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我來到普定縣工商聯擔任黨組書記一職已五年有餘,脫貧攻堅工作也做了五年有餘,從一開始包保的馬場鎮那亥村也換到了如今的波那村。回憶過往,有感動,也有欣慰。
2016年3月12日,我來到波那村進行摸底走訪。炙熱的陽光灑在地面,樹木落在地上陰影斑駁,知了在繁葉間低聲鳴唱。一絲風也沒有,整個波那村仿佛陷入了沉睡。
每次在走訪貧困戶時,我心中總有忐忑和不安,仿佛壓著千斤重擔,擔心的並不是扶貧任務能否達標,而是我是不是能真正幫助到他們。
劉俊在波那村宣講脫貧攻堅政策
作為一名包村單位的黨組書記,我決心收拾好心情,總結好之前的駐村經驗,用實際行動向大家表明決心。
波那村有14個自然村寨16個村民組,有戶籍人口1011戶3585人。耕地面積3923畝,退耕還林面積1400畝。全村共有建檔立卡戶303戶1291人,屬一類貧困村,主要致貧原因有因殘、因病、產業基礎設施薄弱等。由于波那村的情況比較特殊,是原毛慄村、波那村合併組成,因兩村的歷史原因,導致發展難以形成合力、工作難以推進。
通過一系列的努力,2016年以來,波那村實施通組公路11條13公裡,完成了所有村民組的水泥路硬化;完成連戶路、庭院硬化4.5萬餘平方米,實現了波那村庭院、連戶路高標準全面覆蓋;解決了簸箕田農戶的安全飲水問題。
劉俊在波那村走訪貧困戶
此外,我們還爭取到了財政路燈安裝項目90盞、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1萬餘元,落實民宗路燈安裝項目40盞,覆蓋了毛慄組主幹道;完成了危房改造戶共計93戶,成立公司+農戶養殖場一個,流轉1000餘畝土地,韭黃種植400畝;成立波那村韭黃種植專業合作社,解決村80%貧困農戶就業;肉兔養殖項目共計投入資金38萬元,建設面積680平方米,養殖商品兔5000隻。
截止2019年10月,累計銷售肉兔4.7萬斤,銷售收入43萬元,通過「10+2」養殖項目利益連接精準扶貧戶83戶。在原有退耕還林項目的基礎上,利用波那村良好的低熱河谷環境,採取種植梭篩桃+套種韭黃的方式,在螺絲塘組至老寨、魚梁小橋實施280畝坡地的梭篩桃種植,該項目於2017年開始實施,2018年已經掛果,利益聯結85戶,農戶除了獲得土地租金,退耕還林補助外,還通過管理務工,銷售梭篩桃獲得工資與分紅。
劉俊引導普定興旺集團到波那村進行貧困戶慰問
作為一名包村幹部,我知道脫貧攻堅工作不是從幾組數據就能說明了的,要使群眾真正擺脫貧困,必須讓他們理解政策。於是工作之餘,我到群眾家中去幫助他們處理鄰裡糾紛,宣傳強農惠農政策,使他們知道要創建文明村寨、美麗鄉村,不單是靠村委、村支部、幫扶工作組幾個人就能幹得好的,而是要靠全體村民,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實現。
【人物小傳】
劉俊,普定縣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書記,普定縣馬場鎮波那村包村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