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以商業化模式探索主流價值新表達–今日湖北網

2020-12-24 今日湖北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楊瑩瑩)藝術創作源於生活,立足時代,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在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記錄、書寫與謳歌新時代偉大壯舉。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早在2016年就已誕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車》上映。 這也是2016年上映的唯一一部,也是我國第一部精準扶貧電影作品。之後,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數量逐漸增加,出現了《十八洞村》《一個不落》《李保國》《三年》《遲來的告白》等一系列電影作品。這個時期的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仍然是遵循主流價值宣傳為主的敘事規律,相對弱化商業化創作,並未獲得較大的市場反響。

  今年,由於疫情衝擊,中國電影行業遭受空前打擊,中國電影市場自春節檔開始出現了近8個月的「空檔期」。精準扶貧影片在電影恢復上映之後,不論是影片質量還是排片密度都有所提升,在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成為大銀幕上的一抹亮色。今年上映的精準扶貧影片讓人耳目一新,不論是藝術表達還是商業模式都有質的提升,《秀美人生》用細膩的敘事手法將秀美如畫的鄉村風景與感人的扶貧故事融合貫通,探索「英雄傳記片」新模式;《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以「明星陣容+商業類型」探索精準扶貧題材電影的商業化表達,延續《建國大業》以來新主流電影的創作模式。


  《秀美人生》開啟「英雄傳記片」新敘事

  電影《秀美人生》於8月23日上映,由此前執導了廣受好評的扶貧影片《十八洞村》的導演苗月執導。與《十八洞村》將目光聚焦在貧困主體不同,《秀美人生》講述的是已故廣西扶貧幹部、全國優秀黨員黃文秀的先進事跡。

電影《秀美人生》劇照

  《秀美人生》的原型人物黃文秀,是廣西百色市宣傳部副科長,被派駐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負責扶貧工作。2019年6月,黃文秀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後不幸因公殉職,年僅30歲。《秀美人生》的主角是一位年輕的女性,所以影片的色彩更加柔和。影片並沒有大幅羅列黃文秀運用現代知識幫助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具體事件而是用更多的筆墨去描寫黃文秀對村民們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撫慰。電影用看似與脫貧無關的情節剖析出村民貧困背後的原因,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出黃文秀窺探貧困後,對村民苦難的感同身受。

  《秀美人生》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用更含蓄的筆觸讓觀眾跟著黃文秀的眼睛,真切深入地洞察村民們的痛苦與憂傷,讓整部電影和黃文秀這個人物,具有些許的悲情底色,觀眾跟隨黃文秀去不斷發現村民的故事,和黃文秀一起在心裡產生出難以言表的憂傷,而帶著這些貧窮秘密的黃文秀突然犧牲,引發了情感的強烈共振,這不僅是一個英雄模範的犧牲,更像是一個親人的犧牲,這種深刻的共情,讓影片具有動人的效果。

  電影雖然是以楷模人物為主角,但並沒有刻意強化該類型影片在宣傳、 教育方面的功能。整部影片用寫意的手法將秀美人生和秀美山川做了一個高度融合,表達出秀美人生就是要在秀美山川中發揮青春的能量,繼而潛移默化地推進並達到情感的高潮。此外,演員在片中也奉獻了動人的表演,無論是職業演員還是非職業演員,他們的表演都非常的真實,除了郎月婷外,村支書、媽媽,這些形象都有極強的代入感,給影片增加了不少感人的情感視角。

  《秀美人生》全景再現出新時代新青年在精準扶貧時代的召喚下,將建設家鄉視作秀美人生的青春篇章,成為講述中國精準扶貧故事的一大力作。


  《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探索扶貧題材的喜劇表達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還在商業類型化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用喜劇類型完成主題敘事,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成為延續新主流電影模式的成功嘗試。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劇照

  國慶當天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由五個短片組成,其中由閆飛、彭大魔導演,沈騰、馬麗主演的短片《神筆馬亮》是典型的扶貧題材電影。影片的最大亮點是設計了一個誇張的騙局,怕老婆的扶貧幹部馬亮,為了欺騙不願意讓他去農村工作的老婆,謊稱自己去了俄羅斯留學,為了圓謊,村民們配合馬亮,通過各種奇思妙想,把一個河北農村偽裝成了俄羅斯。

  電影中沒有討論任何扶貧幹部與貧苦戶的矛盾,以及扶貧工作中的具體困難,而是把衝突集中在「為了扶貧工作不得不騙老婆」這一對夫妻矛盾上,造出了一個驚險萬分又令人捧腹的小故事。最終,影片的主題在秋霞徹底理解了丈夫,並為丈夫而驕傲的那一刻,得到了完美彰顯。本質上,這部短片是將「妻管嚴」和「母老虎」這兩個中常見的喜劇人物關係移植到了扶貧工作中,以觀眾非常熟悉的夫妻分歧與互相理解作為情感共鳴點,並將笑料做到了極致。

