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黃文秀在扶貧路上殉職,導演田沁鑫以歌劇再現平凡中的...

2020-12-23 界面新聞

10月24日、10月25日,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上海大劇院獻演,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30歲的她在扶貧路上因山洪殉職。

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選擇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她走訪了100多個貧困戶,建立了三大厚本的貧困戶檔案、日記,裡面圖片、人員結構、家庭成員、貧窮程度、轉變的可能性等記錄得非常詳細。

在她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戶貧困戶中88戶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

圖源: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

該劇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出品,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民族文化傳承中心、中央歌劇院聯合出品,印青任音樂總監、作曲,田沁鑫任編劇、導演,宋小明任唱詞設計。

編劇兼導演田沁鑫表示,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脫貧攻堅、農村建設非常重要。她希望大家知道有這麼一群「第一書記」,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近三百萬扶貧幹部在一線在做什麼,導演希望用文藝助力脫貧攻堅,藝術化地表現這次脫貧拼搏的過程,希望用創新的舞美、多媒體國際化的語言表現心中的「第一書記」。

圖源:演出方提供

2018年,田沁鑫到廣西百色地區去採風,看他們的扶貧成果,當時田沁鑫注意到不少國內知名高校的選調生自願去貧窮山區做「第一書記」,這讓她很受震動。「城裡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會有很多年輕的黨員幹部會深入大山,要在兩年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是非常艱巨和光榮的。」

於是,她決定以「第一書記」這一年輕群體為主題進行創作。

在創作的中途,百色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犧牲在扶貧一線,主創團隊決定改寫劇本,以黃文秀為主人公展開全新創作。田沁鑫導演及團隊在十天之後就趕到了當地,實地考察,並通過閱讀黃文秀的日記、採訪當地人等方式深入了解她的事跡。

田沁鑫表示,本劇重點塑造的不是一個大的政治背景 ,而是在塑造一個人物,是歌頌一個青年黨員。「因為我們扶貧扶的不是地方,我們扶的是一戶戶的人家,扶的是一個個的人。」

田沁鑫認為,黃文秀用她平凡的工作積累創造了偉大。「我希望讓觀眾看到黃文秀的平凡。平凡的瑣事、平凡的工作記錄本身就能讓人感動,而黃文秀的平凡一直在持續的溫度中。偉大的產生是因為我們看到了這些平凡的行為,這裡面包含著無私,而從無私上升到更大的領域就是偉大的人格。」

圖源:演出方提供

作為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的音樂創作廣泛汲取了廣西百色地區的民間音樂素材加以改編和創新。演唱部分則融合了美聲、民族唱法,具有濃鬱的廣西特色。

音樂總監及作曲印青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因為這部戲是反映廣西百色村莊的故事,廣西的演唱很有特色,如果只用美聲的話唱不出當地的味道,所以在編排上設計了廣西百色當地的演員進行合唱保留了明亮質樸的特色,增加了聲音的寬度和濃度。同時,不同的角色採用不同的唱法,在演繹過程中把通俗的唱法和美聲相結合,既體現出了當地的民族特色,又有歌劇藝術化的張力。

圖源: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

《扶貧路上》的舞臺視覺在同類型題材中有明顯的創新和突破。為了打破固有的舞臺空間概念,該劇採用三層框架結構、輔以多媒體牆的舞美方案,簡潔、多空間且具有現代性,呈現出對舞臺空間的解構和重新結構。

舞臺上,還有蝴蝶不時飛舞。田沁鑫在黃文秀犧牲後赴百坭村採風時,曾看到一隻大的黃蝴蝶飛了過來。在廣西當地有一種傳說,死去的人想念家人時會化作蝴蝶飛回來。這個悽美的傳說讓她更真切地感受到黃文秀的存在,蝴蝶便成為貫穿全劇的意象。

圖源: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

此外,黃文秀的「駐村日記」成為該劇的重要道具。她的日記簡要地記錄了她從進村第一天起的所有日常工作情況,表現黃文秀、表現第一書記群體,不能繞開「駐村日記」。

田沁鑫因此在劇中用了多種手段展現「駐村日記」:第一次「駐村日記」出現是通過黃文秀的口述,後來多次出現在黃文秀燈下寫日記的場面中,合唱男演員扮演的第一書記群體手裡,還有舞臺多媒體展示的一篇篇日記內容。這些片段拼寫出了黃文秀的精神,更立體地拼寫出了第一書記的群像。

