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2020-12-25 天眼新聞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張建軍(右二)汛期實地查看損壞基礎設施有一次,在走村入戶與網格員溝通中,我發現共和村18個網格均存在一些網格內日常難以解決的問題,比較突出的像翁貴網格內的羅仲戶,「等、靠、要」的思想問題頑固,網格員三翻四次入戶開展工作,任然收效不佳。  羅仲戶2人,2019年因為住老舊住房納入邊緣戶管理,戶主羅仲是個90後,初中文化,原來一直在外務工,今年回家修建新房。該戶2019年本來要實施住房維修,但羅仲不同意,鎮級、村級多次上門做其工作,其任然不願實施住房維修,後只能作罷。

張建軍(左一)走訪慰問貧困戶在工作中,遇到很多這樣的「難題」讓我和駐村幹部陷入困惑之中。扶貧路上任重而道遠,守初心,記使命,即便是很多頑固的「問題、難題」,我也要去解答。用實際行動走進貧困戶心中,把國家政策講給貧困群眾聽。  後來,與鎮幹部、村幹部、網格員幾番幾覆去羅仲家做思想工作,談心談話,經過不懈努力,讓羅仲終於理解了我們的想法,現在羅仲戶對脫貧攻堅政策有了新的認識,對脫貧攻堅工作也是非常的支持。

張建軍(右)走訪慰問退休幹部在村民反映、實地查看中發現共和村基礎設施方面還有些欠缺。隨後,我立刻帶領扶貧小組充分利用交通局結對幫扶共和村的優勢,加大力度和規模投資建設全村,實施交通建設項目。一是「一事一議」串戶路項目擺絨組、上壩組、擺谷組共計實施1.8公裡,總投資30.43萬元,其中交通局補助投工投勞資金10萬元;二是幫助修建上壩組和谷嶺組串戶路1.2公裡;三是針對個別群眾院壩未硬化的情況,補助60噸水泥給群眾實施院壩硬化。現在全村的基礎設施水平有很大提升,徹底解決了群眾的剩餘「煩心事」。                              扶貧路上「難題」多,任務重,一次又一次地實踐走村入戶走訪摸索,我不斷的總結再總結,只有掌握更多情況和相關業務,才能更好地指導村裡工作。每月每周要報什麼表,要收什麼報表,我都認真的在本子上做好記錄,做好安排。脫貧攻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後,我會一直不忘初心,把握政策,聽黨指揮,努力將扶貧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編輯 劉娟利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扶貧故事」健康扶貧路上,我們做百姓的「守護神」|都勻市...
    我是李付瓊,是都勻市勻東鎮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醫生。  「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因病返貧、因病致貧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都勻市多策共舉,打好健康扶貧「組合拳」,進一步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幾十年來,國家醫療衛生從無到有,醫療水平從低到高的發展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中一項重要工程,只有讓老百姓有謀生的身體素質,才能為脫貧奔小康墊下牢固的基石。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無捷徑,一言一行總關情|都勻市小圍寨...
    我叫周波,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王家司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在經過專門的業務培訓後,我「上崗」了。在部隊摸爬滾打了二十幾年的我,轉業到地方後,曾在都勻市政法委機關工作,也在都勻市平浪鎮新龍村駐過村,來到小圍寨辦事處任政法委書記不滿一年的我,並無多少基層工作的經驗,對能否勝任駐村工作隊長一職,心裡感到一絲絲忐忑。同時,我又身兼「多職」,既是王家司村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又是包村工作領導,也是該村僅有的2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盛開的三朵花丨都勻市歸蘭鄉翁奇村駐村...
    我叫張晗,是黔南自治州都勻市水務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接到脫貧攻堅任務成為歸蘭鄉翁奇村駐村幹部時,我才27歲,還有些青澀。3年的基層實踐中,我和所有一線扶貧幹部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拼搏的汗水在脫貧攻堅的路上種下三朵花。
  • 扶貧路上堅守初心 大涼山盛開索瑪花
    扶貧路上堅守初心 大涼山盛開索瑪花 2020-10-16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做扶貧一線上催人奮進的「鼓手」|都勻市小圍...
