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APP現奇葩需求,拷問基層幹部責任心

2021-01-10 紅網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有網友爆料,在一款名為「社會扶貧」的APP上出現很多奇葩需求,有貧困戶腿骨折需要跑步機訓練,有貧困戶外出打工需要20寸拉杆箱,還有人點名需要某品牌羽絨服。19日,該APP平臺客服回應稱平臺審核權限在各地方,對此前網友提到的一些「奇葩」需求已進行下架。(12月19日 澎湃新聞網)

這些真的是貧困戶提出的要求嗎?從流程上來看,貧困戶想要在這款APP上發布需求信息,首先要進行實名認證,填寫籌款標題、目標金額、需求詳情等,然後上傳可以證明的圖片,最後由扶貧幹部進行需求審核,決定是否發布。整個過程中,扶貧幹部對需求的審核是否通過,直接決定了該則需求能否在平臺發布、能否籌集到款項。證實發布者確係貧困戶、發布內容確為所需,這一切全要依靠基層扶貧幹部的審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腿骨折病人要跑步機」「出門打工要拉杆箱」等奇葩需求的發布,與村委會、居委會等直接對接貧困戶基層幹部的不合理審核脫不開關係。一方面,面對層出不窮的需求審核,基層幹部可能並沒有時間與精力針對每一則需求進行一對一、點對點的排查與落實;另一方面,基層幹部的審核主觀性較強,「圈子小、熟人多」的現實容易造成「礙於人情面子」的情況,在審核時有意放寬標準與限度。當然,也不排除有基層幹部對申請抱著「能幫一點是一點」的態度,大手一揮,所有申請全部批准。積少成多,也就容易造成如今各類扶貧籌款APP內「奇葩需求」層出的現象。各類「奇葩需求」佔用資源,最終只能讓無意捐款的看了笑話、有意援手的寒了善心、真正需要幫助的無人問津。

精準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就提出的重要戰略思想,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精準扶貧,難就難在「精準」二字上。其中,基層扶貧幹部的作用至關重要。基層幹部就像是國家與貧困戶之間的傳聲筒。貧困戶的需求要通過基層幹部傳達給中央,而中央的援助又要通過扶貧基層幹部真正落實到每一位貧困戶的身上。雖說籌款扶貧類APP只是精準扶貧中極小的切入點,但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倘若連審核APP內貧困戶的需求都讓人看了笑話,又怎能讓人信服這些基層幹部能把持好精準扶貧的重任呢?

當然,此類APP的設計也有待改進。若想根治「奇葩需求」頻出的現象,早日完善審核標準、增加「覆審」機制、建立有序的申請流程是關鍵。

2020年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硬任務就是決戰脫貧攻堅。基層扶貧幹部責任重大,如何「一條扁擔兩頭挑」,兩頭兼顧助力脫貧攻堅,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重大考驗。

文/張之鈺(蘇州大學)

