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閒不住的白髮書記丨鳳岡縣永安鎮龍山村駐村第一...

2020-12-25 天眼新聞

在一個崗位,幹好一份工作,力求問心無愧。

我叫蔡少峰,是鳳岡縣經貿局原辦公室主任兼工業企業行業工會主席,別看我今年59歲了,但我依然像大多數小夥一樣奮戰在脫貧攻堅基層第一線。

我的駐村扶貧故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五年前,受到單位委派,我去到鳳岡縣較為偏遠的土溪鎮官壩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參與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那一年,因為踏實肯幹,我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友誼。

蔡少峰(右)走訪村民

但就在工作幹得正起勁時,2016年,單位掛幫點改變,我又被調到同縣永安鎮龍山村駐村。我並未有任何怨言,依舊拎起行囊,又一次踏上徵途。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調來調去的麻煩,年紀這麼大了應該頤養天年。但對我來說,身為共產黨員,只需服從組織委派,在一天就要發揮一天作用。

帶著這般熱忱,來到永安鎮龍山村駐村後,我利用早前在土溪鎮官壩村積累的駐村經驗,更加勤奮地幹著各項工作。

2016年至今,我光是用來記錄民情民意的筆記本就有滿滿當當一大摞,這上面不僅是文字,更是難得的回憶。

因為我曾在永安做過1年半的助理鄉長,我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所以再次駐村後,我的工作開展得很順利。

蔡少峰(左二)走訪村民

我印象最深的是村民任克瓊,她原是龍山村人,出嫁後戶口遷到同縣新建鎮官田村,後因家庭不和睦,婚姻失敗,她於2015年返回娘家。但她的戶口在遷移過程中遺失,一直得不到落戶。當時的她,在村子裡生活一度抬不起頭,無住房、無土地,又沒產業。

了解到情況後,我和村支兩委多次上門走訪,積極協調,一段時間後,終於幫助任克瓊解決了戶口上戶問題,還拿到建檔立卡貧困資格,利用政策福利,為她解決了住房問題。

為了幫助她生活得更好,我還去到她家幫助她理清發展思路,搞起了肉牛雞、鴨、鵝養殖。憑著一身勤勞和奮鬥,任克瓊在2019年順利脫貧。

如今,任克瓊共養殖了肉牛7頭、豬1頭、雞、鴨、鵝40餘羽,今年她又響應政府號召,租用35畝土地大力發展蠶桑產業,一躍成為村裡的種養大戶。

多項產業並舉,任克瓊實現年收入達5萬多元。每次見到我,他都會感概地說道:「沒有黨委、政府和村支兩委的幫助,我可能會去要飯!非常感謝你們。」

蔡少峰晚上組織召開群眾會

群眾要致富首先要修路,我在駐村期間,還積極組織村支兩委幹部召開群眾會、村民組長會、村支部書記及「六類人員」會議等100餘場次,及時將龍山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暨「三改三治三化」等相關補助政策宣傳到位。如此,才有了鄉村美、產業多,村民富的美好畫面。

目前,全龍山村43.7公裡通村通組路和13個安全飲水點、12座電力電網鐵塔項目己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貧困戶194戶728人已全部脫貧。這種結果,我感覺付出什麼都值得,包括我的那頭白髮。

