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扶貧——我一直在路上丨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第一書記蒲實

2021-01-09 天眼新聞

「感謝你咯,我們的書記同志,要不是你,不知道我們多久才能順利打上電話。」黃水衝組長彭國雲感嘆著說。

我叫蒲實,2019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從貴州省人民防空辦公室派駐到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擔任第一書記。

剛到村裡的時候,我對一切工作環境、語言都很陌生,唯一能儘快適應的方法就是先看能做些什麼事。

蒲實組織全村文化活動

一次黨員大會散會的時候,黃水衝小組長與我說,「書記同志,我們小組打電話非常困難,沒有網絡信號,你從省城來,辦法多,幫我們小組想想辦法吧。」了解到該小組處在與黔南州的交界處,信號覆蓋歸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涉及50戶207人的生活保障問題不容小視。作為新到的幹部,對當地的環境非常陌生,該怎麼辦?只有一點點去摸索,經過匯報上級,聯繫工信部諮詢方式方法,聯繫省通管局具體計劃,再協調運營商,終於確定先在該小組設立臨時基站,年底進行固定基站建設。在信號完全覆蓋後,全小組村民連著慶賀了幾天。

自駐村以來,除了因公外出培訓,其餘時間我一直駐在龍海村,從不因病因事請假,積極為龍海村貧困戶有效順利脫貧想辦法謀出路。

蒲實多方面協調上級部門及愛心企業,對本村小學進行捐贈

到村以後,了解到曾經的包保幹部調離了工作,於是我主動申請包保5戶貧困戶。因為時間短,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貧困戶家庭情況不了解,壓力非常大。我儘快調整好自身狀態進入角色,每天學習扶貧政策,向老同志學習請教,到貧困戶家庭走訪了解實際情況,連續兩個月沒回過家,在扶貧工作上淬火與歷練。

我包保的其中一戶,王詩音在遼寧讀書,家人在外務工,只有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郭煥英在家,每次回來最大的念想就是家人和家鄉,她見到我總是說,「感謝蒲書記時時關心著我家,讓奶奶一個人在家有了寄託。」考慮到87歲的郭奶奶雙目失明,我帶著駐村工作組經常上門看望老人,並為其上門辦理殘疾證、低保、養老金,逢年過節慰問看望……老人不會說漢語,同村人就去為我們翻譯,她說,「感謝黨和你們,現在啊,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在家了。」

貧困戶郭煥英,一級視力殘疾,87歲獨守老人,其家人全在外地。蒲實同志經常聯繫並協調多方幫助關心

而這些,只是我扶貧路上的一個個縮影。在兩年多的扶貧路上,我深刻意識到:扶貧這項工作不是上級給我們的包袱,而是我們的任務,我們要幫助他們走過難關,從精神上、物質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早日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