相關焦點

  • 王亞文:基層幹部的責任與擔當
    基層幹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是黨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推動發展、深化改革、促進和諧、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責。基層幹部的作風好壞、素質高低、能力強弱直接關係幹部隊伍的整體形象,關係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進程。基層幹部的工作,是支撐黨和國家事業的基石,關係百姓福祉,體現黨的執政水平,展示黨的光輝形象。基層幹部要有責任心與使命感。
  • 馮建麗:「丁真」背後的扶貧幹部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脫貧是我們面對的重大課題,今天,我們透過丁真,看一看他背後的扶貧幹部們。同時,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也要向理塘縣所有的扶貧幹部學習如何在基層崗位上發光發熱,如何將自己的任職村建設成下一個美麗「理塘縣」。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準備等待破曉。
  • 在這個會上,一線扶貧幹部「竹筒倒豆子」,說了不少心裡話...
    研討會的主題是「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心態調研」,活動舉辦目的是希望通過這個會議搭建起基層幹部、專家學者、主流媒體相互溝通的渠道與平臺,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心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等進行充分討論,對於脫貧攻堅當中出現的問題和新出現的現象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 甘肅禮縣:扶貧夜校成為基層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主陣地
    在甘肅禮縣,各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扶貧夜校,包村幹部或駐村第一書記利用「冬閒」時間,組織幹部群眾認真學習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家熱情高漲,暖意融融。「群眾對學懂吃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願望非常強烈,我們針對群眾需求,利用扶貧夜校開展全會精神的學習宣講,群眾參與積極性很高。」
  • 江蘇衛視播出《石頭開花》特別節目 劇集主創、基層幹部共話扶貧
    劇集共分為10個單元,把精準扶貧政策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取得實效的艱難過程生動呈現給了觀眾。為配合劇集的播出,每天上午江蘇衛視還安排播出了一檔開播特別節目《花開分外香》。節目圍繞劇中主題、主創和真實扶貧人物,邀請主演和扶貧代表做客直播間,為大家講述拍攝軼事和扶貧感悟。觀眾還將跟隨記者的鏡頭,去到劇集拍攝地,直觀感受其脫貧前後翻天覆地的變化。
  • 特別報導|「最美扶貧人」楊靜:柔肩擔重任,熱血灑基層
    一年多來,她用心用力用情,紮根基層一線,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柔肩擔重任,熱血灑基層「」的扶貧新篇章。一年多來,她在扶貧道路上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與責任心,一心想著怎樣幫助這些"窮親戚"擺脫貧困,全心全意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雖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關係貧困戶冷暖的實事。
  • 少數基層幹部「有怨無聲」,為什麼?
    但是,少數基層幹部表示反映問題如「迎風吐口水」,危險係數較高,結果導致「有怨無聲」,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因此,必須對這一問題足夠重視。「抱怨」難以迴避服務和管理社區、鄉村的基層幹部或工作人員,是國家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系統的第一級「感官」和「神經末梢」,其「視覺」「聽覺」和「觸覺」十分靈敏,自然會收集到大量的反饋信息。中央和地方機關出臺的凡是涉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只有通過基層幹部和工作人員的具體作業才能得到貫徹和落實。
  • ——記中國氣象局支教扶貧青年幹部孫宇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若馨  「感謝氣象幹部培訓學院的韓錦副教授為大家帶來的講座,疫情防控期間,希望大家注意自我調解,」中國氣象局氣象幹部培訓學院的青年教師孫宇說。  為全面了解基層教育現狀,更好幫助學校發展,孫宇多次前往陽原縣實驗小學、小石莊中心學校、揣骨疃中心學校、陽原縣第四中學、陽原縣氣象局、陽原縣委黨校等單位調研、走訪。  孫宇發現學校在一些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存在不足,影響學校長遠發展。例如學校對於語言文字規範使用還不是很到位,有些教師在課後還會不自覺使用方言交流。
  • 棲霞市積極開展健康扶貧基層行義診活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2日訊 (記者 高寧 通訊員 陳金祥 李志華) 自健康扶貧基層行義診巡診系列活動開展以來,棲霞市衛健局積極作為,組織轄區內衛生醫療單位志願服務隊,在掛職「業務院長」、基層名醫的帶動下,分批次深入扶貧工作重點村開展義診義治、免費送藥活動
  • 青平:扶貧幹部要活學善用「群眾話」
