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我眼中的基層幹部︱長順...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由於疫情影響,全國的大學大都沒有開學,我們學校也不例外。於是我來到我們村的村委會進行社會實踐,有幸參加了這場脫貧攻堅戰,並奉獻了自己微弱的力量。在這裡我認識了一群為我家鄉服務的基層幹部,其中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伯讓我記憶深刻,我決定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老伯的故事。

在我的家鄉——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代化鎮打朝村脫貧攻堅隊裡,有一位還有2年就到60歲退休的老同志——陳培德。2016年,本可以提前申請退休的他,義無反顧地來到打朝村,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中來,我們都親切地叫他「陳老伯」。

陳老伯在擔任該村金銀組網格員期間,剛進組時,該組的49戶人家共有235人,絕大多數是苗族同胞,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常年在家的人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小孩,有些老人只會講苗語。組上的公共區域到處牛糞豬尿,房屋四周髒亂差嚴重,輟學學生發生率全村最高,也沒有人願意當該組的組長。  身材瘦小的他沒有畏懼困難,經常騎著那輛陪伴他工作十多年的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深入田間地頭,進寨入戶,了解民情,為民辦實事。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和一絲不苟的精神值得很多攻堅隊員學習。   四年來,他把自己當成了寨子裡的人,群眾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如在「非洲豬瘟」期間,本來就年紀大了的他,還和群眾一起抬著200多斤的瘟豬,冒著夏天毒辣的太陽,拿去無公害掩埋。在他的組織下,組裡的「組管委」建立起來了,還制定了「村規民約」,帶領群眾積極參與串戶路,路燈等基礎實施建設,帶領群眾打掃衛生,使群眾養成了良好的衛生條件。在做好這些的同時,他還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一絲不苟的投入到工作中來。他嚴格按照低保戶和貧困戶進入和退出流程,由村民自己公平公開公正評選,他還積極動員輟學學生上學,牢記囑託戰勝深度貧困,感恩奮進奪取全面勝利。

這幾年來,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老伯狠抓「控輟保學」,全力保障上學路上不少一人,他經常到貧困戶家中與貧困戶子女深切交談,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並鼓勵他們認真學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他幫助申請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移民搬遷,向群眾宣傳就業崗位,動員群眾學習職業技能等。

他年紀大了,但從不拖全村脫貧攻堅的後腿。面對不懂電腦操作和手機扶貧APP操作的工作難點,總是第一時間認真的寫好紙質材料,然後謙虛的叫攻堅隊的年輕同志幫他錄入。在全省「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行動期間,他與全村脫貧攻堅隊員卯足幹勁、加足馬力圍繞補齊「3+1」攻堅短板,完成清零目標任務。「眼下脫貧攻堅進入最後衝刺的關鍵時刻,作為老幹部黨員,我必須帶頭,和村民們幹在一起,拼在一起」陳老伯堅定地說。

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來了該組完成「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目標,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等各項檢查。也換來了金銀組歷史性的改變,環境變美了,群眾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九月開學了,我的社會實踐也結束了,陳老伯對我說,他很高興能夠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將是他退休後最值得回味的美好記憶,而這場社會實踐也何嘗不是我難以忘記的美好記憶呢!除了陳老伯,打朝村村委會的每一個基層幹部都為了脫貧攻堅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時間。

我的文筆有限,無法描寫出打朝村這場脫貧攻堅戰的精彩,但我們的故事還在繼續,因為還有無數的人為了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而奮鬥!

