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茨中教堂:見證瀾滄江峽谷脫貧巨變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雲南迪慶10月25日電 題:百年茨中教堂:見證瀾滄江峽谷脫貧巨變

  作者 繆超

  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的瀾滄江,向南流淌至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茨中村,被褶皺的橫斷山脈擠壓,河谷深邃、水流湍急……

  在茨中,繁衍生息的藏、傈僳、納西、漢等民族,受限於瀾滄江峽谷地形,長期與世隔絕、貧困落後。150多年前,法國傳教士來到茨中,修建一座天主教堂,百年間教堂身旁的茨中變化緩慢,直至百年後,中國開啟脫貧攻堅。

圖為茨中教堂周圍的葡萄田。賈翔 攝

  近日,記者走進茨中村,這個有上千人的多民族聚居村莊掛在瀾滄江邊一處緩坡上,一座西式建築風格與中國漢、藏、白等民族建築風格相結合的教堂坐落村中。

  「教堂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1909年重建,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茨中教堂神父姚飛告訴記者。2008年,家鄉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的姚飛,從北京啟程前往茨中教堂。

  他從北京搭乘飛機至雲南昆明,2000多公裡僅僅用了3個小時,但從昆明到迪慶茨中,800多公裡卻花了4天時間。「汽車翻山越嶺,越走山越高,越走人越少。」

  4天後,汽車駛入瀾滄江峽谷,水泥路變成土路,顛簸數小時幾乎暈厥之際,茨中村浮現在姚飛眼前,「藏族、傈僳族的民房散布在峽谷兩岸,水稻和葡萄包圍著村莊,江水清澈、空氣清新,各民族熱情好客。」

圖為茨中教堂附近的公路大橋和茨中村民居。賈翔 攝

  置身茨中的田園風光不久,姚飛就發現了這裡的另一面。「有人問我,吃飽是一種什麼感覺?」他回憶,當時的茨中,耕地極少,人們溫飽成問題;地理封閉,患上重病只能等死;貧困落後,不少孩子輟學在家。

  在茨中周邊,還有四個小教堂,姚飛時常要去拜訪,這幾座教堂都掛在峽谷上,由崎嶇的羊腸小道相連接,「我是從平原過來的,來到茨中,出門就是山,爬山兩三個小時,腿直發抖啊。」

  2010年雨季,他在泥濘的羊腸小道上腳一滑,把手給摔斷了,縫了20多針,至今留有一道長長的傷疤。「就這樣危險的路,村民們還常常背著重物穿行。」

  在茨中,千百年來如同日出日落一樣恆定的貧困,在2015年被打破。當年,中國開啟脫貧攻堅,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精準幫扶貧困戶脫貧。

  姚飛回憶,2015年前後,政府派出脫貧工作隊和扶貧幹部進駐茨中村,挨家挨戶調查村民生活狀況,據此建立詳細檔案,「他們記錄下村民們住什麼樣的房子、吃的是什麼、家裡有幾口人、年收入是多少、有什麼產業、有沒有在外上學和生重病的……」

  因為姚飛熟悉茨中村民,扶貧幹部也向姚飛諮問一些貧困家庭的情況。掌握情況後,當地政府將貧困戶區分為因缺產業、因災、因病、因學致貧等情況,因人施策,精準幫扶。

  近年來,姚飛明顯感覺基礎設施變化巨大,瀾滄江岸邊的土路變為了水泥路,連接各村莊的羊腸小道也變成硬化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基礎設施改善的同時,在政府幫扶資金和政策的支持下,茨中村發展起核桃、葡萄、藥材、花椒、土雞養殖、生豬養殖等產業。姚飛說,「我知道的一戶人家就在政府幫助下養了800隻雞,在山上辦了一個很大的散養廠。」