    這對廣大扶貧幹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語必關情方入腦,話須通俗才傳遠。扶貧幹部只有說好「群眾話」,才能和人民群眾話語相投、思想相通;只有會說、多說、善說「群眾話」,才能真正走入人民群眾心中,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問題。要學會說「群眾話」,拉近距離增感情。
  • 扶貧合作 | 扶貧不圖名 幫扶不添亂 實幹見真情 ——深圳援派幹部...
    廣大援派幹部人才按照市委書記王偉中「扶貧不圖名、幫扶不添亂、實幹見真情」的要求,真情融入、真心付出、真抓實幹,將深圳情義、深圳精神、深圳速度、深圳質量帶到全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的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成為新時代特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激勵特區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發揮了強大示範帶動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冉素釵:從貧困子女到扶貧幹部
    我叫冉素釵,是深度貧困縣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同時也是奮戰在深度貧困縣的扶貧幹部,伴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脫貧摘帽的艱辛歷程,見證了貧困山鄉的華麗轉身,完成了一場由表及裡的本質蛻變。
  • 鐵路扶貧幹部在大涼山盛開的索瑪花
    據媒體報導: 11月1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來自基層的鐵路扶貧幹部圍繞建設扶貧、運輸扶貧、定點扶貧等工作,和大家分享了感人的扶貧故事和工作心得。其中,成都客運段列車長阿西阿呷熱心服務旅客脫貧的精彩故事,書寫了鐵路扶貧幹部的責任和擔當。
  •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走基層創特色健康扶貧路
    脫貧攻堅的健康扶貧力量——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走基層創特色健康扶貧路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淑麗 通訊員 陳建設 馮光耀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健康扶貧成績單截至2020年11月30日  ●精準扶貧  對口幫扶盧氏。
  • 「我的扶貧故事」「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我眼中的基層幹部︱長順...
    在這裡我認識了一群為我家鄉服務的基層幹部,其中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伯讓我記憶深刻,我決定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老伯的故事。在我的家鄉——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代化鎮打朝村脫貧攻堅隊裡,有一位還有2年就到60歲退休的老同志——陳培德。2016年,本可以提前申請退休的他,義無反顧地來到打朝村,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中來,我們都親切地叫他「陳老伯」。
  • 「我的扶貧故事」讓黨建與扶貧相得益彰|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
    作為一個從小在城裡長大,畢業後一直在機關從事組織工作的我來說,初到扶貧一線直面群眾開展扶貧工作,無疑是一次挑戰。  南北通社區下轄南哨、北魯、遠通3個村,3個村一無優勢自然資源,二無特色主導產業,仍然是以水稻、牲豬等傳統農業主導產業發展。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地秤顯真情,真心幫扶暖人心 ——記...
    王立軍同志深知要想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就要加強黨建工作。王立軍同志圍繞扶貧攻堅組織共產黨員上專題黨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進精準扶貧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致富帶動作用,有效推進裡仁村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在省院組織的黨建活動中,王立軍組織開展了「三講三評」工作,即「講扶貧政策、講工作情況、講幫扶內容」「評價工作成效、評價幹部履職情況、評價貧困戶自身動力」。活動中進行了民主測試、量化打分,讓工作隊員了解了貧困戶的情況,讓貧困戶為幹部履職情況打分。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河北張家口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
    1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考察脫貧攻堅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看望慰問村民,向鄉親們拜年。
  • 遙控器|黃軒化身基層幹部當「村官」,這部扶貧劇要預定爆款?
    無論是對觀眾還是從業者而言都相對陌生的扶貧主題,其背後蘊含的意義也是格外深遠,怎樣才能構化出其應有的格局是團隊面臨的一大難題。「這是一個值得深挖的題材,紮根到生活中,會感受到題材的魅力。」通過對扶貧工作的深入了解,以及在閩寧兩省多地的實地走訪,侯鴻亮認為現在的《山海情》找到了適合用電視劇表達的東西。
  • 浙江日報頭版丨一位扶貧幹部和158本工作筆記
    這是一摞摞沾滿泥土味的扶貧筆記,一筆一畫記錄著黨和政府扶貧政策「大道理」的要求和重點,也印刻下基層扶貧幹部恪守為民情懷,揮雨露歷山川、走村串戶濟困扶貧的辛勤腳步。在這20年裡,衢江摘掉了浙江省欠發達縣的「帽子」,2019年低收入農戶人均年收入達116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