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拿什麼愛你,我的林盤丨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脫貧...

2021-01-17 天眼新聞

2019年春節剛過,按照組織的安排,我被選派到貴州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擔任尖刀排排長。

早春二月的林盤,乍暖還寒,驅車跨過幹河,映入眼帘路兩旁的冬閒田「滿目瘡痍」,散落在村寨中的破敗村舍猶如奄奄一息的老人格外搶眼,剎那間,我深感任重道遠。

群眾向田茂彪分享勞動的快樂

林盤村位於獨山縣東南部,距縣城僅18公裡。但因其地質地貌的特殊,土地貧瘠,加之基礎設施差,村民思想觀念滯後等原因,被列為獨山為數不多的深度貧困村之一。   林盤的出路在哪裡?初入林盤村,我常常在深夜自問。百思不得其解,我重新審視了自己。二十多年來,組織對我的信任和培養,讓自己從一名普通辦事員成長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這些成績的取得,哪一件不是憑藉自己務實的行事作風和憫農愛農的赤子情懷?思考至此,心中瞬間有了思路,那就是摸清底數,有的放矢、精準施策,補齊短板弱項,提升工作執行力。

田茂彪(左一)入戶走訪群眾

上天不負有心人,通過我們尖刀排全體成員六百多個日日夜夜的並肩作戰,全村401戶貧困戶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45%降為現在的0。  時下,走在林盤乾淨整潔的阡陌小道上,濃濃的冬意也掩蓋不了放眼望去的油綠。傍晚時分炊煙嫋嫋,宛如一幅安靜祥和的美麗鄉村圖。  兩年時間,我的足跡踏遍林盤村的山山水水,看到了林盤鄉親們越發自信滿足的眼神,我知道,那是他們發自內心對黨和國家這一扶貧千秋偉業的認可,對扶貧幹部工作的肯定。   我常常在晚飯後站在村委會門前看操場上打球的尖刀排戰友們,那是一群充滿活力與友愛的扶貧幹部,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一起披荊斬棘,一次次向貧困發起衝鋒。

