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印記」威縣沙河王莊村|貧困村變身「金雞小鎮」

2020-12-23 法制現場

2020年6月17日,河北省邢臺市德青源(威縣)金雞產業扶貧生態園工人在蛋庫流水線工作。這些鮮蛋蛋殼上印有品牌、生產日期和追溯碼,暢銷京津,被貧困群眾稱為扶貧「金蛋」。

2016年,一種嶄新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在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河北省邢臺市威縣開始探索,引進蛋雞產業龍頭企業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變為資產,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將周邊4個鄉鎮的4424名貧困群眾全部變為企業的「特惠股東」,走出一條「金雞幫扶」產業精準扶貧新路。園區專門針對貧困人群設立了保安、保潔等愛心崗位,帶動就業13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3人。威縣固獻鄉沙河王莊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借「金雞」項目的光,如今已是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

作為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第一個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威縣「金雞幫扶」產業扶貧項目被推廣到全國,在30多個貧困縣進行複製,2019年10月,還榮獲「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案例稱號。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影報導

2019年12月30日,河北省邢臺市德青源(威縣)金雞產業扶貧生態園工人在蛋庫流水線工作。這些鮮蛋蛋殼上印有品牌、生產日期和追溯碼,暢銷京津,被貧困群眾稱為扶貧「金蛋」。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19年12月30日,河北省邢臺市德青源(威縣)金雞產業扶貧生態園工人在蛋庫流水線工作。這些鮮蛋蛋殼上印有品牌、生產日期和追溯碼,暢銷京津,被貧困群眾稱為扶貧「金蛋」。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19年12月30日,河北省邢臺市德青源(威縣)金雞產業扶貧生態園工人在蛋庫流水線工作。這些鮮蛋蛋殼上印有品牌、生產日期和追溯碼,暢銷京津,被貧困群眾稱為扶貧「金蛋」。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19年12月30日,河北省邢臺市德青源(威縣)金雞產業扶貧生態園工人在將鮮蛋裝車外運。這些鮮蛋蛋殼上印有品牌、生產日期和追溯碼,暢銷京津,被貧困群眾稱為扶貧「金蛋」。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16年7月9日,威縣固獻鄉沙河王莊村村民在金雞產業扶貧項目標準化生態養殖小區查看雞舍飲水器。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20年6月17日,兒童在河北省威縣沙河王莊村的街道上騎童車。沙河王莊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借「金雞」項目的光,如今已是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20年6月17日,河北省威縣沙河王莊村的老人在村裡的金雞廣場上健身休閒。沙河王莊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借「金雞」項目的光,如今已是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20年6月17日,河北省威縣沙河王莊村的老人在村裡的金雞廣場上健身休閒。沙河王莊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借「金雞」項目的光,如今已是省級美麗鄉村精品村。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20年6月17日,駐村扶貧隊員在河北省威縣沙河王莊村的村史館參觀。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20年6月17日,駐村扶貧隊員在河北省威縣沙河王莊村的村史館參觀。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20年6月17日,河北省威縣籤約醫生上門為沙河王莊村56歲的殘疾人於華章體檢。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20年6月17日,果農在河北省威縣沙河王莊的元懷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果園裡採摘春雪桃。沙河王莊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桃、梨、葡萄等高效特色種植業,果品銷往京津各大批發市場和商超,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路徑。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2020年6月17日,果農在河北省威縣沙河王莊的元懷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果園裡為梨果套袋。沙河王莊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桃、梨、葡萄等高效特色種植業,果品銷往京津各大批發市場和商超,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路徑。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作為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第一個資產收益扶貧試點,威縣「金雞幫扶」產業扶貧項目被推廣到全國,在30多個貧困縣進行複製,2019年10月,還榮獲「全球減貧案例徵集活動」最佳案例稱號。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來源:河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陡沙河溫泉小鎮