  2019年,茨中村全村出欄豬490頭、牛116 頭;收穫小麥62800公斤、青稞35875公斤、稻穀61200公斤、玉米152860公斤;種植中藥材530畝……全村農業所得總額達15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年人均收入達1.26萬元,全部41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村民富不富,看看他們家門前停著的汽車。」姚飛對記者說,「2008年,全村只有4輛小麵包車和幾輛拖拉機,現在家家戶戶至少有一輛汽車。」(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的秘境,大峽谷最佳觀景村寨,遙望三江併流奇觀
    從西藏察隅縣的察瓦龍鄉到雲南怒江州的首府六庫,怒江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夾峙下,形成三百多公裡長的大峽谷,我們從雲南保山逆流進入峽谷後,在福貢縣從怒江的左側過橋轉到了右側,沿碧羅雪山九曲十八彎爬到半山腰,便是傳說中怒江的最佳觀景村寨了。
  • 大型脫貧攻堅紀錄片《激越怒江》今晚播出第四集《峽谷迴響》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但願你會記得,永遠地記著,我們曾經擁有閃亮的日子……」在這場攻克怒江州深度貧困堡壘的戰役中,怒江各族幹部群眾內生動力勃發,激發出了「怒江缺條件,但不缺精神、不缺鬥志」的脫貧攻堅精神。2020年清明節,珠海市金灣區政協副主席貢山縣掛職副縣長李海清,盡力擠出時間,帶上鮮花,到墓前看望一位特別的故人。
  • 【新時代迪慶新氣象】德欽縣燕門鄉茨中村:產業+旅遊鋪就茨中村...
    鳥瞰茨中村。 享有「小香格裡拉」美譽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燕門鄉茨中村,坐落在瀾滄江峽谷兩岸的一個緩坡上,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茨中教堂,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相生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村民生活和諧美滿的村落。 葡萄種植園。
  • 【脫貧攻堅】雲龍:萬裡公路「解放」山區萬戶群眾「11號車」
    脫貧攻堅以來,雲龍建設邊遠山區公路創下歷史之最,到今年,全縣公路總裡程超過5000公裡,堪稱萬裡公路,瀾滄江、怒江、沘江三大峽谷山區萬戶群眾出行告別「11號車」時代。,修路不止,尤其是脫貧攻堅期間,交通扶貧成效更加明顯。
  • 四川大涼山峽谷中的脫貧路
    四川大涼山峽谷中的脫貧路 (9/9) "← →"翻頁
  • 小馬哥的怒江大峽谷扶貧日記
    2019年2月,馬昌治作為省委下派幫助怒江州脫貧攻堅工作隊員來到福貢縣子里甲鄉。儘管已是第三次下鄉,對農村生活並不陌生的馬昌治還是對子里甲鄉自然條件的「差」、脫貧任務的「重」、群眾生活的「難」、幹部工作的「苦」感到意外。  子里甲鄉位於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地處怒江大峽谷中段,全鄉山高坡陡,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頻繁,土地貧瘠、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公共設施不足。
  • 見證百年歷史滄桑巨變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優美建築印記動人故事
    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上海郵電總局,是一座保護相對完整的百年建築。早在1996年11月20日就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郵政總局是我國目前仍在使用的最為古老的郵政大樓。四川路橋郵政支局仍然正常營業。2005年經過大修改造,在大樓內建成的上海郵政博物館也對外開放。
  • 這個被稱為風之谷的地方,位於哥倫比亞邊境,有最美峽谷教堂
    這個小鎮沒啥玩的,只有幾個看上去還挺漂亮的教堂。這個教堂沒有標名字在地圖,教堂是白底藍邊的,挺有少女心。南美的很多教堂都是這樣的少女心爆棚的色彩,總讓我流連忘返。廣場上最有名的應該算Catedral de San Pedro Mártir,粉紅的教堂,和白色的雕塑。也是最熱鬧的地方,人來人往,生機勃勃。
  • 神山巨變 脫貧註腳!井岡戰貧故事收入央視專題片
    神山巨變 脫貧註腳!>10月25日,三集政論專題片《為了總書記的囑託——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過的貧困村脫貧紀實》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20∶00黃金檔播出第一集——《勵志求變》,其中以神山村的巨變來反映井岡山的脫貧攻堅成果
  • 【新時代·青年說】精準扶貧的中國方案——來自瀾滄江的故事
    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就在辛勤勞作中渴望著美好的小康生活。 2020年,我國將取得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千年夢想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我國也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減貧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 壯志凌雲譜新篇 百年跨越逐夢圓
