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若馨
「感謝氣象幹部培訓學院的韓錦副教授為大家帶來的講座,疫情防控期間,希望大家注意自我調解,」中國氣象局氣象幹部培訓學院的青年教師孫宇說。3月24日17時,由他組織的以「陽光心態 心理戰疫」為主題的線上講座剛剛結束,來自3省31所學校377名教師和家長收聽了此次講座,其中大部分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
孫宇為何要為陽原縣群眾組織講座?「陽原有我一直牽掛的師生,疫情期間更要多多關心他們。」2019年8月,孫宇被中國氣象局選拔推薦成為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支教扶貧隊隊員,掛職陽原縣第二實驗小學的副校長。支教幫扶情誼讓他心裡自此多了一份牽掛。
在支教的七個多月時間裡,孫宇懷著對革命老區的深情,將青春和汗水播散在了這片熱土,為孩子們帶去了歡笑、知識,點亮了孩子們心中的夢。
教育工作有竅門
別看孫宇身為氣象幹部培訓學院的教師,但是面對一群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教學方法與原來工作中完全不相同,他遭遇了支教的第一個挑戰。
起初,有的小學生上課不聽要求,讓孫宇很是頭疼。旁聽、座談、觀摩,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經驗,上課時放慢語速,課後多與學生交流,不斷思考總結經驗,辦法總比困難多。在與學生不斷磨合的過程中,孫宇逐漸找到了竅門——要找準孩子們的興趣點。比如體育課上,女生喜歡玩彩帶,男生則喜歡打籃球踢足球;遇到下雨天,在室內播放藝術體操視頻和籃球教學片也可以開展體育教學,拓展學生們的視野,激發好奇心。
一段時間過後,不僅課堂紀律變好了、上課效率提高了,孫宇更是和孩子們打成了一片。
一次周末放假返校後的第一天,一位同學緊緊拉住孫宇的手,邊走邊說:「老師,我周末在家很想你,睡覺都夢到你了。」在一年級上學期結束的最後一堂課上,學生們更是將孫宇圍住,拿著小本子排著隊讓他籤名、跟他合影。
七個多月以來,孫宇累計講授體育、氣象、國學課68學時。從最初的課堂上吵吵鬧鬧,到如今孩子們認真聽講,爭先恐後回答問題,「能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於他們未來至關重要。」孫宇說。
管理工作從頭抓
對於孫宇來說,副校長的身份讓他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發揮「種子」價值,為支教學校真真正正帶來能夠長久留下來的改變。
為全面了解基層教育現狀,更好幫助學校發展,孫宇多次前往陽原縣實驗小學、小石莊中心學校、揣骨疃中心學校、陽原縣第四中學、陽原縣氣象局、陽原縣委黨校等單位調研、走訪。
孫宇發現學校在一些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存在不足,影響學校長遠發展。例如學校對於語言文字規範使用還不是很到位,有些教師在課後還會不自覺使用方言交流。孫宇認為,語言文字工作並不是一項獨立的工作,它是學校長遠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備課上課、家校聯動教育等各項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為此,孫宇著手完善制定《陽原縣第二實驗小學語言文字工作制度》,補充在教學、工作中對於語言文字使用的要求和規範。「一開始推行規範時還是有些難度,後來在學校的強調和師生的積極配合下,語言文字使用越來越規範,順利通過了河北省語言文字督導評估。」孫宇欣慰地說。
此外,孫宇還牽頭制定了《體育器材借用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在他的努力下,學校的規範化管理有了大幅提升。
扶貧工作不放鬆
扶貧先扶志,如何給學生帶去知識的同時也帶去希望,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培養熱愛科學的興趣,成為孫宇思考最多的事情。
2019年,在孫宇組織策劃下,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委縣直機關工委、陽原縣氣象局等多方力量共同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華風氣象傳媒集團的主持人來到陽原縣小石莊中心學校和陽原縣第二實驗小學,通過講座、遊戲、互動等方式向學生傳授氣象科普知識,解答學生對氣象知識的疑惑。
「天氣預報到底是怎麼預報出來的?」「天氣與氣候到底有什麼區別?」……學生們爭先恐後拋出一個個問題,直到活動結束了還意猶未盡,把孫宇團團圍住,不停地問他上了什麼大學,學了什麼專業,這個專業是做什麼的。
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心,此後他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更積極了,學習起來勁頭十足。
七個多月以來,孫宇還組織兩場黨課下基層,幫助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入腦入心;開展聯學活動,讓師生了解氣象、熱愛氣象;開展黨校業務座談,促進了學校黨建工作經驗共享和交流;協調中國氣象局有關單位捐贈學具385套,購買當地扶貧產品270份。
轉眼間,支教生涯已過大半。孫宇坦言,支教這段經歷讓自己受益匪淺。本職工作是教師的他,更加理解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含義;在基層的寶貴經歷,也讓他對為人民服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未來的工作中,孫宇將繼續發揮個人所長,以需求為導向精準教學,為氣象人才培訓事業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