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再鋅,今年32歲,是啟蒙鎮歸固村便勝組村民,家有4口人,夫妻2人,1個女兒1個兒子,女兒4歲,兒子剛出生,現在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餵養好圈裡的幾十頭豬和經營好一家網店,每天都過得有滋有味,這種生活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
歸固村,一個大山深處的小村子,全村不到300戶,有9個自然寨12個村民小組,人均耕地不足1.5畝。
我就是這個小山村的村民,以前在汽修廠當過5年的修理工,因父親患病,需回家照顧,才決定放下自己的夢想,回到家人的身邊,之前存下的積蓄,為父親治病也已耗盡,但父親病情未見好轉,於2013年因患癌病去世,母親也於2018年改嫁。
我深感無助,但面對生活的坎坷,我沒有選擇退縮,想到身後還有家人需要我去照顧,我化壓力為動力,鼓足勇氣,向朋友借款買了一輛農用車,在縣範圍內從事貨物運輸工作,正在通過一步一步的努力,慢慢地讓生活好起來。
楊再鋅經營的網店
好景不長,從事運輸行業競爭激烈,再加上自己人緣關係又不是很好,我每天入不敷出。
我正在苦惱著,幫扶幹部突然推開了房門,向我了解家庭情況,並向我介紹國家扶貧政策。我感到這次精準扶貧就是自己扭轉困境的一次絕佳機遇,藉助國家大力發展產業的機會,我決定通過養豬改變窘迫的生活,於是在自家的院子裡蓋起了豬舍,養了2頭母豬。在扶貧項目的支持下,又擴建了豬舍,養殖黑毛豬50多頭,2017年,養殖規模年出欄達到40頭。
也許是命運的捉弄,我養豬的這段時間恰逢豬市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資金和技術的不足,不但沒掙到錢,還欠下了不少外債。脫貧致富的道路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
但我一直認為勤勞致富光榮,貧困落後可恥,我要脫貧、我要致富的想法在心底裡不斷翻湧。結合幫扶幹部的幫助,我對客觀實際進行了分析。想好就幹,於是我在淘寶網上註冊了一家專門售賣農產品的網店。
楊再鋅餵養的黑毛豬
藉助電商扶貧的機會,拓寬豬的銷售渠道。我通過外出培訓,自己學習摸索,從商品前期的拍攝,相片處理,到後期的發貨,跟蹤服務,每一個環節都是自己做。售賣的產品包括臘肉、醃魚、幹辣椒、陽荷、黃豆等農幅產品,由於所售賣的產品都是當地村民和自己生產的,質量非常好,銷量也逐漸的增加,訂單也多了起來,自己生產的產品數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就與周邊的農戶合作,要農戶種養出客戶需要的產品,我負責收購,在我的帶動下,群眾生產的積極性也高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終將是得到了匯報。在這5年的不懈努力下,黑毛豬已初具規模,網店的產業鏈也基本成型,並保有一定的銷售量,生活質量正在不斷的提高,我對自己說,再加把勁,爭取讓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快樂。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運鎮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