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莫道桑榆晚,扶貧勇當先|天柱縣渡馬鎮橋坪村同步...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龍華,今年56歲,是天柱縣財政局駐渡馬鎮橋坪村輪戰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三年來,我克服年老體弱多病等諸多不利因素,盡職盡責地做好決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為了做好駐村工作,我與村兩委和同步小康工作組一起走村串寨,用1個月的時間對橋坪總村的山、水、林、田、路、電資源及人員的調查,用5個月的時間對橋坪 、苗田 、黃勞266戶貧困戶962人進行了走訪,並認真理清貧困根源,查找脫貧路子,並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66萬元到橋坪村進行農業綜合開發建設。

在橋坪村工作期間,我了解到缺水是影響橋坪總村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把解決水源當作我村脫貧攻堅最大障礙和首要問題來抓,為解決三個村的飲水困難,我與同事走遍了橋坪總村的所有山頭,尋找水源,策劃、測量,幫助找資金。如今,共建了8個取水點,鋪設水管5300米,畜水池12個,村民飲水困難得到了解決。  並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繫,爭取項目調整到黃勞村建設,新建了1.5公裡黃勞林橋至苗田金場公路,多渠道籌集資金24萬元硬化了黃勞衝3.8公裡通組公路。

除此之外,我還到縣旅發委爭取到200多萬元資金建設黃勞村羅家壩機耕道建設,林橋引水渠、南灣排洪渠建設;爭取到2.5萬元農發水利損毀項目到橋坪攔水壩維修建設,解決了坪三組和新寨羅組供水和飲水的長期矛盾糾紛。  2019年6月28日,黃勞村村民周玉竹患重病暈在家中,我知道後馬上用私家車送至天柱縣人民醫院救治,當到天柱人民醫院時知道是患腎病末期綜合症,需要及時進行血液透析,而縣醫院已調濟不出透析機為她醫治,病人危在旦夕!看到這種情況,不顧身體疲勞,馬上分別聯繫湖南懷化醫院、凱裡州人民醫院、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最後調濟出一臺血液透析機並提前辦好住院手續後馬上專程送到凱裡四一八醫院進行治療,當到達醫院後病人已出現休克,醫生說這個病人再晚來2個小時就沒命時,心裡感到一陣後怕又得到一絲安慰。

三年來,我嚴格按照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責要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把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黨的溫暖送到田間地頭,以自已的能力參與了脫貧攻堅收關工作,以實際行動,彰顯了老有所為,也為在臨退休之前能參加到脫貧攻堅偉大事業而欣慰。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德玉

通訊員 楊嶸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給村裡開了個公眾號丨天柱縣渡馬鎮共和村第一...
    我與共和村的緣分,要從2018年的那次遇見說起。我叫羅信海,那年,天柱縣啟動駐村幫扶工作,我被派駐到天柱縣渡馬鎮深度貧困村共和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初來乍到,我在走村入寨,遍訪農戶,宣傳黨的政策的過程中,發現群眾意見普遍較大,特別是許多長期在外務工人員,一回到家裡就要補助,爭當貧困戶想要低保。這讓我意識到扶貧先扶志和做好國家政策宣傳的重要性,於是我在全鎮率先註冊開通了村級微信公眾號「走向共和」,及時發布更新群眾關注度較高的惠民政策、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下好「繡花功夫」 做好精準扶貧丨天柱縣白市鎮...
    我叫楊永清,是天柱縣市政局工作人員,2018年4月初,我被安排到白市鎮北嶺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擔任第一書記。楊永清為群眾送去慰問品北嶺村辦公條件差,我就和扶貧幹部們多渠道籌資2萬元購置辦公室設備配備,添置了印表機、電腦,檔案櫃等,切實保障了辦公設施及用品的配置,為村委辦工繡出了一朵朵鮮花。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扶貧點滴製成記錄冊|天柱縣高釀鎮地良村駐村...
