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也想我》:扶貧幹部妻子的獨白

2021-01-10 騰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圖/受訪者提供

本次「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歌曲徵集活動第二名得主《我知道你也想我》由朱明作詞、李需民作曲、女高音歌唱家任雯文演唱。這首歌另闢蹊徑,從扶貧幹部妻子的視角出發,讚頌扶貧幹部的無私奉獻。

「我知道你很累,我知道你也想我,你操心的事情太多太多,放心吧家裡有我……」這首扶貧幹部妻子的獨白,溫柔、細膩又充滿力量。

借妻子之口,講述扶貧幹部的奉獻

《我知道你也想我》出自大型原創交響組歌《這就是我們》。這部交響組歌以佛山對口扶貧協作地區——四川涼山的彝族群眾作為故事原型,借他們之口串聯起一個涼山親人走進佛山、感受佛山溫度與速度的故事。

《我知道你也想我》是該交響組歌中唯一一首以扶貧幹部為主題的歌曲。詞作者朱明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位扶貧幹部的妻子曾對自己的丈夫說,「我想做你的扶貧戶,這樣你可以天天見到扶貧戶,我也可以天天見到我老公」。這並不是特例,任雯文也聽說過一名佛山扶貧幹部的真實故事:「他有兩三年時間沒回家,留在四川涼山扶貧。等他終於結束任務回到佛山時,孩子見到他,卻露出了見到陌生人的神情。」

扶貧幹部為脫貧攻堅戰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更因此失去了陪伴妻子、子女的機會。任雯文坦言:「我家先生也很忙,所以我對扶貧幹部妻子的生活特別感同身受。」

這首歌以扶貧幹部妻子的口吻唱出,主歌部分是妻子轉述丈夫的話「你說村那邊那條水泥路很快就要通車,你說山腳下那片柑橘樹春天就能掛果」;副歌部分是妻子的心底話「山窩變金窩的那一天,我們一起付出過」。整首歌沒有一句口號式的歌詞,卻充分展現出扶貧幹部及其家庭的無私奉獻。

《我知道你也想我》演唱任雯文

情感濃度高,考驗歌者演繹功力

《我知道你也想我》是交響組歌《這就是我們》的重點歌曲之一。朱明、李需民是廣東知名的詞曲作家,他們給任雯文出了一道「難題」:這首歌「暗流湧動」,旋律抒情平緩,情感濃度卻極高。任雯文是廣東優秀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她也坦言這首歌不好唱:「作為一名女高音,我唱過很多激昂、高亢的歌曲。但這首歌不一樣,要『輕』點兒唱,非常考驗演唱者的氣息控制;而且這是一首非常細膩的歌,情感把控也是一個難點。」

