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弘一法師的出家因緣

2021-02-08 楞個想

李叔同出家前贈夏丏尊舊藏一卷並題「前塵影事」贈之

今年(1940年)舊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師滿六十歲誕辰,佛學書局因為我是他的老友,囑寫些文字以為紀念,我就把他出家的經過加以追敘。他是三十九歲那年夏間披剃的,到現在已整整作了二十一年的僧侶生涯。我這裡所述的,也都是二十一年前的舊事。

說起來也許會教大家不相信,弘一法師的出家,可以說和我有關,沒有我,也許不至於出家。關於這層,弘一法師自己也承認。有一次,記得是他出家二三年後的事,他要到新城掩關去了,杭州知友們在銀洞巷虎跑寺下院替他餞行,有白衣,有僧人。齋後,他在座間指了我向大家道:

「我的出家,大半由於這位夏居士的助緣,此恩永不能忘!」

我聽了不禁面紅耳赤,慚悚無以自容。因為(一)我當時自己尚無信仰,以為出家是不幸的事情,至少是受苦的事情,弘一法師出家以後即修種種苦行,我見了常不忍。(二)他因我之助緣而出家修行去了,我卻豎不起肩膀,仍浮沉在醉生夢死的凡俗之中,所以深深地感到對於他的責任,很是難過。


我和弘一法師相識,是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校任教的時候。這個學校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不輕易更換教職員。我前後擔任了十三年,他擔任了七年。在這七年中我們晨夕一堂,相處得很好。他比我長六歲,當時我們已是三十左右的人了,少年名士氣息,懺除將盡。想在教育上做些實際工夫,我擔任舍監職務,兼教修身課,時時感覺對於學生感化力不足。他教的是圖畫音樂二科,這兩種科目,在他未來以前,是學生所忽視的。自他任教以後,就忽然被重視起來,幾乎把全校學生的注意力都牽引過去了。課餘但聞琴聲歌聲,假日常見學生出外寫生。這原因一半當然是他對於這二科實力充足,一半也由於他的感化力大。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師生以及工役沒有人不起敬的。他的力量,全由誠敬中發出,我只好佩服他,不能學他。舉一個實例來說,有一次寄宿舍裡學生失少了財物了,大家猜測是某一個學生偷的,檢查起來,卻沒有得到證據。我身為舍監,深覺慚愧苦悶,向他求教。他所指教我的方法,說也怕人,教我自殺!說:

「你肯自殺嗎?你若出一張布告,說作賊者速來自首,如三日內無自首者,足見舍監誠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這樣,一定可以感動人,一定會有人來自首。——這話須說得誠實,三日後如沒有人自首,真非自殺不可。否則便無效力。」

這話在一般人看來是過分之辭,他說來的時候,卻是真心的流露,並無虛偽之意,我自愧不能照行,向他笑謝,他當然也不責備我。我們那時頗有些道學氣,儼然以教育者自任,一方面又痛感到自己力量不夠。可是所想努力的,還是儒家式的修養,至於宗教方面簡直毫不關心的。

李叔同斷食修煉後所書「靈化」二字

有一次,我從一本日本的雜誌上見到一篇關於斷食的文章,說斷食是身心「更新」的修養方法,自古宗教上的偉人,如釋迦,如耶穌,都曾斷過食。斷食能使人除舊換新,改去惡德,生出偉大的精神力量。並且還列舉實行的方法及應注意的事項,又介紹了一本專講斷食的參考書。

我對於這篇文章很有興味,便和他談及,他就好奇地向我要了雜誌去看。以後我們也常談到這事,彼此都有「有機會時最好斷食來試試」的話,可是並沒有作過具體的決定。至少在我自己是說過就算了。

約莫經過了一年,他竟獨自去實行斷食了,這是他出家前一年陽曆年假的事。他有家眷在上海,平日每月回上海二次,年假暑假當然都回上海的。陽曆年假只十天,放假以後我也就回家去了,總以為他仍照例回到上海了的。假滿返校,不見到他,過了兩星期他才回來。據說假期中沒有回上海,在虎跑寺斷食。

我問他「為什麼不告訴我?」他笑說:「你是能說不能行的,並且這事預先教別人知道也不好,旁人大驚小怪起來,容易發生波折。」他的斷食共三星期。第一星期逐漸減食至盡,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湯逐漸增加至常量。據說經過很順利,不但並無痛苦,而且身心反覺輕快,有飄飄欲仙之象。

他平日是每日早晨寫字的,在斷食期間,仍以寫字為常課,三星期所寫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隸書,筆力比平日並不減弱。他說斷食時,心比平時靈敏,頗有文思,恐出毛病,終於不敢作文。