    天柱縣高釀鎮地良村曾經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之一,2018年被天柱縣列為出列村。2018年年初,我被縣文聯組織派到地良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剛駐村走訪時,村裡歪七扭八的房屋破爛不堪。劉彥良組織召開群眾會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對地良村34個小組584戶進行了逐一走訪摸排,全村18戶危房戶都已享受了國家扶貧危房改造或易地搬遷政策,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屋裡。「感謝政策感謝黨,我家住進順心房。」新房門上的對聯樸實無華,但情深意切。
  • 【最美洞頭人】海霞媽媽王銀玉: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最美洞頭人】海霞媽媽王銀玉: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2020年12月07日 17:08:16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王銀玉是區海霞媽媽平安志願者服務協會會長,今年是她在海霞媽媽服務隊的第3個年頭,海霞媽媽志願者服務隊成員已發展到將近400名,平均年齡超過67歲,她們是一群特殊的熱心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多了一個稱呼叫 「李妹」|天柱縣白市鎮中寨村...
    上我家來坐啊」「李妹,今天我家搬新屋了,你一定要來啊,我要好好感謝你」  「李妹,你今天......」   一時之間,我多了一個稱呼叫「李妹」,要說這個稱呼的來歷,還要從一年前說起。我叫李念慈,是天柱縣旅遊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2019年9月,我參加了駐村扶貧工作,擔任天柱縣白市鎮中寨村的網格員,新的工作開啟了我的新徵程。   剛到村的時候,村民們以為我只是縣城裡來的工作人員,一口外地話,不過是走走過場,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都持懷疑和觀望態度。
  • 「我的扶貧故事」這山這水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樂趣丨天柱縣江東鎮...
    2019年4月1日,經組織部批准,我被選派到江東鎮半山村擔任網格員,負責蔣家組和蔣家衝組。初到半山村的一大早,我搭乘同事的車來到江東鎮人民政府臨時辦公房,在這裡我見到了其他5位網格員,扶貧路上我們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苦,道不盡的樂,寫不完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讓汗水揮灑在田野,把致富希望留在村莊丨天柱縣...
    我叫蔣登玉,貴州黔東南天柱縣江東鎮金雞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2016年4月,我入駐金雞村,四年來的駐村工作,我無愧於黨和政府。駐村這些年來,分身乏術,無法照顧到家人,對不起我的小女兒。  2017年初,我的小女兒患上了腦膿腫,在貴州省人民醫院住了三個月的院期間,我為了不誤手頭的工作,只能在女兒病情十分嚴重的期間請假一周,見女兒病情稍稍好轉就返村上班了。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天柱助脫貧 腳踏實地謀發展丨浙江省杭州市...
    到天柱縣掛職以來,我全心投入,腳踏實地,大膽創新,精準發力,聚焦產業、就業、創業「三業聯動」,幫助天柱縣打造「一鏈一區一新城」,即林下養雞全產業鏈、服裝產業集聚區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城。我著力嫁接浙商創業基因,探索扶貧扶志新路徑,2018年8月天柱縣與杭州市餘杭區的服裝龍頭企業、香港上市公司華鼎集團籤署協議,在天柱縣聯山易地搬遷安置點扶持創辦一批規範化的本地服裝加工廠,帶動天柱縣群眾。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群眾脫貧了,所有付出都值得丨大方縣順德街道...
    2018年3月,我得知被單位選派到鄉鎮開展駐村工作,當單位領導找我徵求意見的時候,想到自己在農村有25年的工作經歷,算是經驗豐富,我就欣然答應了。剛開始,我被安排到果瓦鄉蓑衣村開展駐村工作,由於蓑衣村距離大方縣城較遠,年齡較大,加上每天飲食生活不規律,才到蓑衣村半年,身體就有點堅持不住了。將我的情況匯報給縣攻堅辦後,我被調整到了距離縣城近的順德街道辦事處石牆社區開展扶貧工作,到現在已三年有餘。
  • 「我的扶貧故事」點燃脫貧希望 照亮求學之路丨天柱縣高釀鎮地佳村...
    「喂,我是楊成鋒,我這邊烤菸地開始移栽了,明天沒去哪裡幹活就來跟我栽煙。」剛從煙地回來我就翻開手機通訊錄,找到跟著我務工的貧困戶名字,一個個拔打了過去,通知大家來務工。「好的,我明天沒去哪裡,我過來。」
  •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海航為首位退休籤派員孫秀玲舉行歡送會
    高興之餘,孫秀玲表達了對公司的感激之情,她說:「感謝公司安排了這樣隆重的歡送會,讓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感謝部門領導和同事們多年來對我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今後我也將繼續享受新的生活。」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海航青年員工也將繼續傳承像孫秀玲一樣老一輩工作者身上識大體、顧大局、守紀律、不怕苦、不怕累、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風,積極踐行海航「店小二」服務精神,牢記初心和使命,為海航發展助力前行。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要不是他自我介紹,我怎樣也不會相信,站在我面前這位中等身材,面容慈祥,精神矍鑠的男子,是一位已經73歲高齡的老人。他就是和兒子在老家長治市屯留區上村鎮王莊村籌建以宣傳民俗文化,弘揚傳統精神為目的,從而讓人們追本溯源,返璞歸真,讓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承的趙建文老先生。
  • 「我的扶貧故事」如今的村裡一年四季皆美景丨天柱縣坌處鎮中和村...
