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最新話劇《聆聽弘一》:「喜樂一時,自覺一會」

2021-02-24 劇院與藝術

田沁鑫編劇、導演的話劇《聆聽弘一》,通過網絡播客「穿梭時空」尋找民國壞蛋,「撞見」一代高僧大德。匪夷所思的戲劇結構引人入勝,傳奇故事展開一幅民國廣播界的「孤島上河圖」,呈現由李叔同帶來的「自覺性與自控力」的概念,通過出家前的李叔同,「努力做人,努力活過生命的過程」,使弘一法師這個形象,不再模糊在今天,也不被糊塗在民國。

一個有人格力量的人,被一群缺失精神力量的眾生,探知和誤解了100餘年。話劇《聆聽弘一》因由我們的誤解和探問,使「身披忍辱甲,手提智慧劍」的弘一法師,去掉粉飾的胡編,用戲劇「道場」,開啟人生智慧。


田沁鑫導演介紹話劇《聆聽弘一》

(攝影:趙涵)

該劇2016年10月19日至23日上海美琪大戲院首演,將在同一時間,跨過李叔同136周年誕辰。李叔同別具一格,他不再孤獨。這位公眾既熟悉又陌生的「民國藝術之父」,藉由一場戲劇構想的「民國Live」,「現身」田沁鑫最新的話劇舞臺。

民國Live,「撞見」高僧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該劇弘一法師的形象,將鮮明而果決地,脫離傳記類影視戲劇作品的窠臼,在舞臺上稱為被聆聽對象。我們試圖擺脫戰戰兢兢的懼怕那張弘一法師圓寂的死亡照片,及那幅難以理解的「悲欣交集」。我們會被李叔同這樣的「奇珍」耀眼,我們會感動弘一法師,致敬「天心月圓」。

話劇《聆聽弘一》不是心靈雞湯,不是公知論壇。田沁鑫用極富創造性的佛學探索,打量弘一的「自覺性與自控力」,用看得見的一場聆聽,挑戰戲劇的平庸,和觀眾一起,靠弘一法師更近,穿越時空,回歸話劇開創者李叔同的緣起。


壞蛋調頻主播伍叄伍伍

(攝影:姜聞)

8.13抗戰爆發,上海的「華界」遭日軍轟炸,大量被毀。上海的租界,即「孤島文化」卻呈現出畸形的蓬勃。電影、出版、娛樂等產業,紛紛躲入租界,狂放發展。由百貨公司的富二代們,創立推動了中國廣播業的興起。

網絡播客「壞蛋調頻」為這段歷史,創作了一檔可聽、可看的專題節目,在「田氏戲劇」的舞臺空間結構裡,當下與民國,時空錯落,崇高與墮落,亦步亦趨。「壞蛋」穿梭,「撞見」一代高僧。話劇《聆聽弘一》,猜測與史實相伴,尋找與裝扮相生。七嘴八舌拼湊出來的弘一法師,漸次成為豐富而立體的傳奇。

話劇《聆聽弘一》特約深受網友喜愛的網絡播客「壞蛋調頻」的創始人兼主播之一伍叄伍伍,參加演出。特約嘉賓是一群活色生香又貪生怕死,情感炙烈且膽大妄為的民國人。一場看得見的直播,生動進行。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趙涵)

話劇《聆聽弘一》現在的劇本,與創作之初已完全不同。聯合編劇可一法師撰寫的劇本初稿,是弘一法師正統的人物傳記。田沁鑫另起爐灶,秉承「東方審美」,突出「新式表達」。

田沁鑫這次的劇本寫作,可說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創作」。她受李叔同在浙江出家的靈感啟發,走進浙江,更受弘一大師走過諸多山中寺廟的經歷感召,選擇浙江麗水雲和山村,飽受蚊蟲叮咬之苦,冒酷暑寫作,尋找靈感,前前後後發生一些奇妙的緣分。