他斷食以後,食量大增,且能吃整塊的肉。(平日雖不茹素,不多食肥膩肉類。)自己覺得脫胎換骨過了,用老子「能嬰兒乎」之意,改名李嬰,依然教課,依然替人寫字,並沒有什麼和前不同的情形。據我知道,這時他只看些宋元人的理學書和道家的書類,佛學尚未談到。

轉瞬陰曆年假到了,大家又離校。那知他不回上海,又到虎跑寺去了。因為他在那裡經過三星期,喜其地方清淨,所以又到那裡去過年。他的皈依三寶,可以說由這時候開始的。

據說,他自虎跑寺斷食回來,曾去訪過馬一浮先生,說虎跑寺如何清靜,僧人招待如何殷勤。陰曆新年,馬先生有一個朋友彭先生,求馬先生介紹一個幽靜的寓處,馬先生憶起弘一法師前幾天曾提起虎跑寺,就把這位彭先生陪送到虎跑寺去住。恰好弘一法師正在那裡,經馬先生之介紹,就認識了這位彭先生。同住了不多幾天,到了正月初八日,彭先生忽然發心出家了,由虎跑寺當家為他剃度。弘一法師目擊當時的一切,大大感動。可是還不就想出家,僅皈依三寶,拜老和尚了悟法師為皈依師。演音的名,弘一的號,就是那時取定的。假期滿後,仍回到學校裡來。

1919年農曆八月弘一法師書贈夏丏尊「知之」二字以表彼此之間的深厚感情

從此以後,他茹素了,有念珠了,看佛經,室中供佛像了。宋元理學書偶然仍看,道家書似已疏遠。他對我說明一切經過及未來志願,說出家有種種難處,以後打算暫以居士資格修行,在虎跑寺寄住,暑假後不再擔任教師職務。我當時非常難堪,平素所敬愛的這樣的好友,將棄我遁入空門去了,不勝寂寞之感。在這七年之中,他想離開杭州一師,有三四次之多。

有時是因對於學校當局有不快,有時是因為別處有人來請他。他幾次要走,都是經我苦勸而作罷的。甚至於有一個時期,南京高師苦苦求他任課,他己接受聘書了,因我懇留他,他不忍拂我之意,於是杭州南京兩處跑,一個月中要坐夜車奔波好幾次。他的愛我,可謂已超出尋常友誼之外,眼看這樣的好友,因信仰而變化,要離我而去,而信仰上的事,不比尋常名利關係,可以遷就。

料想這次恐已無法留得他住,深悔從前不該留他。他若早離開杭州,也許不會遇到這樣複雜的因緣的。暑假漸近,我的苦悶也愈加甚,他雖常用佛法好言安慰我,我總熬不住苦悶。有一次,我對他說過這樣的一番狂言:

「這樣做居士究竟不徹底。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

我這話原是憤激之談,因為心裡難過得熬不住了,不覺脫口而出。說出以後,自己也就後悔。他卻仍是笑顏對我,毫不介意。

暑假到了。他把一切書籍字畫衣服等等,分贈朋友學生及校工們,我所得的是他歷年所寫的字,他所有的摺扇及金表等。自己帶到虎跑寺去的,只是些布衣及幾件日常用品。我送他出校門,他不許再送了,約期後會,黯然而別。暑假後,我就想去看他,忽然我父親病了,到半個月以後才到虎跑寺去。相見時我吃了一驚,他已剃去短鬚,頭皮光光,著起海青,赫然是個和尚了!笑說:

「昨天受剃度的。日子很好,恰巧是大勢至菩薩生日。」

「不是說暫時做居士,在這裡住住修行,不出家的嗎?」我問。

「這也是你的意思,你說索性做了和尚……」

我無話可說,心中真是感慨萬分,他問過我父親的病況,留我小坐,說要寫一幅字,叫我帶回去作他出家的紀念。回進房去寫字,半小時後才出來,寫的是楞嚴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且加跋語,詳記當時因緣,末有「願他年同生安養共圓種智」的話。臨別時我和他約,盡力護法,吃素一年,他含笑點頭,念一句「阿彌陀佛」。

1920年弘一法師赴新城(今浙江富陽新登)前書贈夏丏尊「珍重」二字

自從他出家以後,我已不敢再毀謗佛法,可是對於佛法見聞不多,對於他的出家,最初總由俗人的見地,感到一種責任。以為如果我不苦留他在杭州,如果不提出斷食的話頭,也許不會有虎跑寺馬先生彭先生等因緣,他不會出家。

如果最後我不因惜別而發狂言,他即使要出家,也許不會那麼快速。我一向為這責任之感所苦,尤其在見到他作苦修行或聽到他有疾病的時候。近幾年以來,我因他的督勵,也常親近佛典,略識因緣之不可思議,知道像他那樣的人,是於過去無量數劫種了善根的。

