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華枝春滿才能天心月圓

2020-11-16 中國青年報

正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的《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以「戲劇+影視+綜藝」的表現手法,去年播出第一季時就在豆瓣獲得了8.6分的高分。第二季歸來,依然由田沁鑫擔任戲劇總導演,主打現實題材,既有黃文秀、鍾南山、都貴瑪這樣親切的榜樣人物,還涉及《雷鋒》《英雄兒女》《父母愛情》等經典影視作品。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獨家專訪時,田沁鑫說:「當接近這些人物時,我們會問,是什麼支撐他們不顧小我,勇於承擔,心繫國家和人民?也可能有人會懷疑,真的有這麼好的人嗎?真的。導演組在接觸這些人物的時候,發現他們是有著精神光芒的,他們是純淨有大愛的。」

田沁鑫(左)

中青報·中青網:這些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為導演如何排出新意?

田沁鑫:《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主要關注現實題材,導演組希望反映人物的本質,不造作、不粉飾,潤物無聲地來表達正能量,這是創作者責無旁貸要為感動我們的人物正常發聲的。

國慶期間播出的《扶貧路上》,講述了黃文秀的故事。她很年輕,犧牲得很早,並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壯舉,是所有默默工作在一線的「第一書記」的代表。她所在的廣西樂業縣百坭村,要在兩年內脫貧,她在一年零兩個月的時候犧牲在了一線。

在塑造英雄人物的時候,觀眾一方面會被感動,另一方面也可能懷疑,所以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採風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黃文秀真的非常可愛,村裡人都說她非常愛笑,在她眼裡沒有困難,總是很昂揚地帶著大家去克服困難。

在黃文秀犧牲的第10天,我們就來到百坭村,當時泥石流的餘波未平,路非常難走。我跟當地領導說,我想要雨鞋,他們說車可以直接開到村部,但不知道為什麼我那天就是想要雨鞋,後來就給我們主創團隊一人發了一雙。結果第二天,遇到塌方,車開不過去,雨鞋派上了用場,我們踏著挺深的泥濘一步一步走到了村裡。

因為剛過世,黃文秀的辦公室和宿舍還沒來得及收拾,一切都很真實,我們看到了她的生活用品、工作日誌,還有一把吉他。村民之間住得都不近,她要一戶一戶走訪,給貧困戶建檔立卡,從工作日誌上能看到她每天都很忙,一天都沒有休息過。

百坭村的村主任班智華紅著眼跟我說,你們來之前,有一隻黃色的大蝴蝶飛到了黃文秀的窗戶上。當地有個美麗的傳說,人去世後如果思念家鄉和親人會變成蝴蝶飛回來。這個細節就給我們帶來了創作靈感。

中青報·中青網:第四期播出的是《鍾南山》,對一位還活躍在大眾視線中的新聞人物,重點要表現他的什麼?

田沁鑫:《鍾南山》其實比較難做,不能有編的痕跡,於是我們就想到了年輕時候的鐘南山,他出身醫學世家,上大學時在做運動員還是做醫生之間有過選擇,最終選擇了一位籃球運動員做夫人……一些細節很感人,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時候,他冒著生命危險到了武漢,又從武漢直接到北京,日程之滿,像是為一位壯年人安排的。到了北京,他沒有厚衣服,於是夫人就跟他的秘書說去給老爺子買身羽絨服,特別囑咐秘書給自己也買一件,「這錢李姨(李少芬)出了」。

我們在表現鍾南山的時候,不是要表現那些專業性很強的醫學術語,要表現的是人,除了他的醫學精神,還有他的愛情、親情。

中青報·中青網:黃文秀和鍾南山都是我們身邊的人,那像《英雄兒女》《雷鋒》離我們有一定時間距離,已經被演繹過無數次的,你又如何處理?

田沁鑫:《英雄兒女》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所以我們希望能有一些新意。在電影版中,故事的開始就是要守851高地,王成孤軍奮戰、壯烈犧牲。我們就展現守851高地的過程,連長犧牲了排長上,排長犧牲了副排長上,最後只剩下王成,喊出了「向我開炮」。

我們的團隊中有不少90後編劇,在排《雷鋒》之前我問他們,「雷鋒的事跡有哪些」,他們不知道,只有一個孩子說「護送大娘回家」。我們都知道學雷鋒做好事,那他為什麼會去做好事,這個成長過程是需要我們發掘的。

