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崗位,幹好一份工作,力求問心無愧。
我叫蔡少峰,是鳳岡縣經貿局原辦公室主任兼工業企業行業工會主席,別看我今年59歲了,但我依然像大多數小夥一樣奮戰在脫貧攻堅基層第一線。
我的駐村扶貧故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五年前,受到單位委派,我去到鳳岡縣較為偏遠的土溪鎮官壩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參與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那一年,因為踏實肯幹,我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友誼。
蔡少峰(右)走訪村民
但就在工作幹得正起勁時,2016年,單位掛幫點改變,我又被調到同縣永安鎮龍山村駐村。我並未有任何怨言,依舊拎起行囊,又一次踏上徵途。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調來調去的麻煩,年紀這麼大了應該頤養天年。但對我來說,身為共產黨員,只需服從組織委派,在一天就要發揮一天作用。
帶著這般熱忱,來到永安鎮龍山村駐村後,我利用早前在土溪鎮官壩村積累的駐村經驗,更加勤奮地幹著各項工作。
2016年至今,我光是用來記錄民情民意的筆記本就有滿滿當當一大摞,這上面不僅是文字,更是難得的回憶。
因為我曾在永安做過1年半的助理鄉長,我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所以再次駐村後,我的工作開展得很順利。
蔡少峰(左二)走訪村民
我印象最深的是村民任克瓊,她原是龍山村人,出嫁後戶口遷到同縣新建鎮官田村,後因家庭不和睦,婚姻失敗,她於2015年返回娘家。但她的戶口在遷移過程中遺失,一直得不到落戶。當時的她,在村子裡生活一度抬不起頭,無住房、無土地,又沒產業。
了解到情況後,我和村支兩委多次上門走訪,積極協調,一段時間後,終於幫助任克瓊解決了戶口上戶問題,還拿到建檔立卡貧困資格,利用政策福利,為她解決了住房問題。
為了幫助她生活得更好,我還去到她家幫助她理清發展思路,搞起了肉牛雞、鴨、鵝養殖。憑著一身勤勞和奮鬥,任克瓊在2019年順利脫貧。
如今,任克瓊共養殖了肉牛7頭、豬1頭、雞、鴨、鵝40餘羽,今年她又響應政府號召,租用35畝土地大力發展蠶桑產業,一躍成為村裡的種養大戶。
多項產業並舉,任克瓊實現年收入達5萬多元。每次見到我,他都會感概地說道:「沒有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的幫助,我可能會去要飯!非常感謝你們。」
蔡少峰晚上組織召開群眾會
群眾要致富首先要修路,我在駐村期間,還積極組織村支兩委幹部召開群眾會、村民組長會、村支部書記及「六類人員」會議等100餘場次,及時將龍山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暨「三改三治三化」等相關補助政策宣傳到位。如此,才有了鄉村美、產業多,村民富的美好畫面。
目前,全龍山村43.7公裡通村通組路和13個安全飲水點、12座電力電網鐵塔項目己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貧困戶194戶728人已全部脫貧。這種結果,我感覺付出什麼都值得,包括我的那頭白髮。
五年多來,我一直穿梭在永安鎮龍山村的各個組、支部及特殊困難群眾中,憑藉積極工作態度,我得到了幹部群眾的一致認可,他們都叫我「白頭髮」書記。
【人物小傳】
蔡少峰,男,今年59歲,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任鳳岡縣土溪鎮官壩村駐村第一書記,2016年8月到永安鎮龍山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至今。2015年被鳳岡縣委表彰為「優秀駐村幹部」,2016年獲年度考核「優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洋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