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草叢生的小路、昏暗斑駁的光線、衣衫襤褸的穿著、深深下陷的眼窩、飽經風霜的面容,這是我初次來到山巖村最偏僻的古墳堡組所見到的一幕,也是直擊內心,讓無數人忍不住心酸的一幕。 2017年底,我剛參加工作,組織便將我安排到忠信鎮山巖村擔任扶貧專幹,開展脫貧攻堅任務,我的扶貧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也就是這一幕,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還是要幫他們渡過難關的責任。 2018年年初,我走到農戶許成強的家,當時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家人肯定特別困難,經過一番了解之後,他家的現狀確實很需要幫助。
杜陽(右一)入戶走訪
作為家庭唯一勞動力的他,患有非常嚴重的癲癇病,為了治病花光了家庭所有的積蓄甚至變賣了家裡所有能換錢的東西,另外還有年老體弱的父母和一個還在讀小學的兒子。 讓我揪心的是,這樣的家庭條件居然沒有納入低保戶,更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回到村委會後,跟村支兩委的幹部們協商過後,我提出應該把這戶按程序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相關的扶貧政策。 經過入戶核查、村民小組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公示等程序,該戶成功被新識別為貧困戶,並由我負責這戶的結對幫扶工作。 在制定幫扶計劃的過程中,我認為許成強戶目前急需對接相關政策幫助改善生活狀況,於是積極為他家爭取了大病醫療報銷、臨時救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 我還時常與衛健部門聯繫為其提供醫療諮詢服務,逐漸減輕其癲癇病症;為解決他日常收入問題,又為其爭取了生態護林員的崗位,每月工資有1000餘元。
杜陽組織召開群眾會
目前,我所幫扶的這戶貧困戶,因為路修好了,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種植了50畝鉤藤,產業發展起來了,也於2019年順利脫貧出列。 現在每一次去他家,全家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像這樣這樣一件件、一樁樁小小的扶貧故事,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許多,能得到群眾滿意的笑容,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我相信,有如今這麼好的扶貧政策支持,有無數扶貧幹部的努力奮鬥,脫貧奔小康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人物小傳】
杜陽,男,仡佬族,199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貴州省道真縣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忠信鎮交通管理站工作;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任忠信鎮山巖村扶貧專幹、駐村幹部;現任忠信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
通訊員 苗芃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