    小鎮裡的初雪,雪悠悠的飄下來,在地上團成一首詩,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期待中的雪花,終於和小鎮撞了個滿懷,刷爆朋友圈的初雪無不是冬天給的驚喜,一起來陡沙河溫泉小鎮感受這冬日的獨有浪漫。
  • 視頻丨高唐縣尹集鎮:扶貧大棚結碩果 農民樂唱「小康歌」
    大眾網·海報新聞高唐5月29日訊(記者 李鵬)初夏時節,氣溫適宜,在高唐縣尹集鎮王莊村的扶貧大棚種植基地裡,早已是瓜果飄香。王莊村的李志剛和唐豔霞夫婦是大棚種植的一把好手,夫婦兩人經營著四個溫室大棚,其中有當地建設的扶貧大棚和原先自己投資建設的大棚,分別種植了西紅柿、螺紋瓜、葡萄等果蔬,在周邊算得上是有名的「種植達人」。就在前段時間,他們承包的螺紋瓜種植大棚已經賣出了一茬,再過一個多月,大棚裡的螺紋瓜也即將上市。
  • 「產業扶貧巡禮之一」廣西田東:科技引領綠色驅動,芒果變身「黃金...
    產業扶貧巡禮開欄啦!精準扶貧滿眼春。產業,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激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的重要載體。為進一步鞏固產業扶貧成果,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促進各地取長補短、相互借鑑,「中國扶貧」微信公眾號從今天起,特開辦「產業扶貧巡禮」專欄,敬請關注。
  • 「我的扶貧故事」甘當「服務員」和「管家婆」丨鳳岡縣綏陽鎮金雞...
    我叫熊竹,2017年當選為金雞社區副主任,2017年8月脫貧攻堅戰鬥打響,我作為村支兩委的一員,跟千千萬萬的脫貧戰士一樣加入脫貧攻堅戰鬥中。脫貧攻堅期間,我主要負責辦公室,後勤工作,為確保駐村工作隊順利開展工作,甘當「服務員」和「管家婆」。
  • 威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崔耀鵬到章臺鎮、高公莊鄉調研
    威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崔耀鵬到章臺鎮、高公莊鄉調研 2020-10-09 2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扶貧 變「輸血」為「造血」——來賓市興賓區法院幫扶貧困村...
    精準扶貧 變「輸血」為「造血」——來賓市興賓區法院幫扶貧困村脫貧摘帽 2020-12-01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的炊煙丨冷水灘麥子園村:貧困村的美麗「變形記」
    編者按:十八洞村是全國精準扶貧村級樣板,為更好展示湖湘人民用雙手書寫追夢小康路上的印記,解讀更多的「十八洞村」現象,紅網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多個鄉村一線,蹲點採訪拍攝,記錄精準扶貧以來的鄉村劇變。
  • 扶貧印記·衡南|江口鎮同福村:同心同福同發展 鄉村振興有希望
    編者按:為展示衡南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智慧衡南推出「扶貧印記」主題報導,聚焦15個村的扶貧故事,記錄精準扶貧以來的鄉村巨變,讓普通大眾跟隨記者的鏡頭,感受脫貧攻堅路上,奮鬥者們的別樣芳華和人與土地根脈相連的深厚情感。
  •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來源:國務院扶貧辦網站原標題: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山西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省份,從2014年試點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家電網等部門和單位大力支持下
  •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139萬千瓦,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惠及9823個村、69萬貧困人口,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據悉,在山西光伏扶貧讓「靠天吃飯」有了新註解,扶貧效應正在全面顯現:一是開闢了產業扶貧新業態。發揮山西省貧困地區光照資源豐富、荒山荒坡廣闊優勢,光伏扶貧彌補資源匱乏的短板,打破「種養加」傳統農業產業格局,擺脫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羈絆,收益持久穩定,逐漸成為產業扶貧新業態,貧困群眾增收新亮點。
  • 生態農業、自然景觀旅遊雙線發展:解開貧困村變身風景區的綠色密碼