雷鋒是一個孤兒,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父母、哥哥、弟弟相繼去世,他小時候不會笑。解放軍到了他的家鄉,給他分了房子和田地,「做好事」這個事兒就留在了他心裡,而且他知道了毛主席是他的湖南老鄉。後來,他讀「毛選」,還去過天安門,想在金水橋邊等毛主席「下班」。

雷鋒22歲因公殉職,人生定格在一個年輕的笑容。他一生都沒有見過毛主席,但毛主席為他親筆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所以,在結尾,我們沒有表現雷鋒的犧牲,而是以雷鋒繼續做好事的舞臺行為,打破時空,打破「生死界限」,這是戲劇藝術能夠給予的情感。

中青報·中青網:中國國家話劇院是這檔節目的聯合出品方,戲劇是舞臺藝術,而電視節目是螢屏上的藝術,你如何切換導演身份?

田沁鑫:節目整體還是戲劇的氣質,我們有三個舞臺,都是小型片場的感覺,可以做沉浸式表演和影視化拍攝。以前排戲,一般要經過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排練,最終慢慢呈現出來,但電視節目的節奏很快,需要在一個多星期內完成,熬夜是常態。但這也給了我一個機會,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多現實題材作品。

《故事裡的中國》有一個堅定的領導團隊和一個團結的劇組,主創人員更是不怕困難。有的時候,我的想法很刁鑽,劇組還是能夠盡力完成。創作過程也是讓我感動的過程,為劇中人物感動,為劇組演職人員感動。比如,排《英雄兒女》的時候,我希望有兩輛吉普車上臺,真借到了。不過那兩輛車只能往前開,不能往後倒,所以有時候需要人費很大力氣搬動。

中青報·中青網:以前年輕人看到這些比較「高大上」的人物,會有一點距離感,你會用哪些方式讓年輕觀眾真正去追這些「偶像」?

田沁鑫:在演員選擇上,我們會選一些有號召力的年輕演員,比如飾演黃文秀的鐘楚曦,飾演都貴瑪的關曉彤,飾演雷鋒的胡先煦等。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們儘量質樸,在表現這些人物為什麼偉大的時候,一定要找到根基,這樣才能看到他的全貌,華枝春滿才能天心月圓。

