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出生在毛尖鎮富溪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家裡6口人,父母都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多苦多累都覺得是甜的日子都還有盼頭。可2016年父親意外離世,那時我還在省外就讀大三,3個弟弟妹妹都還在讀初、高中,生活的重擔一下都壓在了我母親身上。她從此沒日沒夜地工作,只為了掙夠我和弟妹的生活費和學費。看著母親日益消瘦的臉頰和兩鬢的白髮,我哭過、迷茫也無助過,甚至想過放棄升大四,只想趕緊進入社會,上班掙錢供弟弟妹妹們讀書,替母親分擔一點家裡的負擔。

羅娜(右)入戶走訪宣傳政策

就在這時,是毛尖鎮黨委政府的領導、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幫扶幹部給了我們希望。他們對我家進行走訪時,了解到我們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後,把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幫助我和弟妹們申請教育資助,還介紹毛尖鎮農商銀行以及社會愛心人士對我們姊妹幾個進行生活資助,幫助我家解決家庭的實際困難,鼓勵我和弟弟妹妹要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幫扶幹部都勻市人社局楊柳同志和富溪村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把我和弟弟妹妹當親人一樣的關心、照顧和鼓勵,讓我重拾信心,感到了溫暖,堅持完成了學業。

通過扶貧的好政策,2017年9月,我參加了「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公開招考,考入了毛尖鎮人民政府工作,有了穩定的工作。考上工作後第一件事,我就動員母親主動向村委會提出脫貧申請。脫貧不脫政策,在國家、和黨委政府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弟弟妹妹們也都分別考上了大學,接受到了更高更好的教育。

羅娜(左)疫情期間充當快遞員,幫助農戶集體採購生活物質

通過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堅定了我來到這裡的責任,我想讓更多的貧困家庭像我一樣通過自身的努力和黨的幫扶過上幸福的日子。

2018年3月組織選派我到毛尖鎮擺桑村深度貧困村駐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我積極配合擺桑村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負責擺桑村第四網格的脫貧任務。

羅娜(右)幫助網格內開展透風漏雨整治

第四網格內人口共19戶69人,貧困戶10戶35人,在日常的網格工作中,我按照村「兩委一隊」「四個一」的攻堅打法抓好脫貧工作,即「一張網格圖」摸清網格內人員分布和底數;「一本民情日記」詳細記錄每天入戶走訪情況,宣傳扶貧政策;「一張人口信息臺帳」將民情日記本記錄內容整理成網格內農戶的全人口家庭信息臺帳,實行動態管理;「一場分析研判會」村兩委一隊定期召開各網格工作情況的分析研判會,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和困難。

按照這套打法,我們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逐個網格、逐戶農戶進行過堂研判,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針對家庭困難的,幫助他們申請臨時救助和低保,上門為農戶推薦就業崗位。此外,我們還幫助擺桑村三組爭取修建將近一公裡的入戶路。

2019年底,擺桑村剩餘貧困人口94戶294人順利脫貧,擺桑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彥君

