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永清,是天柱縣市政局工作人員,2018年4月初,我被安排到白市鎮北嶺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
北嶺村距白市鎮政府所在地11公裡,平均海拔500米,轄15個自然寨,12個村民組,總人口908戶3891人,一些自然寨無自來水、無通組路、有的用電不正常,作為第一書記,我深感責任重大。
怎麼辦?我支招「繡花」功夫。深入各家各戶調查研究,積極摸索經驗,集思廣益。駐村後白天走村入戶調查核實扶貧戶信息,夜晚核對信息資料動態進行更新。「繡花」功夫重在細節,群眾貧困缺什麼,想什麼、要什麼,我都認真記錄在本,然後進行研究,精準實施一組一品,一戶一策進行幫扶。
楊永清為群眾送去慰問品
北嶺村辦公條件差,我就和扶貧幹部們多渠道籌資2萬元購置辦公室設備配備,添置了印表機、電腦,檔案櫃等,切實保障了辦公設施及用品的配置,為村委辦工繡出了一朵朵鮮花。
陳家組幾戶村民生活用具嚴重缺乏,我與扶貧幹部們共同籌資,為8家貧困戶添置了鍋子、碗櫃、爐子、衣櫃等生活用品;聯繫縣紅十字會資助3家貧困戶每戶1000元,為10家貧困戶送去食用油,及衣服、鞋子、圍巾等500餘件;聯繫民政局救災物質為8戶貧困戶送去棉被16袋大米、16瓶食用油;聯繫縣郵政儲蓄銀行白市支行、縣婦聯等單位為北嶺小學及幼兒園58名學生送去書包和慰問品,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為群眾生活繡上了朵朵牡丹花。
楊永清與群眾在田間地頭搶收稻穀
在基礎設施方面,我與扶貧幹部們向上級申項目,完成了大溝溪李子灣、杜家、半坡及坡頭村楊家溪四條通組公路建設及硬化,對北嶺、坡頭村的部分庭院及串戶路進行硬化;協調縣民宗局投入3萬元,實施樂昌德故居的維修,建成北嶺合約食堂。全村32家有危房、53戶透風漏雨、26戶串戶路不通,6戶用電不正常等,2019年底,全部得到落實。為群眾的住房及鄉村振興繡上了美麗紅花。
培養致富能手,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圍繞「同步小康創建活動」,結合村情寨情、自然條件,根據實際和市場需求,楊永清帶和駐村幹部們爭取和提供政策、信息、資金、項目、技術等支持和服務,引導群眾發展農村產業,大力實施產業。指導返鄉農民工成立北嶺村忠建種養植專業有限公司,建成千畝油茶種植基地;爭取到扶貧專項資金,指導大溝溪蔣登傑種植羅漢100多畝、創建了以黨建+農戶的泰興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為北嶺村繡上朵朵產業致富花。
楊永清召開村民小組會議
當好「民生服務員」,就要多動腦、多張嘴、多獻策、勤動腿,用「繡花」功夫,繡出一個北嶺村「小康園」!
【人物小傳】
楊永清,男,天柱縣市政局工作人員,2018年4月初,到天柱縣白市鎮北嶺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德玉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