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
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耕地面積445畝,人均耕地面積0.859畝,林地面積 2324.82畝,人均林地面積4.48 畝,距鎮政府所在地19公裡。
我去駐村,只為了讓德過村的脫貧攻堅氛圍越來越濃、脫貧基礎越來越實、脫貧攻堅質量越來越高、鞏固提升脫貧成效越來越好的良好,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到村後,由於村裡住宿和辦公條件簡陋,剛來時一度不適應,我堅信只要堅持一下就過去了,條件會越來越好的。因為時間短很多扶貧政策不懂,貧困戶家庭情況也不熟,壓力非常大。用一周時間,才調整好自身狀態進入角色,每天學習扶貧政策,向鎮扶貧站幹部請教、查看和整理資料、到貧困戶家中走訪了解實際情況。
在剛駐村的3個月時間裡,除了到、鎮開會以外,每天起早貪黑走訪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充分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對全村49戶貧困戶都走訪了一遍,對每戶貧困戶如何脫貧心裡有了底。
後來經過與村「兩委」反覆研究商量,與每戶貧困戶多次溝通協調,制定出了詳細的全村扶貧攻堅規劃和每戶脫貧發展方案。2016年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以養牛、鉤藤、油茶等項目成為了村裡的主導產業。還通過種養殖產業帶動和合作社入股分紅,使德村農業發展有了新的調整和改善,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
在村裡,我逐戶排查受教育情況,通過逐戶統計與學校學生信息核實,掌握本村受教育學生信息,發現許多問題。
村貧困戶潘林美,單親戶,丈夫2019年前已故,單獨撫養五個孩子,五個孩子都是在校生,家庭極為困難,孩子們面臨輟學。我通過向政府民政申請低保、臨時救助、合作社入股分紅等扶貧幫扶措施,該貧困戶在2020年順利脫貧,五個孩子也安心在學校讀書,家庭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在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謀劃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精準把握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點,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力促現代農業根基進一步鞏固、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鄉村富民產業蓬勃發展、宜居鄉村建設步伐加快、鄉村文化繁榮發展、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乾 整理
編輯李貝多編審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