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這段旅程,我無悔丨獨山縣玉水鎮合力村第一書記汪...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是獨山縣玉水鎮合力村駐村第一書記汪海洋,今年46歲。我所在的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始時,貧困發生率是75%,今年本村和獨山全縣人民一起脫貧。

我和我的隊員們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時,回想我這一路走過的旅程,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農村工作難做,但貧困地區的群眾好相處,能幫助水族同胞們擺脫貧困是我一生最大的收穫,得到我的家人一直的理解和支持,是我最大的慰藉。

汪海洋(左一)走訪群眾

脫貧攻堅中,有這麼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合力村下羊腳組是整個村中經濟條件較好的一個村寨,上級領導多次考察調研,決定把這裡作為全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示範村寨,以此推動全村人居環境整治邁上一個新臺階。  我與黔南州工商聯聯繫,對方願意出資10萬元幫助這個寨子建設文化廣場和排汙溝。雖有了援助,部分資金還是得靠群眾集資。  「我們過去沒有什麼文化廣場,祖祖輩輩也延續到了現在。」  「反正我出不起,你們愛幹啥就幹啥。」  群眾對於集資,非常牴觸,我和我的隊友們一到寨裡,群眾都紛紛避開那段時間我苦悶、徘徊。扶貧,扶什麼?怎麼扶?第一步工作應該從哪裡抓起?  我的重點工作任務是「一宣六幫」,那就先把組織建設起來吧。  我和隊友們通過召開調度會,認真分析困難原因,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寨裡有退伍軍人、有退休幹部、有老黨員、有在商海裡摸爬滾打過的致富能手,這些人都出過門,見過世面,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與新理念。  我們把這些群眾組織起來,講政策,做思想工作,就這樣,主動集資的群眾越來越多,我們的排汙溝和文化廣場建設項目如期完成,露天廁所全部拆除,公共區域有人定期打掃,人居環境整治效果十分明顯。

汪海洋(左一)與同事一起下田幫群眾收稻穀

脫貧攻堅工作進入衝刺階段的時候,嶽父突然得了腦梗塞,愛人又是獨生女,孩子還在上小學,我的工作又還放不下,家裡亂得一團糟。好在領導理解我,隊友支持我,我匆忙請了兩天假,在朋友的幫助下把嶽父送去治療。   脫貧攻堅路上,有心酸無奈,也有感動收穫,在這段人生短暫的旅程中,領導的關懷,同事的支持,親人的理解和群眾的一張張笑臉是我收穫的財富,這段旅程,我無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整理

