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本名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是著名音樂、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就是由他譜曲的。1918年,弘一法師38歲出家,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1942年62歲圓寂於福建泉州開元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在中國僧俗兩界聞名於世。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而他在皈依佛門之後,一洗鉛華,篤志苦行,成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師。他被佛教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弘一法師李叔同在長期的文化藝術生涯中,總結了大量頗富哲理的名言警句,被世人推崇為「經典語錄」,廣為傳誦。這也是他閃光人生的精神升華和高度概括。今年是弘一法師李叔同誕辰140周年,為了紀念他,近日,河北省書畫家武鋒用隸書書寫了他的幾段名言書法小品以示紀念。
弘一法師名言警句: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在書法領域,武鋒老師真、草、隸、篆通學,尤以隸書見長。多年的臨池,使他的隸書熔鑄了多種碑帖的特色,兼具了端莊秀麗、遒勁典雅、剛柔相濟、豪放飄逸的風格,加之他把平穩端莊的隸書「楷」中參「行」,即所謂「行隸」,使其靜中有動,柔中帶剛,不僅書寫快捷,而且更顯得瀟灑大氣、個性十足,給人以美的享受。
弘一法師名言警句: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 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在繪畫天地,武鋒老師涉獵廣泛。他鍾情於國畫寫意山水、花鳥、人物,尤以山水畫見長。由於書法功底紮實,以書法入畫,使他筆下的畫作,無論山水,還是花鳥、人物,都兼具了書法的神韻,在保證「形肖」的基礎上,線條流暢俊美,對不同的花木、人物、山水,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所以,儘管他涉及的國畫門類廣泛,但其畫風則隨類賦形,各具特色。
弘一法師名言警句:德盛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武鋒先生自幼酷愛書畫。他認為,中國書法、中國畫是中國的國粹,要學好中國書畫,必須講傳承、創新,沒有繼承,藝術就沒有根基;但「筆墨當隨時代」,沒有創新,藝術就缺乏時代氣息,失去了生命力。所以,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廣徵博取,向當代書畫大家、名家學習,而後再去創新、發展、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力求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他提出了「書臨碑帖,畫師自然」的理念。學書法,必須強調臨習古人碑帖;學繪畫,在學習先賢及當代大家技法的基礎上再「師造化」,拜大自然為師。
弘一法師名言警句:不見己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惡之惡也。
武鋒老師,筆耕齋主,別號一峰,博名石門筆耕齋主。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攝影家協會會員,是書畫兼修的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1948年生於河北省安平縣。1982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學院,後在河北科技報社從事編輯、記者工作,職稱主任編輯,2001年內退後專事書畫。
武鋒老師現為河北太行精英書畫院副院長,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河北書畫詩詞藝術研究院院士,河北省社會精英聯合會會員,全國名人書畫工作委員會委員,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民間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書法藝術研究會會員等。
武鋒老師選題嚴謹,能讓閱讀者從文字內容中學習文化和歷史知識,尤其是哲學思想,對人有醍醐灌頂之感,在享受他藝術作品的同時獲取正能量,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大師。大家想了解武鋒老師哪些方面,歡迎評論留言,我以後將根據您的需要逐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