    在京雄城際鐵路上奔馳的「復興號」列車,正駛向「未來之城」雄安新區;三峽工程矗立於長江西陵峽谷,銘刻下中華民族的百年夢圓;5G基站立於珠峰之巔,見證8848.86米的世界新高度;海上最大高溫高壓氣田東方13-2為粵港澳大灣區注入綠色動能;年產油氣當量剛剛突破6000萬噸的長慶油田,向著新的目標奮進……迎著新年初升的太陽,一項項重大工程「國之重器」頂天立地、熠熠生輝。
  • 河南廣播電視臺關於紀錄片《百年巨變》的聲明
    【河南廣播電視臺關於紀錄片《百年巨變》的聲明】所謂「《百年巨變》攝製組」於2020年5月8日,以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河南省檔案局、河南廣播電視臺為聯合攝製單位的名義,發布「《百年巨變》紀錄片新聞發布會邀請函」,稱將於2020年5月10日9時30分在位於金水路16號中青大廈1308室的「攝製組運營中心」
  • 《徵程——紅色甘肅 百年巨變》第1集:漫漫長夜
    開欄的話:一百年,是中國共產黨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偉大飛躍。一百年,是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滄桑巨變。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今天,由甘肅新媒體集團出品,新甘肅客戶端、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聯合製作推出的大型系列視頻專欄《徵程——紅色甘肅 百年巨變》正式上線開播。以光影重現歷史,以鏡頭記錄隴原。視頻專欄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史料挖掘、現場講述,再現隴原人民在這片紅色熱土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鬥歷程。百年徵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 百年古樟見證時代變遷
    百年古樟歷經風雨,見證了蘭溪村的滄桑巨變。 蘭溪村是省級貧困村。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扶貧掛點駐村單位省司法廳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蘭溪村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實施70多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讓村民告別了破舊的土坯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並新建了衛生室、文化室、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場所,安裝了節能路燈,通組路硬化率達100%,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 滄桑巨變 雲嶺夢圓
    發布會上,中共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予波圍繞「牢記總書記關心囑託 打好雲南脫貧攻堅戰」這個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點擊這裡查看發布會直播內容點擊查看《滄桑巨變 雲嶺夢圓》千年追尋,圓夢今朝!
  • 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 生態促脫貧 「綠色」惠民生
    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 生態促脫貧 「綠色」惠民生 2020-12-07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南廣播電視臺就紀錄片《百年巨變》再發聲明
    聲 明 河南廣播電視臺於2018年5月與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檔案局、省政府地方史志辦公室聯合印發《關於攝製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百年巨變的聯合通知》,但是由於河南永恆傳記文學創作有限公司、張明玉先生擅自以「河南廣播電視臺《百年巨變》攝製組」名義開展活動並刻制印章,甚至以該攝製組名義成立「
  • 色行無戒·中國百年教堂建築:獨樹一幟的文化遺存!
    於是,選出下面《中國百年教堂建築》一組20幅,呈現給大家。這組片子,在2020年第十九屆天津市攝影藝術展覽中獲得長期關注單元銅獎。往遠了不說,正是由於2015年大年初二,邂逅了中國唯一和長城交會的八臺子教堂,並於轉天初三拍下的一張片子,從此,與教堂建築結下不解之緣。八臺子教堂是我拍攝的第一座,正式連續開始專題拍攝教堂是從2016年初。
  • 「見證2020•我們與貧困告別」採訪手記(二): 脫貧路上的笑臉
    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這一年,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此,《黔東南日報》於2020年6月獨家策劃了「見證2020•我們與貧困告別」大型系列報導欄目。
  • 世界上最不尋常的9座教堂,太美了!
    答:點擊上方藍字生命光關注即可生活中的智慧,生命中的靈糧.這裡是生命光工作室信仰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