他的出家,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願使然,而且都是希有的福德,正應代他歡喜,代眾生歡喜,覺得以前的對他不安,對他負責任,不但是自尋煩惱,而且是一種僭妄了。

回復【0014】獲取《弘一法師全集》資源


相關焦點

  • 弘一法師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林語堂如此評價他:「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周總理生前曾囑咐著名劇作家曹禺說:「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
  • 弘一法師一生中最大作品 在出家百年之際重回故裡
    弘一法師,這位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藝術家、一代高僧,為世人留下了無數的精神財富和藝術作品。他在慈谿伏龍寺創作的一生中的最大作品《佛說阿彌陀經》十六條屏,在闊別86年後,重回寧波展出。在弘一法師出家一百周年之際,這件作品重回它的創作地展出,意義重大。《佛說阿彌陀經》(攝影:妙月)今朝似雲筆墨香,遊人騷客趁春光。
  • 文|弘一法師嫡孫女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
    曾擔任過教師、編輯,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在關於中國話劇史的各類文章中,上面這段話經常被引用。
  • 它是天下第三泉,水質甘冽醇厚,是弘一法師出家、濟公圓寂的地方
    虎跑寺,與性空大師,濟公,以及弘一法師都有淵源。圖中是虎跑寺石刻兩隻老虎。到虎跑以後,發現許多人拎著水桶塑料壺,趕往虎跑泉。原來當地人喜歡喝虎跑泉水。西湖龍井虎跑水,被譽為西湖雙絕。用虎跑甘泉衝泡西湖龍井,再好不過了。虎跑泉水質甘冽醇厚,清澈明淨。圖中是虎跑公園內。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十景,來過沒來過的人,都嚮往不已。西湖西南的虎跑,有個傳說就是虎跑夢泉。
  • 弘一法師幾幅有趣的書法
    年輕時的弘一法師身材很不錯!出家後也自己設計服裝,下圖為設計草圖。褲腰一尺五寸半,真的是小蠻腰呀!  弘一法師是提前預到自己死期的人,他臨終前,與劉質平、夏丏尊等一一道別,安排好後事,一切都從容不迫,涅槃之像,面帶微笑,慈祥安然,如睡著了一般。
  • 晚晴室外道晚晴——探訪弘一法師的圓寂之所
    大約在法師圓寂的半月前,他已寫好了兩封內容基本相同的告別信,一封給弟子劉質平,一封給老友夏丏尊。對此,夏丏尊曾寫過一篇《弘一大師的遺書》,記載了法師此信的原文——  丏尊居士文席:  朽人已於九月初四日遷化,曾賦二偈,附錄於後: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  問餘何適,廓爾亡言。
  • 弘一法師李叔同:吃素、護生、惜福,一個真正值得我們銘記的人!
    冷峻如魯迅,從內山完造那裡「乞得」弘一法師手書一張,喜不自禁,在日記裡寫下: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但最中肯的評價,卻來自他得他親炙的豐子愷,只有八個字:吃素,出家,告誡眾生要懂得「惜福」
  • 弘一法師的一生,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1880年,李叔同出生於天津故居李宅,李家世代經商,到李叔同已經是名門望族,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李叔同早早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1916年,夏丏尊躲到涼亭裡吃茶,一句「像我們這種人,出家當和尚倒是挺好的」徹底擊中李叔同。他去虎跑寺斷食20天。晨鐘暮鼓,青燈佛卷,遠離浮華塵囂,靈魂漂浮四十年,他似乎找到最終歸宿。
  • 弘一法師 | 半生繁華,半生空門
    皈依老和尚了悟門下,法名演音,號弘一。從此,那個會作詩填詞、書法作畫、篆刻音樂,會演戲的李叔同走向了紅塵深處,再見時,他是弘一法師。出家前的這一系列捐送之舉,確實讓人感到「諸藝皆廢」之打算,但很快,法師就發現這是不可能的事,他與藝術結緣太深,哪怕入空門,得解脫,藝術也是如影隨形。皈依同年9月,他應範古農之請,另購筆墨紙硯,開始書寫經偈,此後一發不可收,以書法弘佛法,包括抄經、題記、偈跋等。
  • 文如其人夏丏尊
    對於夏丏尊先生的印象,最初來自豐子愷先生的悼文《悼夏丏尊先生》:「放假日子,學生出門,夏先生看見了便喊:『早些回來,勿可吃酒啊!』學生笑著連說:『不吃,不吃!』趕快走路。走得遠了,夏先生還要大喊:『銅鈿少用些!』學生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實在感激他,敬愛他。」
  • 前半生李叔同,後半生弘一法師,女人只是他人生中的點綴而已!
    有人說信佛乃是修身養性,出家就是斬斷凡塵;也有人說信佛不如信自己,出家那是不負責任!對於這兩種說法,不置可否,但是卻突然讓我想起一個人,李叔同,也是人們口中的弘一法師。他是一個奇才,是著名的音樂家、美術家、書法家,還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他有一個學生叫做豐子愷,他還有一個摯友叫夏丏尊,可以這麼說,李叔同的一生非常傳奇,值得後人不斷去探索,但是今天我們不提他的那些傳奇,來談談他生命裡的那些女人。