在去往麗水的大巴上,田沁鑫上車便聽到當地的電臺,播放紀念弘一法師的專題節目。在李叔同的「牽引」之下,她意外發現遂昌縣的村莊「獨山古寨」裡面,坐落著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構思、創作《牡丹亭》的書房,於是遷居獨山村,完成了《聆聽弘一》劇本的後半段。而回到北京,該劇的排練因緣際會,選擇了為紀念新中國第一部話劇的導演焦菊隱先生而建立的「菊隱劇場」。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一直想要立意清明,避免杜撰、編排大師的田沁鑫導演,以決不放棄自己的態度,拒絕平庸。 

田沁鑫相信天地自有靈氣。三位中國戲劇界的大師,冥冥之中的「牽引與庇佑」,讓她決定「要比以前更加大膽」,做一部傳承戲劇精神的「開拓之作」。「湯顯祖先生是中國明代的戲劇大家,他的『臨川四夢』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李叔同先生是中國第一部話劇的創始人及開荒者,他把《茶花女》編成話劇,讓國人初窺西方話劇的形態;焦菊隱先生,是開創「中國學派」之說的著名戲劇導演,他導演的《茶館》傳承了中國演劇流派,為中國話劇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我們今天請出李叔同,是不想放棄自己的從業良知,不能丟棄中國話劇的專業與氣節。」在琳琅滿目的市場裡,一個叫話劇的孤兒在哭,因為「他」找不到家。

田沁鑫表示,「《聆聽弘一》無論在戲劇結構還是藝術氣質上,都是一部領先時代的話劇,不是說我的作品沒有問題,或者自舉標杆,狂妄自大,而是感受李叔同贈予的啟示——自覺自律,不原諒自己。」重視過程,正視探索,飽滿經過,好賴的結論都在俗世,就不足道論了。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我們往往生活在惰性與放縱之間,很少樂意勤奮刻苦。我們更不願放棄享樂,『甘心自覺』。我們總會熱愛痴情,願意舒適安全,嚴格要求自己是萬不得已,專守自己的習慣思維,陶醉固執,像頑疾一樣,不願突破自己的思維和局限,甚至不知自己的局限。弘一法師說『以戒為師、持戒精嚴』,外在形式上特別苦難,然而這是人的『自覺性』以及『自控力』生成的關鍵。在不斷自覺的過程中,覺知人性,覺知貪婪、嗔怨、痴情、傲慢、疑惑等,我們難以更改的習氣。弘一法師在自覺的嚴苛戒律中,得到的不是俗眼看到的苦楚,而是超越俗世的極大自由和喜樂。所以大師在告別人世前,寫下一生的總結『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田沁鑫說。

受李叔同的影響,田沁鑫為自己制定了工作表,並嚴格遵守,而「想自覺」到「真自覺」的遞進生成,是她「找到自由、喜悅」的依據。「獨受惠不如眾受惠」,她期望《聆聽弘一》,可以讓熱愛戲劇的觀眾朋友們,「喜樂一時,自覺一會」。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像田沁鑫編劇、導演的《青蛇》《北京法源寺》等話劇一樣,《聆聽弘一》也是一部現代禪意作品。而它的舞臺,則如前面所說,將搭建多重時空。追尋法師,穿梭來往,奧秘與樂趣並存。熟悉田沁鑫戲劇的觀眾們可以相比她的其它作品,感受該劇的更為靈動和自由。

而壞蛋「遇見」高僧,劇中將有多種維度的體現:兩個時空裡的劇中人如此,被談論多年,也被誤解多年的李叔同亦是如此。弘一法師在俗世時期的一次次超越世俗看法的「破格之舉」,以及果斷放棄,讓他備受敬仰也頗受非議。映照當下,他對自身的自覺、自控,在自我突圍中的覺悟、覺醒、糾錯與提升,是今天繁雜、碎片的科技時代中,透亮的智慧之燈,在眾生的躁動中,不被某個階層所限,突破自己,自在逍遙。

田沁鑫導演的戲劇作品,有四點總結:文化態度、藝術形式、創意結構、生命力量。話劇《聆聽弘一》是一部品質優良的戲劇作品,希冀每位個體,都能藉助弘一法師有所發現,明朗自身與時代的關係。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上海 2016年10月19—23日 19:30 美琪大戲院

