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歲「濟公」遊本昌深情演繹一代高僧弘一法師(圖)
26日晚,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暨弘一法師誕辰135周年話劇《弘一法師——最後之勝利》在南安雪峰寺公演,83歲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濟公扮演者遊本昌擔任主演,深情演繹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最後的5年時光。
-
弘一法師
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
弘一法師是華嚴宗高僧,堅持拜在印光大師門下轉求淨土,原因何在
印光大師不願接受這個才學聲譽遠遠高出自己的弘一法師為徒弟,忍心掉頭走進了關房。不多時,關房裡飄進來皮肉燃燒發出的奇臭,不言而喻是那弘一法師燃臂香的結果。目睹此時此景,印光大師再也忍不住了,大步奔出去奪下弘一法師的臂香,眼裡早已湧出熱淚來,哽咽著埋怨說:「弘一法師快快請起!哎呀,你這是何苦呢?」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弘一法師書法藝術初探
文/陳敦三(一)弘一法師是中國近代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新文化運動早期的活動家,出家後成為佛教律宗的高僧。他在中國的藝術史上和宗教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弘一法師(1880年—1942年),俗姓李,名文壽,字叔同。法名演音,字弘一。
-
大智慧,弘一法師的兩個字,拍出了471.5萬!
弘一法師的書法,一直是近年拍場上討喜的拍品。「僅有兩個字的《放下》拍出471.5萬元,還是讓人意外。」當代人能讀懂弘一法師作品的人有多少?甚至說收藏他作品的人能讀懂的又有多少?弘一法師不僅在人生選擇和經歷上充滿了「傳奇矛盾」,更為重要的是他的確向世人呈現了書法以外的、可以留世的「東西」。
-
田沁鑫最新話劇《聆聽弘一》:「喜樂一時,自覺一會」
匪夷所思的戲劇結構引人入勝,傳奇故事展開一幅民國廣播界的「孤島上河圖」,呈現由李叔同帶來的「自覺性與自控力」的概念,通過出家前的李叔同,「努力做人,努力活過生命的過程」,使弘一法師這個形象,不再模糊在今天,也不被糊塗在民國。一個有人格力量的人,被一群缺失精神力量的眾生,探知和誤解了100餘年。
-
《泉州筆記》103:與長弘師一起,用時光雕刻弘一法師
我因為想要拍攝電影《弘一法師》,才留在泉州。因為各種緣由,拍攝只能等待合適的機會。平日裡無聊至極,只能寫寫文字,消解寂寥。一不小心,就已經寫了一百多篇了,在泉州一駐足,居然過了兩年。好在電影《弘一法師》在幾經周折後,終於算是塵埃落定了。我剛來到泉州,無意間去開元寺,看到了弘一法師紀念館,深受感動。
-
甘作地藏孤臣,弘一法師最後的堅守,以及虛雲太虛印光法師的歸宿
而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僧寶自然當屬「近代四大高僧」,也被合稱為「民國四大高僧」的四位法師,分別虛雲,弘一,印光和太虛。只不過這四位高僧的信仰和歸宿都在哪裡——或者說的更直白一點,這四位法師都是奉行哪個法門,現在又身在何處呢?
-
一代高僧竟聽孩童訓斥——弘一大師與李芳遠的忘年友誼
-
弘一法師的一生,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1880年,李叔同出生於天津故居李宅,李家世代經商,到李叔同已經是名門望族,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李叔同早早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僅有的不過是弘一法師罷了。剃度之後,他芒鞋布衲、苦修律宗,於寺內,洗衣縫補,全都自己動手;外出雲遊,也不過一席一被而已。
-
弘一法師楷書《心經》欣賞:平淡衝和的境界!
他就是文化大師弘一法師李叔同。1918年,39歲的李叔同在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在佛學上,弘一法師成就斐然,成為影響全世界的高僧,他對於佛教律宗浸淫最深,趙樸初先生曾評價弘一: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
弘一法師 今宵別夢寒
寺內顯得清靜而空曠,我們幾人散漫行走其間,很自然地便海闊天空地神聊起來,由佛教東傳談到得道高僧,其中一位女編輯和我談起了弘一,並用她柔和的音色淺唱了幾句《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此時,風掠過,白馬寺塔簷上的風鈴咣當作響,穿透血紅的殘陽,餘音在紫氣繚繞的寺院上空縈迴。
-
弘一法師一生中最大作品 在出家百年之際重回故裡
弘一法師,這位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藝術家、一代高僧,為世人留下了無數的精神財富和藝術作品。他在慈谿伏龍寺創作的一生中的最大作品《佛說阿彌陀經》十六條屏,在闊別86年後,重回寧波展出。在弘一法師出家一百周年之際,這件作品重回它的創作地展出,意義重大。《佛說阿彌陀經》(攝影:妙月)今朝似雲筆墨香,遊人騷客趁春光。
-
弘一法師 | 半生繁華,半生空門
皈依老和尚了悟門下,法名演音,號弘一。從此,那個會作詩填詞、書法作畫、篆刻音樂,會演戲的李叔同走向了紅塵深處,再見時,他是弘一法師。弘一法師在人生的後十年,一心鑽研佛學。為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成為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佛教界尊他為近代重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師。
-
弘一法師:被人欺負時,最好的做法不是翻臉,而是做到這兩個字!
曾經,有位享譽華人世界的得道高僧,這樣告誡世人:被人欺負時,最好的做法不是翻臉,而是做到這兩個字!這位高僧,就是弘一法師!他所說的兩個字,指的就是「寬恕」!弘一法師指出,「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給別人多一點的寬容,就是給自己多一點的快樂空間。
-
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兩大特展追溯「一生兩世三重天」
1943年豐子愷繪《弘一遺像圖》弘一大師,法名演音,號弘一,俗名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祖籍浙江平湖,世居天津。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田沁鑫借弘一法師為世人開智
田沁鑫邀可一法師聯合編劇《聆聽弘一》本報記者郭佳自杭州報導 水墨江南在導演眼中從來都是靈性之地,昨天,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攜手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在杭州落戶安家,田沁鑫接過杭州文廣集團藝術總監的聘書。
-
弘一法師李叔同: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李叔同父親是清朝同治四年的進士,曾經是吏部主事,後來子承父業成為津門巨富。弘一法師國畫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
從徐悲鴻與弘一法師的一問一答中,看赤子之心與人生境界
一次徐悲鴻去探望弘一法師,突然發現山上一株已經枯死多年的樹枝,竟然發出了嫩芽,大為驚異,便問法師:「這樹枝枯木逢春,可是因為有您這樣的高僧到此山修行所致?」法師說:「不,只是因為我每天都給它澆水罷了。」
-
弘一法師年少時,生活情場皆得意,為何拋妻遁入空門?
此曲詞作者是李叔同,法號弘一。弘一法師之名享譽國內外,一個遁入空門的大僧,怎麼能寫出如此情意綿綿之詞呢?難道是六根不淨,亦或是另有其他隱情?宋代和尚,蘇軾好友道潛曾寫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明一看好像是年老之人看破紅塵之後,對生命告別的模樣。可試問有哪一個看破紅塵之人,沒有被這滾滾紅塵洗禮過呢?不曾涉足過凡世紅塵,又怎麼會把紅塵之事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