這首歌誕生於今年春節前後,由於疫情關係,朱明、李需民、任雯文三人無法碰面,只能通過電話、錄音隔空反覆溝通。任雯文回憶:「我一開始在微信上錄了六次,把自我感覺最好的一個版本發給李需民老師,他的評價是『聲音很好,但對歌曲的情感還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在進錄音棚錄製前,《我知道你也想我》已經經過反反覆覆的打磨。不過,任雯文認為,這首歌最好的版本還是今年11月《這就是我們》首演時的現場版:「我覺得現場唱的時候,我對歌曲的情感處理得更好,朱明老師也說我真正找到感覺了。」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冉素釵:從貧困子女到扶貧幹部
    我叫冉素釵,是深度貧困縣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同時也是奮戰在深度貧困縣的扶貧幹部,伴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縣脫貧摘帽的艱辛歷程,見證了貧困山鄉的華麗轉身,完成了一場由表及裡的本質蛻變。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村民班傑
    我是班傑,村裡人都親切地叫我"小香哥",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蘆山鎮民族村七組村民,現在是村委會副主任,從貧困戶到扶貧幹部,我轉變身份參與扶貧工作已整整四年了。2013年,我家發生了重大變故,傾盡全力挽救的妻子因病醫治無效撒手人寰,給我留下的不僅是失去親人的無盡傷痛,還有八十歲高齡的老母親和兩個年幼待撫的孩子。妻子離世前,為了給她治病,家中已是債臺高築,所住房屋是父輩留下的,早已破舊不堪。那時的生活使我感到心力交瘁,但我心裡深深地明白這個時候不能倒下。
  • 「我在扶貧第一線」:扶貧幹部就是一盞明燈,能慢慢照亮貧困群眾的...
    集團陸續派出了8位掛職幹部在靖西工作,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061萬元。「我在扶貧第一線」的第三位講述者,是來自靖西市的副市長,董慶。董慶在扶貧一線 圖源受訪者供圖「這裡的人又是那麼淳樸、熱情,讓我感覺不到拘束和膽怯」記得我剛到靖西的時候,兩眼一抹黑,不知道扶貧工作該從哪裡入手,以前從事的都是技術和管理工作,從沒有過地方基層的工作經驗,連農村田間都很少去過。扶貧就是主要抓「三農」工作,在這方面我就是個「小白」。
  • 「我的扶貧故事」真愛付出 我心無悔丨修文縣六廣鎮中松村幫扶幹部...
    「羅老師,你看,你幫扶的這一家居住環境乾淨多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這是今年端午節前,同事在扶貧路上對我的調侃。雖說是玩笑話,但回想著三年來的扶貧路,心中感慨萬千。  我叫羅輝,是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修文縣六廣鎮中松村的一名幫扶幹部,中松村村民靳富(化名)是我的幫扶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你是這樣的好幹部」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我叫廖朝元,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每一次同村民們在一起時,老百姓們總是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不僅是個好隊長,更是我們的好兄弟,我們就是一家人。」  作為攻堅隊長,再難做的工作也要攻得下來,這是我跟戰區指揮部立下的「軍令狀」。消除貧困,不漏一戶,不掉一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該村如期出列是我的首要任務。  五組萬石榮戶,一家五人居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爛木危房裡,沒床爛褥稻草墊睡,萬石榮及妻子已過六十,三個小孩在讀書,其本人十分孤僻。
  • 興安鎮:扶貧幹部+貧困戶,我們都「在線」!
    在村裡,各村的扶貧專幹又立即轉換了身份,從2019年的「扶貧專幹」成了2020年的「防疫骨幹」,晨起暮不休,日夜為村忙……扶貧幹部給力,貧困戶也心甘情願成了抗「疫」後盾,為一線的「戰士」們注入了更強的信心和力量。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變扶貧幹部 我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
    我叫羅娜,曾是毛尖鎮富溪村的村民,現在是毛尖鎮人民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隊員。從脫貧到扶貧,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理解了扶貧的責任與意義。看著母親日益消瘦的臉頰和兩鬢的白髮,我哭過、迷茫也無助過,甚至想過放棄升大四,只想趕緊進入社會,上班掙錢供弟弟妹妹們讀書,替母親分擔一點家裡的負擔。羅娜(右)入戶走訪宣傳政策就在這時,是毛尖鎮黨委政府的領導、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幫扶幹部給了我們希望。
  • 「我的扶貧故事」戰貧歲月最難忘丨黔西縣五裡鄉荒田村扶貧幹部楊靜
    我叫楊靜,在貴州畢節黔西縣五裡鄉工作33年以來,最刻骨銘心的還是脫貧攻堅工作,四年縱然辛苦,但無怨無悔。2014年以來,每位幹部都卯足了勁,爭先恐後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戰場。我從事民政工作本身就是脫貧攻堅「兜底一批」的主戰場,為築牢兜底保障最後一道防線。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阿婆的「親閨女」|都勻市都勻市紀檢監察幹部...