五年多來,我一直穿梭在永安鎮龍山村的各個組、支部及特殊困難群眾中,憑藉積極工作態度,我得到了幹部群眾的一致認可,他們都叫我「白頭髮」書記。

【人物小傳】

蔡少峰,男,今年59歲,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任鳳岡縣土溪鎮官壩村駐村第一書記,2016年8月到永安鎮龍山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至今。2015年被鳳岡縣委表彰為「優秀駐村幹部」,2016年獲年度考核「優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洋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結友情丨鳳岡縣天橋鎮平頭溪村駐村第一...
    我叫佘航,2017年,我被組織派駐到鳳岡縣天橋鎮平頭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由於工作踏實肯幹,時間長了,我與村裡多數人成了朋友。其中,就包括昔日貧困戶羅朝廷之子羅宏。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打算幫羅宏解決問題。我先初步摸清後羅洪情況,雖他只有初中文化,但他思想卻比較開明,還有些文採。從聊天中,我得知他不願再外出務工,而是希望自己發展產業致富。得知這些信息後,我向他建議了發展蠶桑產業,並給他介紹了國家「東桑西移」政策、「星絲路」企業落戶遵義契機。
  • 「我的扶貧故事」甘當「服務員」和「管家婆」丨鳳岡縣綏陽鎮金雞...
    我叫熊竹,2017年當選為金雞社區副主任,2017年8月脫貧攻堅戰鬥打響,我作為村支兩委的一員,跟千千萬萬的脫貧戰士一樣加入脫貧攻堅戰鬥中。脫貧攻堅期間,我主要負責辦公室,後勤工作,為確保駐村工作隊順利開展工作,甘當「服務員」和「管家婆」。
  • 「我的扶貧故事」紅巖駐村記憶丨正安縣桴焉鎮紅巖村第一書記李慶
    任期三年的駐村工作經歷,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淺,也為今後能更紮實有效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2018年3月,通過組織選派,我擔任正安縣桴焉鎮紅巖村駐村第一書記。開展工作之初,在前任第一書記馬學倫同志的幫帶下,跑遍了全村的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地是故鄉丨荔波縣佳榮鎮岜鮮村第一書記潘...
    我叫潘建豪,一個土生土長的黔南州荔波縣佳榮人。2017年2月,單位派我到佳榮鎮岜鮮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雖說自己是個佳榮人,但我這二十多年並未到過岜鮮,就連岜鮮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想到脫貧攻堅工作能為岜鮮的老百姓帶來好日子,我毫無怨言地收拾行囊,開啟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駐村第一書記|「繡花女」齊素靜的傳奇故事
    2015年10月,村裡來了駐村第一書記齊素靜,把以前多少批蹲隊、駐村幹部沒有幹成的事情都辦好了,鄉親們在她的帶領下脫貧致富了。我今年已是55歲,總覺得自己就像40多歲時那樣年輕、心情好,如今生活幸福了,黨的惠民政策好,又遇到齊書記這樣的好幹部,天天是唱著歌兒過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一生 餘光不盡丨原化處鎮化處村駐村第一書記...
    那是四月的第一個周末,我帶著些許新奇來到了化處村,興奮得整夜沒睡,不斷勾畫著發展的藍圖,想著在這裡大幹一番。  第一次到化處村走訪,一個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身材消瘦,獨自一人坐在院壩裡看著遠處,眼裡滿是對什麼東西的期許。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從群眾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答案,真心能換真情!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事 記心間丨息烽縣養龍司鎮江土村駐村第一...
    我是龔光順,在2018年3月被貴陽銀行黨委派駐貴州貴陽市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2019年3月按市委組織部安排,調整到息烽縣養龍司鎮江土村駐村幫扶,擔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甜城法院故事|當好「第一書記」,服務基層百姓!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2021-01-05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轉輾駐村十餘載|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陳文學
    我的工作在黔西南州人民醫院,但卻十多年沒有好好在醫院待過一天。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來,十多年駐村扶貧,有心酸、有淚水,也有歡樂,過程雖艱辛,但也彌足珍貴。2007年,我就開始了駐村之旅,第一站來到望謨縣麻山鎮,緊接著轉到郊納、復興等鎮。2015年,我又從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我去駐村扶貧的地方,大多山高坡陡路難行,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但這一些都沒有難住我前行的腳步。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的扶貧故事」人心齊 泰山移|鳳岡縣土溪鎮官壩村鎮派第一書記鄒江
    我叫鄒江,2019年11月,我被派駐擔任鳳岡縣土溪鎮官壩村鎮派第一書記。此前,我曾擔任過官壩村黨總支部書記。我擔任官壩村黨總支部書記是從2016年3月開始的,下村後,我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點民生工作來抓,在我與其他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村子實現了貧困人口清零,整體脫貧出列。新時期對村子發展有新要求,為使村子進一步富足,在擔任官壩村黨總支部書記期間,我就在思考如何實現進步、如何使村子整體面貌再上一個臺階。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國共選派19.5萬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 (1) , 從中央、省、市陸續印發加強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的專門文件的內容上看, 駐村第一書記選拔要求是「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 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 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 以2015年發布的《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為標誌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同駐村 扶貧並肩行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
    我叫胡中友,1988年1月生,重慶南川區人。2010年7月從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後,先是入職貴州水礦集團,2013年3月考入六枝特區電視轉播臺。 胡中友、羅穎夫妻在接受採訪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後,我心無旁騖、撲下身子、以村為家,用實際行動讓村寨改變面貌。這也慢慢影響了我妻羅穎。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工作永不悔|織金縣阿弓鎮吹聾村駐村第一書記...
    我叫陳虎,今年43歲,是織金縣紀委副科級幹部。2017年12月,因單位一名駐村老同志退休,我被組織安排接替他的工作,正式成為縣紀委派駐阿弓鎮吹聾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戰鬥堡壘作用,我帶領駐村工作隊加強辦公陣地建設,搬到新的村辦公樓,向縣紀委爭取辦公桌椅、電腦、印表機、複印機等辦公室設備,落實辦公陣地,保障村級各項業務能正常開展,並且吸納有志青年作為入黨積極分子。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我親歷了三合村的變化丨錦屏縣啟蒙鎮三...
    我叫龍安燈,是錦屏縣啟蒙鎮水利站站長,也是啟蒙鎮三合村網格員、駐村第一書記。2014年10月28日,我一生中刻骨銘心的日子,因為那天是我到三合村駐村報到的第一天。2016年突如其來的特大洪災把新修的通村道路衝毀得面目全非,農田、房屋、電力通訊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害。在各村寨的鼎力援助下,我們修建了臨時路橋,搶修好了自來水管道,恢復了供電和通訊設施。災情過後,我與村「兩委」同志積極探討災後重建事宜,同時得到上級的大力支持。2017年受災通村公路得到了全面修繕,塘保寨進寨路得到修復,大歸頓河堤得到漿砌鞏固和移動基站覆蓋建設等項目相繼實施。
  • 「我的扶貧故事」無悔扶貧路 光輝歲月情丨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駐...
    2019年7月,跟隨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我來到了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開展駐村工作。  由於之前對於扶貧工作一竅不通,於是我帶著一顆忐忑的心,進駐到未團村民委。之後便吃在村、住在村。根據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網格分工管理,我負責未團村未團六組網格,這是未團村最遠組,距離村委會大約12公裡,全村全部都是少數民族(苗族),害怕、膽怯的念頭不斷湧上心頭。  咬著牙堅持了一年多,經過不斷走訪,從不認識路,不知道哪家是哪家,哪家住在哪裡,我不認識農戶,農戶不認識我,到現在的輕車熟路,我的名字在未團村家喻戶曉,總是能聽到農戶一聲樸實而響亮的問候;「小張,你又來了。」
  • 楊凌農高會上的駐村第一書記們
    本屆農高會D館——陝西省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展位是本次農高會的亮點之一。來自全省各個地市的駐村第一書記們紛紛攜帶本村的特色農副產品亮相農高會,藉助農高會的舞臺推薦展銷當地特色農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10月22日上午,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一德等領導視察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成果展布展情況,對全省駐村第一書記履職成效和幫扶成果表示讚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