧困戶的不解之緣丨普定縣玉秀街道紅新社區...
    「叮鈴鈴……」聽到手機鈴聲響,我放下手中的筷子,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機,顯示的是駱同志家的電話號碼,這個點給我打電話應該是有什麼事情。我連忙接通電話說:「小駱,有什麼事情嗎?」我儘量放緩語氣問道。「楊哥你快來,我家的豬跑了。」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全力以赴戰貧困 丨獨山縣麻尾鎮...
    2017年11月28日,我主動請纓,率隊到獨山縣最邊遠的貧困村——麻尾鎮董嶺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歷任副排長、第一書記、排長兼第一書記,與全體幫扶同志紮根基層,用情、用心、用力傾情付出。  身先士卒深入群眾解決問題  在擔任播嶺、罵力兩個小組,我從網格員到第一書記、排長,始終深入群眾熟悉民情、建好臺帳,補齊短板、抓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各項工作,努力做到率先垂範。馬安組被列為縣級改造示範點,我和同志們晚上入戶動員,白天頂著烈日與群眾一起動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雖然曬黑了皮膚,但是全村環境衛生最差的村民小組變成了全鎮先進。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解民憂 用心用情做幫扶丨松桃自治縣人社...
    我叫楊智勇,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自治縣人社局一名職工。今年是我參加扶貧工作的第5個年頭了。我的幫扶對象是妙隘鄉塘坳村塘坳和杉木組的5戶人家。整個村藏在大山中,海撥近1000米,是妙隘鄉座落海撥最高的一個村。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家變了樣 環境整潔心舒暢丨普定縣黃桶街道...
    「好,我隨時看到的,麻煩你了,陳孃。」掛了電話,我沒了睡意,不停地想著解決辦法。韋永雄是我的幫扶對象,住鬥篷村野鴨組,四十多歲,人老實,妻子痴呆,有兩個女兒,一個讀初中,一個讀幼兒園,一家人就靠他打零工維持生計。韋永雄家的困難,村領導曾多次給我介紹過,但第一次去他家,情況還是出乎我的意料。
  • 「我的扶貧故事」譜好脫貧音符 奏響致富樂章丨普定縣貓洞鄉黨委...
    猶記得初見團結村小寨組的王興宇時,她對知識的渴望和生活的無奈,以及那雙無助的雙眼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王興宇是團結村小寨組建檔立卡戶,沒了父母,與爺爺奶奶同住,家庭收入微薄,考上高中本應是值得高興,但對這個家庭而言,要承擔王興宇的上學費用卻是困難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用腦用心用情,譜寫自己的扶貧路丨西秀區華西辦事...
    我剛到辦事處後,認真學習中央、省、市、區的各種扶貧政策和相關會議、文件內容,做到熟悉掌握;帶領扶貧辦的同志,開始到各村居走訪貧困戶,摸清實際;將走訪情況向上級領導匯報,按照識別程序,把不符合的人員一一清查出來,全力做到貧困戶數據精準。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2017年11月,辦事處建檔立卡貧困戶僅剩92戶335人,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用心,在幫扶上想對策。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戶順利脫貧致富是我最好的收穫|岑鞏縣扶貧辦...