編輯 李劼

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將青春和熱情灑進溫泉村丨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駐...
    我叫石培勇,是獨山縣婦幼保健院職工,2017年5月,開始到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成為了一名專業扶貧人。三年多,走遍溫泉村50多個自然村寨的每一戶人家,將青春和熱血留在溫泉村。   從一名醫生向一名村幹部、一名扶貧幹部的轉型,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向的改變,怎樣才能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取得成效?左思右想,幾夜未眠,但作為一名黨員,既然組織選擇了你,就必須不折不扣完成上級交辦工作任務,帶著這樣的初心,我來到了村裡。
  • 「我的扶貧故事」俯身實幹為民生丨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第一書記孟...
    我叫孟錦國,今年53歲,系黔南自治州獨山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2017年11月,我開始到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3月擔任華南村駐村第一書記。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始終牢記第一書記的使命,狠抓駐村扶貧工作,帶領全村黨員和駐村幹部凝心聚力推進華南村經濟發展。丈量土地 優化民生 一到華南村我就堅持吃住在村,把走訪群眾、深入調研作為工作重點。
  • ...好政策落到群眾心坎裡丨獨山縣玉水鎮玉水村駐村尖刀排成員李永學
    包保過程中,我深刻感受了群眾從不理解到感恩的過程。我是獨山縣交通局的一名工作人員,與扶貧拉上關係是2017年包保了4戶貧困戶。真正深度參與脫貧攻堅,是2018年的10月,因工作需要,我成為獨山縣交通運輸局派駐玉水鎮玉水村的一名尖刀排成員,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從刑警到「行警」的轉變丨獨山縣上司鎮甲裡村駐...
    2016年,我離開貴州黔南州獨山縣上司鎮甲裡村社區民警的崗位尚未滿一年,就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於2017年5月選派到上司鎮甲裡村任第一書記。在四年的駐村時間裡,我用心用情服務,在崗位上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為甲裡村發展不斷努力。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全力以赴戰貧困 丨獨山縣麻尾鎮...
    2017年11月28日,我主動請纓,率隊到獨山縣最邊遠的貧困村——麻尾鎮董嶺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歷任副排長、第一書記、排長兼第一書記,與全體幫扶同志紮根基層,用情、用心、用力傾情付出。  身先士卒深入群眾解決問題  在擔任播嶺、罵力兩個小組,我從網格員到第一書記、排長,始終深入群眾熟悉民情、建好臺帳,補齊短板、抓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各項工作,努力做到率先垂範。馬安組被列為縣級改造示範點,我和同志們晚上入戶動員,白天頂著烈日與群眾一起動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雖然曬黑了皮膚,但是全村環境衛生最差的村民小組變成了全鎮先進。
  • 「講述」一位「第一書記」的三十而立: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
    READING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2016、2017這兩年,我承載著各級組織重託、脫貧攻堅重任,從蘇南投身蘇北,從城市紮根農村,擔任江蘇省委駐灌南縣幫扶工作隊黨委委員、張店鎮小圈村「第一書記」,全力做好省定經濟薄弱村掛鈎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拿什麼愛你,我的林盤丨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脫貧...
    2019年春節剛過,按照組織的安排,我被選派到貴州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林盤村擔任尖刀排排長。早春二月的林盤,乍暖還寒,驅車跨過幹河,映入眼帘路兩旁的冬閒田「滿目瘡痍」,散落在村寨中的破敗村舍猶如奄奄一息的老人格外搶眼,剎那間,我深感任重道遠。
  • 「我的脫貧故事」勇當致富帶頭人丨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村民韋世忠
    我叫韋世忠,水族,1980年11月出生於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紅豆杉組,家中5口人。2014年,精準扶貧識別的時候,我剛剛離婚,孑然一身回到老家,與常年多病母親一起相依為命,艱難度日。我的困難被老支書韋世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村支兩委的關心下,經過個人書面申請和村民小組會評議等程序,我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扶貧路,一生開寨情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2017年11月15日,我來到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開始駐村工作,擔任上開寨網格員。  記得第一次到上開寨組織召開群眾會,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一切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講完以後,問了一句「大家今後對村裡、對駐村幹部工作有什麼期待和要求。」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 無小事|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第一書記餘德海
    我叫餘德海,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黔南州政府金融辦派駐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任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駐村第一書記。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要想搞好脫貧工作,首先要摸清底數、找準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於是我跑單位、跑企業,爭取到廣州地方金融監管局、廣州扶貧基金會協調資金80萬元,協調省內中泰證券、劍江集團、州交建集團和黔南藥業、司廣州金東海集團等企業捐贈資金167.5萬元,用於開展聯興村黨建促脫貧工作。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兩滴淚道盡四年扶貧生涯丨都勻市紀委市監委派駐...
    當提筆回憶我的四年扶貧生涯時,我留下了兩滴淚。第一滴淚是辛酸淚,辛酸的是四年的扶貧生涯,我剛滿8歲的兒子,四年來他是如何自己上下學?如何自己料理飯菜?第二滴淚是幸福的淚,四年的駐村生涯,1年第一書記、3年駐村工作隊員,見證了平浪鎮沙拉河村翻天覆地地變化,見證了沙拉河老百姓走向小康的拼搏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自駐村以來,我深知群眾事無小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賽道上,我跟所有一線扶貧幹部一樣,都奔跑著、衝刺著、收穫著,用自己的汗水澆灌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希望之花。
  • 「我的扶貧故事」以實際行動打動大家|黎平縣洋衛村第一書記吳敏
    我叫吳敏,是黎平縣紀委監委一名幹部,2018年8月,被派到黎平縣尚重鎮洋衛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洋衛村地處黎平縣尚重鎮南部,總面積13.19平方公裡,轄區內山巒疊嶂,坡陡谷深,溝壑縱橫,人多田少。全村轄6個自然寨,有523戶2265人,其中貧困人口467人,90%以上青壯年都外出廣東、浙江一帶務工謀生。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這是我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日常交流,雖然我已調離原單位,但我們之間沒有生疏,像親戚一樣熱情,像朋友一樣坦誠。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解民憂 做好群眾貼心人丨獨山縣基長鎮...
    我叫陸雄恩,是獨山縣稅務局的一名工會幹部。2019年6月,應組織召喚,成為基長鎮秀峰村脫貧攻堅駐村尖刀排的一員,擔任打屯組網格員。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想著,如何發揮好自己工會幹部善於聯繫群眾,組織群眾的優勢,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扶貧事業中的「一粒沙」|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
    我的父親是一名老黨員,駐村出發的前夕,父親語重心長的這段話我至今難忘。  我叫陸波,是都勻市司法局派駐鳳囀村駐村工作隊員。帶著黨的囑託和父親的期望,2018年3月,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  進村伊始,我就開始了入戶摸底調查工作,了解鳳囀村老百姓的貧苦,了解生產生活狀況,詢問他們對鳳囀村發展的建設意見,認真做好民情日記。
  • ...故事」扶貧——我一直在路上丨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第一書記蒲實
    「感謝你咯,我們的書記同志,要不是你,不知道我們多久才能順利打上電話。」黃水衝組長彭國雲感嘆著說。我叫蒲實,2019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從貴州省人民防空辦公室派駐到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擔任第一書記。剛到村裡的時候,我對一切工作環境、語言都很陌生,唯一能儘快適應的方法就是先看能做些什麼事。蒲實組織全村文化活動一次黨員大會散會的時候,黃水衝小組長與我說,「書記同志,我們小組打電話非常困難,沒有網絡信號,你從省城來,辦法多,幫我們小組想想辦法吧。」了解到該小組處在與黔南州的交界處,信號覆蓋歸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涉及50戶207人的生活保障問題不容小視。
  • 「我的扶貧故事」閒不住的白髮書記丨鳳岡縣永安鎮龍山村駐村第一...
    我叫蔡少峰,是鳳岡縣經貿局原辦公室主任兼工業企業行業工會主席,別看我今年59歲了,但我依然像大多數小夥一樣奮戰在脫貧攻堅基層第一線。我的駐村扶貧故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五年前,受到單位委派,我去到鳳岡縣較為偏遠的土溪鎮官壩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參與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那一年,因為踏實肯幹,我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友誼。
  • 「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搬遷換新居,幸福生活敞大門丨獨山縣麻尾鎮泗...
    這就是我眼下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叫楊珍妹,是獨山縣麻尾鎮泗亭村更哈組村民。  2018年3月15日,是我非常開心的日子,在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下,我不用掏一分錢,就能手提鍋瓢碗筷,頭頂被子搬進日思夜想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