杭州 2016年10月27—29日 19:30 杭州大劇院

北京 2017年1月4—8日  19:30  保利劇院

票價:VIP、580元、380元

280元、180元、100元

點擊「閱讀原文」現在購買上海場戲票


相關焦點

  • 田沁鑫工作室落戶杭州籌拍《聆聽弘一》 編劇是章子怡中戲同學
    2014年10月16日訊,昨日,杭州西子湖畔,風清日朗,歡聲笑語,中國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田沁鑫的戲劇工作室,正式在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安家落戶,田沁鑫同時也成為杭州文廣的藝術總監,宣布首個合作項目《聆聽弘一》正式啟動。陽光媒體集團主席楊瀾、《時尚》雜誌的董事總經理徐巍等田沁鑫的好友,都紛紛從北京特意趕來道喜祝賀。
  • 田沁鑫借弘一法師為世人開智
    田沁鑫邀可一法師聯合編劇《聆聽弘一》本報記者郭佳自杭州報導 水墨江南在導演眼中從來都是靈性之地,昨天,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攜手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在杭州落戶安家,田沁鑫接過杭州文廣集團藝術總監的聘書。
  •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杭州落地 楊瀾徐巍等現身助陣
    去年,田沁鑫導演的話劇《青蛇》在杭州演出,被杭州觀眾稱為「回娘家」,仿佛她的戲還未演,已跟這裡的觀眾親近了。10多天前,她才剛剛邀約自己的好友,著名文化學者於丹,來杭州聊了一場面對面的生命感悟。楊瀾和徐巍——這兩位在各自領域田沁鑫一樣優秀的女性,特意從北京飛到杭州現場支持田導。她們談起跟田沁鑫的結識都是緣於戲。楊瀾看過田沁鑫好幾部作品,也採訪過她多次,自己曾花錢買票支持話劇《四世同堂》,而在看完《羅密歐與朱麗葉》後,興奮的來到臺後,跟演員交流,並在微博廣而告之該劇:「胡同味、韓劇味、搖滾味、麻辣味,甚至還有中藥味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定會喚起你心中的那個青少年。」
  •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落戶杭州 打造首部戲"弘一法師"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落戶杭州 打造首部戲"弘一法師" 2014-10-15 09:25:39來源:錢江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而昨天,國話四大導演之一的田沁鑫,宣布在杭州落戶自己的戲劇工作室。  在國話,大家都知道田沁鑫對杭州的喜愛,甚至有人打趣,「老田啊,讓她隨便買張機票飛,她肯定『目的地杭州』」。  再加上去年的大戲《青蛇》,故事背景又是在杭州,田沁鑫形容「跟杭州簡直親上加親」。  杭州這座城市的「X因子」,也撩撥著田沁鑫的冒險神經。
  •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落戶杭州·都市快報
    發布會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  落戶杭州  昨天下午,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的戲劇工作室,正式攜手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在杭州安家落戶,雙方首個合作項目舞臺劇《聆聽弘一》也宣布正式啟動。  說到田沁鑫,她在杭州上演的戲有《青蛇》《羅密歐與茱麗葉》等,票房都不錯。
  • 田沁鑫監製話劇《英雄24小時》 5月亮相北京
    5月13日到17日,由田沁鑫監製、清心文化製作的話劇《英雄24小時》將在北京東方劇院首演。大義,鑄就「中國英雄」。「我們的民族,從古至今就有『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精神。我們沒有完整的定義獻給觀眾,我們只是努力收集中國英雄譜。我們追尋中國英雄精神內涵的同時,也在摸索華夏民族的主體生命精神。這就是該劇的創作思想。」
  • 田沁鑫話劇《紅白玫瑰》,7月5日在中國大戲院首演!
    而該劇也是田沁鑫與張愛玲的第三度隔空對話。2007年,田沁鑫將這部小說改編為同名話劇,並邀來秦海璐、辛柏青等主演。「明星版」《紅玫瑰與白玫瑰》用透明的玻璃長廊將舞臺一分為二,兩個佟振保和兩朵「紅、白玫瑰」在左右兩側不時穿梭,比喻現實中人們時常在回憶與想像之間沉迷。導演在手段上做出的大膽嘗試與結構改進,讓這部作品受到眾多觀眾的追捧,被譽為「改編別出心裁,讓張愛玲的文字走得更遠。」
  • 弘一法師幾幅有趣的書法