    我叫鄭紅英,目前擔任都勻市融媒體中心主任,同時也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小圍寨村駐村隊隊長。2019年3月底,都勻市融媒體中心才掛牌,工作千頭萬緒,採編人員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變,面臨諸多的不適應,任何工作在摸索中進行。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點燃幫扶路上的熱情「火」|都勻市沙包...
    我是唐顯江,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茶園村的一名幫扶責任人。自2015年接到沙包堡扶貧站通知的那天,我輕裝簡行正式踏上脫貧攻堅之路,承擔茶園村四戶建檔立卡戶的幫扶責任。幫扶伊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我的扶貧之路並非總是順利,其中充滿坎坷也充滿了幸福,苦在工作推進時遇到的許多次不理解、不信任,甜在幫助貧困戶實際解決困難後,他們幸福感謝的笑容。
  • 「我的扶貧故事」五年時光,只為聽到一句「李支書你來了」|都勻市...
    我叫李廣剛,是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毛尖鎮江邊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我在都勻市毛尖鎮黨委的安排下,來到了江邊村任黨支部書記。  在來到江邊村後,我主動與鎮政府以及村支兩委一道研究江邊村的致貧原因並制定幫扶對策,尋找脫貧路子。五年的扶貧之路,沒有輕鬆寫意,只有擔當與奮鬥。回想起與群眾交往的點點滴滴,我不禁感慨,唯有用心,精準扶貧才有保障;唯有動情,精準脫貧才有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兩滴淚道盡四年扶貧生涯丨都勻市紀委市監委派駐...
    當提筆回憶我的四年扶貧生涯時,我留下了兩滴淚。第一滴淚是辛酸淚,辛酸的是四年的扶貧生涯,我剛滿8歲的兒子,四年來他是如何自己上下學?如何自己料理飯菜?第二滴淚是幸福的淚,四年的駐村生涯,1年第一書記、3年駐村工作隊員,見證了平浪鎮沙拉河村翻天覆地地變化,見證了沙拉河老百姓走向小康的拼搏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阿婆的「親閨女」|都勻市都勻市紀檢監察幹部...
    我叫張穎琦,是都勻市紀檢監察幹部,也是一名參加了脫貧攻堅的幹部。「姑媽,你來了!」我剛前腳進門,後腳就聽到蹲在廚房燒水的阿婆的笑聲。阿婆87歲歲了,是都勻市平浪鎮沙拉河村人,也是我的幫扶對象。「阿婆,我給您買了一件棉衣,來試下合身不?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扶貧路上的「知心朋友」丨錦屏縣鍾靈鄉鄉長...
    為此,我給自己定下要求、規劃目標、細化每日工作任務,經常下到各村去走訪群眾,收集民情民意,當好群眾的「知心人」和領路人;堅守初心和使命,充分發揮好統籌作戰能力,練就攻克堡壘的本領,才能贏得致勝權,交上人民滿意的答卷。  鍾靈鄉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44戶3915人,6個村中有3個貧困村,經過近幾年的脫貧攻堅戰,到2020年,全鄉的三個貧困村精彩出列,貧困人口全部清零。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心就是扶貧力量的源泉|都勻市勻東鎮大坪村駐...
    我叫唐文章,2019年8月12日,從最初的幫扶責任人,我正式成為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幫扶開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向同事取經,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開展駐村幫扶和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扶貧事業中的「一粒沙」|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
    我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駐村出發的前夕,父親語重心長的這段話我至今難忘。  我叫陸波,是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囀村駐村工作隊員。帶著黨的囑託和父親的期望,2018年3月,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  進村伊始,我就開始了入戶摸底調查工作,了解鳳囀村老百姓的貧苦,了解生產生活狀況,詢問他們對鳳囀村發展的建設意見,認真做好民情日記。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扶貧之路還將繼續|都勻市水庫和生態移民局...