作者 陳婷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楊儀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讀詩句悟人生: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詩臨其境:52歲的曹操,依然心中有火,眼裡有光。曹操:《軍師聯盟》劇照一句鍾情:「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阿婆的「親閨女」|都勻市都勻市紀檢監察幹部...
    我叫張穎琦,是都勻市紀檢監察幹部,也是一名參加了脫貧攻堅的幹部。「姑媽,你來了!」我剛前腳進門,後腳就聽到蹲在廚房燒水的阿婆的笑聲。阿婆87歲歲了,是都勻市平浪鎮沙拉河村人,也是我的幫扶對象。「阿婆,我給您買了一件棉衣,來試下合身不?
  • 讀曹操的《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傳世的詩篇都是樂府詩。所謂樂府詩,是指由兩漢朝廷的樂府或類似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詩歌。用樂府舊題寫時事,乃曹操首創。清代學者沈德潛指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而這一創新成了我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大膽的突破。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貧困群眾的「參謀長」|黎平縣巖洞鎮扶貧工作...
    我深知這一崗位責任重大,承擔著指導鎮村兩級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職責,既是工作綜合協調機構,也是參謀機關。「打鐵還要自身硬」,為了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我迅速開展學習、掌握扶貧政策,按照俯下身子、捲起袖子、邁開步子要求,堅持走村入戶調查研究,為鎮黨委政府全面部署扶貧工作收集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冉素釵:從貧困子女到扶貧幹部
    我叫冉素釵,是深度貧困縣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同時也是奮戰在深度貧困縣的扶貧幹部,伴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脫貧摘帽的艱辛歷程,見證了貧困山鄉的華麗轉身,完成了一場由表及裡的本質蛻變。
  • 曹操《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騰 一作:螣)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譯文:神龜的壽命即使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螣蛇儘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面向未來,林明堂的發展規劃是:2018年北分公司要再擴展3個營業部,推展商業養老保險的服務,服務更多家庭、老人,滿足養老保障的需求。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這片熱土揮灑熱血|七星關區大新橋魏家屯...
    我叫王琳,是大新橋街道計生協會秘書長,也是大新橋魏家屯社區一名普通的包組幹部。2018年1月,根據組織安排來到魏家屯社區李家院組,負責8戶貧困家庭的幫扶工作。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李家院組已於今年全部實現脫貧。回想當初的扶貧點滴,心中依然很是感慨。一開始我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扶貧「小白」,不知道怎麼去幫助貧困戶脫貧,也不知道怎麼才能把政策用對用好。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看著母親日益消瘦的臉頰和兩鬢的白髮,我哭過、迷茫也無助過,甚至想過放棄升大四,只想趕緊進入社會,上班掙錢供弟弟妹妹們讀書,替母親分擔一點家裡的負擔。羅娜(右)入戶走訪宣傳政策就在這時,是毛尖鎮黨委政府的領導、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幫扶幹部給了我們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扶貧APP現奇葩需求,拷問基層幹部責任心
    從流程上來看,貧困戶想要在這款APP上發布需求信息,首先要進行實名認證,填寫籌款標題、目標金額、需求詳情等,然後上傳可以證明的圖片,最後由扶貧幹部進行需求審核,決定是否發布。整個過程中,扶貧幹部對需求的審核是否通過,直接決定了該則需求能否在平臺發布、能否籌集到款項。證實發布者確係貧困戶、發布內容確為所需,這一切全要依靠基層扶貧幹部的審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我在扶貧第一線」:扶貧幹部就是一盞明燈,能慢慢照亮貧困群眾的...
