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甘當「服務員」和「管家婆」丨鳳岡縣綏陽鎮金雞...

2020-12-27 天眼新聞

我叫熊竹,2017年當選為金雞社區副主任,2017年8月脫貧攻堅戰鬥打響,我作為村支兩委的一員,跟千千萬萬的脫貧戰士一樣加入脫貧攻堅戰鬥中。

脫貧攻堅期間,我主要負責辦公室,後勤工作,為確保駐村工作隊順利開展工作,甘當「服務員」和「管家婆」。誰需要資料找我,誰需要生活用品找我……一個人圍著二十多個駐村幹部,感覺自己如一根針,被萬條線纏繞,坐在電腦前做各項扶貧資料、完善國家建檔立卡扶貧系統數據,一坐就是一天;下組去開群眾會宣傳扶貧政策,一站就是一天,這幾乎是我脫貧攻堅工作中生活常態,我始終把對黨的忠誠和對工作的敬業貫徹到整個脫貧攻堅工作的始終。

入戶宣傳政策

除了負責辦公室,後勤工作之外,我還得兼顧所包村民組脫貧攻堅群眾生活難點及所包保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組織的第一場群眾會,2017年8月《鳳岡縣脫貧攻堅安居工程及人居環境改善實施細則》頒布,為切實抓好脫貧攻堅安居工程及人居環境改善,每個駐村幹部都要熟悉相關政策,並且開群眾會將政策宣傳到位,我包片的四個小組,對於從來沒開過群眾會的我腦袋一片空白,我向領導申請跟領導一起去開群眾會,領導給我建議說:「你作為一個村幹部不敢開群眾會這是不合格的,不要怕,凡事都有第一次,才有成長的空間。」

懷著忐忑的心咬著牙去了,請組長幫我組織人,看我是生面孔,而且在家的都是老人婦女兒童,通知的是八點開會,我等了10分鐘,又10分鐘,再10分種,來開會的人廖廖無幾......我索性拿來村委會的話筒,走到寨子中間去喊:「各位大哥大姐開會啦,開會啦,我是村委會的熊竹,今天來給大家宣傳好政策了。」

有的懷著看熱鬧的心態,有的懷著找我麻煩的心態,有的懷著了解黨的政策的心態,全部圍過來了,在密密麻麻的人頭中,我腦袋一片空白,一口氣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政策為大家一一解讀,你一言我一句,瞬間感覺是站在了大家的對立面,展開了激烈的辯證賽,在激烈的辯證賽中結束了今天的會議,收拾起文件資料準備離開,黑暗中看到一位大姐端著一杯熱茶遞了過來:「小妹,喝杯茶,你今天晚上辛苦了。」瞬間心裡五味雜陳不知道說什麼好,一陣暖意湧上心頭,我第一次開群眾會,雖然過程有大多不如意,但這一杯暖茶讓我感受到了村民的純樸。

與群眾討論

2018年4月30日,我又過了個特殊的「五一」。和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到三莊組建檔立卡戶鄭興華家幫助該戶實施三改三化,該戶現有家庭人口2人,其妻子患一級肢體殘疾長年癱瘓在床,本人患精神二級殘疾,無勞動力,該戶無廚房。村支兩委請施工隊幫其三改三化,鄭興華本人性格固執,阻繞施工,期間我們多次上門勸導,並且打聽到其女兒在花坪鎮居住,親自到花坪去請其女兒女婿做工作,反覆幾個輪迴下來,於是戰區集體開會討論決定幫助該戶修建廚房。

想想自己也作為女兒,妻子,母親,看著兩個無勞動力的雙老在家,不免想到了自己的雙老,盡心盡力的幫助鄭興華戶改廚,中午大家都席地吃飯的時候,我來到鄭興華妻子旁,親自餵食,這位長年癱瘓在床的老人連連稱讚「感謝黨,感謝政府」。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為村民辦點實事,為社區幹點實事」,使該戶在2018年順利脫貧,這是我的「扶貧初心」。

