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出家前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
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他與太虛大師攜手創作的《三寶歌》已經成為中國佛教的教歌。
《三寶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現代梵唄,同時也是對古代梵唄的一次劃時代的革新。
三寶歌
人天長夜 宇宙黯暗 誰啟以光明
三界火宅 眾苦煎迫 誰濟以安寧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無佛佗耶
昭朗萬有 衽席眾生 功德莫能明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歸依處
盡形壽 獻身命 信受勤奉行
二諦總持 三學增上 恢恢法界身
淨德既圓 染患斯寂 蕩蕩涅盤城
眾緣性空唯識現
南無達摩耶
理無不彰 蔽無不解 煥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歸依處
盡形壽 獻身命 信受勤奉行
依淨律儀 成妙和合 靈山遺芳型
修行證果 弘法利世 焰績佛燈明
三乘聖賢何濟濟
南無僧伽耶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住持正法城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歸依處
盡形壽 獻身命 信受勤奉行
世夢
覺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人生自少而壯 自壯而老 自老而死
俄入胞胎 俄出胞胎
又入又出無窮已
生不知來 死不知去
蒙蒙然 冥冥然
千生萬劫不自知 非真夢歟
枕上片時春夢中 行盡江南數千裡
今貪名利 梯上航海豈必枕上爾
莊生夢蝴蝶 孔子夢周公
夢時固是夢 醒來何非夢
廣大劫來 一時一刻皆夢中
破盡無明 大覺能仁
如是乃為夢醒漢
如是乃名無上尊
夢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 在天之涯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 時恍惚以魂馳
蘿偃臥搖籃以啼笑兮 似嬰兒時
母食我甘酪興粉餌兮 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 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 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遊子愴愴而自憐兮 形影悲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 時恍惚以魂馳
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 嘆生別離
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 母語我以早歸
日落烏啼夢影依稀 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
感親之恩其永垂 感親之恩其永垂
春遊
春風吹面薄於紗 春人裝束淡於畫
遊春人在畫中行 萬花飛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黃 柳花委地芥花香
鶯啼陌上人歸去 花外疏鍾送夕陽
憶兒時
天心月圓
早秋
校園夕歌
光陰似流水
不一會 課畢放學歸
我們仔細想一會 今天功課明白未
老師講的話 可曾有違背
父母望兒歸 我們一路莫徘徊
將來治國平天下 全靠吾輩
大家努力呀
同學們 明天再會
南京大學校歌
清涼
清涼月 月到天心 光明殊皎潔
今唱清涼歌 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涼風 涼風解慍暑 氣已無蹤
今唱清涼歌 熱惱消除萬物和
清涼水 清水一渠 滌蕩諸汙穢
今唱清涼歌 身心無垢樂如何
清涼 清涼
無上究竟真常
花香
庭中百合花開
晝有香 香淡如
入夜來 香乃烈
鼻觀是一
何以晝夜濃淡有殊別?
白盡眾喧動 紛俗務榮
目視色 耳聽聲
鼻觀之力分於耳目喪其靈
心清聞妙香
用志不分 乃凝於神
古訓好參詳
歸燕
幾日東風過寒食 秋來花事已爛珊
疏林寂寂變燕飛 低徊軟語語呢喃
呢喃呢喃
雕梁春去夢如煙 綠蕪庭院罷歌弦
烏衣門巷捐秋扇 樹杪斜陽淡欲眠
天涯芳草離亭晚 不如歸去歸故山
故山隱約蒼漫漫
呢喃呢喃
不知歸去歸故山
不知歸去歸故山
觀心
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也許每一個人,總會在某個瞬間,突然唱懂一首歌,以致熱淚盈眶、掩面而泣,在模糊的淚眼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那是曾經的自己遠去的殘影。作為風流公子的李叔同用一首《送別》揮別了許幻園,作為高僧的弘一大師用同一首《送別》揮別了李叔同。本文僅以弘一大師所作十四首曲目,紀念大師一百四十周年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