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敏,是黔西縣大關鎮鍋仲村人,這些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在鎮村幹部的傾情幫扶下,我原本貧困的家庭脫了貧,我也有幸成了村裡扶貧工作隊的其中一員。 十幾年前,我從大關鎮文明社區嫁到鍋仲村田壩組,那時候家裡一貧如洗,房子是借別人家的,砌了磚牆蓋上瓦,地板就是土泥巴。公公劉正華患有胰腺炎、膽囊炎等疾病,經常都要打針吃藥。在我的孩子1歲多的時候,我們夫妻倆丟下年幼的孩子出門去打工,七攢八湊勉強建了毛坯房,門口還是泥院壩。 2013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經常到我家走訪,幫助我家擬定脫貧計劃,制定幫扶措施。
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我家的房子實施了舊房整治,進行了簡單的裝修,院壩也進行了硬化。我記得當時我們還在外面務工,村裡的幹部打電話給我,詢問我家要硬化院壩嗎?我當時就覺得黨和國家的政策真的好,鎮村幹部也盡心盡力。因為進入貧困戶,村裡的醫師經常到我們家開展免費檢測,公公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高,我們自付的費用也減少了。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2018年我們返回了家中,村幹部和駐村幹部動員我到村裡擔任治安巡防員,我當時想,工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離家近,又能照顧老人和小孩,就答應了。丈夫在村裡的合作社務工,同時在周邊做適當的零工,我們一家的收入也相對穩定。這些都得益於村裡實施的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措施。 當了治安巡防員後,我與駐村幹部、村幹部一起開展工作與他們一起開展扶貧、產業調整等相關工作,感受到扶貧工作的不易,我真正認識到共產黨的偉大。 現在我要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為更多的人服務。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翟培聲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