相關焦點

  •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為290萬第一書記「塑像」
    《扶貧路上》劇照 吳濤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開幕劇目,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次登上國家大劇院,10月17日至18日連演兩場。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的奮鬥與榮光。《扶貧路上》劇照 吳濤 攝編劇兼導演田沁鑫說,「我希望讓觀眾看到黃文秀的平凡。平凡的瑣事、平凡的工作記錄本身就能讓人感動,而黃文秀的平凡一直在持續的溫度中。
  • 倒在「扶貧路上」的北師大年輕女碩士,故事被田沁鑫搬上了歌劇舞臺
    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演出作品,10月24日、10月25日,以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創作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亮相上海大劇院。
  • 田沁鑫、印青打造民族歌劇《扶貧路上》| 把主旋律做出國際範兒
    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群主,賦予了《扶貧路上》最大的靈感和最深的內涵」——著名導演、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田沁鑫滾滾黑水中,一隻黃色的蝴蝶努力而又無力地掙扎著,美麗年輕的生命遽然而逝……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故事,她在回田陽縣(現田陽區)老家看望病重手術不久的父親後,因心系暴雨中駐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連夜開車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遇到山洪,於次日凌晨不幸犧牲。
  • 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昨日聯排,導演田沁鑫要把黃文秀的故事唱出來
    一陣陣悠揚的歌聲從東方歌舞團主樓傳了出來,由田沁鑫執導的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正在這裡進行聯排。雖然還是在排練廳裡呈現,但從歌聲中、舞蹈中,扶貧幹部黃文秀的形象已經立了起來,故事也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扶貧路上》再現了犧牲在扶貧第一線的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事跡,並藉此向280多萬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青年黨員和第一書記們,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770餘位一線幹部致敬。
  • 田沁鑫把黃文秀的故事搬上舞臺《扶貧路上》做有看點有深度的主旋律
    昨天(24日),一陣陣悠揚的歌聲從東方歌舞團主樓傳了出來,由田沁鑫執導的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正在這裡聯排。雖然還是在排練廳裡呈現,但從歌聲中、舞蹈中,扶貧幹部黃文秀的形象已經立了起來,故事也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 歌劇《扶貧路上》表演質樸感人,田沁鑫:要讓中國故事和世界對話
    10月17日、18日歌劇《扶貧路上》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演出;10月22日至11月1日話劇《北京法源寺》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演出……短短時間兩部田沁鑫作品連續上演,從這兩部截然不同,但又同樣植根於中國土地的作品中
  • 《扶貧路上》:走出劇場便可哼唱的民族歌劇
    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無疑是290萬第一書記以及駐村幹部的縮影。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卻毅然回到百色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寫就三大本扶貧日記。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戶貧困戶中88戶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
  • 鍾楚曦《故事裡的中國2》演繹「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
    《扶貧路上》劇照從具體主題來看,第二季重點關注「脫貧」和「戰疫」。首期節目的主題是講述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故事的《扶貧路上》。歌舞劇《扶貧路上》本就是一部踩在泥土裡的作品,在此前的創作過程中,田沁鑫導演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一次次深入廣西百色地區調研、採風,與當地農民、扶貧幹部面對面談心,奔赴黃文秀生前工作過的百坭村村支部,以及她罹難的地點,實地了解黃書記紮根基層的感人事跡。在節目中接受主持人撒貝寧訪談時,田沁鑫導演分享了實地採訪中感動過她的一幕幕。
  • 田沁鑫:做腳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的作品
    昨天上午,導演田沁鑫和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的主創印青、宋小明等人一起分享了創作該劇的歷程,講述了他們在創作過程中被劇中人物原型黃文秀感動的故事。   一部感人的文藝作品首先要感動創作者。