    弘一法師(左)  時年28歲年輕時的弘一法師身材很不錯!未卜先知的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是提前預到自己死期的人,他臨終前,與劉質平、夏丏尊等一一道別,安排好後事,一切都從容不迫,涅槃之像,面帶微笑,慈祥安然,如睡著了一般。
  • 弘一法師: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病中,弘一法師曾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幾天後,他寫下「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田沁鑫《北京法源寺》
    今晚我們觀劇著名的話劇導演田沁鑫攜最新作品《北京法源寺》即將來滬演出,11月1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觀劇
  • 「學堂樂歌」之父——沉心工150歲冥誕*弘一大師——李叔同140歲冥誕
    他在八年後起任該校的主事,辛亥革命的爆發對他的思想衝擊很大,因而亦以樂歌宣傳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如《何日醒》、《革命軍》、《美哉中華》等歌曲。在民國十一年後,沉心工兼任交通大學訓育主任,同時也受聘於南洋中學、龍門師範學校、滬學會等地教授學堂樂歌,其中又以在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務本女塾舉辦的「樂歌講習會」帶來最大的影響。
  • 弘一法師津門尋蹤
    他始終不滿足於自己所達到的生命境界,所以他需要一個超越藝術精神生命的存在,這種生命是自覺的,他必須身體力行,藉此才可親證明生命的堂奧。為了把握這更高一層的生命境界,所以他毅然決然地訣別了周遭的一切。他只顧追求自身生命,不顧妻子死活問題,甚至最後連最後一面也無情拒絕,這在若干人看來也的確是冷酷絕情。
  • 田沁鑫:要讓中國故事和世界對話
    10月17日、18日歌劇《扶貧路上》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演出;10月22日至11月1日話劇《北京法源寺》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演出……短短時間兩部田沁鑫作品連續上演,從這兩部截然不同,但又同樣植根於中國土地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這些年她在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這方面的探索。
  • 14首弘一大師歌曲作品 紀念大師140周年誕辰
    弘一大師出家前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 從濟公到弘一法師,拍話劇賣掉房子,遊本昌對藝術的熱愛永不止步
    可以說遊老師的一生都獻給了藝術,在他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還籌拍了一部話劇。在這不話劇裡面他飾演的是弘一法師,這是一個端莊慈悲的和尚,是把人生看的通透,明白生命真諦的法師。不管是濟公還是弘一法師,都是遊老師的最好寫照,遊老師有濟公那般活的自在瀟灑,也有弘一法師那樣沉澱熱愛,正是有了這份沉澱,他才守住了自己心中對藝術的熱愛。
  • 弘一法師 | 半生繁華,半生空門
    一時之間,風光無二!1905年4月,母氏王太夫人逝世,他以幸福時期已過,決心東渡日本留學。臨行前,填一闋《金縷曲》,作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被髮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枝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
  • 電影《墨跡》殺青 追尋傳奇高僧弘一法師
    弘一大師。網易娛樂4月24日報導 第一部現代題材關於追尋「弘一法師」足跡的微電影《墨跡》在天津拍攝完成,該片由北京瀞華文化藝術傳播中心出品,講述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因為邂逅一位敬仰弘一法師的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的校花,因受其影響而逐漸了解並最終崇仰「弘一法師」,決定自己籌錢完成弘一法師心路歷程的電影《君子之交》的故事。
  • 田沁鑫:帶著感恩之心當院長
    12月8日,導演田沁鑫被正式任命為國家話劇院院長。在這座已經工作了21年的劇院,從當年的「娃娃導演」成長為如今的院長,田沁鑫得到過許多鼓勵、幫助、信任,如今她想要帶著一份感恩之心再啟程,「把歷任院長帶給我的安全感和信心,再帶給其他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