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編劇、導演的話劇《聆聽弘一》,通過網絡播客「穿梭時空」尋找民國壞蛋,「撞見」一代高僧大德。匪夷所思的戲劇結構引人入勝,傳奇故事展開一幅民國廣播界的「孤島上河圖」,呈現由李叔同帶來的「自覺性與自控力」的概念,通過出家前的李叔同,「努力做人,努力活過生命的過程」,使弘一法師這個形象,不再模糊在今天,也不被糊塗在民國。
一個有人格力量的人,被一群缺失精神力量的眾生,探知和誤解了100餘年。話劇《聆聽弘一》因由我們的誤解和探問,使「身披忍辱甲,手提智慧劍」的弘一法師,去掉粉飾的胡編,用戲劇「道場」,開啟人生智慧。
田沁鑫導演介紹話劇《聆聽弘一》
(攝影:趙涵)
該劇2016年10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美琪大戲院首演,將在同一時間,跨過李叔同136周年誕辰。李叔同別具一格,他不再孤獨。這位公眾既熟悉又陌生的「民國藝術之父」,藉由一場戲劇構想的「民國Live」,「現身」田沁鑫最新的話劇舞臺。
民國Live,「撞見」高僧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該劇弘一法師的形象,將鮮明而果決地,脫離傳記類影視戲劇作品的窠臼,在舞臺上稱為被聆聽對象。我們試圖擺脫戰戰兢兢的懼怕那張弘一法師圓寂的死亡照片,及那幅難以理解的「悲欣交集」。我們會被李叔同這樣的「奇珍」耀眼,我們會感動弘一法師,致敬「天心月圓」。
話劇《聆聽弘一》不是心靈雞湯,不是公知論壇。田沁鑫用極富創造性的佛學探索,打量弘一的「自覺性與自控力」,用看得見的一場聆聽,挑戰戲劇的平庸,和觀眾一起,靠弘一法師更近,穿越時空,回歸話劇開創者李叔同的緣起。
壞蛋調頻主播伍叄伍伍
(攝影:姜聞)
8.13抗戰爆發,上海的「華界」遭日軍轟炸,大量被毀。上海的租界,即「孤島文化」卻呈現出畸形的蓬勃。電影、出版、娛樂等產業,紛紛躲入租界,狂放發展。由百貨公司的富二代們,創立推動了中國廣播業的興起。
網絡播客「壞蛋調頻」為這段歷史,創作了一檔可聽、可看的專題節目,在「田氏戲劇」的舞臺空間結構裡,當下與民國,時空錯落,崇高與墮落,亦步亦趨。「壞蛋」穿梭,「撞見」一代高僧。話劇《聆聽弘一》,猜測與史實相伴,尋找與裝扮相生。七嘴八舌拼湊出來的弘一法師,漸次成為豐富而立體的傳奇。
話劇《聆聽弘一》特約深受網友喜愛的網絡播客「壞蛋調頻」的創始人兼主播之一伍叄伍伍,參加演出。特約嘉賓是一群活色生香又貪生怕死,情感炙烈且膽大妄為的民國人。一場看得見的直播,生動進行。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趙涵)
話劇《聆聽弘一》現在的劇本,與創作之初已完全不同。聯合編劇可一法師撰寫的劇本初稿,是弘一法師正統的人物傳記。田沁鑫另起爐灶,秉承「東方審美」,突出「新式表達」。
田沁鑫這次的劇本寫作,可說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創作」。她受李叔同在浙江出家的靈感啟發,走進浙江,更受弘一大師走過諸多山中寺廟的經歷感召,選擇浙江麗水雲和山村,飽受蚊蟲叮咬之苦,冒酷暑寫作,尋找靈感,前前後後發生一些奇妙的緣分。
在去往麗水的大巴上,田沁鑫上車便聽到當地的電臺,播放紀念弘一法師的專題節目。在李叔同的「牽引」之下,她意外發現遂昌縣的村莊「獨山古寨」裡面,坐落著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構思、創作《牡丹亭》的書房,於是遷居獨山村,完成了《聆聽弘一》劇本的後半段。而回到北京,該劇的排練因緣際會,選擇了為紀念新中國第一部話劇的導演焦菊隱先生而建立的「菊隱劇場」。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一直想要立意清明,避免杜撰、編排大師的田沁鑫導演,以決不放棄自己的態度,拒絕平庸。