【人物小傳】

熊竹,女,2017年任金雞社區副主任,現任金雞社區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2018年獲鳳岡縣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0年獲「優秀黨總支書記」稱號。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洋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閒不住的白髮書記丨鳳岡縣永安鎮龍山村駐村第一...
    我叫蔡少峰,是鳳岡縣經貿局原辦公室主任兼工業企業行業工會主席,別看我今年59歲了,但我依然像大多數小夥一樣奮戰在脫貧攻堅基層第一線。我的駐村扶貧故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五年前,受到單位委派,我去到鳳岡縣較為偏遠的土溪鎮官壩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參與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那一年,因為踏實肯幹,我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友誼。
  • 「我的扶貧故事」李紅:脫貧摘帽後,不返貧才是真脫貧
    2020年8月10日,鳳岡縣土溪鎮大屋村第一書記李紅,手拿一份國家脫貧攻堅大普查工作隊剛出爐的「驗收情況表」欣喜地說到。李紅在上海市奉賢區總工會舉辦的「向脫貧攻堅一線建設者致敬」報告會上作專題報告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奮鬥的起點。2019年,大屋村脫貧摘帽、清零後,為了穩住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李紅和大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 「扶貧印記」威縣沙河王莊村|貧困村變身「金雞小鎮」
    2020年6月17日,河北省邢臺市德青源(威縣)金雞產業扶貧生態園工人在蛋庫流水線工作。這些鮮蛋蛋殼上印有品牌、生產日期和追溯碼,暢銷京津,被貧困群眾稱為扶貧「金蛋」。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影報導2019年12月30日,河北省邢臺市德青源(威縣)金雞產業扶貧生態園工人在蛋庫流水線工作。這些鮮蛋蛋殼上印有品牌、生產日期和追溯碼,暢銷京津,被貧困群眾稱為扶貧「金蛋」。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2019年12月30日,河北省邢臺市德青源(威縣)金雞產業扶貧生態園工人在蛋庫流水線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幫扶結友情丨鳳岡縣天橋鎮平頭溪村駐村第一...
    我叫佘航,2017年,我被組織派駐到鳳岡縣天橋鎮平頭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由於工作踏實肯幹,時間長了,我與村裡多數人成了朋友。其中,就包括昔日貧困戶羅朝廷之子羅宏。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打算幫羅宏解決問題。我先初步摸清後羅洪情況,雖他只有初中文化,但他思想卻比較開明,還有些文採。從聊天中,我得知他不願再外出務工,而是希望自己發展產業致富。得知這些信息後,我向他建議了發展蠶桑產業,並給他介紹了國家「東桑西移」政策、「星絲路」企業落戶遵義契機。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脫貧記丨鳳岡縣天橋鎮平頭溪村村民龔奎
    我叫龔奎,家住鳳岡縣天橋鎮平頭溪邊遠小山村,這些年來我歷經千辛萬苦和艱難險阻,在黨的富民惠民政策扶持下,讓我從曾經的窮困潦倒走上今天的創業致富路。如今,我非常高興地告訴大家,我脫貧了,致富了,成了全鎮家喻戶曉的榜樣。
  • ...的扶貧故事」人心齊 泰山移|鳳岡縣土溪鎮官壩村鎮派第一書記鄒江
    我叫鄒江,2019年11月,我被派駐擔任鳳岡縣土溪鎮官壩村鎮派第一書記。此前,我曾擔任過官壩村黨總支部書記。我擔任官壩村黨總支部書記是從2016年3月開始的,下村後,我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點民生工作來抓,在我與其他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村子實現了貧困人口清零,整體脫貧出列。新時期對村子發展有新要求,為使村子進一步富足,在擔任官壩村黨總支部書記期間,我就在思考如何實現進步、如何使村子整體面貌再上一個臺階。
  • 「我的扶貧故事」甘當「拼命三郎」丨綏陽縣青槓塘鎮野茶村黨支部...
    11年前,我心懷帶領鄉親一起發展的夢想,放棄外面發展的大好前程,回到家鄉綏陽縣青扛塘鎮野茶村當了一名村幹部。從此,我工作在村裡,吃飯睡覺在村裡,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大家都叫我「偉子哥」。2019年,野茶村125戶505名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我叫駱俊偉。
  • 「我的扶貧故事」下好「繡花功夫」 做好精準扶貧丨天柱縣白市鎮...
    楊永清為群眾送去慰問品北嶺村辦公條件差,我就和扶貧幹部們多渠道籌資2萬元購置辦公室設備配備,添置了印表機、電腦,檔案櫃等,切實保障了辦公設施及用品的配置,為村委辦工繡出了一朵朵鮮花。陳家組幾戶村民生活用具嚴重缺乏,我與扶貧幹部們共同籌資,為8家貧困戶添置了鍋子、碗櫃、爐子、衣櫃等生活用品;聯繫縣紅十字會資助3家貧困戶每戶1000元,為10家貧困戶送去食用油,及衣服、鞋子、圍巾等500餘件;聯繫民政局救災物質為8戶貧困戶送去棉被16袋大米、16瓶食用油;聯繫縣郵政儲蓄銀行白市支行、縣婦聯等單位為北嶺小學及幼兒園58名學生送去書包和慰問品,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鳳岡縣花坪鎮東山社區駐村幹部侯潘譜寫無悔人生
