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劉維佳
作為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10月23日,由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設計發行的《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郵冊》終於與廣大郵友們見面了。
紀念郵冊精選李叔同先生戲劇、美術、篆刻、書法、文學等作品的精美圖片,並結合平湖李叔同紀念館蓮花造型的獨特外觀設計製成個性化紀念郵票。郵冊中特別收錄中國郵政2007年公開發行的「紀念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專題郵票,該郵票的設計採用了李叔同先生1907年出演《黑奴籲天錄》時期親自繪製的的話劇海報,甚是珍貴。
李叔同與中國話劇
1907年:春柳社誕生
代表人物:李叔同
首演劇目:《茶花女》
代表劇目:《黑奴籲天錄》
圖為《茶花女》劇照
1907年,李叔同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一個旨在研究各種文藝的「春柳社」。1907年春,春柳社的成員們參加了日本東京中國青年會為國內徐淮水災而舉行的一個賑災籌款遊藝會,並嘗試性地演出了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名劇——《茶花女》之第三幕,獲得了在東京的世界各地人士的交口稱讚,尤其是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日本戲劇評論家松居松翁後來在《芝居》雜誌上發表的《對於中國劇的懷疑》一文中說:「與其說這個劇團好,寧可說就是李君演得非常好……李君的優美婉麗,絕非本國的演員所能比擬。」
圖為李叔同扮演的茶花女歐陽予倩就是在觀看了李叔同演的話劇《茶花女》後,驚奇地發現「戲劇原來還有這樣一種表現辦法」。歐陽予倩回國後積極參加話劇團體活動,編導演出了數十部話劇,成為中國話劇運動的奠基者、開拓者之一。
不久後,春柳社又演出了根據美國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的話劇《黑奴籲天錄》。在表演中,他們首次採用了分幕表演法,並以對話和動作演繹故事的特點,使演員塑造的角色更為豐滿、立體、真實。這場表現了被壓迫者的反抗精神的演出再一次在東京演劇界引起巨大反響,還曾得到日本戲劇家土肥春曙和伊原青青園的好評,並認為中國青年的這種演劇象徵著中國民族將來的無限前途。
而《黑奴籲天錄》的成功,確立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新劇形態。它對日本「新派劇」中源於西方戲劇的布置設計、服裝、化妝、刀具、燈光等方面的潛心研究和大膽實踐,對日後中國話劇在舞美方面的發展都有著很大影響。同時,也標誌了中國話劇在真正意義上的誕生。
郵冊中除了特別收錄的「紀念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專題郵票以外,還有精選的李叔同先生戲劇、美術、篆刻、書法、文學等作品的精美圖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圖片由文明平湖提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