    集團陸續派出了8位掛職幹部在靖西工作,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061萬元。「我在扶貧第一線」的第三位講述者,是來自靖西市的副市長,董慶。講述人|董慶採訪|中國中車微信平臺「我叫董慶」我叫董慶,今年38歲,2018年6月由中車集團選派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掛職扶貧。掛職前任南寧中車鋁材精密加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5年大學畢業後,我一直在中車株機公司從事城軌技術和辦公室秘書等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做扶貧一線上催人奮進的「鼓手」|都勻市小圍...
    鄭紅英由於都勻市融媒體中心是新成立的單位,如何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認為,投身到精準扶貧這項偉大事業中,不僅是一次自我鍛鍊、自我提高、自我升華的機會,更是一名新聞從業者的榮光。  我自駐村以來,切實履行好脫貧攻堅主體責任,不定期召開村、駐村隊扶貧領導小組會推進工作,確保幫扶力量不減弱。壓實村級及幫扶幹部責任,嚴格執行村、幫扶幹部遍訪行動,確保每名幫扶幹部每周「幫扶日」入戶。同時督促村幹部、幫扶幹部按照責任清單履行脫貧攻堅任務。
  •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毅馱使:今天可以說是新人的崛起和老兵的落幕@LaThree: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就負責轉載:十五年前我讀書時他就這麼瘋@王二貳貳rr希望有光:張三瘋一種利拉德的感覺!橫!@華少非年少:曾是廣東隊老對手球員,他那時是遼寧隊中我最欣賞的球員,他身上有肉眼可見的,當時他們隊裡其他人沒有的拼勁。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貧困戶的那些事兒丨黃平縣重安鎮黃猴村駐村...
    我叫呂宗祐,2019年10月,我到重安鎮人民政府報導,我的扶貧故事也就從那一刻開始了。剛從學校出來的我,基層的一切對我而言都顯得那麼陌生,在皎沙村擔任網格員時迎來了第一次碰壁,還清晰的記得那句話「你一個城裡來的娃娃,怎麼知道我們的難處。」
  • 「我的扶貧故事」搭起幹群連心橋丨錦屏縣固本鄉美樂村幫扶幹部龍...
    我是錦屏縣檔案館幹部龍令洌,根據縣委組織部安排,2016年下派擔任駐固本鄉固本鄉美樂村的脫貧攻堅幫扶幹部,在村前沿指揮部和村兩委的共同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修通錦固公路到村的路,各農戶願意投工投勞,但村集體林木出賣後,組織砍伐出賣林木的村幹資金開支不公開,不及時理清帳務,成了修路工程最大阻礙,群眾怨氣很大,紛紛上訪,民心混亂,幹群關係對立緊張,妨礙了基層政府管理執政,美樂村一時間也成為全縣有名的「刺頭村」。
  • 什麼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馬識途《夜譚續記》告訴你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看到106歲老作家馬識途還在創作,還在文字的路上筆耕不輟,這兩句話就突然闖入了我的頭腦!我想老作家馬識途可以說是這兩句話最佳體現,因為他還在創造價值!有文化的人,想的都是利他利社會,很少把自己的欲望和利益考慮進去,我想他們應該是繼承了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家思想,馬識途應該也是這樣一位老作家!
  • 「我的扶貧故事」無論你在哪裡,我都要找到你!|遵義市紅花崗區第...
    巖塘村是後進基層黨組織,整頓後進基層黨組織,是我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我曾經幫助巷口鎮中山村摘掉了後進基層黨組織的帽子,再摘掉了一頂「後進」的帽子,對於我來說,應該不是一件難事,可是這一次,我真的遇到難題了。
  • 「我的扶貧故事」讓黨建與扶貧相得益彰|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
    我叫孫萬勝,是劍河縣縣委組織部派駐南北通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作為一個從小在城裡長大,畢業後一直在機關從事組織工作的我來說,初到扶貧一線直面群眾開展扶貧工作,無疑是一次挑戰。這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就決定了這裡脫貧幹部才是啃硬骨頭的關鍵。  我入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兩委」班子進行分析研判,新選拔1名熟悉農村工作、甘於奉獻的優秀幹部充實到班子,並對「兩委」班子成員工作分工進行了調整。有效扭轉了南北通社區是3個村合併而來,「兩委」之間長期存在並村不並心的混亂局面。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村民班傑
    我是班傑,村裡人都親切地叫我"小香哥",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七組村民,現在是村委會副主任,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我轉變身份參與扶貧工作已整整四年了。2013年,我家發生了重大變故,傾盡全力挽救的妻子因病醫治無效撒手人寰,給我留下的不僅是失去親人的無盡傷痛,還有八十歲高齡的老母親和兩個年幼待撫的孩子。妻子離世前,為了給她治病,家中已是債臺高築,所住房屋是父輩留下的,早已破舊不堪。那時的生活使我感到心力交瘁,但我心裡深深地明白這個時候不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