    我叫侯潘,是遵義市鳳岡縣花坪鎮中心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8月被選派為東山社區駐村。其間,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踏踏實實工作,任勞任怨,始終以共產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對百姓無私奉獻。 「小家」「大家」,我毅然選擇「大家」 2014年的一次意外,讓一對未滿5歲的雙胞胎外孫女失去父親。對於我這個有四位80歲高齡的老人(父母親、嶽父母)和身患類風溼疾病妻子的特殊家庭,生活給了我很沉的重擔:父母需兒孝、病妻需夫扶、兒孫需照顧。 當決勝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奔赴到脫貧攻堅最前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疫」 家是「遠方」丨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
    我叫吳華康,是貴州省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的駐村幹部,截至現在已駐村兩年。吳華康與群眾一同開展老舊房整治工作細儀村位於雷洞瑤族水族鄉西北部,與廣西接壤,從鄉裡到村,騎車需要1個小時左右。細儀村海拔高,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是省級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初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詞彙是大學的時候,在大學生資助政策裡看到過,但並未了解,只是偶爾聽同學說起。再次聽到便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之一。我叫張倩,我所幫扶的對象是一位五十中旬的老漢,名叫呂天友,家住魯布格鎮新土界村太陽平組。
  • 「扶貧故事」我和我的學生
    今天,我就來說說我的導師育人故事——我和我的幫扶學生劉探星、劉瑞雪之間的故事。劉探星,是我育人對象之一,也是我的精準扶貧幫扶對象。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留下她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爺爺還癱瘓在床。奶奶每日裡忙碌于田間地頭的活計,給孩子能做到的就是做飯洗衣。我第一次見到劉探星,驚異於孩子的內向和冷漠。
  • 「我的扶貧故事」一名教師的扶貧路丨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扶貧...
    我是興仁市潘家莊鎮王家寨學校的一名教師,2017年9月,接到通知,全縣教職工要參與扶貧工作。身為教師的我,從此就踏上了扶貧之路,開始了扶貧生涯,有了許多精彩的故事,更有不少的收穫和感悟。我所包保的是興仁市潘家莊鎮扯尼姑村核桃寨組代家洪戶。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要學會和自己「較勁」丨荔波縣朝陽鎮八...
    2018年6月受組織安排,我接手了朝陽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起初我認為這項工作應該很容易開展,那麼好的房子怎麼會沒有人願意住呢?可真正著手過後才發現不是我想像的那麼容易。這時從一個角落站起一個男子,可進門時我卻沒有發現他。「你好,我是朝陽鎮的工作人員,我叫覃皓,請問這時覃崇梅家嗎?我今天來是想和你聊聊天,了解家裡的一些情況。」「沒空,我現在很忙。」第一次走訪就吃了閉門羹,可我並沒有因此氣餒,緊接著我從周邊的群眾及村兩委了解他的家庭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暖心故事丨榕江縣水尾水族鄉林業站...
    我叫潘永光,是榕江縣水尾水族鄉人民政府林業站工作人員。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曾也心存疑慮。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驕傲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當然顯著!」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貧困戶的那些事兒丨黃平縣重安鎮黃猴村駐村...
    我叫呂宗祐,2019年10月,我到重安鎮人民政府報導,我的扶貧故事也就從那一刻開始了。剛從學校出來的我,基層的一切對我而言都顯得那麼陌生,在皎沙村擔任網格員時迎來了第一次碰壁,還清晰的記得那句話「你一個城裡來的娃娃,怎麼知道我們的難處。」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鞏固扶貧成效 文軍助力脫貧  雖然洪江村在2018年底脫貧出列,但底子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我藉助自己多年在教育系統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充分利用「文軍」優勢,鞏固扶貧成效。  開展就業扶貧。
  • 「我和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鋪築「扶貧路」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腰巖...
    我叫徐徐,是貴陽市清鎮市流長苗族鄉腰巖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我來到清鎮市流長苗族鄉腰巖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來之前單位曾徵求我的意見,我明確表示:「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克服一切困難做好工作。」找準窮根後,我就對症下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幫助村黨支部建立外出黨員管理臺帳和外出黨員微信群,協助村支書抓黨建、強隊伍。通過一年的整頓提升,腰巖村黨支部摘掉了「後進黨組織」的帽子,並於2019年7月榮獲貴州省扶貧攻堅先進黨組織表彰。 沒有產業支撐的扶貧是質量不高的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