    聽著岑鞏縣大有鎮大坪同心社區易搬戶周道祥講述如今的生活,我也高興不已。  我叫舒萬模,是岑鞏縣扶貧辦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1月,我開始幫扶大有鎮大有村、奔坡村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給幫扶戶龍政斌送去衣櫃、床及棉被等物質「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是否有讀書郎,」了解幫扶戶家庭基本情況後,我結合其識別條件、貧困原因、發展意願,宣傳產業、就業、教育、醫療、易地移民搬遷、民政兜底扶貧政策,對症施策,選擇發展之路。
  • 「扶貧故事」向洋:紮根一線用情幫扶 山村舊貌換新顏
    綏寧新聞網訊 綏寧縣武陽鎮雙鳴村扶貧隊長向洋,與村支兩委班子一道,用心用情用力,苦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用智慧和汗水換來了實實在在的脫貧成效。正是脫貧攻堅時,向洋毅然接受單位委派進駐雙鳴村,並擔任該村扶貧隊長。在雙鳴村,向洋與群眾打成一片,走村串戶與群眾座談交流,堅持「用真心聆聽百姓心聲、用耐心服務百姓難處、用細心為百姓辦事」。對此,該村支部書記黃世步非常讚賞。他說:「向洋同志紮根雙鳴村,為雙鳴村的扶貧工作默默奉獻,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雙鳴村5組村民江蕩,家有6口人,因災致貧。
  • ...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的經歷是我人生的財富丨普定縣猴場鄉沙子...
    2013年2月,帶著組織的信任,我來到普定縣猴場鄉沙子坡村駐村。從縣城出發,行駛了50餘公裡,終於到達這片陌生的土地。初到這無任何集體經濟收入的貧瘠山村,如何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我陷入了思考。為了儘快了解村情,駐村後,我步行十餘公裡,走遍全村11個自然寨,走訪了退休老幹部李少方,縣人大代表魯桂蘭,老黨員李先開、等人群中。在走訪中,他們和我談了很多好的發展思路,也擺談了很多村裡的故事,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結合實際,我以聯繫群眾交朋友為工作開始,以強化自己、很抓幫扶為重點,以為民辦實事、排憂解難為工作的落腳點,逐步展開了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以心換心 收穫親情丨修文縣六廣鎮沙坡村幫扶幹部...
    「我以前一直在學校工作,2018年7月30日,我第一次踏上了幫扶道路……」  我叫李朝友,是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六廣鎮沙坡村的一名幫扶幹部,沙坡村二屯巖組村民王軍(化名)是我的幫扶對象。我是你家新包保的幹部,想跟你了解一下家裡的情況……」「嘟嘟嘟……」還沒有等我把話說完電話卻斷了,我還以為是信號不好,再次打給他時,他就直接不接了。  就這樣,我的第一次幫扶工作吃了閉門羹,這是我沒預想到的,讓我感受到扶貧工作的前路艱辛。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
  • 「我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丨普定縣猴場鄉猛...
    我叫李迪,是普定縣猴場鄉猛舟村的村民,家庭情況比較特殊,外公、外婆、老爹、老媽都是靠我來養。2013年底,我弟弟李澤被查出患有腦瘤。醫生明確地告訴我們,弟弟治癒的機會渺茫。我父母在得知弟弟的病情後整日以淚洗面,經過治療,奇蹟並沒有出現,2014年底,24歲的弟弟走完了他這一生,我也欠了20多萬元的帳。  2015年,經我申請,通過上級覆核,我家成為了精準扶貧戶。我一邊在建築工地上做工,一邊尋找發展的門路。在對辣椒市場進行了解後,我決定租幾十畝土地,大幹一場。
  • 「我的扶貧故事」王可元:用心用情又督又導 做實做細堅守初心
    我叫王可元,是銅仁市福彩中心副主任,也是銅仁市派駐石阡縣泉都街道脫貧攻堅督導組組長。2020年2月11日,背著行囊,跟隨市級駐鄉(鎮)蹲點脫貧攻堅工作督導組來到石阡縣。「作為一名督導組成員,能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收官戰,既是一份幸運,也是一份責任。」
  • 用心用力用情——山東省諸城市石橋子鎮王增成甘願在扶貧道路上...
    「這12個月是我成長最快的12個月,更是貧困家庭改變最大的12個月。還記得第一次參加扶貧會議,民政、殘聯、社保、教育、醫院等職能部門負責人輪番上陣,主要領導著重強調,會議開了一上午,筆記記了好幾張,對扶貧工作的重要性開始有了清晰的認識。到現在,當時會議中記憶最深的只有那句話「用心、用力、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