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0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導
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出自《詩經•大雅•民勞》。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就在辛勤勞作中渴望著美好的小康生活。
2020年,我國將取得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千年夢想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我國也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減貧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億多,為全球減貧貢獻超七成,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讚為「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中國發展經驗值得各國借鑑。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青年學者閆帥把定點扶貧雲南臨滄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他旁徵博引,妙語連珠。從「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擺脫貧困是中國人的千年夢想。
瀾滄江(雲南省臨滄市段)
「一窮二白」、「萬元戶」、「暴發戶」、這些詞是不是很有年代感。西方為何用了「Chinese DAMA」一詞來表述華人的購買力?
個別貧困地區的小學生為何上面穿著棉襖,下面穿著拖鞋,卻獨獨不穿捐贈的旅遊鞋?支教老師如何引領他們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臨滄市臨翔區杏勒完小學的孩子們
貧困戶李本進家庭多原因致貧。考慮到他有釀酒技術,駐村幹部多方籌資,幫他開了釀酒作坊。薄利厚客,生意興隆。
從李本進錯字百出、沒有一個標點符號的微信感謝留言中,我們看到他竭盡所能表達出了對扶貧幹部的謝意。
「民生問題解決了,民心問題就解決了,民心問題解決了,穩定問題就解決了,穩定問題解決了,發展就有了保障」。這是一位60多歲村支書關於精準扶貧的感想。
閆帥的故事生動形象接地氣,引發強烈共鳴。演講結束了,觀眾仍還沉浸其中。從心酸到展顏,從笑聲到掌聲,從故事到感悟。
觀眾聽到的「精準扶貧」不再是一個空洞的詞語,而是一個個攻堅克難脫貧的有血有肉的村民,一群群立志長大後要成為有為社會的學生……,背後還有無私奉獻的那些深入大山的扶貧人士。
新時代 • 青年說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共青團山東省委員會、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中共山東省委講師團指導,山東經濟廣播、山東衛視傳媒公司製作推出了全媒體作品《新時代• 青年說》。節目以有為青年登臺演講的形式,亮出時代觀點,展示青春作為,是2020年有志青年不能不看的全媒體佳作!
作為「青年說」系列的第三季,《新時代·青年說》的主角涵蓋了學科帶頭人、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者、鄉村好青年、網紅大V......他們分享各自奮鬥經歷、科技成果、先進理論,凸顯「新時代青年使命與擔當」。本季作品內容主要包括精準扶貧、工業網際網路、經略海洋、大國重器、中美關係等。
7月1日起,山東經濟廣播每周一、三、五首發;山東電視影視頻道、體育頻道、山東IPTV、學習強國、愛奇藝、百度、山東宣傳網、齊魯網、閃電新聞、51聽、抖音、喜馬拉雅、蜻蜓App同步播出!
7月1日(本周三),讓我們一起聆聽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團中央青年講師團講師 閆帥為大家講述《精準扶貧的中國方案——來自瀾滄江的故事》。
▼
更多新聞,掃描二維碼
關注齊魯網
原標題:《【新時代·青年說】精準扶貧的中國方案——來自瀾滄江的故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