  • 央視《故事裡的中國》播出黃文秀的故事 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首期節目《扶貧路上》通過生動講述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事跡,站在2020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的關鍵節點,致敬為這一壯麗的人類事業付出熱血、青春甚至是生命的廣大基層奮鬥者。化剛為柔 帶領觀眾走進黃文秀的精神世界《扶貧路上》講述的殉職在扶貧一線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濃縮了扶貧攻堅這場恢弘戰役的奮鬥與榮光。
  • 央視《故事裡的中國》播出黃文秀的故事,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首期節目《扶貧路上》通過生動講述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事跡,站在2020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的關鍵節點,致敬為這一壯麗的人類事業付出熱血、青春甚至是生命的廣大基層奮鬥者。化剛為柔帶領觀眾走進黃文秀的精神世界   《扶貧路上》講述的殉職在扶貧一線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濃縮了扶貧攻堅這場恢弘戰役的奮鬥與榮光。
  • 《故事裡的中國》首期節目《扶貧路上》的誕生之路
    「2019年6月17日,新聞報導了廣西百色宣傳部選派的在樂業縣百坭村扶貧的黃文秀書記罹難的事跡,這次《故事裡的中國》便將以基層幹部的視角,來展現這場感天動地的脫貧攻堅戰的故事,向他們致敬。」
  • 田沁鑫:要讓中國故事和世界對話
    10月17日、18日歌劇《扶貧路上》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演出;10月22日至11月1日話劇《北京法源寺》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演出……短短時間兩部田沁鑫作品連續上演,從這兩部截然不同,但又同樣植根於中國土地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這些年她在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這方面的探索。
  • 電影《秀美人生》再現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事跡
    蜿蜒山路,丈量著青年心中的長徵;群眾笑容,傳遞著貧困山區的希望;黑夜暴雨,再現那段揪心的歸途……8月23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拍攝的重點扶貧題材影片《秀美人生》正式與觀眾見面。電影《秀美人生》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為人物原型,講述了一位當代優秀青年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奉獻的感人故事,呈現新時代青年用青春芳華詮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秀美人生。《秀美人生》南寧首映現場。
  • 田沁鑫:審美隨善而行 奇蹟自然會發生
    中華兒女》的副總導演、「白玉蘭獎」最佳電視綜藝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的戲劇總導演,全國現實題材及革命歷史題材舞臺藝術重點劇目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的編劇、導演……她用自己一貫的中國美學、文人風骨講述著主旋律故事,也圓滿著自己用藝術「描繪眾生」的小小野心。
  •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開播,黃文秀生前最後信息曝光:「希望還有...
    首期節目《扶貧路上》講述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故事。「希望還有吸取教訓進而改正的機會。」2019年6月17日,廣西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遭遇山洪不幸遇難,這是她用手機發出的最後一條微信消息。當時,她坐在車裡,看到已經有其他車輛遇險,就給同事發信息說:「有一輛已被水衝走,我不懂怎麼辦了。」
  • 田沁鑫:華枝春滿才能天心月圓
    第二季歸來,依然由田沁鑫擔任戲劇總導演,主打現實題材,既有黃文秀、鍾南山、都貴瑪這樣親切的榜樣人物,還涉及《雷鋒》《英雄兒女》《父母愛情》等經典影視作品。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獨家專訪時,田沁鑫說:「當接近這些人物時,我們會問,是什麼支撐他們不顧小我,勇於承擔,心繫國家和人民?也可能有人會懷疑,真的有這麼好的人嗎?真的。
  • 田沁鑫出任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北京法源寺》《生死場》等曾被她...
    田沁鑫成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就在一周前,由她擔任總導演、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擔綱主演的《紅色的起點》(青春版)在中國大戲院首演。 田沁鑫為上海創作了諸多佳作,2018年9月,由她執導的上海戲劇學院學生版話劇《狂飆》,成功首演後一路「狂飆」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舞臺。2019年7月,推出青年演員為班底的《紅白玫瑰》和經典莎劇《威尼斯商人》。
  • 上綜藝組男團,框不住的高曉攀又來了,《扶貧路上》演技見真章
    首期節目《扶貧路上》一經開播,便因演員形神兼備的表演、融入情境的舞臺藝術等多元化手法,讓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事跡久久駐留在觀眾心中。,《扶貧路上》不僅邀請來同樣出生於兩廣地區的鐘楚曦出演黃文秀,還有出演過《梅蘭芳》、《十二公民》、《黃金時代》的黃金配角錢波飾演黃文秀的父親,出演過包括《白日焰火》、《八佰》、《長安十二時辰》等佳作的戲骨餘皚磊飾演黃文秀的同事班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