田茂彪(左一)與同事一起為困難群眾搬家

我忘不了在林盤這片土地每一個挑燈夜戰的場景,也忘不了初來乍到走訪貧困戶時,鄉親們渴望思變的眼神,更忘不了當妻子無意間看到我的體檢報告紅線指標時責備的神情……每當想起這些,心中不免潮溼。   但是,要是有人問我悔不悔,我會告訴他,因為對這方土地有無限的熱愛,所以我願意為它付出無盡的深情。看著林盤一天天變美,群眾日漸富足,我常常在心中默念「我拿什麼愛你,我的林盤!」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自駐村以來,我深知群眾事無小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賽道上,我跟所有一線扶貧幹部一樣,都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自己的汗水澆灌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希望之花。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扶貧路,一生開寨情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2017年11月15日,我來到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開始駐村工作,擔任上開寨網格員。  記得第一次到上開寨組織召開群眾會,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一切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講完以後,問了一句「大家今後對村裡、對駐村幹部工作有什麼期待和要求。」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解民憂 做好群眾貼心人丨獨山縣基長鎮...
    我叫陸雄恩,是獨山縣稅務局的一名工會幹部。2019年6月,應組織召喚,成為基長鎮秀峰村脫貧攻堅駐村尖刀排的一員,擔任打屯組網格員。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想著,如何發揮好自己工會幹部善於聯繫群眾,組織群眾的優勢,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護林員 我靠雙手摘掉了貧困帽丨獨山縣...
    我叫白萬恆,是獨山縣基長鎮基長社區拉儉組的貧困戶,今年42歲。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樣,戴上護林員紅袖章,拿上鐮刀和水壺,向自己管轄的山林深處進發。位於基長社區拉儉組的1000畝林地是我的管護區,為了準確掌握管護區內林木數量及林地位置,及時發現並制止亂砍濫伐、及時上報森林火情等,入夏以來,我每天都要頭頂烈日,在管轄區內巡山七八個小時,幾乎不曾間斷。雖然每次巡完山後,我都是汗流浹背、精疲力竭,但是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我十分珍惜,從來不敢怠慢。
  • 「我的脫貧故事」勇當致富帶頭人丨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村民韋世忠
    我叫韋世忠,水族,1980年11月出生於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紅豆杉組,家中5口人。2014年,精準扶貧識別的時候,我剛剛離婚,孑然一身回到老家,與常年多病母親一起相依為命,艱難度日。我的困難被老支書韋世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村支兩委的關心下,經過個人書面申請和村民小組會評議等程序,我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將青春和熱情灑進溫泉村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
    我叫石培勇,是獨山縣婦幼保健院職工,2017年5月,開始到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成為了一名專業扶貧人。三年多,走遍溫泉村50多個自然村寨的每一戶人家,將青春和熱血留在溫泉村。   從一名醫生向一名村幹部、一名扶貧幹部的轉型,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向的改變,怎樣才能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取得成效?左思右想,幾夜未眠,但作為一名黨員,既然組織選擇了你,就必須不折不扣完成上級交辦工作任務,帶著這樣的初心,我來到了村裡。
  • 「我的扶貧故事」從刑警到「行警」的轉變丨獨山縣上司鎮甲裡村駐...
    2016年,我離開貴州黔南州獨山縣上司鎮甲裡村社區民警的崗位尚未滿一年,就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於2017年5月選派到上司鎮甲裡村任第一書記。在四年的駐村時間裡,我用心用情服務,在崗位上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為甲裡村發展不斷努力。
  • 「我的扶貧故事」這段旅程,我無悔丨獨山縣玉水鎮合力村第一書記汪...
    我是獨山縣玉水鎮合力村駐村第一書記汪海洋,今年46歲。我所在的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始時,貧困發生率是75%,今年本村和獨山全縣人民一起脫貧。  我與黔南州工商聯聯繫,對方願意出資10萬元幫助這個寨子建設文化廣場和排汙溝。雖有了援助,部分資金還是得靠群眾集資。  「我們過去沒有什麼文化廣場,祖祖輩輩也延續到了現在。」  「反正我出不起,你們愛幹啥就幹啥。」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成為「最美生態護林員」丨獨山縣影山鎮...
    我叫楊佑培,生於1978年,水族,是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村民,現為達頭片區組管委成員、生態護林員隊長。2014年前,我們一家7口人都在老家紫林山村達頭組務農,人均只有幾分田,女兒還在讀小學,父母年紀大了沒有勞力,父親還是二級殘疾,收成不好的年成吃飽都成問題,我和兄弟也沒有什麼一技之長,全靠打臨工維持全家生計。
  • 「我的扶貧故事」俯身實幹為民生丨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第一書記孟...
    我叫孟錦國,今年53歲,系黔南自治州獨山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2017年11月,我開始到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3月擔任華南村駐村第一書記。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始終牢記第一書記的使命,狠抓駐村扶貧工作,帶領全村黨員和駐村幹部凝心聚力推進華南村經濟發展。丈量土地 優化民生 一到華南村我就堅持吃住在村,把走訪群眾、深入調研作為工作重點。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就像家門口的映山紅丨獨山縣下司鎮下司村...
    我叫岑榮敏,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下司鎮下司村拉街組村民,家中有我、丈夫、女兒一家三口,但我們這個三口之家,要比別的家庭過得艱辛。我因有輕微的視力殘疾,再加上患有地中海溶血症,還割除過脾臟,導致做不了重活不說,還得三天兩頭上醫院看病開藥。
  • 「我的脫貧故事」政策好似春風暖 輪椅上脫貧增收奔小康丨獨山縣...
    我叫楊昌奎,今年52歲,是獨山縣下司鎮新同村村民。因為從小不幸落下了殘疾,10歲起我便只能坐在輪椅上度日。 家庭一貧如洗,父親早年英逝。讀書時,母親每天風雨無阻的背送。濃濃的母愛撐起了我的信念。坎坷的生活,也歷練了我的堅強。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全力以赴戰貧困 丨獨山縣麻尾鎮...
    2017年11月28日,我主動請纓,率隊到獨山縣最邊遠的貧困村——麻尾鎮董嶺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歷任副排長、第一書記、排長兼第一書記,與全體幫扶同志紮根基層,用情、用心、用力傾情付出。  身先士卒深入群眾解決問題  在擔任播嶺、罵力兩個小組,我從網格員到第一書記、排長,始終深入群眾熟悉民情、建好臺帳,補齊短板、抓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各項工作,努力做到率先垂範。馬安組被列為縣級改造示範點,我和同志們晚上入戶動員,白天頂著烈日與群眾一起動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雖然曬黑了皮膚,但是全村環境衛生最差的村民小組變成了全鎮先進。
  • 「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搬遷換新居,幸福生活敞大門丨獨山縣麻尾鎮泗...
    這就是我眼下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叫楊珍妹,是獨山縣麻尾鎮泗亭村更哈組村民。  2018年3月15日,是我非常開心的日子,在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下,我不用掏一分錢,就能手提鍋瓢碗筷,頭頂被子搬進日思夜想的新家。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扶貧事業中的「一粒沙」|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
    「鳳囀那方土地從不甘於平庸,那裡的人民也從不懼怕困難,在那片土地上就需要有你們這樣一群人去奉獻、去克難奮進、去傳承先輩精神、去帶領他們實現共同富裕的夢想,兒子你放心地去吧,我們都支持你。」我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駐村出發的前夕,父親語重心長的這段話我至今難忘。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謀福祉,努力創造村美民富新明天|獨山縣...
    我叫韋龍秋,是獨山縣融媒體中心一名記者。2018年1月,我主動請纓,申請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從記錄者變身參與者,和群眾一起戰貧脫困。我包保的網格是獨山縣下司鎮下司村打六二、三組,有77戶32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33人。知民情,曉民意。為儘快掌握群眾居住分布情況,我發揮記者的一技之長,利用無人機航拍每個村民小組,標識清楚每家每戶分布情況,分發給11個網格員,方便同事們上門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兩滴淚道盡四年扶貧生涯丨都勻市紀委市監委派駐...
    當提筆回憶我的四年扶貧生涯時,我留下了兩滴淚。第一滴淚是辛酸淚,辛酸的是四年的扶貧生涯,我剛滿8歲的兒子,四年來他是如何自己上下學?如何自己料理飯菜?第二滴淚是幸福的淚,四年的駐村生涯,1年第一書記、3年駐村工作隊員,見證了平浪鎮沙拉河村翻天覆地地變化,見證了沙拉河老百姓走向小康的拼搏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這是縣裡派駐脫貧攻堅一線動員大會的結束語,出發之時,這些錚錚誓言依然在我腦海裡久久迴旋不能散去。我叫楊松,是長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名普通的工作員。2018年初,我有幸成為這上千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大隊中的一員。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獨山縣召開學習貫徹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
    3月13日,獨山縣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暨獨山縣脫貧攻堅工作新進人員扶貧政策業務知識培訓會。副縣長劉毅主持培訓會,縣政協副主席、縣扶貧辦主任張德蘭作培訓講解。八鎮扶貧工作分管領導,各新調整的尖刀排排長、網格員,新調入、入職的扶貧工作人員,縣前指辦(扶貧辦)全體幹部等參加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