    我是吳滸,都勻市水庫和生態移民局派駐林蔭村駐村隊隊員。2018年3月8日是個好日子,這一天我的女兒出生了,第一次當父親,我有點莫明和興奮,甚至還有絲絲恐懼,對於未來,我沒有什麼大的理想和規劃,只希望我的女兒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初心和使命,用真心真意點亮人生之炬李秀婷(右一)給殘疾特困供養家庭送衣服我是土生土長的逢亭人,爺爺當了30多年的村支書,父親做過幾年的村主任。我深知,這樣的工作機會本就難得,尤其是現在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能夠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員,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會,所以我一直秉承著自己的堅持:在工作中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以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身份真真切切為人民服務。
  • 「我的脫貧故事」教育精準扶貧 讓我的夢想插上翅膀|都勻市墨衝鎮...
    我叫駱榮雙,家位於都勻市墨衝鎮鳳鑫村。村子裡的人都靠著種農作物維持生活。在我印象中,小時候我們一家四口住在一棟小木房子裡,我和妹妹沒有單獨的房間,沒有所謂的洋娃娃,每天上學來回一共要走3個多小時山路。可是無論條件多麼艱苦,我心裡一直牢記爸爸媽媽的話,好好讀書。
  • 「我的扶貧故事」蒙姐,是他們對我最溫暖的稱呼|都勻市科協黨組...
    2018年1月,隨著都勻市勻東鎮劃歸都勻市管理後,單位安排我在原有的三戶幫扶戶的基礎上新增幫扶桃花村一戶貧困戶,龍洪陽。 2018年1月的一天,我對第一次到龍洪陽家走訪時的記憶印象深刻。在得知這個情況後,我第二天去到414醫院與醫生對接、承諾儘快結清所欠醫藥費並為龍洪陽取回了戶口本。隨後,我為動員龍洪陽結清醫院費用並參加扶貧特惠貸。  2018年春節前,我幾次到家做老人工作,宣傳金融扶貧、臨時救助、醫保政策等,之後龍洪陽跟親戚借錢自願去醫院結清了帳。
  • 「我的扶貧故事」讓鄉村更美 村民更富丨都勻市稅務局黨委書記...
    我是貴州黔南都勻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湛江,我們單位幫扶的是都勻市平浪鎮的甲壤村和墨衝鎮拉海村。在以前,這兩個村屬於貴州省一類貧困村,都勻市的深度貧困村。  我有一個幫扶建檔立卡戶,名叫譚朝偉。以前,他的妻子吳書粉在外打工,不小心弄傷了了眼睛,為了緩解他們一家的經濟情況,我多方打聽,給吳書粉介紹了一份保潔的工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讓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是我考慮的重點。
  • 「我的扶貧故事」農業戰線上巾幗標兵丨都勻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
    田間觀察西蘭花長勢情況我叫朱子丹,是貴州省產業革命專家團隊,茄子、菜豆小分隊一員,也是都勻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我用了28年的時間來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蔬菜技術研究與推廣。從1992年起,我就帶著對農村和農業的一腔熱血紮根基層,將我所學的知識應用於農村的每一塊土地上。我的足跡涉及全都勻市8個鄉鎮辦事處80多個鄉村的田間地頭。我用雙腳丈量農村的每一寸土地,用智慧澆灌著農業的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荊棘遍布,卻無法阻擋我前行的腳步|都勻市水務局...
    我是盧之常,都勻市水務局派駐歸蘭鄉翁奇村駐村工作隊隊員。2018年3月,我成為了一名駐村幹部。三年來的扶貧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給予了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留下了人生難忘的一頁。
  • 「我的扶貧故事」王可元:用心用情又督又導 做實做細堅守初心
    我叫王可元,是銅仁市福彩中心副主任,也是銅仁市派駐石阡縣泉都街道脫貧攻堅督導組組長。2020年2月11日,背著行囊,跟隨市級駐鄉(鎮)蹲點脫貧攻堅工作督導組來到石阡縣。「作為一名督導組成員,能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收官戰,既是一份幸運,也是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