田沁鑫相信天地自有靈氣。三位中國戲劇界的大師,冥冥之中的「牽引與庇佑」,讓她決定「要比以前更加大膽」,做一部傳承戲劇精神的「開拓之作」。「湯顯祖先生是中國明代的戲劇大家,他的『臨川四夢』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李叔同先生是中國第一部話劇的創始人及開荒者,他把《茶花女》編成話劇,讓國人初窺西方話劇的形態;焦菊隱先生,是開創「中國學派」之說的著名戲劇導演,他導演的《茶館》傳承了中國演劇流派,為中國話劇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我們今天請出李叔同,是不想放棄自己的從業良知,不能丟棄中國話劇的專業與氣節。」在琳琅滿目的市場裡,一個叫話劇的孤兒在哭,因為「他」找不到家。
田沁鑫表示,「《聆聽弘一》無論在戲劇結構還是藝術氣質上,都是一部領先時代的話劇,不是說我的作品沒有問題,或者自舉標杆,狂妄自大,而是感受李叔同贈予的啟示——自覺自律,不原諒自己。」重視過程,正視探索,飽滿經過,好賴的結論都在俗世,就不足道論了。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我們往往生活在惰性與放縱之間,很少樂意勤奮刻苦。我們更不願放棄享樂,『甘心自覺』。我們總會熱愛痴情,願意舒適安全,嚴格要求自己是萬不得已,專守自己的習慣思維,陶醉固執,像頑疾一樣,不願突破自己的思維和局限,甚至不知自己的局限。弘一法師說『以戒為師、持戒精嚴』,外在形式上特別苦難,然而這是人的『自覺性』以及『自控力』生成的關鍵。在不斷自覺的過程中,覺知人性,覺知貪婪、嗔怨、痴情、傲慢、疑惑等,我們難以更改的習氣。弘一法師在自覺的嚴苛戒律中,得到的不是俗眼看到的苦楚,而是超越俗世的極大自由和喜樂。所以大師在告別人世前,寫下一生的總結『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田沁鑫說。
受李叔同的影響,田沁鑫為自己制定了工作表,並嚴格遵守,而「想自覺」到「真自覺」的遞進生成,是她「找到自由、喜悅」的依據。「獨受惠不如眾受惠」,她期望《聆聽弘一》,可以讓熱愛戲劇的觀眾朋友們,「喜樂一時,自覺一會」。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像田沁鑫編劇、導演的《青蛇》《北京法源寺》等話劇一樣,《聆聽弘一》也是一部現代禪意作品。而它的舞臺,則如前面所說,將搭建多重時空。追尋法師,穿梭來往,奧秘與樂趣並存。熟悉田沁鑫戲劇的觀眾們可以相比她的其它作品,感受該劇的更為靈動和自由。
而壞蛋「遇見」高僧,劇中將有多種維度的體現:兩個時空裡的劇中人如此,被談論多年,也被誤解多年的李叔同亦是如此。弘一法師在俗世時期的一次次超越世俗看法的「破格之舉」,以及果斷放棄,讓他備受敬仰也頗受非議。映照當下,他對自身的自覺、自控,在自我突圍中的覺悟、覺醒、糾錯與提升,是今天繁雜、碎片的科技時代中,透亮的智慧之燈,在眾生的躁動中,不被某個階層所限,突破自己,自在逍遙。
田沁鑫導演的戲劇作品,有四點總結:文化態度、藝術形式、創意結構、生命力量。話劇《聆聽弘一》是一部品質優良的戲劇作品,希冀每位個體,都能藉助弘一法師有所發現,明朗自身與時代的關係。
話劇《聆聽弘一》排練照
(攝影:謝宇)
上海 2016年10月19—23日 19:30 美琪大戲院
杭州 2016年10月27—29日 19:30 杭州大劇院
北京 2017年1月4—8日 19:30 保利劇院
票價:VIP、580元、380元
280元、180元、100元
點擊「閱讀原文」現在購買上海場戲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