  • 那個春天,那個元宵,李叔同初遇弘一
    此類信息,在李叔同的《斷食日誌》以及後來回憶之《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和夏丏尊《弘一法師之出家》諸文中都有詳細記錄。此次虎跑斷食,李叔同近距離接觸到和尚們的生活,不僅喜歡,而且羨慕起來了,為後來的出家種下了近因。加上好友馬一浮的助緣,到了1917年的冬天,李叔同又請了《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乘起信論》等很多的佛經,研習起來,馬一浮還以善申賢首之義的嘉興子璿法師所錄《起信論筆削記》奉覽開導。
  • 回憶弘一法師:在「槍林彈雨」中「備受苦厄」的堅守
    知道了大師正值盛年(三十九歲)便剃度在杭州的某一寺院出家當了和尚。剃度時,大師把自家的鬍鬚分作了三份,一份給了高足劉質平,一份給了日本妻子(一說是小妾),一份自家收藏。從這後來,凡能看到的,凡能買到的大師的著作以及專門介紹大師的著作,我便看、我便買。一個被世人被後人稱為「二十文章驚海內」的通才、全才、奇才、天才和大德高僧的弘一,便成了我心中時常念起的名字。雖不能至,但嚮往之。
  • 弘一晚年四肢浮腫潰爛,神經衰弱困擾其一生:小病從醫,大病從死
    1918年,李叔同正式出家為僧,7月13日得法號弘一。但成為弘一法師之後的李叔同,依舊對自己的神經衰弱無能為力,出家之後的他疾病纏身。佛教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光照世間,而弘一出家之前拋棄一切近乎無情;弘一出家後專修南山律宗,而他在出家之前浪蕩不已。從錦衣玉食到粗茶淡飯,這一切的交集點就在於一個「病」字,這是弘一與佛教不解之緣的由來。
  • 弘一大師為何偏愛晚晴?
    弘一,是李叔同出家以後的號。弘一大師出家前後名號甚多,據弘一大師的學生劉質平在《弘一大師史略》中統計,約有近二百個。不過最為人熟知的幾個應該就是大師的法名演音,號弘一,以及晚年的號——晚晴老人。對於「晚晴」二字,大都能想到是取自李商隱的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在弘一大師的好友夏丏尊的文章《懷晚晴老人》一文中也得到了印證:「有時也自稱晚晴老人。
  • 弘一法師進退兩難的童年處境
    無論在俗時和出家後,弘一對生母一直是眷眷不忘的。 不可避免而言及,出家後的 弘一以佛徒之身但言與佛因緣諸事。但他曾對最親近的學生之一的豐子愷說過自己有許多母親。豐子愷還知道他的生母是乃父的第五位姨太太。可見他生於一個妻妾成群的封建大家庭。
  • 悲欣交集,弘一法師的一杯清茶
    他的前半生,叫李叔同,後半生叫弘一法師。一世人生,兩份精彩。在他那個時代,大概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叫李叔同的前半生,他是走路都掉才華的牛人,叫弘一法師的後半生,他是精研律宗的慈悲僧人。李叔同的才華和成就,無數次被人提起,佛門高僧的修為也受到許多人推崇。在佛教界深孚眾望的趙樸初評價他「無數珍奇耀世眼,一輪明月照天心」。今天,我們重點來說他與茶的故事。
  • 弘一大師:我為什麼一定要出家(圖)
    弘一大師(資料圖)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寺廟之多約有兩千餘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現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幾件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念我出家的經過。 曾有一次,學校裡有一位名人來演講,我和夏丏尊居士卻出門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當時夏丏尊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後來出家的一個遠因了。 到了民國五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誌中有說及關於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
  • 《弘一大師與晚晴室》全文
    能夠做到俗名和法號都為人熟知,在高僧大德裡應該也相當少見了。 弘一,是李叔同出家以後的號。弘一大師出家前後名號甚多,據弘一大師的學生劉質平在《弘一大師史略》中統計,約有近二百個。不過最為人熟知的幾個應該就是大師的法名演音,號弘一,以及晚年的號——晚晴老人。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弘一法師書法藝術初探
    文/陳敦三(一)弘一法師是中國近代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新文化運動早期的活動家,出家後成為佛教律宗的高僧。他在中國的藝術史上和宗教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弘一法師(1880年—1942年),俗姓李,名文壽,字叔同。法名演音,字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