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由於疫情影響,全國的大學大都沒有開學,我們學校也不例外。於是我來到我們村的村委會進行社會實踐,有幸參加了這場脫貧攻堅戰,並奉獻了自己微弱的力量。在這裡我認識了一群為我家鄉服務的基層幹部,其中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伯讓我記憶深刻,我決定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老伯的故事。
在我的家鄉——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代化鎮打朝村脫貧攻堅隊裡,有一位還有2年就到60歲退休的老同志——陳培德。2016年,本可以提前申請退休的他,義無反顧地來到打朝村,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中來,我們都親切地叫他「陳老伯」。
陳老伯在擔任該村金銀組網格員期間,剛進組時,該組的49戶人家共有235人,絕大多數是苗族同胞,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常年在家的人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小孩,有些老人只會講苗語。組上的公共區域到處牛糞豬尿,房屋四周髒亂差嚴重,輟學學生發生率全村最高,也沒有人願意當該組的組長。 身材瘦小的他沒有畏懼困難,經常騎著那輛陪伴他工作十多年的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深入田間地頭,進寨入戶,了解民情,為民辦實事。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和一絲不苟的精神值得很多攻堅隊員學習。 四年來,他把自己當成了寨子裡的人,群眾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如在「非洲豬瘟」期間,本來就年紀大了的他,還和群眾一起抬著200多斤的瘟豬,冒著夏天毒辣的太陽,拿去無公害掩埋。在他的組織下,組裡的「組管委」建立起來了,還制定了「村規民約」,帶領群眾積極參與串戶路,路燈等基礎實施建設,帶領群眾打掃衛生,使群眾養成了良好的衛生條件。在做好這些的同時,他還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一絲不苟的投入到工作中來。他嚴格按照低保戶和貧困戶進入和退出流程,由村民自己公平公開公正評選,他還積極動員輟學學生上學,牢記囑託戰勝深度貧困,感恩奮進奪取全面勝利。
這幾年來,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老伯狠抓「控輟保學」,全力保障上學路上不少一人,他經常到貧困戶家中與貧困戶子女深切交談,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並鼓勵他們認真學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他幫助申請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移民搬遷,向群眾宣傳就業崗位,動員群眾學習職業技能等。
他年紀大了,但從不拖全村脫貧攻堅的後腿。面對不懂電腦操作和手機扶貧APP操作的工作難點,總是第一時間認真的寫好紙質材料,然後謙虛的叫攻堅隊的年輕同志幫他錄入。在全省「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行動期間,他與全村脫貧攻堅隊員卯足幹勁、加足馬力圍繞補齊「3+1」攻堅短板,完成清零目標任務。「眼下脫貧攻堅進入最後衝刺的關鍵時刻,作為老幹部黨員,我必須帶頭,和村民們幹在一起,拼在一起」陳老伯堅定地說。
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來了該組完成「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等各項檢查。也換來了金銀組歷史性的改變,環境變美了,群眾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九月開學了,我的社會實踐也結束了,陳老伯對我說,他很高興能夠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將是他退休後最值得回味的美好記憶,而這場社會實踐也何嘗不是我難以忘記的美好記憶呢!除了陳老伯,打朝村村委會的每一個基層幹部都為了脫貧攻堅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時間。
我的文筆有限,無法描寫出打朝村這場脫貧攻堅戰的精彩,但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因為還有無數的人為了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而奮鬥!
作者 陳婷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楊儀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