電影《一點就到家》劇照

  同樣,《一點就到家》也是用喜劇的方式完成了扶貧故事的建構。電影講述了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雲南千年古寨,機緣巧合下合夥乾電商,開啟一段純真且荒誕的創業旅程的故事。《一點就到家》影像風格十分多元,喜劇、荒誕、現實相互交織,導演用剪輯節奏充分調動觀眾的感官,或笑或哭或激情或感動,而節奏轉換與不同類型的風格之間實現了恰到好處的銜接,讓觀眾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觀影感受。

  影片用三人創業失敗與成功的經歷對「電商與市集」「茶與咖啡」「進城與返鄉」進行了探討,在現實主義的根基上嫁接勵志與夢想,由人的故事透視社會的變化,時代的發展。而整個探討的過程鑲嵌在以喜劇為主的表達方式中,輕鬆不失重量,讓觀眾笑著哭,笑著思考,笑著感動。

  這兩部影片除了以喜劇形式進行敘事表達外,都採用明星陣容來強化影片的商業性。《神筆馬亮》作為《我和我的家鄉》的其中一部,裹挾在龐大的明星陣容裡,同時沈騰、馬麗的再次合體,噱頭十足,影片還未上映便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一點就到家》則打造出劉昊然、彭昱暢、尹昉的三人組合,青年演員的演技與熱度提升了這部小體量電影的關注度。最終,這兩部電影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這種以超級明星陣容來創作新主流電影的方式為精準扶貧題材影片提供了新的創作方向。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是特殊歷史節點呼喚下誕生的意矚高遠的文藝作品,這些影片勇於反映並回答時代課題。精準扶貧電影的創作者們在意識形態傳播與藝術創作的有機融合中,用優秀的電影作品完成了新時代賦予的深刻使命。