    本報記者 馬愛平曾經,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位於惠州最北部的山區,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被列為廣東省重點貧困村。2017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式啟動 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工程。3年來,這些昔日的貧困村變劣勢為優勢,因地制宜地將新農村建設與自然資源、文化旅遊相結合,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與新村建設兩手抓的小康之路,使貧困村「後隊」變「前隊」,貧困村變身風景區。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丨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吳常根,現為天柱縣竹林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從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在扶貧攻堅戰線上,從一頭霧水到業務精通,我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推動全鎮的脫貧工作,實現了質的跨越。吳常根驗收庭院硬化從擔任該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12個貧困村和6056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摸實情」「找藥方」 「挖窮根」,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實績。
  • 貧困村變身爆紅打卡地
    這個小村莊建築別致,環境優美,文創氣息濃厚,創客中心、高槐故事館、田野秀場、染雲山房、民謠小院等建築別具一格,一座嶄新的高槐文創小鎮正在迅速崛起,成為不少市民休閒度假的首選地。 但許多人不知道,這裡曾是一個封閉的小山村,2014年被認定為市級貧困村。
  • 【法院人的扶貧印記】2019年「感動涼山」特別獎獲得者——鄧測川
    【法院人的扶貧印記】2019年「感動涼山」特別獎獲得者——鄧測川 2020-11-16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社扶貧面對面(4) | 慄偉:經過兩年的努力,曾經的深度貧困村整村...
    繼《人社扶貧故事》系列報導之後,河北人社公眾號推出《人社扶貧面對面》專欄,關注大時代下人社扶貧的故事,總結人社扶貧的經驗。今天,讓我們與省人社廳駐承德市豐寧縣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面對面」聊聊他所經歷的扶貧故事。
  • 致敬扶貧人——獻給脫貧攻堅戰線的「新愚公」
    一篇篇駐村日記、一個個扶貧故事、一次次徹夜長談,寫滿了第一書記們的酸甜苦辣,他們累並快樂著。比如,大峪鎮王莊村的三任第一書記。從2015年8月,河南交通投資集團的第一任駐村第一書記到崗,至今共有三任第一書記派駐王莊。三任駐村第一書記劉劍君、任雲飛、張家祥到王莊後,老百姓都給他們起了新名字:劉「脫貧」、任「致富」、張「振興」。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疫」 家是「遠方」丨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
    細儀村海拔高,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是省級深度貧困村。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組織的引領下,我們首先從住房保障著手,提升村子顏值。為此,我們駐村工作隊走訪排查,和農戶溝通了解,因戶施策,對髒、亂,差的老舊房開展整治工作。在整治過程中,我與鄉親們一起拉水泥、拌沙石、挑水、運磚,風風火火開展房屋整治。  除房屋整治外,低保評議也是我們面對的要事之一,因為低保評議要精準,才能更好開展駐村扶貧工作。
  • 廣發證券首創融資租賃扶貧-新聞-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證券業以「金融活水」澆灌的產業扶貧之樹結出了累累碩果。自10年前開展扶貧「雙到」工作以來,廣發證券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專業優勢,探索扶貧創新,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答卷。截至目前,廣發證券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近4000萬元,直接帶動近2000名貧困人口脫貧。公司助力海南省五指山市、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等3個國家級貧困縣市以及乳源縣龍溪村、樂昌市百家洞村、天井崗村等3個廣東省定貧困村實現脫貧。
  • 扶貧幹部顏亮亮:一步一個腳印趟出貧困村的幸福路
    2015年夯實基礎、2016年精準扶貧、2017年鞏固提升、2018年正風提氣、2019年謀劃振興、2020年建章立制,在安徽省臨泉縣駐村扶貧的6年時間,十五年部隊生涯鍛鍊出的扶貧幹部顏亮亮,通過實事求是抓工作,問題導向解難題,每年都給自己、給村裡定下一個目標,靠著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推進,帶領貧困村邁步走上幸福路。
  • 南安市爐星村:昔日「貧困村」變身「明星村」
    福建省南安市樂峰鎮爐星村距離鎮區8公裡,人口1700餘人,地處東北,且四面環山,曾經是個省級貧困村。在精準扶貧方面,通過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扶貧政策和項目資金,全村19戶51人共有泉州、南安等16個單位參與結對幫扶,共實施了「廚衛改造」工程5個,房屋修繕工程3個,辦理小額信貸光伏項目18戶,累計發放各類扶貧資金逾百萬元,有效確保了兩不愁、三保障的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