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咯,我們的書記同志,要不是你,不知道我們多久才能順利打上電話。」黃水衝組長彭國雲感嘆著說。
我叫蒲實,2019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從貴州省人民防空辦公室派駐到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擔任第一書記。
剛到村裡的時候,我對一切工作環境、語言都很陌生,唯一能儘快適應的方法就是先看能做些什麼事。
蒲實組織全村文化活動
一次黨員大會散會的時候,黃水衝小組長與我說,「書記同志,我們小組打電話非常困難,沒有網絡信號,你從省城來,辦法多,幫我們小組想想辦法吧。」了解到該小組處在與黔南州的交界處,信號覆蓋歸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涉及50戶207人的生活保障問題不容小視。作為新到的幹部,對當地的環境非常陌生,該怎麼辦?只有一點點去摸索,經過匯報上級,聯繫工信部諮詢方式方法,聯繫省通管局具體計劃,再協調運營商,終於確定先在該小組設立臨時基站,年底進行固定基站建設。在信號完全覆蓋後,全小組村民連著慶賀了幾天。
自駐村以來,除了因公外出培訓,其餘時間我一直駐在龍海村,從不因病因事請假,積極為龍海村貧困戶有效順利脫貧想辦法謀出路。
蒲實多方面協調上級部門及愛心企業,對本村小學進行捐贈
到村以後,了解到曾經的包保幹部調離了工作,於是我主動申請包保5戶貧困戶。因為時間短,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貧困戶家庭情況不了解,壓力非常大。我儘快調整好自身狀態進入角色,每天學習扶貧政策,向老同志學習請教,到貧困戶家庭走訪了解實際情況,連續兩個月沒回過家,在扶貧工作上淬火與歷練。
我包保的其中一戶,王詩音在遼寧讀書,家人在外務工,只有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郭煥英在家,每次回來最大的念想就是家人和家鄉,她見到我總是說,「感謝蒲書記時時關心著我家,讓奶奶一個人在家有了寄託。」考慮到87歲的郭奶奶雙目失明,我帶著駐村工作組經常上門看望老人,並為其上門辦理殘疾證、低保、養老金,逢年過節慰問看望……老人不會說漢語,同村人就去為我們翻譯,她說,「感謝黨和你們,現在啊,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在家了。」
貧困戶郭煥英,一級視力殘疾,87歲獨守老人,其家人全在外地。蒲實同志經常聯繫並協調多方幫助關心
而這些,只是我扶貧路上的一個個縮影。在兩年多的扶貧路上,我深刻意識到:扶貧這項工作不是上級給我們的包袱,而是我們的任務,我們要幫助他們走過難關,從精神上、物質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早日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
最後,我想說的是,扶貧——我一直在路上。無論多麼艱難,多麼坎坷,我會冒著風雪,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恆新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