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錦屏縣檔案館幹部龍令洌,根據縣委組織部安排,2016年下派擔任駐固本鄉固本鄉美樂村的脫貧攻堅幫扶幹部,在村前沿指揮部和村兩委的共同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
我的幫扶戶潘香花養殖母豬7頭已產豬仔40頭
美樂村位於半山腰,有5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寨,居住比較分散,山多田少,道路崎嶇難行,村民出行和生產生活都極為不便。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美樂村兩委和廣大村民的廣泛共識,但村民們手裡擠不出錢來修路,希望通過賣村集體山場林木來修路。修通錦固公路到村的路,各農戶願意投工投勞,但村集體林木出賣後,組織砍伐出賣林木的村幹資金開支不公開,不及時理清帳務,成了修路工程最大阻礙,群眾怨氣很大,紛紛上訪,民心混亂,幹群關係對立緊張,妨礙了基層政府管理執政,美樂村一時間也成為全縣有名的「刺頭村」。
參加固本鄉瑤裡村扶貧會作檔案指導
為此,我只有將情況向局(館)主要領導作匯報,多跑縣有關部門爭取同情,希望找到突破口,總要辦成一件事,突破美樂村的扶貧局面,要不再怎麼努力也白搭,脫貧攻堅無處著手。 我只有多到農戶走訪,了解群眾所思所想,與村幹交心,消解怨氣,搭起群眾與村幹的連心橋,化解積怨和誤解,放下包袱,用脫貧致富的共同目標,聚人心,增團結,拋成見,團結一心謀發展。
扶貧進村入戶調查
通過近半年多努力,情況漸漸有了起色,群眾和村幹開始互動起來,願意在一起擺談村裡發展問題,開始願意擺談脫貧致富願景,通知開會群眾也願意來了,也開始為村幹出謀劃策,事情終於有了點好轉,我也開始重拾了駐村工作信心。 2017年全縣發起攻堅戰,要求讓各項惠民惠農惠貧政策精準地落實給各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精準解決涉及貧困戶的「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問題,解決村級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村容寨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各種民生問題,補齊各項短板的國家項目接踵而至。
扶貧進村入戶調查
此後通過5年全力以赴的脫貧攻堅,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現在美樂村徹底改變了模樣,村民安居樂業,得到國家支持的近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到縣城移民安置區和敦寨移民新村,過上了城裡一樣的生活,扶貧項目在村裡開花結果。 我所幫扶的貧困戶有5戶享受移民搬遷,家電一應俱全。貧困戶王林搬遷到敦寨新城區,在移民安置點開辦起了服裝加工廠,產品銷往廣東等沿海地區,家中買了大貨車和小轎車,解決了移民安置區勞動人口就業。
扶貧進村入戶調查
貧困戶姜榮欽在福建打工得到了就業補助,家裡兩個子女上大學上高中都享受到教育資金補助,妻子潘香花是村支書,帶領村民投入鉤藤、一枝黃花、吳茱萸等扶貧種植項目,分得紅利,自己又承包美樂村高山養殖場,搞起能繁母豬養殖,現豬場餵有近母豬及豬仔近30頭,是個帶頭脫貧致富的好當家人。
扶貧進村入戶調查
低保戶李德儒的兒子李必鑫大學享受補助,去年9月從深圳理工大學畢業進入廣州康則數碼產品公司月薪6千元,實現一人就業全面脫貧,貧困戶李德祥、李三平各有兩個子女上大學畢業就業,也同樣實現了脫貧,我所負責的貧困戶除一戶五保離世外,其它8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他們得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拖錦屏全面如期脫貧摘帽的後腿,過上了新生活,是多麼的幸福,這是我的欣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運鎮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