編輯 張婷

編審 楊儀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村民班傑
    我是班傑,村裡人都親切地叫我"小香哥",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七組村民,現在是村委會副主任,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我轉變身份參與扶貧工作已整整四年了。2013年,我家發生了重大變故,傾盡全力挽救的妻子因病醫治無效撒手人寰,給我留下的不僅是失去親人的無盡傷痛,還有八十歲高齡的老母親和兩個年幼待撫的孩子。妻子離世前,為了給她治病,家中已是債臺高築,所住房屋是父輩留下的,早已破舊不堪。那時的生活使我感到心力交瘁,但我心裡深深地明白這個時候不能倒下。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貧困群眾的「參謀長」|黎平縣巖洞鎮扶貧工作...
    我深知這一崗位責任重大,承擔著指導鎮村兩級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職責,既是工作綜合協調機構,也是參謀機關。「打鐵還要自身硬」,為了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我迅速開展學習、掌握扶貧政策,按照俯下身子、捲起袖子、邁開步子要求,堅持走村入戶調查研究,為鎮黨委政府全面部署扶貧工作收集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冉素釵:從貧困子女到扶貧幹部
    我叫冉素釵,是深度貧困縣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同時也是奮戰在深度貧困縣的扶貧幹部,伴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脫貧摘帽的艱辛歷程,見證了貧困山鄉的華麗轉身,完成了一場由表及裡的本質蛻變。
  • 「我的扶貧故事」參與脫貧攻堅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丨冊亨縣...
    在「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號角吹響之時,我有幸成為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員,積極參與到這場艱巨又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爭」中。作為一名黨員,能夠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僅是一種榮幸,更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六盤水...
    我叫沈折貴,2015年4月任南開鄉花場村村文書,2018年9月任玉蘭村支部書記。這些年來,我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隨後,在我和決戰隊隊員的幫助下,郭貴祥家還享受低保、教育、醫療等扶貧政策。如今,郭太良通過在村周邊打零工,由於能吃苦、平時勤儉節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2019年實現脫貧。  2018年9月27日,我被選派到玉蘭村任支部書記,通過走訪了解,玉蘭村共有12個村民組,總人口888戶4137人。
  • 四川省婦聯巾幗脫貧行動.我的扶貧故事.雅安李慧英
    編者按: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幫助貧困地區貧困婦女樹立上進心、自信心,立志脫貧,四川省婦女聯合會(以下簡稱省婦聯)面向全省婦聯繫統徵集「巾幗脫貧行動」案例、脫貧婦女事跡、扶貧婦女事跡。優秀案例和典型事跡將被納入省婦聯2018年《巾幗脫貧行動精選案例》《我的脫貧故事》和《我的扶貧故事》書籍。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⒀——脫貧貼心人 心中有大愛 2020-12-22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一線的「排頭兵」|水城縣海坪街道辦事處工作...
    我叫周訓鋒,堅持以勤奮為原則,以高效率的學習為基本思想。2017年開始我投身於脫貧攻堅工作,立志改善貧困戶的生活,為他們帶去生活的希望。在我成為一名脫貧攻堅工作者後,更加堅定了我對扶貧事業的決心。我經常走訪慰問貧困戶,為了在短時間內儘快了解村裡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常常是早上天不亮就起來,背包裡裝著一個寫滿村裡每戶情況的筆記本。「你真心為老百姓實實在在幹一些事情,那麼老百姓也是認可你的。」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做貧困戶的暖心人丨黃平縣翁坪鄉牛島村...
    我叫王天福,黃平縣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是翁坪鄉牛島村的包村幹部。2019年6月,組織安排我到翁坪鄉牛島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主要是對脫貧攻堅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補短板。到牛島村委會召開會議召開會議扶貧工作之初,我挨家挨戶走訪,廣泛聽取群眾對脫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了解貧困村存在的困難和需求,和村「兩委」謀劃脫貧計劃,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早日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解鎖了我們的新生活丨黔西縣新仁鄉小寨村...
    我叫楊玉秀,是貴州畢節市黔西縣新仁鄉小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幫扶幹部楊紅衛第一次來到我家,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黔西縣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這個單位。「心連心」扶貧超市村兩委和城投公司的幫扶幹部整日穿梭在各個寨組間,碰上誰家有無法解決的困難就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忙。
  • 興安鎮:扶貧幹部+貧困戶,我們都「在線」!
    在村裡,各村的扶貧專幹又立即轉換了身份,從2019年的「扶貧專幹」成了2020年的「防疫骨幹」,晨起暮不休,日夜為村忙……扶貧幹部給力,貧困戶也心甘情願成了抗「疫」後盾,為一線的「戰士」們注入了更強的信心和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讓更多的人脫貧致富是我的驕傲|道真自治縣忠信鎮...
    2017年底,我剛參加工作,組織便將我安排到忠信鎮山巖村擔任扶貧專幹,開展脫貧攻堅任務,我的扶貧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也就是這一幕,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還是要幫他們渡過難關的責任。  讓我揪心的是,這樣的家庭條件居然沒有納入低保戶,更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回到村委會後,跟村支兩委的幹部們協商過後,我提出應該把這戶按程序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相關的扶貧政策。
  • 「我在扶貧第一線」:扶貧幹部就是一盞明燈,能慢慢照亮貧困群眾的...
    「我在扶貧第一線」的第三位講述者,是來自靖西市的副市長,董慶。講述人|董慶採訪|中國中車微信平臺「我叫董慶」我叫董慶,今年38歲,2018年6月由中車集團選派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掛職扶貧。董慶在扶貧一線 圖源受訪者供圖「這裡的人又是那麼淳樸、熱情,讓我感覺不到拘束和膽怯」記得我剛到靖西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扶貧工作該從哪裡入手,以前從事的都是技術和管理工作,從沒有過地方基層的工作經驗,連農村田間都很少去過。扶貧就是主要抓「三農」工作,在這方面我就是個「小白」。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
    此時此刻,媽媽早已淚流滿面,說實在話,媽媽想你了,我的孩子,為不打擾你休息,媽媽只能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和你說說心裡話。本來媽媽想早點和你視頻的,可因為媽媽手頭有太多緊急的扶貧工作要做,所以才....別責怪媽媽呀!我的好寶貝,雖然你才3歲半,但我知道你比同齡的孩子都要懂事。孩子,對於你,媽媽總是帶著滿滿的愧疚。
  • 「我的扶貧故事」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貴定縣新巴鎮...
    我叫陶國順,是貴定縣委巡察辦副主任。作為全縣2100名駐村幹部之一,我於2018年5月與縣委辦24名同事一起,下沉到新巴鎮幸福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按照駐村工作隊工作安排,我與張薇、柏雲飛、羅世龍組成「四人小組」,共同負責幸福村石頭寨的脫貧攻堅工作。   駐村後,我們從村幹部的口中得知,石頭寨共有3個村民小組127戶591人,其中,貧困戶33戶119人,低保戶16戶29人。
  • 「我的扶貧故事」「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我眼中的基層幹部︱長順...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由於疫情影響,全國的大學大都沒有開學,我們學校也不例外。於是我來到我們村的村委會進行社會實踐,有幸參加了這場脫貧攻堅戰,並奉獻了自己微弱的力量。在這裡我認識了一群為我家鄉服務的基層幹部,其中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伯讓我記憶深刻,我決定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老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