相關焦點

  • 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以商業化模式探索主流價值新表達
    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早在2016年就已誕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車》上映。
  • 原標題: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以商業化模式探索主流價值新表達
    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精準扶貧題材電影早在2016年就已誕生,2016年7月1日,《幸福快車》上映。
  •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探路主流電影商業化無標題新聞文稿
    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的行業專家、領軍人物圍繞「『內容為王』——講好中國故事,主流電影商業化探索」這一話題展開思想交流和觀點交鋒,既總結了近期中國電影在創作生產、市場開發、商業運營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也為下一階段主流電影商業化指明了路徑。「我們堅信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時代精神,能讓主流商業影片在市場上爆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 《我和我的家鄉》:共鳴於時代的新主流電影
    自10月1日上映以來,獻禮中國全面邁向小康社會,體現精準扶貧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票房已超26億,續寫了姊妹篇《我和我的祖國》(《祖國》)在去年國慶檔票房奪冠的佳績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籤約,並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全面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電影文學》(2019年第12期)守正與創新:新主流電影的發展之思
    它一方面延續了傳統主旋律電影宣揚主流文化路線的寶貴品格,另一方面積極適應新時代市場經濟條件與電影產業化改革的發展模式。對傳統主旋律電影採用商業化製作模式即「主旋律電影商業化」成為影視行業應對國內困境的良策。新主流電影是主流電影在新時代自我嬗變的一種新形態,是伴隨政治多元化、經濟一體化、文化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告精準扶貧的帶貨攻略!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協助引入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心包裹項目發放儀式二、探索創新廣告扶貧的嵌入模式——「四個共同體」作為國家媒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它以媒體輿論工作開展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引導力為重要抓手,建立總臺與貧困地區間「同呼吸,共命運」的嵌入共生關係,實現主流媒體與貧困地區的責任、行動、利益、價值的雙向捆綁,探索創新廣告精準扶貧模式中的「四個共同體」。
  • 《水怪》火爆背後,優酷網絡電影商業化探索進入新進程 | 專訪優酷谷芳芳
    而且「餓了麼」消費場景的宅男用戶,正好跟網絡電影主流受眾群體高度匹配,這無疑為影片帶來了優酷會員以外的全新增量。 另外,《水怪》還將IP授權給「野人牧坊」,首次打造IP授權衍生品「小水怪」冰激凌。作為一家網紅冰激凌連鎖門店品牌,「野人牧坊」在全國10城42家門店推出非常Q、非常卡通的「小水怪」冰激凌,而且店鋪電子屏霸屏30天,進店客流量超過200萬。
  • 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9)在京發布
    來自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中央網信辦、中國證監會、中國銀保監會等部門和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機構的扶貧專家依據「精準性、有效性、創新性、可持續性、可複製性」五個維度,從面向社會徵集的940個各類企業精準扶貧案例中精選而成,具有可信、可行、可學的顯著特徵。
  • 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活水 光大銀行探索精準扶貧譜新篇
    自黨中央作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部署以來,作為金融國家隊,光大銀行在光大集團黨委、集團扶貧辦統一部署、指導下,充分發揮對接市場、信息靈活的優勢,不斷探索提高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密度,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投向貧困地區,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脫貧致富,讓貧困地區的群眾也能享受到「光大速度」和「光大服務」帶來的便捷金融生活。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精準扶貧電影《山路十八灣》定檔1月18日
    由懿合鼎影視文化傳媒(湖北)有限公司、常州晨暮之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上海颶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湖北鴻泥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中共宜昌市委宣傳部,宜昌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宜昌市稅務局聯合攝製,總監製王國斌,總策劃冉錦成、周立榮、陳衛衛、曹豐,策劃劉崢崢、王維嬌,劉詩兵擔任藝術顧問
  • 新主流大片:國產電影家國敘事的新表達(深觀察)
    家國話語表達的深度與多元家國話語表達,是國產電影特別是主旋律電影的重要命題,幾代中國電影人對此都進行過艱辛的探索,取得了較大的美學成就。然而,新世紀之前中國電影中的家國表達,始終進行的是「犧牲」「奮鬥」「奉獻」「忠誠」這類常規表達,塑造人物也一般對準群體。這是十分必要的。但長此以往,使家國敘事部分地流於表面、單一和概念化,某種程度上缺失了藝術感染力。
  • 新表達新突破新觀察 中國電影內生動力在增長
    核心閱讀  2020年國慶檔電影,有著屬於時代的新表達、新觀察、新突破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時刻,扶貧歷程中的人和事,既是全國媒體的重要議題,也是電影走近觀眾的題材  中國電影還需要更多的「增量」,唯有足夠的創意、項目儲備和生產力,才能於變局中開新局
  • 如何拍好戰疫扶貧題材劇?專訪PP視頻首席內容官蔡英典
    這一現象的產生和國家的大力提倡有一定關係,扶貧這個概念是指幫扶脫離貧困,新時代賦予了這個主題新的意義,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連接在一起的,是民心所向,是主流人群真正關注的話題,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Q:近期熱播的幾部扶貧劇,您看過之後有什麼感想?
  • 精準扶貧題材院線電影《巫山兒女》在重慶巫山殺青
    封面新聞記者 楊炯農村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巫山兒女》,主戲日前在重慶巫山曲尺和當陽順利殺青。隨著電影《巫山兒女》緊鑼密鼓的拍攝,寧靜的鄉村變得異常熱鬧。「這是一部為促進和繁榮巫山文化事業發展,講述巫山脫貧攻堅故事的主旋律題材電影,值得期待。」
  • 「芒」而有「果」——芒果TV的扶貧事業路
    5月29日上午,「創新扶貧模式賦能持續發展」視聽+精準扶貧論壇在成都舉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由芒果TV承辦的視聽+精準扶貧論壇是中國網絡視聽大會首次舉辦的以扶貧為主題的分論壇。正如芒果超媒總經理、芒果TV總裁蔡懷軍在昨日峰會上提到的「芒果核心價值觀」:「芒果TV作為一家國有主流新媒體,要主動承擔起責任,為社會創造價值,成為一家有責任、有擔當、有價值的新型主流媒體。」
  • 「精準扶貧」也能上綜藝?芒果臺這檔新節目,讓我收穫久違的感動
    不過最近,有一檔「特立獨行」的綜藝節目在湖南臺大火,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它的主題是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一涉及到「精準扶貧」這四個字,我知道有不少觀眾都會先入為主,就跟那時批「主旋律」電影一樣的調調。「精準扶貧
  • 扶貧題材電影《青雲之夢》在黃州亮相
    全程在羅田縣取景拍攝扶貧題材電影《青雲之夢》在黃州亮相板慄、甜柿、楓葉、天堂寨、天堂湖、吊鍋……9月26日晚上,扶貧題材電影《青雲之夢》在黃州奧康銀興影城試映。劇照《青雲之夢》是根據羅田本土作家劉心明的長篇小說《八品鄉官》改編的一部扶貧題材電影。
  • 精準扶貧電影《山路十八灣》定檔1月18日 三大看點 引發期待
    由凌學松導演,杜鴻編劇,郭秋成領銜主演,李彥萱、高星豪、提愛民、宋沐心、姚勇、許穎鵬主演的2020年宜昌市精品文藝扶持項目,精準扶貧主旋律電影《山路十八灣》即將在全國院線正式上映,影片根據宜昌駐村扶貧先進典型真實事跡創作改編,講述了馮曙光帶領十八灣村村民脫貧致富的真實故事,塑造了黨員幹部帶領人民群眾脫貧攻堅的光輝形象,傳遞了向上
  • 讓更多主流聲音成為叩響青春心靈的「最強音」
    「如何讓更多主流聲音叩響青春的心靈」,這一話題隨即引發業內人士熱議。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國濤看來,高滿堂的觀點正在被創作者有意識地運用到當下一批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創作中。以最近播出的扶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花繁葉茂》為例,該劇在青年人云集的嗶哩嗶哩網(以下簡稱「B站」)獲得了極高的評分與觀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