    我叫胡國錦,2015年擔任貴州黔東南天柱縣坌處鎮中和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幾年來與村幹和網格員一起走村入戶,宣傳政策,幫助村裡和群眾解決困難問題,有艱辛、有苦楚,但更多的是充實和滿足。  記得2016年春天,為了美化村莊,我聯繫了200棵桂花苗栽在村道路沿線和溪流兩岸,還開著鎮裡的皮卡車,找到聽說曾經被請到北京天安門前修剪園藝的楊師傅,請他把縣城鑑江河畔的柳樹枝條修剪一些下來拉回村裡,組織村兩委幹部和黨員在溪流兩岸插上。
  •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記退休老幹部陳坤志
    陳坤志看著參加活動的鄉親們,他強忍住眼淚告訴妻子:「你代我把字籤了吧,天大的事,我決不找醫院的麻煩。」  周光秀噙著淚,她拿起筆顫抖地在醫院的搶救意見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下午5點過,忙完事的陳坤志趕到州中醫院,他在搶救室門前的過道上,看到妻子和孩子們正焦急地守候著搶救室裡的母親,他三步並著兩步跑過去,拉著妻子的手說道:「老婆,我對不起你啊!你罵我吧!」
  • ...直播帶貨成了「新農活」丨天柱縣聯山街道易地扶貧搬遷戶龍君蘭
    我叫龍君蘭,是黔東南自治州天柱縣聯山街道惠民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作為一名農村婦女,我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會做起網絡直播帶貨,還當上了網紅。龍君蘭做起網絡直播帶貨,當上了網紅。前幾年,婆婆患上了精神病和高血壓,我患心臟病,丈夫沒有一技之長,僅靠種一畝田地來維持生計,家裡一貧如洗。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被列為貧困戶之後,鄉裡幹部經常到我家找我談心,陪我聊家常,給我講扶貧政策,幫我做農活。
  • 「我的扶貧故事」我帶大家發「羊」財丨鎮遠縣青溪鎮紅光村副主任...
    藍天、暖陽、綠草,還有滿山奔跑的白山羊;登高望遠,美景盡收眼底……眼前成群的白山羊,可是我心中的「寶貝」。我是貴州黔東南鎮遠縣青溪鎮紅光村副主任李代富。2009年,30歲的我,放棄他鄉汽修穩定收入,決心返鄉創業。
  • ...的扶貧故事」用真心焐熱民心丨天柱縣石洞鎮槐寨村支部書記龍小玉
    我叫龍小玉,是天柱縣石洞鎮槐寨村支部書記。「下雨爛泥塘,晴天塵飛揚。」這是當時唯一一條通村黃泥路的真實寫照。為了硬化通往外界的「小康路」,我向上級單位打報告,向社會集資、做村民思想工作。還記得當時要徵用一村民的土地,他不僅不同意,而且多次跑到村「兩委」會威脅、辱罵我。為了做通他的工作,我主動到他家幫忙砍柴、翻土、種菜,他做什麼農活,我都跟著一起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終他被我的「倔強」所感動。通往村裡的路通了,抵達人心的路也就通了。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 不辭辛苦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同步...
    我叫劉安貴,今年46歲,是六枝特區自然資源局一名職工。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村民要求過高,個別群眾爭當貧困戶,有的村民對扶貧政策理解有偏差等等,這些問題造成村民對村幹部怨氣大。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和村支兩委成員交流思想,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亮明觀點,引導和帶領大家以脫貧攻堅為重,切實把村支兩委班子思想統一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上來。
  • 「我的扶貧故事」黃智龍:小鳳 往前走是希望
    為了深入展示貴州監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大力宣傳監獄系統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營造輿論之聲,貴州監獄在「兩微一網」同步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講述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