最後,我想說的是,扶貧——我一直在路上。無論多麼艱難,多麼坎坷,我會冒著風雪,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擔當書寫答卷 奮鬥點亮人生丨安順市平壩區羊昌...
    我叫楊勁松,是安順市平壩區羊昌布依族苗族鄉黨委書記。2016年5月,按照組織的安排,幹了25年「老公安」的我,搖身變成了鄉鎮「新兵」。這樣的「跨界」,對我來說是組織的信任,也是全新的挑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既要人駐 更要心駐丨安順市平壩區羊昌鄉...
    「劉書記,快來家裡坐坐,喝杯水嘛,你一天到晚惦記我們這些『老骨頭』,經常給我們送這送那的,但每次飯都不吃一口就走了,我們心裡都過意不去……」每次我來村裡,總會受到老人們的盛情邀請。看著樸實的老人們真誠的笑容,我心裡總是暖暖的。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的「拼命三郎」丨安順市平壩區天龍...
    我叫龍小波,現任平壩區天龍鎮合旺村駐村第一書記。參加工作5年來,我始終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和問題,我想用自己勤懇敬業的人生書寫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描繪出一幅新時代共產黨員「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感人畫卷。
  • ...扶貧故事」服務群眾永遠在路上丨水城縣米籮鎮俄戛村第一書記陳榮
    我叫陳榮,2018年3月任六盤水市水城縣米籮鎮俄戛村駐村第一書記。出生於農民家庭的我面對基層工作,並沒有任何畏懼。當地群眾寄予我信任,我必須以實幹回報。  「工作實不實,關鍵看組織」。   作為帶頭人,我決心全力抓好俄戛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暨「三改三化」、易地扶貧搬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民生項目。目前,村居環境整治方面,俄戛村完成改廚1100戶,改廁690戶,庭院硬化2.6萬平方米,串戶路硬化4.8萬平方米,完成農民活動小廣場建設2個,完成排水溝建設4628平方米,修建垃圾池6個。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的路上我一直都在丨冊亨縣弼佑鎮秧兵村...
    2015年7月,我騎著我心愛的小摩託,兜兜轉轉,從蜿蜒而下、塵土飛揚的泥巴路進入了秧兵村。秧兵村是弼佑鎮三個非貧困村之一,典型的布依族村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而我此行的工作任務就是走訪21戶貧困戶、13戶非貧困戶,了解和核實他們的基本生產、生活情況。
  •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為290萬第一書記「塑像」
    《扶貧路上》劇照 吳濤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開幕劇目,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次登上國家大劇院,10月17日至18日連演兩場。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的奮鬥與榮光。《扶貧路上》劇照 吳濤 攝編劇兼導演田沁鑫說,「我希望讓觀眾看到黃文秀的平凡。平凡的瑣事、平凡的工作記錄本身就能讓人感動,而黃文秀的平凡一直在持續的溫度中。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這是我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日常交流,雖然我已調離原單位,但我們之間沒有生疏,像親戚一樣熱情,像朋友一樣坦誠。
  • 「第一書記」黃文秀在扶貧路上殉職,導演田沁鑫以歌劇再現平凡中的...
    10月24日、10月25日,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上海大劇院獻演,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30歲的她在扶貧路上因山洪殉職。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選擇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而顧「大局」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巖上村駐村第一書記羅德勇
    我叫羅德勇,到樂平鎮巖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之前,我是區政協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多年來一直都從事辦公室工作,沒有站在一定高度去思考過整體工作部署、安排、運行等問題,也沒有獨當一面過。我深知,駐村工作是最接地氣、最融入群眾、最鍛鍊幹部的崗位,作為一名黨員,為人民服務是宗旨,但若從我個人角度考慮,又憂心忡忡。欣喜的是可以到國家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為人民服務,心憂的是自己的小家該怎麼辦?
  • 「講述」一位「第一書記」的三十而立: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
    READING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2016、2017這兩年,我承載著各級組織重託、脫貧攻堅重任,從蘇南投身蘇北,從城市紮根農村,擔任江蘇省委駐灌南縣幫扶工作隊黨委委員、張店鎮小圈村「第一書記」,全力做好省定經濟薄弱村掛鈎幫扶工作。
  • ...的熱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安順市平壩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李雨欣
    我叫李雨欣,在安順市平壩區政府辦工作,2017年9月開始了我的扶貧故事。天龍鎮高田村楊明金是我包保的貧困戶中情況最糟糕的。第一次去他家剛好遇上雨天,入戶路上雨水伴著泥巴,不知道從何下腳。剛看到欄裡的幾頭豬和一頭牛我還挺樂觀的,但是越往房間裡走,我的心就越涼。
  • 脫貧攻堅路上的「筒靴書記」:追憶高石村扶貧第一書記夏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2時51分訊(通訊員 代莉)12月20日凌晨,重慶市墊江扶貧群裡突然驚聞一個噩耗:「裴興鎮高石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夏強同志,於2020年12月20日凌晨因心臟驟停,與世長辭,年僅46歲。」消息傳來,群裡瞬間就炸開了鍋,大家都表示難以置信。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幸福來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同富...
    我叫田明秀,今年36歲,是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安置點同富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4年前,我家還住在樂平鎮偏遠的本固村,一家4口人擠在上世紀80年代建的小木房子裡。木房破爛、潮溼,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生火做飯,濃煙嗆鼻。
  • 「我的扶貧故事」閒不住的白髮書記丨鳳岡縣永安鎮龍山村駐村第一...
    我叫蔡少峰,是鳳岡縣經貿局原辦公室主任兼工業企業行業工會主席,別看我今年59歲了,但我依然像大多數小夥一樣奮戰在脫貧攻堅基層第一線。我的駐村扶貧故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五年前,受到單位委派,我去到鳳岡縣較為偏遠的土溪鎮官壩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參與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那一年,因為踏實肯幹,我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友誼。
  • ...故事」脫貧攻堅路上沒有捷徑丨冊亨縣弼佑鎮秧項村第一書記羅成凱
    我叫羅成凱,2018年3月,剛從鄉鎮調到冊亨縣交通運輸局的我,馬上又接到了新任務——到冊亨縣弼佑鎮秧項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達秧項村當晚,懷著對新崗位的敬畏與責任,憑著一股初上任時的豪情和激情,一晚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怎麼幹。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用20多天時間,走遍了秧項的山山水水,走家串戶了解村情民意。儘管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秧項交通不便、產業不興、村民貧困等遠超出了我的想像。
  • 「我的扶貧故事」身先士卒在路上丨雷山縣大塘鎮咱刀村黨支部書記...
    我叫石巍奇,2016年10月,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受組織推薦和群眾信任,擔任大塘鎮咱刀村黨支部書記,從此,毅然扛起了家鄉脫貧攻堅事業的重擔,我的扶貧故事由此開啟。  我擔任支書後,牢牢抓住「三會一課」,加強支部建設,給黨員上好黨課,教育引導黨員在群眾中當好先鋒、做好表率;給群眾宣傳好黨的脫貧政策,教育培養群眾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通過各種活動,我帶頭抓、黨員帶頭幹,逐步拉近了黨員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 登高望遠 扶貧路上砥礪前行——記浪溪村扶貧第一書記張國俠
    他是土生土長的浪溪人,熟悉浪溪,了解浪溪,平時辦事認真、細緻,深得公司信任,因而被委派到浪溪村任扶貧第一書記。擔任第一書記後,他把電力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當好支撐地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電力先行官」。新建農灌站 引來「幸福水」彭澤縣浪溪村是浪溪鎮重點扶貧村,也是國網彭澤縣供電公司掛點扶貧的對象村,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織金縣阿弓鎮聯合村第一書記...
    我叫曾慶義,是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員。2018年8月14日,在縣委、縣政府決戰脫貧攻堅大會上,我被組織派任阿弓鎮聯合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共產黨員的我,在那一刻便在心中堅定了要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的信念。
  • ...故事」三年扶貧路 點滴見真情丨龍裡縣洗馬鎮貓寨村第一書記岑莉
    我叫岑莉,2018年3月,我榮幸受組織委派從黔南州老年大學到龍裡縣洗馬鎮貓寨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掌握了貓寨村的「家底」後,我開始與村「兩委」班子、其他駐村幹部共同分析琢磨製定脫貧計劃和發展規劃。藉助前期已經種植有3800多畝刺梨作為基礎,我在思考如何把刺梨產業做大做強,並形成產業鏈長期鞏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