(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弘一法師: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花枝春滿,天心月圓。」病中,弘一法師曾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幾天後,他寫下「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
  •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王勇波齊雲千塔佛造像藝術展完美開幕
    ,天心月圓」,弘一法師所描繪的心靈融契、靜謐美好之境,在龍門博物館負二層的環形展廳裡得了完美的呈現。這是了解王勇波佛造像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對「齊雲千塔,天心月圓」的一種觀看視角。王勇波將現存於洛陽白馬寺內的十三級磚塔齊雲塔用雕塑的方法使得作品得以全新立體呈現,並採集廟宇殿堂前的香灰與中原泥土融合,用古老傳統的燒制技藝使作品得以全新的詮釋。
  • 田沁鑫最新話劇《聆聽弘一》:「喜樂一時,自覺一會」
    我們會被李叔同這樣的「奇珍」耀眼,我們會感動弘一法師,致敬「天心月圓」。話劇《聆聽弘一》不是心靈雞湯,不是公知論壇。田沁鑫用極富創造性的佛學探索,打量弘一的「自覺性與自控力」,用看得見的一場聆聽,挑戰戲劇的平庸,和觀眾一起,靠弘一法師更近,穿越時空,回歸話劇開創者李叔同的緣起。
  •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聽「卓育菁莪·紀念陳家齊先生感恩音樂會」後
    也正是如此,演奏家們所演奏出的旋律聲線才能如人聲之傾訴般,或娓娓道來,或呼嘯奔湧,讓人不僅僅是欣賞音樂,還仿佛在聆聽一個個故事。有旋律,有語言,有內容,有因果,演奏手法不是單純靠多次的反覆練習才能達到,而是需要有能力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然後能融會貫通。
  • 未聞花名,天心月圓
    未聞花名,天心月圓。 馬上又是一年終了,就這樣靜靜的過吧。安好就好。
  • 田沁鑫:帶著感恩之心當院長
    12月8日,導演田沁鑫被正式任命為國家話劇院院長。在這座已經工作了21年的劇院,從當年的「娃娃導演」成長為如今的院長,田沁鑫得到過許多鼓勵、幫助、信任,如今她想要帶著一份感恩之心再啟程,「把歷任院長帶給我的安全感和信心,再帶給其他藝術家。」
  •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杭州落地 楊瀾徐巍等現身助陣
    杭州文廣總經理餘新平與田沁鑫導演一起為「杭州田沁鑫戲劇工作室」的落地揭牌 田沁鑫戲劇安家西湖從古至今,杭州向來不缺少文化,亦不缺少推動文化的人文志士,這也是田沁鑫鍾情於杭州的原因這場對談,田沁鑫談的很務實,她拋開艱澀難懂的戲劇理論,講的是在小百花越劇團的食堂吃飯、在靈隱和淨寺聽鍾、和《青蛇》歐洲主創人員在樓外樓看雨、痴醉到忘了吃菜……她眼裡都是杭州的生活,才能在這裡落戶安家。從此西湖旁有了一扇紅幕,掀開就是田沁鑫的戲。
  • 田沁鑫 16年輪迴《生死場》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田沁鑫戲劇工作室精彩內容陸續送來!
  • 田沁鑫重排中國版《羅密歐與朱麗葉》
    發展中的中國讓田沁鑫時常覺得「鬥轉星移」。有一次她去參加某時尚活動,整個場面星光璀璨,平時認識的編輯一個個突然都穿得「閃亮得不行」。奧迪車接送,一下車就走紅毯。2014年是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在國家大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紛紛獻戲紀念的檔口,田沁鑫重排莎氏經典也算是「應了個景兒」。戲是香港藝術節繼《青蛇》之後,再度委約田沁鑫的戲劇作品。
  •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天心巖肉桂踏月而來!
    《3》天心巖茶區,種了大量的肉桂。往常喝到的天心巖肉桂,大多數是陽光的,硬朗的,就像它的名字,天心巖。而今天喝到的這一款天心巖肉桂,卻大大顛覆了村姑陳對天心巖肉桂的想像。一款生於巖上的肉桂,比坑裡和澗裡的肉桂,享受過更多的陽光。正常情況下,它該更霸氣,更張揚,更恣意。但它卻不是。它柔美,清潤,清新,淳和,雅致。
  • 田沁鑫借弘一法師為世人開智
    田沁鑫邀可一法師聯合編劇《聆聽弘一》本報記者郭佳自杭州報導 水墨江南在導演眼中從來都是靈性之地,昨天,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攜手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在杭州落戶安家,田沁鑫接過杭州文廣集團藝術總監的聘書。
  • 春滿二月情滿心
    我沒去過北美,不知道《春滿北國》中的說法是否確切。書中寫道梭羅所說的大多數人沉默絕望的特性在冬之深處更形強烈。
  • 田沁鑫工作室落戶杭州籌拍《聆聽弘一》 編劇是章子怡中戲同學
    2014年10月16日訊,昨日,杭州西子湖畔,風清日朗,歡聲笑語,中國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田沁鑫的戲劇工作室,正式在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安家落戶,田沁鑫同時也成為杭州文廣的藝術總監,宣布首個合作項目《聆聽弘一》正式啟動。陽光媒體集團主席楊瀾、《時尚》雜誌的董事總經理徐巍等田沁鑫的好友,都紛紛從北京特意趕來道喜祝賀。
  • 田沁鑫《北京法源寺》
    今晚我們觀劇著名的話劇導演田沁鑫攜最新作品《北京法源寺》即將來滬演出,11月1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觀劇
  •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落戶杭州 打造首部戲"弘一法師"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落戶杭州 打造首部戲"弘一法師" 2014-10-15 09:25:39來源:錢江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而昨天,國話四大導演之一的田沁鑫,宣布在杭州落戶自己的戲劇工作室。  在國話,大家都知道田沁鑫對杭州的喜愛,甚至有人打趣,「老田啊,讓她隨便買張機票飛,她肯定『目的地杭州』」。  再加上去年的大戲《青蛇》,故事背景又是在杭州,田沁鑫形容「跟杭州簡直親上加親」。  杭州這座城市的「X因子」,也撩撥著田沁鑫的冒險神經。
  •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落戶杭州·都市快報
    發布會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  落戶杭州  昨天下午,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的戲劇工作室,正式攜手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在杭州安家落戶,雙方首個合作項目舞臺劇《聆聽弘一》也宣布正式啟動。  說到田沁鑫,她在杭州上演的戲有《青蛇》《羅密歐與茱麗葉》等,票房都不錯。
  • 田沁鑫:做腳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的作品
    昨天上午,導演田沁鑫和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的主創印青、宋小明等人一起分享了創作該劇的歷程,講述了他們在創作過程中被劇中人物原型黃文秀感動的故事。   一部感人的文藝作品首先要感動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