    我叫張穎琦,是都勻市紀檢監察幹部,也是一名參加了脫貧攻堅的幹部。「姑媽,你來了!」我剛前腳進門,後腳就聽到蹲在廚房燒水的阿婆的笑聲。阿婆87歲歲了,是都勻市平浪鎮沙拉河村人,也是我的幫扶對象。「阿婆,我給您買了一件棉衣,來試下合身不?
  • 一路扶貧一路歌——記瀘溪縣紀委監委駐村扶貧幹部鄧小千
    這一天的周家寨,滿是幹部與群眾對彼此的不舍。六年扶貧顯初心工作隊逐戶走訪鄧小千系瀘溪縣紀委監委組織部長。2015年3月,他辭別新婚不久的妻子,背起鋪蓋就投入到扶貧一線。從「終年沒條好路走,村裡光棍多又多」的該縣白羊溪鄉排口村、毛坪村,到「村裡群眾愛告狀,幹部誰都不想去」的周家寨村,他任村第一書記一幹就是六年,使全縣聞名的兩個貧困村脫貧出列、村民實現了脫貧摘帽。鄧小千安心扶貧「這些年,他一直蹲在村裡幹扶貧,孩子怎麼長大他都不知道。」為了讓他安心扶貧,愛人張豔做起了「鐵打」的家屬。
  • 「我的扶貧故事」妻子一封《致君書》,是思念,更是支持|百裡杜鵑...
    我叫呂進,是畢節市百裡杜鵑黃泥鄉扶貧幹部。8年前,如果有人問我選擇做一名基層扶貧幹部的初衷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為了生活。作為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曾經在面對飢餓、寒冷時,我多麼希望有人幫一把、扶一下。
  • 【我的扶貧故事】李玉香:一句話拉近了我與群眾的距離
    我叫李玉香,是麼站鎮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雖然我的力量有限,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幫扶經歷,可還是想把我和結對幫扶對象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這是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最難忘的回憶。可是到了她家才知道,張得群是個盲人,她的兒子朱彥德靠在沙發上玩手機,冷冰冰地說了一句:「幫扶幹部,拿什麼來幫扶我?」 回去的路上,我心想:無論如何要把他的「志」扶起來,並且做好了打持久戰、啃「硬骨頭」的準備。
  • 扶貧幹部送來「及時雨」 巫溪農民老瞿:「男子漢認窮不認輸」
    受訪者供圖看到幾位扶貧幹部前來,老瞿笑眯眯地迎了上來,招呼進屋坐坐。細心的扶貧幹部進屋後發現,老瞿不但說話的聲音很亮,原本有些佝僂的腰杆也直了一些,而且屋裡原本擺滿藥瓶的桌子上方明顯多了一臺熊貓牌電視機,地上也多了一個新買的茶瓶。這,與老瞿一年半以前面對貧窮顯得無力的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我的扶貧故事」搭起幹群連心橋丨錦屏縣固本鄉美樂村幫扶幹部龍...
    我是錦屏縣檔案館幹部龍令洌,根據縣委組織部安排,2016年下派擔任駐固本鄉固本鄉美樂村的脫貧攻堅幫扶幹部,在村前沿指揮部和村兩委的共同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美樂村兩委和廣大村民的廣泛共識,但村民們手裡擠不出錢來修路,希望通過賣村集體山場林木來修路。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要學會和自己「較勁」丨荔波縣朝陽鎮八...
    覃崇梅戶家有4口人,妻子和兩個兒子,妻子文化低,且不善言談,大兒子覃春劍19歲,年幼時因意外摔傷導致智力受損,屬無勞力狀態,小兒子6歲目前在讀幼兒園,家庭經濟非常困難,想建房又無資金,只能偶爾從事一些重體力活維持家庭開支。
  • 扶貧第一書記丨扶貧期滿四川青神幹部主動留下:媳婦,你帶上兒子來...
    「媳婦,金川教育條件有限,你來了能為山裡的教育帶來一些新的理念。」「那6歲的兒子怎麼辦?」「你把兒子也帶過來,一起支教。」這是2018年徐俊和妻子簡單的對話。2016年,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扶貧幹部徐俊來到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在嘎伍嶺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幹部付出心血 讓我家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在務川自治縣分水鎮過江社區南克寨前側的一個600多畝草莓基地裡,人們每天都能看到一個五十歲左右的鄉村婦女忙碌的身影……這就是我,我叫田紅梅,居住的南克寨不僅山美水美,更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為我創業路上帶來的種種甜美。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我拿什麼愛你,我的林盤丨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脫貧...
    2019年春節剛過,按照組織的安排,我被選派到貴州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擔任尖刀排排長。早春二月的林盤,乍暖還寒,驅車跨過幹河,映入眼帘路兩旁的冬閒田「滿目瘡痍」,散落在村寨中的破敗村舍猶如奄奄一息的老人格外搶眼,剎那間,我深感任重道遠。
  • 沉痛悼念 央企幹部犧牲在扶貧一線
    他如釋重負:「網不網紅不重要,產品賣得好,直播沒出岔子,沒給老區人民丟臉我就知足了。」兩年來,在他的傾心助力下,扶貧產品銷售額累計達到1000多萬元。授人以漁 多措並舉提升「造血」功能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阻斷貧窮代際傳遞,就業扶貧和教育扶貧是最直接、最現實、最重要的手段。邱軍對此深有感悟並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